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家政服务的社会学解析
家政服务的社会学解析韩梅内容摘要:家政服务是我国近几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兴行业。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对这个新兴行业涵义进行概述,并在当前调查所得资料基础之上,对家政服务的兴起原因、它所能给社会带来的好处,以及它还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系统论述,最后对家政服务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关键词:家政服务社会红利家政服务专业化一、家政服务的涵义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的解释,家政一词有多重含义:第一,指在家庭这个小群体中,与全体或部分家庭成员生活有关的事情。第二,指在家庭生活办事原则和行为准则。第三,指家庭事务的管理。本文的“家政”着重指的是第一种解释,辅以第三种解释。①家政服务是我国当前市场经济下的一项新兴行业,是家务劳动社会化的产物,也就是将原本由家庭成员完成的为满足家庭成员自身生存、维系家庭功能所必须的各项家务劳动逐步转化为由社会组织提供的社会化服务,主要包括家庭生活消费品的商品社会化服务和家庭服务的劳动社会化服务。烹调、洗涤、操持家务、照料老人、看护婴儿、看护病人、护理孕妇与产妇、制作家庭餐、家务管理、家庭教育、家庭休闲娱乐等都属于家政服务的内容。家政服务将原属于私人领域活动的具有无偿性特点的家务劳动纳入公共领域,作为一种社会职业来参与市场经济,具有社会性、便民性、有偿服务性的特点。二、家政服务的发展现状家政服务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城市社区的兴起以及居民生活需求内容不断扩大而产生的一个新生行业。根据劳动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在天津、上海、重庆、沈阳、南京、厦门、南昌、青岛、武汉等就九个城市,对发展家政服务业扩大就业问题进行的系统调查显示,九大城市共有23.96万人分别以全日工、半日工、小时工等形式从事家政服务,其中城镇从业人员占56.1%,农村富余劳动力占43.9%,女性以85.1%的比例在数量上占了绝对优势,有30%的人在上岗前接受过家政服务业务培训。②家政服务机构的形式多样,有社会团体开办、企业自办、集体和个人开办等多种形式,其中又分为家政服务中介机构和家政服务公司两种类型。家政服务项目由于不同的服务区域、不同的服务对象而有所区别或有所偏重,但基本上覆盖了家庭清洁、家务管理、家庭看护、家庭教育、家庭娱乐休闲这几个方面。在发展水平不同的城市,家政服务的发展也是不同的。从根本上讲,家政服务与城市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发展较早的上海市从1995年就将家政服务作为再就业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规划和规范家政服务的发展。上海也依托行政机构设立家政劳务介绍机构,还在街道设立公益性服务社。除此之外,上海还出现了很多发展很好的家政服务公司,如上海家利来家政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不仅规范低档次的家政服务,还积极发展高档次的家政服务;不仅巩固国人家政服务市场,还开拓涉外家政服务市场。总地来说,家政服务在发展较快的大城市市场化和规范化程度较高,发展速度较快,档次较高,公众接受程度也比较高,在中小城市市场化和规范化程度较低,发展速度较慢,服务项目比较狭窄,公众接受程度也不是很高,但市场潜力较大。三、家政服务兴起的原因分析一个行业的产生从最表层来看是在市场上能求有所应,供有所需,当供求两方形成一定的规模,资源流通得以稳定进行,这个行业的生存与发展也就有了基本的根基。从更深层次看,一个行业的产生与发展与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分工程度相关,若与后者相悖,则该行业往往只是昙花一现,若与后者相适应,则该行业具有更为长久的生命力。家政服务这个行业的产生与发展既有基本的根基,也有长久的生命力。1、家政服务的产生与发展源于巨大的市场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社会服务的需求不断加大。在我国大中城市里,越来越多的家庭要求社会提供形式多样,质量满意的家政服务。这种需求既是客观压力的结果,也是人的社会生活和主观意识发展使然。首先,我国转型期间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家庭的传统家务在不断加重。根据第五次全国全国人口普查,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比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上升了1.39个百分点;祖国大陆31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34837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19839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4人,比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96人减少了0.52人。可见,我国已步入老年社会,老年人口增多,社会老龄化日趋严重。从这个角度来看,家务劳动的压力是绝对地增大了。而与之不能相适应的是我国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从扩大家庭变成以核心家庭为主,还出现了很多新的家庭类型,如丁克家庭、单亲家庭等等。这些规模偏小的家庭和新出现的家庭类型都难以全面充分地发挥以往家庭所具备的职能来承担家务劳动的重负。这样看来,家务劳动的压力也是相对地增大了。从长远来看,家庭的一些传统家庭职能如赡养老人的职能、教育孩子的职能等等,都将会渐渐萎缩,从家庭转交给社会。但是在这些职能完全转交给社会之前,家庭需要外界通过其它方式介入来分担这些相对过重的家务负担。其次,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复杂,家庭的需求趋于多样化,在传统家务相对加重的情况下家务的内涵还在不断扩大。家务已经不限于原来的洗衣、做饭、清洁卫生,家庭教师、家庭护理、家庭医师、家庭理财、汽车陪练等这些满足家庭成员更高需求的活动都可归于家务。而且,即便是洗衣、做饭、清洁卫生,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务劳动了,往往需要操作辅助器械或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完成。而家庭与社会日渐紧密的联系压缩着家庭成员投入在家务上的时间和精力,原来以某个家庭成员(主要是女性)来操持家务的家务运作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需要。满足日趋多样化的家务需求成了个难题,家政服务应运而生。最后,主要家庭成员特别是女性的积极参与社会经济生活,使得家务劳动需要通过其它途径来完成。曾经“男主内,女主外”的社会性别分工体制把家务劳动划分为女性的分内工作,而今,女性的独立、自主、自强意识已经大大提高,女性的天地已不再局限于家庭之中,女性的价值也不只体现在家务劳动之中。从女性自身的需求出发,女性要求自身具有积极参与社会经济生活并谋得一职的权利;从家庭的需求出发,在当前激励的社会竞争中,仅靠男性家庭成员的经济收入负担整个家庭的开支是不现实的。女性越来越多地参与社会经济生活以及越来越多的双职工家庭的出现使得女性“原有的职业”――家务劳动出现“人手紧张”。或许,让某个家庭成员或者家庭夫妻双方兼顾事业与家务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但是这也意味着更多时间与精力的付出,还要冒着可能影响工作效率以至于得不偿失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实行家务劳动社会化,将家务劳动纳入市场参与交换,发展家政服务,提供给这些家庭另一个好的选择。这场个人与家庭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家政服务伴之发展的潮流,应验了恩格斯的一句话,“现代大工业不仅容许大量的妇女劳动,而且真正地要求这样的劳动,并且它还越来越把私人的家务劳动熔化在公共的事业中。”③2、家政服务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人力资源储备。据劳动保障部就业司在九大城市作的调查,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主要来自城镇下岗人员、退休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目前,我国城镇有下岗职工650万人,失业人员570万人,还有农村富余劳动力1.4亿人,加上每年新增长劳动力800万人,这些都构成了家政服务的人力资源市场。④深化改革调整就业机制造就了大批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他们脱离了计划经济的保护涌向市场参与再就业竞争。在这场波及面甚广的冲击波中,女性劳动力首先遭到排斥,女性就业首先受到冲击。在1986年优化组合中和1992年《全民所有制工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颁行后的两次大规模下岗中,女性都占到下岗工人的60%至70%,有的企业甚至达到75%。⑤下岗女工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尚未加以充分利用的人力资源库。众多下岗女工具有的特点往往是年龄偏大,文化技术素质较低,又少有一技之长,这些都增加了她们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寻求再就业的阻力。除此之外,还由于性别的因素,她们在再就业过程中发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压力。发展时间不算很长的家政服务这个新兴行业以其较低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要求吸纳了大量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尤其是下岗女工,提供给她们一个较低的门槛跨进市场经济。事实上,下岗女工的性别对于家政服务这个新兴行业来说又有着特殊的优势,据劳动保障部就业司对九大城市家政服务的调查,女性以85.1%的比例在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中占据了绝对优势。下岗女工在家政服务这个行业占据优势不可否认与人们对女性和家务劳动的传统观念相关,但这也客观上为下岗女工再就业创造了一条新的途径。各省市扶持建立的家政服务中心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针对下岗职工特别是下岗女工再就业的。而家政服务不仅下岗女工再就业的新途径,也是下岗女工创业的新路子。很多私人建立的家政服务公司本身就是下岗女工自己组建的。长期的二元分隔体制在农村集聚了大量劳动力。自户籍制度松动以来,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农民工进城与我国的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是相适应的,它打破了与市场经济规律相悖的硬性制度,融合了僵化的二元社会结构。但是,这只是理想中设定的最优目标,农民工进城能否达到这个目标还得从两方面来看。如此大规模的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势必对城市各方面产生巨大的压力和冲击。如果能够很好地有效利用这批人力资源,则可以变压力为动力,对城市的发展产生正面的促进作用。如果不能很好地有效利用这批人力资源,则城市会受制于这种压力,并产生难以预料的不良后果。农民工相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文化技术素质偏低,他们虽然进了城市的大门,但难以真正进入正规的劳动力市场和较高层次的行业。但是,他们吃苦耐劳,愿意做城里人不愿做的工作,于是,在随改革开放兴盛起来的服务业里经常能看到这些人的身影。家政服务作为第三产业服务业中的一个行业,在其兴起之时难免被人误解和带有歧视性色彩。人们对这个新事物的认知难免会受到传统思维和习惯定势的影响。这些传统思维和习惯定势使很多城市居民和一些高素质的人在家政服务业面前止步。这种现象从长远来看对家政服务的发展是不利的,但对家政服务的前期发展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而且客观上为城市外来者和素质较低者空出了一块就业空间。农民工对这块空间的填补,一方面可以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这块人力资源得到发掘和利用,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农民工更好地契合进城市的社会经济生活。总之,在家政服务的前期发展阶段,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可以利用的主要人力资源群体之一。3、家政服务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家政服务的出现顺应了我国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既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其本身又导致了社会进一步的有机团结。我国的体制改革给家政服务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家政服务属于第三产业服务业。在我国统购统销统一分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第一产业农业的发展得到保障,第二产业工业得到长足发展,而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非常缓慢,一般商品交换和服务交易都难以实现,家务劳动几乎是绝对私人的、无偿的。1978年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之后,一般产品才能成为商品在市场上自由流通,发廊、餐饮、旅店等服务业也随后发展起来,各种服务可以像商品一样在市场上买得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要求服务的领域不断扩大,除一般的饮食、旅游、娱乐外,还出现像家政服务这样的新兴服务项目。可见,家政服务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分工细化、服务业繁荣的表现。服务型劳动是社会劳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服务型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和辅助作用,服务业将是发展最为迅速、规模最为庞大的产业。在这一点,发达国家已经为我们作出了先例和证明,它们的经济已经或正在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政服务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作为新分化出来的社会行当,家政服务把更多的人,包括从其它产业中挤压出来的劳动力和新生长出来的劳动力,融进了社会生活、经济、市场,赋予人们新的联系方式,塑造人们新的生活方式,社会由此更有机地团结统一起来。四、家政服务带来的社会红利家政服务带来的社会红利是指家政服务这个行业发展对社会带来的正面的积极的影响。1、家政服务缓解了当前的就业压力。随着我国改
本文标题:家政服务的社会学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909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