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浅谈中国文人画主讲人:陈玉林文人画(SouthernSchool),亦称“士夫画”,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并目为南宗之祖.”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文人画简介笔墨纸砚……文人画发展历程滥觞期奠基期鼎盛期主导期传承期文人画的滥觞期人物观察代表人物:顾恺之雅号:才绝、画绝、痴绝地位: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著作理论:“六法”绘画理论基础:以形写神对后世影响:安曾惊叹他的艺术是“苍生以来未之有也!“六法”,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艺术特色:顾恺之的画论中心组成部分:传神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顾恺之的作品真迹没有保存下来,相传为顾恺之作品的摹本《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其中《洛神赋图》根据三国曹植的《洛神赋》一文而做。《洛神赋图》文人画的奠基期代表人物:王维(唐),董源(五代)姓名:王维职业:诗人,画家、尚书右丞外号:诗佛爱好:诗词,乐律,擅长绘画艺术特色::“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诗歌中所描写的恬淡宁静的山水景物,清新明丽,最被后世称誉。著作:《山水论》《山水诀》人物追踪:董源艺术追求:平淡天真和笔墨情韵。又为文人画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艺术规范。绘画技术:其最有独创性的而且成就最高的是水墨山水。他运用披麻皴(cun)和点苔法来表现江南一带的自然面貌。代表作:潇湘图。美术流派:开创南派山水。后世评价:米芾曾盛赞其山水曰:“峰峦出没,云雾显晦,不装巧趣,皆得天真”。明末“南北宗论”者虽然理论上尊王维为“南宗画祖”,但实际上却是在祖述董源。披麻皴是个毛啊??——中国画之皴法简介中国画技法名。是表现山石﹑峰峦脉络纹理的画法。主要有披麻皴﹑雨点皴﹑卷云皴﹑解索皴等。其特点是力度感强,在纸上形成有冲击力的笔痕,其力度、速度感给人具有艺术的威慑力和感染力。——中国画之皴法简介要说大师级的披麻皴,还要属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将披麻皴推向极致《富春山居图》披麻皴啊披麻皴!董源的《潇湘图》被画史视为“南派”山水的开山之作。赏析:五代画家董源作。这幅短横卷,是描写江岸洲渚之间的渔人、旅客的各项活动。前段描绘沙碛平坡,有朱衣女子二人往水边行去,滩头有五人鼓奏乐。江面上有一船驶来,船上六人,有端坐者、持伞者、横篙者、摇橹者等。后段写远茂林,渔人张网,远处有小船往来,近处有芦汀沙坡,是典型的江南风光。此画不画水纹,多留山头空白,以碎点来表现朦胧的远树,云烟吞吐,远山沉浸在一片迷茫之中。全画以花青运墨,山头用淡墨点子皴,表现出空气湿润,烟云晦明之感。人物则工细设色,摆脱凡格,虽小而逼真。北宋,文人画从院体画和画工画中分化出来代表人物:文同,苏轼,米芾人物追踪:苏轼性别:男绰号:东坡居士地位: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苏洵苏辙并称“三苏”。画作特色:论画主张神似,主张画外有情,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影响: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人物追踪:米芾性别:同上信仰:伊斯兰教地位:北宋著名画家,大书法家,画风与苏轼投机。书法“宋四家”之一。特点:全能型高产画家,绘画题材十分广泛,人物、山水、松石、梅、兰、竹、菊无所不画。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米芾在山水画上成就最大,欣赏江南水乡瞬息万变的“烟云雾景”,“天真平淡”,“不装巧趣”的风貌,米芾在艺术风格里追求的是自然。艺术理论:米芾擅水墨山水,人称“米氏云山”。该图中作者用没骨法取代了隋唐北宋以来的双勾法,给人一种树为“无根树”的自然美形象,刷新了山水画的形象和表现方式。这更让观者明白,原来“奇观”之“奇”,在于奇景、奇情、奇境,而更在于心源和手法之奇!文人画的鼎盛期文人画的鼎盛期在元代,众多的文人士大夫滋生了厌世和逃生心理,将绘画作为个人进行精神上自我调节的手段,更多的画家则是将具象征意义的梅兰竹菊最为自己的表现题材,用以标榜个人的志节情操。人物追踪:赵孟頫地位:楷书四大家之一。元代画坛的领袖人物。全能型画家:他擅长画山水,人物,鞍马,花鸟,兰竹各科,取材广泛,技巧全面。着重表现文人隐逸的生活情趣,尤其善于把书法用笔融入绘画之中。绘画特色与技巧:水墨山水画:创用枯笔淡墨,浅绛设色的方法,而且创用飞白书法写竹石。创用飞白书法写竹石对后世影响:为“元季四大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那种以诗意化、书法化来抒发隐逸之情的逸格文人画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将赵孟頫推向了开元代绘画风气宗师的地位。绘画理论:提倡复古,主张“画贵有古意”,崇法唐人,强调书画同源。赵孟頫所绘《秀石疏林图》。赵氏强调书画同源,提倡以“写”代“描”。赵氏的思想开启了元代的文人画风。此画为赵孟頫“以书入画”的代表作。文人画的主导期延至明代,文人画已上升为画坛的主导地位,并直接影响到了清代绘画的基本格局和审美取向,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绘画体系。玄德年间,苏州诞生了吴门画派开宗大师沈周,继承者有文徵明,唐寅,仇英。画史将沈,文,唐,仇并称吴门四家,为吴门画派代表人物。吴门派对明末清初重要画派的影响巨大,以董其昌为主的松江派,以及后来派生的苏松派,云间派等,都与吴门画派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董其昌地位:明代后期著名画家、书法家、“华亭派”的主要代表。董其昌的山水画大体有两种面貌,一种是水墨或兼用浅绛法;另一种则是青绿设色。画法特点:以书法的笔墨修养,融会于绘画的皴、擦、点划之中,成为“华亭派”的首领。董其昌强调笔墨表现,主张书画融合;提倡士气,反对作家气。影响最大,也是最集中体现董其昌艺术的思想是“南北宗论徐渭:明代时期的中国,水墨写意画迅速发展,以徐渭为代表的泼墨大写意画非常流行,徐渭凭借自己特有的才华,成为当时最有成就的写意画大师。作画特色:在笔墨运用方面,综合泼墨,破墨,积墨之法,以迅疾奔放的笔调,随意点染,使画面既水墨交融,又富有层次变化,形成淋漓尽致的特色。徐渭在画上自题诗日:“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此幅用笔,似草书之飞动。淋漓恣纵,诗画与书法在图中得到自如充分的结合,体现了他善于以草书之法入画的特点。其画面上所呈现的那种乱姿粗犷的美,较之元代画家的逸笔草草,更具有一种野拙的生机力感。正如他自己所说:“信手拈来自有神”,“不求形似求生韵”。文人画的传承期人物追踪:齐白石地位: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我国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绘画风格: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艺术追求:诗不求工,无意唐宋,师法自然,书写性灵,别具一格。2011年5月22日晚该画经过逾半小时、近50次激烈竞价,最终以4.255亿元人民币成交,创下中国近现代书画新纪录。这幅《松柏高立图》中,主角是一只立于松枝上的苍鹰,它傲然独立,主羽和尾羽以浓墨焦墨阔笔点出,层次分明,雄健的羽翅收拢,有力的鹰爪紧抓树干。以焦墨勾勒鹰喙和点睛,苍鹰目光如炬,炯炯有神。鹰身侧立,头微微扭转,精神饱满,雄视苍茫大地,寓动于静,突出了形象的力量感。可见齐白石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以及在刻画形象细节上的现实来源。!!!齐白石的虾正如徐悲鸿的马一样,乃画坛一绝。画中虾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淡墨绘成的躯体更显虾体晶莹剔透之感。文人画的艺术特征文人画是一种综合性艺术摒弃华艳唯取真淳的美好追求题材与情感上的共同趋向文人画是一种综合性艺术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是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尤其和书法关系密切。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篆刻留白,构图披麻皴题诗,书法“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首著名的咏梅诗为元代画家王冕自题“墨梅图”上。篆刻印章传统绘画一直不曾把真实的再现事物的表象作为创作目的,而是把揭示事物内在神韵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在该图中,画而上没有蛙,而观众有如闻蛙声之感。而这蛙声也非是即时可“听”见的,而是在数周后的,十里山泉出山的溪水中。这是绝妙之至的构思。中国画,玩的就是“境界”书法中的点、线和笔画间组合不但是构成艺术形象的基本元素,而且是重要的、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欣赏对象。运笔的疾徐轻重,点线的疏密粗细所形成的特有的节奏和韵律,要能体现出画家创作过程中特有的心态、气质和个性。在色彩和水墨上,文人画更注重水墨的运用,讲究墨粉五色。摒弃华艳,唯取真淳的美好追求文人士大夫将绘画视为精神调节手段,起到的不过是一种精神舒络的作用,不为物役,不被法拘,以最简单的工具(笔墨纸)最概括的语言(黑白灰三色),传达出最深切的感受晞发图,此图菊竹横陈,酒瓮飘香,一满鬓高士长发披肩,醉眼朦胧,以手作舞,旁若无人,状似饮酒。人物力健有余,衣纹清圆细劲,转折有劲;设色娴雅古淡,气局超拔磊落,颇见陈老莲夸张、怪诞又不失古雅的特色。极度扭曲……《荷石水禽图》朱耷笔下的鱼、鸟,体貌怪诞,神情奇特,其内心深处的难言之痛与愤懑抑郁,均借助笔墨曲折地抒发出来。夏圭长于山水画,亦能画人物。他的山水画师法李唐,又吸取范宽、米芾、米友仁的长处而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喜用秃笔,下笔较重,因而更加老苍雄放。用墨善于调节水分,因取得更为淋漓滋润的效果。在山石的皴法上,常先用水笔淡墨扫染,然后趁湿用浓墨皴,造成水墨浑融的特殊效果,被称作拖泥带水皴。马远艺术上克承家学而超过了他的先辈,他继承并发展了李唐的画风,以拖技的多姿形态画梅树,尤善于在章法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题材与情感上的共同趋向老马作品木有木有……宋末龚开画宋江36人像,从忠义角度对起义英雄的赞颂。反抗少数民族金辽的压迫,此外,陈洪绶画《九歌图》、《西厢记图》表现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及对自由爱情的赞许;罗聘画《鬼趣图》、齐白石画《不倒翁》都在一定程度上讽刺了旧时代政治腐败。感想:面对中国的国粹之一——中国画,我们应该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开拓创新的原则对待我们的国宝艺术。近现代的国画画家是我很喜爱的,因为他们掺入了西方元素,又不失东方韵律,给人一种碰撞融合的美感。徐悲鸿,《马》林风眠是“中西融合”这一艺术理想的倡导者、开拓者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与中国传统水墨和境界相结合,并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是已经接近了“东西方和谐和精神融合的理想”的画家。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主要奠基者之一。PPT准备时间仓促,多有瑕疵,还望见谅。小组成员:李天玉李琦玉吴赞斌刘意煜***陈玉林
本文标题:浅谈中国文人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096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