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四景山水图》中的南宋文人园林造景手法探讨
102研究/作者简介:朱翥/1985年生/女/杭州人/硕士/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杭州310006)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530(2016)02-0102-07DOI:10.14085/j.fjyl.2016.02.0102.07收稿日期:2015-03-20修回日期:2015-09-25《四景山水图》中的南宋文人园林造景手法探讨TheStudyontheLandscapingMethodsofLiteratiGardenintheSouthernSongDynastyfromtheFamousPainting“LandscapesoftheFourSeasons”朱翥ZHUZhu摘要:南宋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重要时期;宋室南渡,经济文化中心南移,文人园林在江南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逐步成为主流风格。《四景山水图》是南宋山水画的代表作,是研究南宋文人园林的重要历史资料。通过对该组作品空间布局、造景元素及细部等方面进行提炼,探讨南宋文人园林基本造景手法与山水美学特色。认为南宋文人园林在注重意境表达外,具有丰富的空间层次及显著的江南地域特色。关键词:南宋;文人园林;四景山水图;山水画;江南Abstract:TheSouthernSongDynastyisanimportantperiodinthehistoryofclassicalChinesegardendevelopment.AftertheSongcourtfledsouthfollowingtheJininvasion,anditscapitalwassetinLin'an,evenledtoeconomicandculturalcentershiftfromnorthtosouth.TheLiteratiGardenwaswelldevelopedandexpandeddramaticallyinSouthRegionsoftheYangtzeRiver.Itwasgraduallybecomingthemainstay.LandscapesoftheFourSeasonsisthemasterpieceoftheChineselandscapepaintingintheSouthernSongDynasty,anditisanimportantantiqueinthestudyofLiteratiGardenintheSouthernSongDynasty.Fromthegroupworks,improvethespacedistributionpattern,landscapeelementsanddetails,tosummarizethebasiclandscapingmethodsofLiteratiGardenintheSouthernSongDynastyandexploretheaestheticsexpressionsoflandscapedesign.ThepaperconcludesthattheLiteratiGardenintheSouthernSongDynastypaidattentiontotheexpressionofartisticconception,thevariousspacestructuresandthesignificantregionalcharacteristicaboutSouthRegionsoftheYangtzeRiver.Keywords:TheSouthernSongDynasty;LiteratiGarden;LandscapesoftheFourSeasons;ChineseLandscapePainting;SouthRegionsoftheYangtzeRiver本文“南宋文人园林”指随宋室南渡,南宋造园将先进的北宋造园技术、北宋士大夫文化及江南地域环境融合,形成的富有意境的山水园林①,也可称“南宋江南文人园林”;南宋疆域之北界,因金人的入侵而南移。②故“南宋文人园林”具有典型的江南特征及诗画意境的山水风格,是研究江南园林发展的重要部分。南方山水画自北宋董源、巨然始,注重描绘淡雅、高洁的画风。南方画风与粗犷的北方山水画截然相反;至南宋早期,李唐的作品仍显壮丽,基本延续北方山水画派的风格;随着文化融合,南方简约风格成为南宋画院的主要流派。文人园林受到文人山水画的影响,随之确立风格;文人园林与文人山水画相似,属于同一类美学体系,其文人造园理论与山103/Research水画论一脉相承。宋代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鼎盛期,南宋时期的界画和山水画同步发展、相互融合,以《四景山水图》为代表的一批作品既体现了“亭台楼阁”的写实性描绘,又反映了多样且富有意境的山水空间。目前,在缺乏南宋园林考古遗址的前提下,利用少量仅存的南宋山水画(具有一定写实性)及相关历史文献,对其造景元素、空间布局等进行研究及探讨,仍具有一定的意义。“文人园林”是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核心问题之一;南宋文人园林兴盛,是文人园林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兴盛包括以下几个条件:其一,文人士大夫是社会主流阶层。宋代“重文轻武”,宋朝帝王多好书文;南宋尤善用“文化优势”弥补“国土面积狭小”的劣势。其二,江南地域特色。江南一带山水交错、环境宜人、雨水丰富;南宋定临安行在,紧靠西湖山水、钱塘江而建,地理环境谓“独一无二”。其三,南宋是重要的文化大融合时期。除中原文明与南方文明的融合外,南宋时期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等各类型园林逐步趋同,“文人园林”成园林主流形式。就历史地理研究而言,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1]一书中提出:“中国的文化新生,与其一番新力量,大体均系在新地面新疆土上产生,故我谓中国文化之发展,乃系随于新地域之转,进而扩大。”1《四景山水图》中的造景手法分析[3]1104研究/刘松年《四景山水图》是南宋文人山水画之代表作,描绘了南宋中期临安西湖周边的文人私家园林,且较全面地体现南宋江南一带(或南宋临安)的文人园林特色;此外,画作全面展现了“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园林特性。选其做详细研究,有以下几点理由:其一,此作品以四幅画为一系列,组成序列性组景④,即具有一定序列的景观组合,强调景观系统,非单个小园林。其二,此作品景观元素丰富且细节描绘详细,故研究价值高;构景巧妙,为南宋“残山剩水”构图。其三,刘松年是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的宫廷画家,与李唐、马远、夏圭合称为“南宋四大家”;属于南宋中期“承前启后”的山水画家,擅长绘画西湖胜览及园林小景,其作品直接反应南宋中期造园风格的转变。《四景山水图》中呈现的南宋文人园林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其一,江南地形丰富,易于造景,园林选址多位于郊野临水或靠山区域;画中人物于园中游憩,突出了文人园林特殊的游憩活动功能,此“返璞归真”使文人园林多以自然式布局。其二,注重四季景观。江南四季分明,季相时序变化展现了文人园林的意境与时空观。其三,园林空间层次递进。画面由近景至过渡空间,再至景观高潮,最后延伸至远处隐约的山景;一方面借自然山水之景,另一方面则注重园林空间的“起承转合”。江南丘陵地貌,土地空间有限,园林规模普遍不大,这种曲折的空间设置与借助远景,反而成就了具有江南特色、富有诗画意境的山水园林。2《四景山水图》中提炼出的造景元素汇总[3]2表1纵向比较表(中国各历史阶段之间的相关比较)[2]历史时期③时间历史特征园林特征商周至汉代公元前11世纪-220年奠基、统一时期以皇家、私家园林为主魏晋、南北朝(包括三国)220年-589年禅宗创立、玄学(新道家)兴起演进时期出现寺观园林、公共园林等隋、唐(包括五代十国)589年-960年鼎盛时期园林类型全备,园林化水平高宋、辽、金960年-1271年理学(新儒家)兴起鼎盛时期各类型园林逐步趋同,规模逐步缩小,注重景观细节与意境表达,出现超大型公共园林(或园林城市)元、明、清1271年-1911年衰变时期形成标准的造园模式与造景手法在中国渊源历史中,历经多次中原文明与北方游牧民族文明相融合(以黄河为分界线)的过程。魏晋南北朝和南宋时期,发生的两次大规模人口南迁,是中华文明体系发生重大变化的两个重要时期,极大地促进了江南开发;就南方文明与中原文明的碰撞与融合(以长江为分界线),宋室南渡是一次重要的文化大融合。此后,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历史性转移),南方人开始在中国历史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05/Research4南宋文人园林注重景观序列,营造“先抑后扬”的景观体验。其空间序列分:序幕、过渡、高潮、尾声。序幕指起始、引入性空间,通常是幽隐的密林小道;过渡则包括园林入口门屋等,由自然山水逐渐过渡到人工住宅院落;高潮指主体建筑群及庭院,是人工景观最丰富的区域,通常种植观赏性植物及叠筑假山;尾声指远山或远景,通过借景,使园林空间无限延伸。园林作为古代文人雅士的一种生活方式,其空间的立意布局符合“可行、可望,可居、可游”多个层面的实用性审美需要;其中“可居可游”的动态观察方式,决定空间布局形式。南宋文人园林造景元素及布局,并不局限于文人私家园林,南宋临安的皇家园林、寺观园林、私家园林都具有文人园林特征,该文人园林造景手法适用于以上各类型园林,而建筑等级、规模与精致水平各有差异。2.3.1建筑⑤2.3.1.1加窄侧檐的悬山顶《四景山水图》中出现了改良版悬山顶,图上看似更像歇山顶,该类屋顶介于悬山与歇山之间,在悬山顶山墙外侧(悬鱼内侧)增加较窄的侧屋檐。歇山顶(九脊)是次于庑殿顶(四阿)的高级屋顶形式。宋代营缮制度限制较严;除庑殿顶外,歇山顶、十字脊顶(宋代常出现于皇家园林中)则多为宫殿、寺庙专用,民间多采用悬山顶(五脊);如北宋《清明上河图》中除酒店正店采用单檐歇山顶、城楼采用单檐庑殿顶外,建筑多为悬山顶或无脊屋顶。无脊屋顶为低等级建筑形式,无脊的类歇山顶(瓦、茅草)等级较低,广泛用于民居;此外,等级较低的3《四景山水图》中提炼出的南宋文人园林空间布局形式[3]4《四景山水图》中重要的造园细部[3]3106研究/硬山(五脊)、卷棚(无正脊)宋代未出现。常规悬山顶建筑为两侧山墙,前后面(南北面)设门窗;若悬山顶原山墙部分非山墙而设门窗,其遮阳挡雨功能则很难满足,北宋《清明上河图》中有两处悬山顶下侧增加简易屋檐的案例(图5-6)。其余低等级无脊屋顶,较多出现搭建简易屋檐的情况,这类“侵街行为”可大大增加经营面积。南宋临安地处江南多雨地区,建筑形式也随地域变化而转变。从现有南宋古画中看,建筑基本上较少出现墙体,四面多以门窗围合;为满足功能需要,该特殊悬山顶显然更利于屋檐排水、遮阳。《四景山水图》所描绘的文人园林建筑等级不高,无显著斗拱,斗拱仅于夏图凉亭中有简单体现。2.3.1.2高台基(阶基)江南地区多雨,夏季湿热,高台基利于建筑防潮、排水。画面中的台基基本采用夯土外包砖(或石条),砖铺地面,设角柱石,台基四周设砖铺散水,多为三级台阶(踏),约0.5m高;此外,南宋画中还常出现四至六级台阶高的台基。《水殿招凉图》、《高阁焚香图》(图5-6)则出现了皇家园林的须弥座台基,包括底层台基(占总高度1/3)、砖石束腰(占总高度1/3)及砖石斗拱构件(占总高度1/3)三部分,该台基高为普通台基的三倍(约1.5m高);这种建筑四周及台阶两侧不得不加设石栏杆或木栏杆(勾阑)。2.3.1.3可拆卸的格子木门窗《四景山水图》展现了方格窗随季节转变而拆卸的全过程。该设计将门窗合二为一,并且替代了墙的作用。其冬景所示的建筑无墙,且以密布格窗为墙。秋景图中绘有两层门窗,内侧格窗部分已拆除,而外侧门窗包括两部分,上侧固定式格窗,下侧可拆卸式格窗,图中下侧格窗已全部拆除,留下固定格窗的细框;夏时,凉亭的格窗全部拆除后,利于通风,可达到避暑纳凉的功能,这种细窗框及可拆卸格窗在南宋绘画中较常出现,是南宋门窗的常见样式。北宋《清明上河图》中已出现上部格纹、下部挡板的格窗。南宋发展出无挡板的纯格子窗。无挡板的纯格窗重量较轻,便于拆
本文标题:《四景山水图》中的南宋文人园林造景手法探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091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