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电子渠道是新时代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
电子渠道是新时代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服务“三农”是改变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面对幅员辽阔、居住分散的中西部地区,如何探索服务“三农”的有效方法,不走过去铺摊子的老路,利用科技的手段,利用现代化电子渠道为农牧民服务,是我们正确的选择。本文联系内蒙古电子渠道服务三农的实践,探讨电子渠道服务“三农”的作用,寻找目前服务“三农”存在的差距,提出更好地服务“三农”的对策。电子渠道服务“三农”是国内外广泛采用的途径,中西部地区采用电子渠道服务“三农”意义尤为重大(一)什么是电子渠道服务“三农”?所谓电子渠道服务“三农”是指依托先进的信息和网络,以特定的自助电子设施,比如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短信通、ATM、POS机、转账电话、惠农卡等,向县域和农村的农牧民及农村中小企业提供的非物理网点提供的自助金融服务。目前在农村广泛采用的转账电话、ATM机、惠农卡等在服务“三农”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将成本较低的转账电话布放到人口流动相对较大的专业批发市场、农资公司、专业农户、农村个体工商户等,通过农村的“能人”示范作用,带动广大农民使用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产品。目前依托转账电话,还可以为农牧民开办小额取现业务,大大节约了农民往返银行物理网点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延伸了电话银行的功能。现在银行发放的小额信贷的取款和还款完全可以通过自助机具来完成,首先可以依附物理网点,建立在行式的自助银行,分流物理网点柜员的压力,今后可以选择一部分地区建立离行式自主银行,达到广覆盖的目的。除了上述电子渠道外,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也是县域和农村未来发展的方向。在农村的一些商户和中小企业已经开始使用网上银行,一些金融机构发行的用于小额贷款的信用卡绑定在网上银行上面。网上银行还可以用来查询、转账等业务,只要加大培训力度,一旦为农牧民所接受和掌握,就会极大方便农民的结算和资金需求。手机银行未来发展的潜力更大,因为随着手机的普及,利用移动电话来服务农牧民的空间很大。电子商务可以为农村地区的特定商户和支付客户提供电子渠道资金的支付结算、信用中介平台等提供增值服务。农村一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就能极大方便经销客户的支付结算,扩大经销商的规模。(二)国外电子渠道服务“三农”的做法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也由于人工成本的增加,充分利用电子化渠道服务中小企业成为国外同业的共同选择。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是一家服务法国农业市场的商业银行,其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信贷业务占该国农业信贷市场份额的85%,针对一些农村地区的就业人口不断减少的现状,批准农村就近的商业店铺设立银行服务网点,替代农村的传统银行网点。印度工业信贷投资银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采用设立信息站的方式,在信息基础设施较好的农村安装1到2台电脑,通过卫星、电话或无线连接与互联网相连,有偿为全村农户开展网上银行服务。这些信息站采用商业化运作,并通常由农村高素质的青年农民管理。还有印尼人民银行在开展服务农民业务方面也有成功的探索,该行注重先进的IT开发和使用,98%的银行网点可以进行实时网上银行业务操作,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服务农村、农业和农民的银行越来越认识到利用科技手段的极端重要性,纷纷采用电子渠道服务农民,当然首先需要使得农民在思想上接受,这关键在于加大对农民培训的力度。对农民的大规模培训是今后推广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关键所在。银行的工作人员要率先使用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作为对农牧民的义务宣传员。(三)中西部地区电子渠道服务“三农”的意义何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居住分散,利用电子渠道服务“三农”具有现实意义。下面结合内蒙古地区电子渠道服务“三农”的实际,谈谈电子化渠道服务三农的作用和意义。(1)电子化服务渠道有效助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内蒙古在西部地区崛起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色资源开发、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等不断推进,民营经济、特色经济、板块经济等多元化经济形式蓬勃发展,将助推县域经济再上新台阶,一大批经营规模大、市场化程度高的中高层次农村经济主体将加速成长,中小企业异军突起并出现“集群化”发展趋势。而且,随着产业转移和城乡经济联动发展,农牧民正在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新型农牧民群体也日益扩大。随着县域经济实力的增强,各种客户群体的金融需求日益增多,对多元化金融服务的呼声也更高,对电子渠道服务能力提升的要求也更为迫切。(2)电子化服务渠道是传统物理网点服务渠道的有力补充和替代。一般认为,服务“三农”就要在农牧区设立物理网点,因为农牧民的金融服务需要载体。贵州等中西部的有些贫困山区没有任何金融服务,是金融服务的空白点。信用社等涉农金融机构就采取设立简易的物理网点,政府免费提供办公场地、公安负责安全保障、电信部门负责线路布放。一个星期上两三天班,与农民赶集日子相吻合。另外,采用流动银行的服务方式。这些为农牧民服务的方式应该短期是有效的,但不是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因为简易的网点存在安全隐患,不可持续。而遍地开花设立乡镇物理网点无疑是走老路,成本和效益、投入产出比都不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的追求盈利最大化的要求。可行的办法就是充分利用电子渠道来满足农牧民的金融需求。利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手机银行等,可以有效降低农村金融服务的交易成本,免去物理网点的安全隐患。内蒙古农牧区人文地理条件较为特殊,地域十分广阔,占到全国土地面积的12.3%,受到蒙古族传统游牧习惯的影响,我区农牧区村落及人员分布很不集中,部分偏远地区交通不便,金融机构物理网点严重不足。农村牧区金融服务网络尚不健全,在相当多的地区乡镇以下金融服务存在“空白”,成为金融服务“三农”的一大难点,也成为制约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对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农牧区而言,由于电子化服务渠道存在较多物理网点不具备的服务优势,改善农村牧区支付结算环境建设、积极提升电子化渠道服务能力已成为推进农村牧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3)电子化服务渠道可以提高县域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电子渠道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电子渠道对企业的作用是远期的、战略性的,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推动企业产品创新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①利用信息技术降低企业的经济活动成本,从以劳动力要素为基础的低层次的成本优势升级到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层次的成本优势。②电子渠道能够有效地解决县域企业的市场信息问题,有利于县域中小企业在国际水平上的产品创新。③电子渠道能帮助县域企业突破时空、经济规模大小上的制约,中小企业、农村的乡镇企业、个人企业等能够利用价格低廉的、实时的、无地域性约束的虚拟网络进行网络营销和管理。④电子渠道有利于加强企业间的相互联系,形成产业集群和牢固的供应链伙伴关系。(4)有利于扩大农村金融的服务范围、提高农牧民的现代金融意识。电子渠道的最大好处就是利用现代科技,发挥手机、电脑等载体,做到在时间和空间连续服务,实现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现代金融不同于传统银行的存、贷、汇业务,链条更长。通过宣传和培训,让农牧民具有现代金融意识和操作技能,接受信息化时代的金融创新,并主动实践,会提高农民的素质,节约成本、使得农牧民得到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例如采用高考网上报名,农牧民的子女通过网上报名,安全方便快捷。通过银行客户经理的指导,农牧民利用网上银行进行一次操作,就会增加对网上银行等电子化渠道金融知识的认识。实践证明电子渠道服务“三农”在中西部地区具有独特的优势中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居民居住分散,在乡镇大量设立物理网点无疑是不现实的。一个可以替代的方案是发展电子银行。究竟是否可行,需要我们来论证。另外,这些年中西部地区的实践就是很好的佐证。(一)中西部地区发展电子银行服务“三农”的可行性分析仍然以内蒙古为例,来分析电子渠道服务“三农”的可行性。一是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为县域电子化渠道建设提供物质保障。近几年,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内蒙古经济总量和工业快步进入全国中等行列,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走在了西部的前列。内蒙古把县域经济与中心城市作为两大发展战略重点,坚持特色发展思路,突出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探索出了农业产业化推进型、劳务经济主导型、工业突破型、资源开发型、产业集聚型、都市圈一体化型六种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内蒙古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县域经济发展日趋均衡、协调,辖内各地区经济实力及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增强,不但成为了自治区自身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且日益成为西部乃至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亮点。在此基础上,全区不断加大县域地区资源投入、加大电子化渠道硬件建设,为电子渠道更好地运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二是政府及金融机构高度重视、认识水平稳步提高是县域电子渠道发展的前提条件。在自治区政府的领导下,人民银行及涉农金融机构充分认识到加强县域电子渠道建设的重要意义,从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基础设施供给、加大非现金结算系统建设、深化电子化金融产品推广、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着手,积极采取切实措施寻求突破口,推进该项工作发展。同时,广大县域企业及居民的认识水平也不断提高,逐步认识到金融机构电子渠道为日常交易和生活带来的诸多好处和便利,不断提高电子渠道的使用频率和效率。内蒙古政府出台扶持农村电子渠道的政策,在农村安装ATM一次性补贴5万元,安装POS机每台补贴100元,设置流动性银行一次性补贴3万元,这些政策有力调动了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三是科技实力、通讯水平的提升为电子渠道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近年来,我区互联网、手机的广泛普及、3G网络的迅速应用、三网整合、物联网和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都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信用卡网上支付等电子渠道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二)全面提升县域电子渠道服务能力的有益尝试一是加强支付结算系统建设,提高农村牧区资金清算效率。内蒙古金融机构高度重视农村牧区支付服务市场的拓展与建设,不断加大对农村牧区营业机构基础设施投入和改造力度,支付清算系统建设不断向农村牧区延伸,支付清算基础设施状况不断得到优化和完善。多年来,内蒙古农行和信用社等涉农金融机构在对基层营业机构的清算网络系统、大小额支付清算系统及网络安全和设备投放方面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在所有营业网点全部开通了大小额支付清算系统、账户管理系统、联网核查系统、同城票据交换系统、支票影像系统,全行县域机构行内系统接入面已达到100%,基层营业机构的结算功能逐步得到增强,确保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加快了资金汇划速度,极大地提升了农牧区支付服务效率和质量。二是加大自助机具在农村牧区的投放力度,增强电子支付结算服务水平。结合服务“三农三牧”业务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加大了对县域及农村牧区自助机具的投放力度,在大型农贸市场延伸离行式自助银行系统;在重点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资销售企业设置支付工具或平台;在粮棉大县和农户业务量较大的县域设置农户流动金融服务工具组合。ATM机、POS机、转账电话等自助设备在全区县域及乡镇的覆盖率进一步扩大。在充分发挥县域及乡镇现有物理网点优势的同时,针对农村牧区的机构不足的现状,积极探索以“无形银行”弥补现有基层营业机构覆盖率不高的缺陷,在农村牧区大力推广电子支付服务。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电子渠道交易量较过去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三是依托电子渠道建设,推动了农牧民的发家致富。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趋势,紧紧围绕农牧业产业化和农村牧区城镇化,把支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有效支持“三农”、带动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切入点,围绕自治区乳、肉、绒、粮(油)、薯、草(饲料、沙草)六大主导产业体系和葵花、番茄等特色产业龙头企业,通过先进的电子化服务网络和设备将龙头企业和基地农牧户捆绑在一起。同时,还通过先进的电子化结算网络和设备将产业化龙头企业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和经销商捆绑在一起,有力地促进了基地农牧户各项农牧业产品的流转速度,推动了农牧民
本文标题:电子渠道是新时代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986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