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广播电视学专业建设规划0
1广播电视学专业建设规划(2017年——2019年)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的一项教学基本建设,它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办学特色,成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只有把专业做强、做精,把专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上一个新的台阶,也只有这样,教学内涵建设才会有新的突破。专业建设规划,是高校专业建设和发展的蓝本。为了进一步建设好广播电视学专业,特制定本规划。一、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1.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教育规律,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专业建设和改造步伐,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2.根据学校“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的指导思想,致力于构建实践—应用环境下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3.专业建设要全面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整体改革,要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建设的核心,致力于培养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4.要紧紧围绕“以学生为根本,以教师为主体,以数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以市场为导向,以地方为依托”的办学思路,注重内涵发展,突出办学特色。(二)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专业建设要坚持优化专业结构和提高专业质量相结合的原则;专业建设采取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的原则;专业建设与学校教学改革相结合的原则;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相结合的原则。要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口,以专业课程群建设为核心,以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为保障,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以加强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重点,全面实施特色专业建设。2二、专业建设的基础和条件(一)专业发展概况我校于2006年申办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2007年开始招生,起初设“数字媒体传播”一个专业方向,2008年实施了第一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设立了“数字媒体传播”和“电视播音与主持”两个专业方向。2010年第二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保留了两个专业方向,对课程和教学内容做了大幅调整,同时首次开始按专业方向招生两个班。2011年随着首届学生毕业,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经过省上评估,取得学士学位授权资格。2012年,教育部公布新的本科专业目录,将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更名为广播电视学专业,这意味着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更宽,适应面更广,学院随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重新设置了“广播电视新闻”和“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两个专业方向,2013年开始按照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实施教学。目前,广播电视学专业共有4个教学班,全日制在校学生170人,生源来自甘肃、四川、重庆、贵州、江西、湖南、山东、吉林等地。(二)已有基础和条件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探索和七届学生培养的办学经历,广播电视学专业已经在教育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实验教学条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2014年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2015年遴选为校级“五个一”工程建设专业,予以重点建设,这些都为该专业进一步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本专业逐步树立了开放、自主、个性、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强化基础,突出实践、注重创新”的人才培养原则,根据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进一步明确了为地方培养掌握新闻传播知识、技能、政策、法规、适应全媒体时代发展的应用型、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要求。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是:“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即基础较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人才培养的特色定位是:强化基础,突出实践、注重创新,即在打好学生基础(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态度)的前提下,重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形成。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培育四种品格(创新思维、团队意识、经营思想、管理理念);面向四种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具备四种技能(采访和写作技能、3摄影和摄像技能、影视制作技能、网页设计制作技能);会用四种语言(普通话、外国语言、计算机语言、影视语言);做到四头过硬(口头、笔头、手头、镜头)。2.建立完善了课程体系,课程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我们坚持实用、集成、创新的原则,从理论基础,实践应用、方法技能三个方面架构课程体系。根据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增加了专业实践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比例,设计了素质和能力拓展课程模块,包括:学科与专业导论、传媒行业动态、信息与媒介素养、社会调查方法、科学研究方法、就业创业指导等。这些课程按照学生年级特点分别开设于不同的学期。为了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整合形成了技能性课程群,其中包括:演讲朗诵与口才、新闻采访与写作、电视编导与策划、电视播音与主持、数字摄影与摄像、电视节目制作、广播新闻业务、电视新闻采制、现代报刊编辑、新闻网页制作、计算机动画制作、电视专题片创作、网络媒体策划编辑等。这些课程充分体现了面向四大媒体、具备四种技能、做到四头过硬的人才培养要求。按照课程建设规划,先后建成《电视节目制作》和《摄影基础》两门校级精品课程,多门专业核心课程如《传播学》确定为校级重点课程,《新闻学概论》《电视节目编导与策划》《电视新闻学》《影视艺术学》等确定为院级重点课程,《新闻采访学》被学校立项为教学方法改革试点课程。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取得明显效果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探索适应传媒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我们从2011级学生开始,要求每个教师选择一门课程尝试实施开放式教学,鼓励大家积极主动地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对主要课程进行梳理、归类,尝试将理论、写作、表达、观摩、创作五方面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组合,实行五位一体的教学方式。目前,已有一些经实践证明了的教学方法被应用到了各专业课教学中,如:“现场情境教学法”、“模拟实训教学法”、“师生创新学习组”、“七步教学法”等。4.师资队伍建设步伐加快,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逐年引进高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充实教学队伍。引进时特别注意到教师的专业结构,学缘结构和能力;二是安排新进教师、青年教师到地方媒体进行为期半年的实践锻炼;三是派出教师外出参加短期专业技能培训;四是派出教师到高校进行专业课程进修;五是鼓励教师根据专业特长和所承担课程参与实验室管理和带领4学生开展实践创新活动;六是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七是聘请校外专业技术人员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指导学生校外实践教学活动。通过以上各种措施,使专业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在短期内得到迅速提高。2013年,已建成广播影视与新闻学校级实践教学团队。目前,该专业有教师15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6人,博士学位教师4人,外聘教师3人,教师队伍职称、年龄、专业、学历和学缘结构基本合理,正在努力向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向迈进。5.实验、实践和实训教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对传媒类专业建设的投资力度,使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实验、实践和实训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特别是2012年以来,学校先后投入近600万元,新建了部分专业实验室,补充和完善了一批实验教学设备,先后建成了多功能演播厅、虚拟演播室、实景演播室、电视节目制作室、音频制作室(录音棚)、化妆室、人像摄影室、静物摄影室、网络非编室、平面设计制作(含报刊编辑)室、多媒体制作室(含网页制作)等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场地,使我校影视传媒专业实验室建设走在了全省同类高校的前列。另外,先后建成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0多个。2014年,我校影视与新媒体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甘肃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探索出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方式,广播电视学专业始终把实践教学看成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采取各种措施逐步探索出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模式:一是将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尽可能地搬进实践、实训场地,并把课内实验实践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与实验室开放结合起来;二是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从2011年3月开始在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10级2班进行本科生导师制,按照“师生创新学习组”的形式在教师带领下开展实践创新活动;三是在组织好毕业实习的同时,重视学期中的集中专业实践和假期的媒体见习,形成大小实习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的多层次实践实习教学体系;四是密切校地合作,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并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丰富校地合作的形式和内涵;五是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与校内外学科专业竞赛和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各种竞赛和展示活动,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7.科学研究与对外交流取得一定成果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教研科研活动,取得了一大批成果。近五年来,先后有5人次获得教学优秀奖,3人在全校说课、课件比赛中获奖;在省级以5上刊物发表教研和学术研究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8部;承担校级以上教研科研课题10余项,其中5项获得教学成果奖和社科成果奖。学院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和甘肃省开展的各种文化艺术和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如大学生艺术展演、大学生影视创作大赛、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大学生摄影创作大赛等。近三年来先后有20多部学生作品获得国家和省级奖励,多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近三年来,先后邀请中央电视台、北京光线传媒有限公司、复旦大学、兰州大学等校外专家、学者和教授来校讲学或做学术报告20多人次,先后派出10多位教师外出参加各种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三、专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一)总体目标特色专业建设将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实践教学改革带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突破口,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专业内涵建设的全面提升。通过树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观念,建立与“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专业教学体系,建设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教学队伍,建设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建立高效运行的教学管理体制,形成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适应融合媒体时代的新型广播电视传媒人才培养机制,争取在人才培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与教材、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取得更大的建设成果,力争经过3-5年的时间把本专业建设成为教学理念先进、师资队伍优秀、培养模式创新、办学条件良好、就业优势明显的省内示范性特色专业。(二)专业建设内容本专业建设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按照围绕一个中心,建设两个专业方向,探索三种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四种能力,落实“五个四”培养要求和在六个方面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的“123456”广播电视特色专业建设工程进行建设。1.围绕一个中心6即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培养方式、科技训练、社会实践等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2.建设两个专业方向为了避免专业发展的同质化现象,突出本校人才培养的特色,我校新修订的广播电视学人才培养方案将“数字影视制作”和“融媒体传播”作为未来建设的两个专业方向,前者侧重影视动画、特效和后期包装等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后者主要侧重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后的跨媒体人才的培养。3.探索三种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广播电视+”培养模式——与学校兄弟院系相关专业合作,实施“广播电视学+经济学”、“广播电视学+法学”等培养方式,以探索复合型、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前堂后场”培养模式——即将课堂教学和学期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教室上课、学校学习,第二阶段到校内实训场地或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实战训练,突
本文标题:广播电视学专业建设规划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111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