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乡村旅游文化初探摘要当代经济学者对社会经济形态研究表明,人类的产业发展方向大致是从农业跃迁向工业,然后再由工业发展到第三产业。当代产业理论所描述的第三产业指的是服务业,其中包括金融服务、生活服务、出行服务等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服务形态,旅游业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个产业体系。在非常长的一段时间里,旅游业发展依托的通常是一些地理和人文特色,以著名山水、古城、古镇之类的景点为圆心,发展扩散成为一个聚集的旅游系统。随着人类社会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大,并孕育出了一批从未体验过乡村生活的地道城市人。在这些长期与乡村隔离的群体中,乡村生活渐渐就发展成了一个别样的体验,乡村旅游由此有了萌芽。文章通过笔者对乡村旅游的粗浅剖析,介绍了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状况,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希望借此对未来的乡村旅游业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关键词:乡村旅游文化发展意义目录1乡村旅游文化的形式及其特征...............................(1)1.1乡村旅游文化的形式............................................(1)1.2乡村旅游文化的特征........................................(1)2乡村旅游文化与城乡社会结构的关系........................(2)2.1乡村旅游文化对城乡社会结构的积极影响......................(2)2.2乡村旅游文化对城乡社会结构的不良影响......................(2)3乡村旅游文化与乡村社区实践...............................(3)4发展乡村旅游文化的意义...................................(3)参考文献………………………………………………………………………(4)1一、乡村旅游文化的形式及其特征所谓的乡村旅游,指的是一种以乡村生活体验为核心,发展建立起来的一种旅游形态。乡村生活体验得以发展成为旅游文化支点的契机,是人类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这种推进使得许多城市人口对乡村慢节奏、简单、传统以及田园的一些元素心生向往。这一类型的旅游形式最早出现在城市化发展最早的欧洲,目前在我们国家的一些地区也有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态,具有许多和其他旅游方式很不一样的形式和特征,笔者将会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对此进行论述。1.1乡村旅游文化的形式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但也已经萌芽了许多旅游形式。第一种是沿用旅游经典特色的观光式乡村旅游。以我国安徽省黄山市的宏村为例,其旅游特色主要就是古村观光。宏村是一个保留了古代村落特色的村落,当地村民将这种特色开发成为一种文化体验,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进去观光。这种观光式的乡村旅游形式,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拥有一些特色景致的乡村才能发展起来。第二种乡村旅游形式就更为容易实现,叫体验式乡村旅游。所谓的体验式,指的是将乡村生活方式包装成一种体验,吸引游客的眼光。常见的比如临水的垂钓捕捞体验,田园的自助农家乐体验等等,其旅游文化核心就是各个乡村独特的一些生活方式。第三种乡村旅游形式叫参与购物式,这一种目前在我国的发展也非常的典型。尽管目前我国的物流体系发展的已经非常现金,许多乡村的物产能够迅速流向城市,但产地购物依然对城市居民有不少的诱惑力。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我国的一些江南山区,许多农户依山建园,种植了许多果树,一些当地果园主就将果园采摘购物绑定成一种旅游体验,开展这种参与购物式的乡村旅游。我国的乡村旅游目前发展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未来可能还会有很多的旅游形式会被开发出来,但就目前的状况而言还未见端倪,因此笔者暂且不再赘述。1.2乡村旅游文化的特征乡村旅游文化的核心要素是乡村景色观光和乡村生活体验,因而乡村旅游的几个主要特征也体现在这两个要素上面。首先是乡村景色观光,其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原生性和传统性。我们国家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在非常漫长的一段历史时期,我国的主要经济生产方式都是农业生产,农村自然也就是是大部分人口的聚集地。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国的农村自然而然地就发展成为了一个个具有当地特色的小生态系统,这些保留下来的传统特色,具有非常明显的传统性。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传统特色,一些村子得以开发成为著名的乡村旅游景点,如笔者在前文中提到的宏村。此2外,不同的村落之间的传统特色差别是非常巨大的,彼此之间关联性非常低,因而各地的村落景致就具有了另外一个显著特征—原生性。比如福建的客家土楼,云贵地区的梯田,这些传统的景致特色都是当地原生的,也正是这些原生性特征,使得各个地区的乡村旅游文化符号鲜明,得以吸引不同目的游客前往观光。除了传统性和原生性两个特征,乡村旅游的另外两个显著特征就是亲缘性和脆弱性。前文中笔者已经介绍到,我国的村落在非常长的历史时期里面都是比较稳定的聚居地,大多数村落人口与外界的交流都非常有限。这样一来,村落本身的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流动性是不高的,久而久之村民之间就必然会形成一些彼此交合的亲缘关系。我们当代年轻人喜欢抱怨的所谓七大姑八大姨,其实就是这种村落文化的产物。这种亲缘关系使得村落的村民彼此之间比较熟悉甚至是亲切,因而整体的乡村旅游文化气息受到这种环境的熏陶,就会表现出一种亲缘性特征。除了观光式的旅游村落外,许多生活体验式的乡村旅游是没有可视化的固定景致的,所有的旅游体验都是不可视的,类似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我们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常脆弱的,迄今为止,已经有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融了,永不再现世。因而,利用这些乡村特色体验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体系,具有脆弱性,必须小心翼翼地保护好这些特色,以实现当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二、乡村旅游文化与城乡社会结构的关系2.1乡村旅游文化对城乡社会结构的积极影响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对于城乡社会的经济、人口方面都会有一些积极影响。首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积极作用是改变当地的人口状况。由于小农经济的效率低下,目前我国的乡村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外迁现象,农村人口尤其是青年人口流失现象非常普遍,造成的后果是城市成了拥堵的代名词。发展乡村旅游文化,毫无疑问会对当地的经济状况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产生更多的岗位需求,吸收更多的劳动力人口。自然地,许多本地的劳动力也会因为这种影响留下来,使得农村人口问题和城市人口问题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此外,随着乡村旅游文化发展的逐渐成熟,许多乡村将会围绕文化旅游产业衍生出配套的经济产业。这些产业,一方面会刺激城市资本的投入,另一方面会推动乡村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2.2乡村旅游文化对城乡社会结构的不良影响尽管发展乡村旅游文化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但也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许多传统村落的原生态特色都是非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乡村旅游文化就必然要将这些东西暴露在人来人往之中。这种暴露,一方面可能会威胁到一些景致的保留,另一方面可能会因为商业开发遗失一些本真的特色。此外,开展乡村旅游文化必然会将现代商业社会的一些元素引入到有亲缘关系的传统村落中,极有可能3因为竞争的残酷性打破村落原有的和谐。而一旦原有的村落和谐被打破,整个乡村的社会状况可能就会成为新的隐忧。三、乡村旅游文化与乡村社区实践笔者在前文中简单介绍了几种乡村旅游形式,其中有一种体验式乡村旅游,这种形式的乡村旅游目前发展出了一个社区体验的分支。这一个分支对于未来的乡村旅游文化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对此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以西藏旅游景区为例,许多游客慕名到西藏游玩,并对当地的饮食文化有浓厚兴趣。基于此,当地居民和旅游开发公司共同开发出了藏民社区体验服务。游客们跟团到藏区旅游时,导游会为游客介绍当地的饮食及其他的一些文化特色,并将有需求的游客直接带至藏民家中。这些参与提供体验服务的藏民社区,会提前准备好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食物和节目,供前来的游客选择。游客可以零距离与社区藏民接触,了解他们的饮食文化,还可以亲手参与到一些食物制作和曲目表演中去。这种形式的实践成果目前在我国来说已不算新奇,许多发展旅游文化的乡村已经孕育出了类似的简单服务项目。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这样的结合实践会出现更多的样式,使乡村旅游文化形成更多的特色。四、发展乡村旅游文化的意义旅游业作为未来的朝阳产业甚至是明星产业,其发展战略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农村经济是我国未来经济建设重点帮扶对象,如何实现农村产业经济升级,是我们国家一直以来的重点研究项目。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对于实现这一重大战略目标,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发展乡村旅游文化,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改变乡村的经济收入状况。数千年的小农经济已经证明,我国农村的散落式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效率是非常低下的,这就直接导致了农村和城市的收入极度不匹配现象。这种收入不匹配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文章不做赘述,只是需要重点强调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如何能够改变这个状况。乡村旅游的第一个战略意义就是搭建起城市和乡村的经济流通桥梁,让城市资金流向乡村有了契机。这里所说的经济流通,不单单指的是游客到乡村旅游的消费型支出,还包括城市支持乡村搞旅游建设的资金项目,这是一个持续稳固的流通链条。乡村旅游的第二个战略意义,就是发挥旅游业的体系特点,围绕核心搭建起一系列的配套产业。现代城市发展的核心规律,就是人口聚集带来的大量消费需求,衍生出庞大的消费提供系统,彼此互相交织构成复杂的城市商业系统。旅游业,能够形成类似于城市的局部人口规模效应,也就为衍生出类似于城市的商业系统提供了契机。未来发展成熟的乡村旅游文化,绝不仅仅是单一的观光旅游体验,而是乡村特色体验。4参考文献:[1]曹学平.文化绘图:文化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及实践的新途径.《旅游学刊》,2010,27(12)[2]吉根宝.郭凌乡村旅游对城郊乡村社会转型的影响研究.《改革与战略》,2015(7)[3]孔德林,黄远水.城郊型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机制、困境及对策研究——基于城市化影响的视角.《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31(07)
本文标题:乡村旅游文化初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135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