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鹤壁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鹤壁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2010年10月10日)为加快鹤壁市服务业发展,逐步构建服务业产业基础,促进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两个构建”和“率先崛起”的战略目标,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8〕11号)、《鹤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等,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本规划是指导鹤壁市服务业发展和编制相关领域专业规划的重要依据。一、发展现状与环境(一)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鹤壁市服务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被确定为河南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新区南部产业综合功能服务区被确定为河南省30个服务业特色园区之一;浚县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综合物流园区、职业教育园区、煤炭物流园区等一批服务业集聚区加速推进。总体来看,我市服务业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服务业总量不断扩大。近年来,鹤壁市服务业发展较快,增加值已由2005年的42.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6.96亿元,增长速度保持在12.4%左右;2010年服务业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18%。图1鹤壁市服务业增加值和增速变化时间序列(注:2000—2005年数据为公报数据,2006—2010年数据为市统计局修订后数据)图22010年鹤壁市三次产业结构税收贡献度不断加大。服务业已经成为鹤壁市税收的主要来源。2005年至2010年期间,服务业税收实现了快速增长,由2005年的2.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9.45亿元,占总税收的比重由2005年的22.8%提高到2010年的33.3%;服务业税收年均增速高达30.5%,高于全市总税收年均增速近10个百分点。服务业体系初步形成。鹤壁市作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经过科学规划和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为主要支撑,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和中介等行业竞相发展的格局。2010年,鹤壁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完成6.55亿元、25.38亿元、6.45亿元、7.7亿元、4.05亿元和26.83亿元,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分别达到8.5%、33%、8.4%、10%、5.3%、34.8%。图32010年鹤壁市服务业内部结构服务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行政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和收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在全省率先实行了行政审批(许可)“两集中、三到位”。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市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成功组建,农商行组建工作积极推进,成立各种担保机构27家。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坚持引才与引智相结合,引进高层次人才多名,并通过各类高层次人才兼职、担任顾问、技术指导、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承包、合作研究等人才柔性流动的方式为鹤壁提供智力服务。(二)发展环境1、有利因素区位交通优势明显。鹤壁市地处中原腹地,是豫北城市群的中心,也是晋冀鲁豫四省十三市经济协作区的中心,服务业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京珠高速、京广铁路、石武高铁和107国道纵贯南北,鹤濮高速,壶台公路和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即长-鹤-泰铁路横穿东西,已成为豫北“十”字交通中心。距郑州国际机场130公里,可以就近与郑州共享航空港。距天津港口500公里,通过无水港的建设,产品可直通海外市场。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将为商贸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基础设施完善。鹤壁市区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城市道路通畅便捷,绿化覆盖率已超过40%。城市供水、供电能力充足,可充分保证鹤壁市服务业的发展需求。作为河南省30个服务业特色园区之一,占地4.9平方公里的产业综合功能服务区正在积极建设;3000亩的综合物流园区、6000亩的职业教育园区、1200亩的鹤山区煤炭物流园区等服务业特色园区正在快速推进。全面建成后,将为鹤壁市服务业发展提供强劲的增长动力。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全市现有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61处,古代大型遗址26处,馆藏文物10万余件。全市共有6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鹤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淇河沿线旅游资源正在大力开发,“一河五园”工程加快推进;云梦山作为鬼谷子王禅授徒讲学之地,被誉为“中华第一古军校”和“战国军庠”;大伾山北魏大石佛,全国最早、北方最大。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加大。在鹤壁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服务业投资已由2005年的19.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5.8亿元,年均增速高达43.6%。固定资产投资的不断加大,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将拉动全市服务业实现快速增长。2、不利因素服务业占比偏低。201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18%,低于全国25个和全省10.1个百分点。在“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占GDP比重始逐年下滑,已经降至20%以下。服务业企业规模较小。由于受城区人口基数小等因素影响,真正上规模、上档次、能够开展综合性服务的企业较少,能够提供特色服务的企业则更少,尤其缺乏大型服务业企业。现有服务业企业在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个性化等方面也都存在明显不足,与真正意义上的服务业企业相差甚远。城市人口基数偏小。淇滨区作为鹤壁市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区,城镇人口不到20万人,市内市场潜力较小,已经严重影响了鹤壁市服务业的发展。缺乏有效的服务业扶持政策。为促进服务业发展,我市虽然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与周边地市相比,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还有待提高。一方面,我市没有建立专门的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土地、财税、金融、招商引资等一系列政策尚未具体明确;另一方面,由于各部门法规林立,加上没有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我市已出台的一些优惠政策,仍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服务业专业人才匮乏。我市服务业企业人才缺乏问题比较严重,特别是一些懂技术运营、会管理、市场开发能力强的专业人才更是奇缺。由于我市多数服务业企业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规模较小,出现了“招人难,留人更难”的现象。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三)发展趋势今后一个时期,服务业将主要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一是服务业将处于快速发展期。经验表明,当人均GDP处于3000美元以上时,产业结构处于快速变动期,特别是服务业将处于加速发展的转折点。二是生产性服务业将实现快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与人均GDP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随着全市人均GDP的不断增长,服务业将由以餐饮住宿为主的传统服务业向生产性服务积极转变,实现传统和现代服务业的均衡发展。三是产业加速互动融合。随着社会分工深化和产业链延伸,制造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产业链条上游的研发、设计、策划和下游的物流、配送、营销等专业化服务的支撑,鹤壁市服务业将与其他产业呈现加速融合态势。四是空间集聚趋势明显。受市场网络、人才因素、创新环境、区域品牌等因素影响,服务业在其空间分布上加速向中心城市高度集中,与制造业集聚共生于某个区域,形成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产业集聚区。鹤壁市在现有服务业集聚区不断发展的同时,将会有更多的服务业集聚区不断涌现。(四)发展机遇现阶段,我市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条件,无论是发展趋势还是现实需求,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是国际、国内服务业产业的转移。服务业国际转移是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国内沿海发达地区服务业也由于成本问题正在向内地积极转移,鹤壁市凭借明显的交通和区位优势、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产业基础,将成为承接服务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二是良好的服务业发展政策环境。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国家和我省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鹤壁市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服务业发展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服务业领导小组,出台《鹤壁市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意见》(鹤政〔2006〕42号),大力支持服务业发展。三是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鹤壁市正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同时,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已具有煤电化材一体化、食品、汽车及零部件等三大战略支撑产业和金属镁精深加工、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一二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四是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随着鹤壁市新区建设、城市棚户区改造、新型社区建设和鹤淇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化程度将不断提高。鹤壁市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必将带动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二、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构建新型服务业发展体系为主要目标;以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为主要任务;以新型商贸、现代物流、职业教育、文化、旅游、房地产等六大产业为重点;以产业综合功能服务区、综合物流园区、职业教育园区、陶瓷物流园区、煤炭物流园区、文化改革试验区、煤化工物流园区、汽车物流园区等八大集聚区为载体;力争引进10个全国行业知名品牌企业,建设10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通过实施“6811”工程,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明显提升传统服务业,显著扩张现代和新兴服务业。初步构建专业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服务业体系,把鹤壁市建设成为立足本地、服务周边、特色鲜明的服务业新兴城市。(二)发展原则开放助推的原则。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以大招商为契机,根据我市服务业发展总体安排,积极引进省内外大型服务企业,通过“引进来”推动本地服务业快速发展。大力支持有条件、有特色的本地服务企业拓展外地业务,通过“走出去”带动服务业快速发展。区域竞合的原则。树立竞合发展理念,突破行政区划限制,以豫北六市为着眼点,进行资源配置和市场开发。围绕我市自身特色和比较优势,一方面注重与周边地市实现差异化错位发展,形成专业化、特色化的服务业体系;另一方面注重与周边地市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协同合作拓展外部市场。产业融合的原则。加快推动三次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推动制造业以生产为主向生产与服务并重转变,推动研发设计、物流、营销等向制造业全过程渗透,实现“工业制造”与“工业服务”双翼齐飞。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重点突破的原则。根据我市现有基础和资源禀赋,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实行重点突破;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集中精力实施重点支持;对中心城区、重点园区集聚资源实现重点发展。力争在“点”上取得突破,形成以点连线、以线带面、有序推进、跨越发展的良好局面。创新引领的原则。抓住经济全球化、东部产业转移和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契机,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参与服务业分工与合作。作为河南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县)之一,积极探索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模式和新的体制机制,以不断创新引领服务业加快发展。(三)发展目标2011-2015年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GDP1个增长点以上,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快速增长、结构明显优化、功能大幅提升、布局相对集中,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提高,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市服务业发展走在全省5个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县)前列,将产业综合功能服务区建成全国服务业发展特色示范园区。2020年,力争服务业增速达到16%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0%左右,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经济结构。三、发展布局立足鹤壁全域的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指导,按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民生性服务业城乡均衡发展”的思路,构建“一核集聚、四城辐射、两带带动”的战略性空间格局,优先规划建设八个服务业重点集聚区。根据不同类别服务业行业空间集聚的一般规律和区位特征,以“一核集聚、四城辐射、两带带动”体现不同区域的主体服务功能。“一核”,服务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和服务业的主要集聚区;“四城”,次级服务功能地域,分担或承担部分服务功能;“两带”,服务业的辅助功能地域,分担或共担部分服务功能。“一核”为淇滨区。目前淇滨区服务业发展水平最高,要充分发展商贸、现代物流、职业教育、文化、旅游、金融、商务、科技服务业等
本文标题:鹤壁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054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