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议论文阅读专题一:读懂文章内容,概括要点主旨----把握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学习要求]:在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会准确寻找或归纳论点阅读议论文,要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和主张,把握写作意图,概括文章的要点主旨。议论文的要点主旨,主要体现在论点,包括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上。一、什么是中心论点与分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提出的见解和主张,是统摄全文的中心、灵魂。一篇议论文的核心,是文章的论点。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论点;有时对论点进行分解,便有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点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中心论点的论证或阐释。二、论点的表现形式:(1)直接出现在文章中,可以在文中找到表达论点的句子。(2)文章中没有直接表述论点的句子,需要概括提炼。表述论点的语言形式是表判断的陈述句(有时,也可表判断的感叹句),而不能用疑问句、祈使句;也不能是词语或短语。三、把握论点的基本方法:1、抓文章的标题。议论文多以论点或论题为标题。论点型标题,抓住标题就抓住了论点;论题型标题,指出议论的话题,借助论题在文中寻找作者对此的见解,就能正确把握文章论点。要注意论题和论点的区别论点是作者的观点,即表明作者的态度、看法和主张。论题是作者议论的问题,即作者所要研究的内容和范围。(1)、从标题看:论点的提出一般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判断句;而论题的出现通常是一个词语或词组(名词、动词)。(2)、从位置看:论点位置比较灵活,可在标题,在首段,在中间,在结尾;论题位置固定在标题或首段。2、关注文章开头和结尾的部分,作者常常在开头部分提出自己的观点,有些在结尾部分才亮出观点。3、捕捉段落中心句。段落中心句通常在文章段落的开头或结尾,这些中心局大多是分论点。掌握了分论点,就能比较快地理清文章脉络,进而把握论点。4、把握文章各部分的逻辑关系。议论文提出论点和分析议论之间关系非常紧密,而且必须一致,互相支撑。因此,议论文非常注重段与段之间严密的逻辑关系,或并列,或层进,或对比。在阅读中准确梳理各段之间的关系,理解议论和论点的关系,就能提炼文章的论点。[金点巧指]:如何准确寻找或归纳论点:首先,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弄清作者是对什么问题而发议论的,针对所谈问题的看法是什么。2其次,看文中有没有适合做论点的句子。论点应该是一个明晰的判断,是作者观点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一个完整的陈述句,是个概括性比较强的句子。它可以在文章的开头、中间或者结尾,有时题目也可能是中心论点。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凭着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不难确定某个概括性强的句子是中心论点,但是否准确无误,还需进一步验证。一般来说,分析文章的论据有助于找到论点,因为论据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文章的论点。另外,可以通过“认为”、“必须”、“由此可见”、“要”、“是”、“不是”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关键词来寻找论点。另外,分析题目时,要注意区别: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题。如《谈骨气》是论题,不是论点,但它里面包含着论点,以它为线索去分析,就能找到论点。四、考试题型:1、常规题:找出或提炼文章的论点;选择判断中心论点和分论点;阐释从几个方面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等。2、变化题:在某段的开头填写总领性语句,或结尾填写总领性语句(其实是考察总论点或分论点的概括);辨析论题和论点的区别。五、试题举例:让行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①晨光初露,夕阳西下,在城市的公共绿地,在乡间的草丛花径,总不乏行走的身影。行走正在作为一种生活时尚,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同。②行走时一项强健体魄的体育活动。它能让你久坐的身板,佝偻的腰背,如花一般向外部世界呈现开放的姿态。心脏搏动得更加有力,血液流动得更为迅速。③19世纪美国作家梭罗说:“行走之于我是一种收货大于利益的活动,因为从中我得到了大量非金钱可以衡量的益处。”是的,行走更是一项丰富的精神活动。④行走,让你放松心情,获得心灵的自由。它让人们暂时卸下生活重担,抛却烦恼,忘记自身的身份,孩子般地度过一段简单快乐的时光,享受当年朱自清先生漫步荷塘月色时,那种“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自由心境。⑤行走的人们,关闭了手机,远离了微信,不经意间就会发现自然的美丽风景:乱石间生长出的一棵树,天上飞过的鸟群,顺道而流的小溪……()身处大都市,行走也会让你发现,春天,街心公园还是鸟语花香;秋天,梧桐树照例被秋风染成一片金黄。从某种意义上说,行走就是以平等的姿态,体验自然力量的真是存在,激发对生命的热爱之情。⑥行走有利于促进思考,邂逅创造的灵感。⑦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孔子、墨子,是在行走游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流派:汉代的司马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写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在雅典吕布昂学园从事哲学研究的时候,喜欢一边行走一边与学生谈话,因此而拥有“漫步者”的雅号;18世纪德国康德总是沿着同一条路行走思考,后人便将此命名为“哲学家之路”;梭罗把他以“行走”为主题的哲学随笔,命名为《散步》。3可见,无论中外,那些卓越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多是行走的热爱者。影响世界的不多创新思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走出来的。⑧行走的意义非同寻常,应该成为人生的必修课。年轻的朋友们,请迈开你的双腿,甩开你的双臂,开始行走吧!14.第②段加点词“开放”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15.填入第⑤段口内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只要B.所以C.即使D.如果16.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8分)行走时一项强健体魄的体育活动。论点:(1)行走可以放松心情,获得心灵的自由。(2)(3)(4)17.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行走已经成为人们认同的生活时尚B.行走能获得非金钱可以衡量的益处C.只有行走才能发现自然的美丽风景D.影响世界的思想家都是行走出来的18.有人认为,第⑦段可以删去一个外国哲学家的事例,你同意吗?请阐述理由。(4分)过有“容”的人生①对于别人的过失,过错,是选择斤斤计较还是选择大度包容?②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这种“不如意”除了来自物质、肉体方面外,也包括精神的苦痛。这苦痛产生的根源,究其因,多半是人们缺失了本应该具有的包容的气度。③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如何和谐相处,是一门交际艺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们彼此间不能够包容,可能使已经存在的隔阂加大,鸿沟加深,更有甚者会使人想方设法、费尽心机地寻找机会报复对方,从而产生于人于己都不利的后果。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包容别人。④那么,我们如何做呢?4⑤要敞开胸怀。海洋纳百川,天空容众禽,草原蓄万物,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无私的包容。因为海洋浩瀚,鱼儿才可以悠然畅游;,;因为草原广袤,牛羊才可以闲庭信步。雨果说:“世界上最辽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是人的胸怀。”因此,我们应该敞开胸怀待人。⑥要审视自己。我们往往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却不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的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我们面对别人的过错,能够严格审视自己,就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这样我们就能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他人的过错,自然也会化解心中的不满、愤懑。⑦要换位思考。三国时,蜀国主持朝政的蒋琬有容人之量。他与部下杨戏说话,杨戏总是只应不答,有人责其“怠慢”。蒋琬说:“人各有脾气秉性.让他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只好不做声了。”蒋琬如此为他人着想,被人赞为“宰相肚里好撑船”。如果我们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那人际关系也就会和谐。⑧当然,包容别人的过失、过错,并不是纵容别人去犯错,而是要让别人明白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避免因为一意孤行而犯更大的错误。如果放任其自流,一味地迁就,那是无原则和不负责任的表现,这也是非常有害的。⑨其实,学会包容别人,最终受益的还是自己。虽然包容的根本出发点不是出于自己的私利,但实际上,在别人因为自己的包容而纠正错误并有所进步的同时,自己也有收获。⑩人生容量的大小,往往体现于人的涵养与境界,它决定了人的成败与得失。我们要有“容人、容事”的雅量,学会包容别人,过有“容”的人生!16.第⑥段中的“这个道理”指的是(2分)17.根据上下文,填入第③段画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有才B.如果就C.既然就D.虽然但18.根据第⑤段内容,在该段画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构成排比。(3分)因为海洋浩翰,鱼儿才可以悠然畅游;,;因为草原广袤,牛羊才可以闲庭信步。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第⑤~⑦段依次从(1);(2);(3)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9分)20.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哪一段中最恰当?请具体阐明理由。(5分)娄师德多次推荐狄仁杰任宰相,但狄仁杰并不知情,常排挤他。对此,娄师德毫不介意。狄仁杰知道实情后感叹:“娄公品行之好我根本看不到边啊!”人们因此更敬重他。娄师德任将相多年,得以善终。5眼光与见识①“三顾茅庐”,这个渴求人才的故事早已尽人皆知,它所潜藏的人生智慧与处世哲理也值得深味。比如,刘备为什么要三次邀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又何以能对天下形势作出那样环环相扣的精当分析,并提出极富远见的应对战略?②显而易见,前者体现的是眼光,后者说明的是见识。细细想来,蜀国的崛起与发展,不就正是由这眼光和见识的完美结合而促成的么?正因为刘备有识才的眼光,才会放下身段,无比虔诚地恳请诸葛亮出山。也正由于诸葛亮有高卓的见识,才确立了三分天下的战略构想。③眼光和见识虽然难以物化,不可量化,无法显化,却是卓越之人的基本素质与必备条件。中国历史上不乏这样的杰出人才。比如,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眼光与见识也许最值得一说。他推崇儒佛文化,规定鲜卑人和北方其他少数民族一律学汉语、学汉礼、改汉姓、穿汉服装、与汉族通婚杂居,鼓励学习农耕……这一系列“革俗汉化”措施不仅使北魏在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大大发展,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为后世唐代宋朝的空前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从全人类文明发展史来看,正因为孝文帝的举措,才使中国古代文明得以保留和传承,并没有像世界上其他三大古国的文明一样从地球上或消失,或中断。唐太宗所体现的不仅是眼光,还有胸襟。他能倾听政敌魏徵谔谔之语,与属下谦和平等对话讨论……从而开创了“君纳忠谏,臣进直言”的治国懿范。④历史表明,无论是实现个人成功,还是成就一番大业,眼光与见识都断不可少。一个人但凡有了眼光,就会富有宏阔深远的视域,入木三分的穿透力,直入底蕴的明彻性。无论察人察事皆能见微知著,抓住内质;而当一个人有了见识后,则会在为人处世中每每高屋建瓴,深谋远虑,成竹在胸,极具创新思维和战略考量。⑤有人说:一个民族需要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不只是注意自己的脚下。毫无疑问,这样的人群对于一个时代、一个国家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在市场大潮滚滚涌来、物质欲望裹挟人心的时候,尤其如此。正所谓“人是万物的尺度”。当人一旦变得没有眼光只有视力;没有见识只有意见的时候,整个民族和整个社会的“尺度”也就会变得越来越浅薄和短缺。⑥绚丽的世界永远都在向人们提供各种机会,但前提是:你必须有眼光,能发现它;有见识,能体悟它;有定力,能抓住它!身处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大潮,有这样一种不断培育和强化眼光与见识的自觉,我们必定会从历练中提升自我,赢得出彩的人生。14.将第②段画线句改成陈述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下列对第①②段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阐述“三顾茅庐”蕴涵的人生智慧与处世哲理。B.评述刘备有识才的眼光和诸葛亮有卓越的见识。C.论述蜀国的崛起和发展在于眼光和见识的结合。D.论述眼光和见识的重要意义并引发下文的议论。616.联系全文,“眼光”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议论文复习专题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077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