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第1页共20页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3分)如图,下列图案是我国几家银行的标志,其中轴对称图形有()A.4个B.3个C.2个D.1个2.(3分)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7cm,则此三角形第三边长可能是()A.3cmB.4cmC.7cmD.11cm3.(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2)关于y轴的对称点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4.(3分)如图,△ABC中,∠C=70°,若沿图中虚线截去∠C,则∠1+∠2=()A.360°B.250°C.180°D.140°5.(3分)等腰三角形一边等于5,另一边等于8,则其周长是()A.18B.21C.18或21D.不能确定6.(3分)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A.带①去B.带②去C.带③去D.带①和②去7.(3分)如图,在△ABC中,∠ACB=90°,BE平分∠ABC,DE⊥AB于点D,如果AC=3cm,那么AE+DE等于()第2页共20页A.2cmB.3cmC.4cmD.5cm8.(3分)把一个正方形三次对折后沿虚线剪下,如图所示,则所得的图形是()A.B.C.D.9.(3分)如图,DE是△ABC中边AC的垂直平分线,若BC=18cm,AB=10cm,则△ABD的周长为()A.16cmB.28cmC.26cmD.18cm10.(3分)如图,Rt△ABC中,∠ACB=90°,∠A=50°,将其折叠,使点A落在边CB上A′处,折痕为CD,则∠A′DB=()A.40°B.30°C.20°D.10°11.(3分)如图,∠AOB内一点P,P1,P2分别是P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交OA于点M,交OB于点N.若△PMN的周长是5cm,则P1P2的长为()第3页共20页A.3cmB.4cmC.5cmD.6cm12.(3分)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6cm,一腰上的中线把它的周长分成差为2cm的两部分,则腰长为()A.4cmB.8cmC.4cm或8cmD.以上都不对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3.(3分)角是轴对称图形,是它的对称轴.14.(3分)在直角三角形中,最小的角是30度,最短边长是5厘米,则斜边长为.15.(3分)每个内角都为144°的多边形为边形.16.(3分)如图,已知AC=BD,∠A=∠D,请你添一个直接条件,,使△AFC≌△DEB.17.(3分)如图,是从镜中看到的一串数字,这串数字应为.18.(3分)如图,△ABC的三边AB、BC、CA长分别是20、30、40,其三条角平分线将△ABC分成三个三角形,则S△ABO:S△BCO:S△CAO等于.三、作图题(共18分)第4页共20页19.(5分)“西气东输”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创世工程,现有两条高速公路L1、L2和两个城镇A,B,准备建一个燃气控制中心站P,使中心站到两条公路距离相等,并且到两个城镇等距离,请你画出中心站的位置.(保留画图痕迹,不写画法)20.(5分)如图,某住宅小区拟在休闲场地的三条道路m,n,l上修建三个凉亭A、B、C且凉亭与长廊两两连通.如果凉亭A、B的位置己经选定,那么凉亭C建在道路l上的什么位置,才能使工程造价最低?请用尺规作出图形(不写作法,但保留作图痕迹)21.(8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1,5),B(﹣1,0),C(﹣4,3)(1)请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2)写出点A,点B,点C分别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3)计算△ABC的面积.四、解答题(共28分)22.(6分)一个多边形的外角和是内角和的,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第5页共20页23.(6分)如图,△ABC中,AB=AC,∠A=50°,P为△ABC内一点,∠PBC=∠PCA,求∠BPC的值.24.(8分)如图,AB=AC,AD=AE,∠1=∠2,试说明△ABD与△ACE全等.25.(8分)已知,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E=CD,BQ⊥AD于Q,BE交AD于点P,求证:BP=2PQ.第6页共20页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3分)(2015•冠县校级模拟)如图,下列图案是我国几家银行的标志,其中轴对称图形有()A.4个B.3个C.2个D.1个【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图形分析判断后即可得解.【解答】解:(1)是轴对称图形;(2)不是轴对称图形;(3)是轴对称图形;(4)是轴对称图形;所以,是轴对称图形的共3个.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本题仔细观察图形是解题的关键.2.(3分)(2016秋•静宁县校级期中)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7cm,则此三角形第三边长可能是()A.3cmB.4cmC.7cmD.11cm【分析】首先设第三边长为xcm,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7﹣3<x<7+3,再解不等式即可.【解答】解:设第三边长为xcm,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7﹣3<x<7+3,解得:4<x<10,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是掌握第三边的范围是:大于第7页共20页已知的两边的差,而小于两边的和.3.(3分)(2002•淮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2)关于y轴的对称点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分析】根据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求出对称点的坐标,再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点解答.【解答】解:∵点P(3,﹣2)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3,﹣2),∴点P(3,﹣2)关于y轴的对称点在第三象限.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对称点的坐标规律:(1)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2)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4.(3分)(2012•南通)如图,△ABC中,∠C=70°,若沿图中虚线截去∠C,则∠1+∠2=()A.360°B.250°C.180°D.140°【分析】先利用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得出∠1+∠2=∠C+(∠C+∠3+∠4),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1、∠2是△CDE的外角,∴∠1=∠4+∠C,∠2=∠3+∠C,即∠1+∠2=∠C+(∠C+∠3+∠4)=70°+180°=250°.故选B.第8页共20页【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外角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三角形的任一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5.(3分)(2016秋•独山县校级期中)等腰三角形一边等于5,另一边等于8,则其周长是()A.18B.21C.18或21D.不能确定【分析】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5和8,但没有明确哪是底边,哪是腰,所以有两种情况,需要分类讨论.【解答】解:当5为底时,其它两边都为8,5、8、8可以构成三角形,周长为21;当5为腰时,其它两边为5和8,5、5、8可以构成三角形,周长为18,所以周长是18或21.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三边关系,对于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若条件中没有明确哪边是底哪边是腰时,应在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前提下分类讨论.6.(3分)(2005•广元)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A.带①去B.带②去C.带③去D.带①和②去【分析】此题可以采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以及排除法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最后的答案.【解答】解:A、带①去,仅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一个角和部分边,不能得到与原第9页共20页来一样的三角形,故A选项错误;B、带②去,仅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一部分边,也是不能得到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故B选项错误;C、带③去,不但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两个角还保留了其中一个边,符合ASA判定,故C选项正确;D、带①和②去,仅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一个角和部分边,同样不能得到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故D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要求对常用的几种方法熟练掌握.7.(3分)(2016秋•独山县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ACB=90°,BE平分∠ABC,DE⊥AB于点D,如果AC=3cm,那么AE+DE等于()A.2cmB.3cmC.4cmD.5cm【分析】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E=EC,则AE+DE=AC,可求得答案.【解答】解:∵∠ACB=90°,BE平分∠ABC,DE⊥AB,∴DE=EC,∴AE+DE=AE+EC=AC=3cm,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8.(3分)(2008•张家界)把一个正方形三次对折后沿虚线剪下,如图所示,则所得的图形是()第10页共20页A.B.C.D.【分析】把一个正方形的纸片向上对折,向右对折,向右下方对折,从上部剪去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展开,看得到的图形为选项中的哪个即可.【解答】解:从折叠的图形中剪去8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易得将从正方形纸片中剪去4个小正方形,故选C.【点评】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可从剪去的图形入手思考.9.(3分)(2016秋•独山县校级期中)如图,DE是△ABC中边AC的垂直平分线,若BC=18cm,AB=10cm,则△ABD的周长为()A.16cmB.28cmC.26cmD.18cm【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D=CD,然后求出△ABD的周长=AB+BC,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D=CD,∴△ABD的周长=AB+BD+AD=AB+BD+CD=AB+BC,∵BC=18cm,AB=10cm,∴△ABD的周长=18+10=28cm.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把△ABD的周长转化为AB、BC的和是解题的关键.10.(3分)(2009•荆门)如图,Rt△ABC中,∠ACB=90°,∠A=50°,将其折叠,第11页共20页使点A落在边CB上A′处,折痕为CD,则∠A′DB=()A.40°B.30°C.20°D.10°【分析】由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得∠A′DB=∠CA'D﹣∠B,又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CA'D=∠A=50°,易求∠B=90°﹣∠A=40°,从而求出∠A′DB的度数.【解答】解:∵Rt△ABC中,∠ACB=90°,∠A=50°,∴∠B=90°﹣50°=40°,∵将其折叠,使点A落在边CB上A′处,折痕为CD,则∠CA'D=∠A,∵∠CA'D是△A'BD的外角,∴∠A′DB=∠CA'D﹣∠B=50°﹣40°=1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图形的折叠变化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关键是要理解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只是位置变化.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白图形折叠后与折叠前所对应的角相等.11.(3分)(2016春•灵石县期末)如图,∠AOB内一点P,P1,P2分别是P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交OA于点M,交OB于点N.若△PMN的周长是5cm,则P1P2的长为()A.3cmB.4cmC.5cmD.6cm第12页共20页【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PM=P1M,PN=P2N,然后求出△PMN的周长=P1P2.【解答】解:∵P点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PM=P1M,PN=P2N,∴△PMN的周长=PM+MN+PN=P1M+MN+P2N=P1P2,∵△PMN的周长是5cm,∴P1P2=5cm.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的位置关系是互相垂直,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称轴上的任何一点到两个对应点之间的距离相等,对应的角、线段都相等.12.
本文标题: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111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