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小石潭记》说课教案设计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小石潭记》,它是苏教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柳宗元的作家作品常识,能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义,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抑郁忧伤的感情;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文个别语句晦涩,词语活用现象较多,是学生理解课文的一大障碍,因而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是本课的重点;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其中抓住景物特点,用特写镜头写景状物的方法是最主要的写作特色又应是本文学习的另一个重点。本文语言表达含蓄,寓意深刻,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应是学习的难点。二、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任务,今天我说的这一课时主要采用诵读法、质疑法和讨论法。具体实施将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三、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伴随着一曲《高山流水》展现一幅图片要求学生看图猜诗,随之教师交互白板展示答案《江雪》,由此引出柳宗元以及本篇《小石潭记》。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小游戏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白板的音频以及图片插入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此环节与后文体会文本感情有密切关联。(二)、走入《小石潭记》1、朗读课文请学生朗读。教师白板出示课文,要求学生读准老师标注出来的字的音,并将课文读流畅。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白板的文本展示可以客观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冲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更好地感悟,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2、细读课文、疏通文意1)小组交流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预学案中实词虚词的理解练习,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到其他组去讨教,也可问老师。2)班级交流教师进行归类实词虚词归类。(白板展示板书)新课标要求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我设计这两个环节,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扫清字词障碍,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能力。教师在学生前置学习的基础之上进行归纳总结。白板显示教师归纳的板书可以让教学环节更紧凑,课堂效率更高。(三)与柳宗元同游1、再读课文,理解课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法1)白板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①本文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移步换景)②你能说出小石潭的什么特点?潭_小____水__清___岸__曲___境___清___③作者用什么办法把这些特点写得让你过目不忘?白板演示提示文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未见其潭,先闻其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侧面描写)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侧面描写拟人手法动静结合)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比喻手法)其岸势犬牙差互,(比喻手法)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融情于景)2)学生小组合作,教师适时点拨。设计意图:我设计这一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达到美育的目的。而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引导总结,又充分体现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四)体会文本1、教师出示删改版的《小石潭记》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点评。班级交流讨论结果。补充“记”。学生可以展示自己预习时搜集的知识信息。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像《小石潭记》。教师白板出示文字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情景交融这个手法的运用。“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王国维《人间词话》寓情于景即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这样可以避免直白的感情渲泻,显得委婉、含蓄。2、试着从文中找出哪里是“有我之境”哪里是“无我之境”作者又是怎样将自己的情感渗透在对景物的细致描写刻画之中的?(思考讨论交流)3、诵读课文白板插入配乐朗诵,学生跟读。(五)与柳宗元对话1、学生根据预学案的任务要求,交流作者及写作背景。教师根据情况白板出示作者介绍以补充。此环节的设计是考虑到新课标提出的“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目标要求。同时作家及作品的相关信息也为下面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作了铺垫。作为一个贬官,柳宗元以“戴罪”之身遍游永州八景,他是人在景中,情在心中。“闻水声”固然能使作者“心乐之”,游鱼的“往来翕忽”也能让作者获得与之相通的快乐,但是,作者的身份和处境,却造成了他外在感官的感觉与内在心灵的感受的反差。越是优雅清静的环境,越让作者感觉到难以承受的冷清与孤寂。在引导时我联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景“小桥流水人家”就是这么温馨的场景越发激起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柳宗元也是一样因美景而生感伤,心情的猛然触动,使作者几乎要逃离刚刚还带给他快乐的小石潭,所以他有“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的感慨。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如果学生能通过对内容的分析,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来理解文中包含的情,这就是寓情于景,这样就突破文章的难点。2、身临其境的体会作者的心境面对小潭,柳公如是说……提示:柳宗元的《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①学生讨论,班级交流。②教师配乐展示自己的理解文字。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想听听学生们对柳宗元这一生活态度有什么看法,也想知道他们怎么看待生活中的逆境。这体现了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3、拓展思维,积累诗文。仕途失意时,他们如是说……教师白板出示诗文。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欣赏中积累,在积累中运用。提高鉴赏能力,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六)总结。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的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游记里各种描绘景物的手法,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写法,精练的语言,都值得我们借鉴。再次有感情诵读课文。四、作业布置。写一篇导游词,向游客全方位展现小石潭这一景点。(不少于300字)五、板书设计板书是在学生探究、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写出,此板书设计将文章的写作顺序清晰地表现出来;能很好的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及写作方法,官帽的设计形象而生动能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作者情感。六、反思: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分析文章重点时,是引导学生在赏析词句的基础上来理解写景的手法。通过揣摩、探讨与分析思考,学生对移步换景,特写镜头,侧面描写,运用修辞这几种手法写景就掌握理解了。本文的重点就迎刃而解了。不足之处:在难点的把握上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得不够好。我的说课完毕,谢谢!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交互白板文言知识梳理易读错的字遭贬谪后四处游历的我因那如鸣佩环的清脆水声而寻寻觅觅,因那竹林掩映的清洌泉水而喜出望外,因那鱼人相乐的清净所在而游兴渐浓,却又终因那悄怆幽邃的清冷气氛而怅然离去。因“清”而乐,亦因“清”而凄,这“乐”与“凄”其实都源自那颗如潭水般清澈的心——这良知未泯的如水清心让我在尔虞我诈的仕途上四处碰壁;这纤尘不染的如水清心使我在勾心斗角的官场里无处存身。贬谪,成了我难逃的宿命。有人说,我是因为丢了乌纱帽而郁郁寡欢,岂不知这乌纱于我实不足惜。只是,有了这顶乌纱,我尚可兴国安邦,为民请命;没了这顶乌纱,我一介书生于国于民又有何用呢?!念及此处,叫我如何不悲,如何不凄啊……
本文标题:《小石潭记》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114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