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浅谈特殊教育美术课堂的兴趣教学
1浅谈特殊教育美术课堂的兴趣教学【摘要】:美术课是特殊教育学校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任,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中,美育是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方面,也是每个聋哑孩子抒发自己情感最直接的途径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本文从营造爱的空间;创设有趣的情景;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励性的评价;营造舒展开放的课堂五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关键词】:美术;聋哑学生;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是培养能力的前提,一个人对感兴趣的事物,其注意力可以持久集中,可以保持清晰的感知,引起丰富的想象和积极思维,产生愉快体验,并能够在从事与他有关的活动中用意志克服困难而不感到疲劳。由于生理缺陷补偿,多数聋生都非常喜爱美术,美术已成为各聋校中最具特色、最受学生欢迎的专业。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一些学生自己很努力,但成绩却总是不令人满意。他们虽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学习状况仍不理想。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有效的美术学习方法,减轻学习负担,提高美术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因此必须探索出一条新的教改方法,这不仅要求我们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思路活跃、方法新颖,使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预定的效果,而且还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2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一、营造爱的空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一种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也才能创造性的发挥学生的才能。”所以作为一名特教老师必须有爱心、热心和耐心。在课堂上教师营造充满爱心,有趣的氛围,是学生学好的基础。因为聋哑学生的听力障碍,对老师所讲的内容,理解和认识比较差,完不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如果这时老师严厉地批评,会使学生的心里产生障碍,就更没有心思上课。这时教师必须能够以最大的热情和爱心关爱学生,理解学生。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就走下讲台,坐在学生身边,有耐心的指导,直到他学会。我们知道当教师置身于学生中间,会促使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表现更积极主动,因为教师的靠近会被学生看作是对他们的喜爱、赞同和友好。在他们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们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动力常产生于对教师的眷恋。常因喜欢老师愿意参加美术活动,因为喜欢老师而变得守纪律和听话,他们愿意积极配合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作品给予保护和鼓励,给学生树立足够的信心、勇气。聋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尝试的胆量与勇气。所以,在遇到难度稍大的作业时,他们就情致不高,拖作业或干脆不做。上这种课时,我采用示范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美术教师的基本功和范画的功能性、可视性。课堂上教师挥墨舞笔,大显身手,3从直观上诱导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激情。这不仅给学生树立动手操作的信心、勇气,还使课堂教学既生动又活泼。例如低年级儿童表现特质是在综合表现的乐趣中,去体会美工的基本能力,所以这个年龄阶段的教学就不能过于强调技法,而以情景教学、游戏为主,使学生愿意画喜欢的画,用色彩和画面尽情表达自己。中年级逐渐有了一定的绘画技能和认知,观察力和临摹能力也有所提高,他们更愿意画出一些具体物象,在制订内容时,就多增加绘画技巧的培养和训练,在提高手眼协调能力的同时对形象的特征、形态、大小、均衡有进一步深入理解,提高认知能力。高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及能力的提高,视野较为开阔已不满足于“照猫画虎”阶段,需用绘画手段综合应用来表现自己的能力,在制订内容时,多为综合运用技巧的创作课,这样使学生有兴趣也有成就感,可以增强自信心。二、创设有趣的情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有良好的教学导入,那么接下去的教学就能顺利进行。如果美术课上教师只是搬着教材讲解,对于聋哑学生来说,他们很难理解老师所教的方法和过程,这就要我们老师创设有趣的情景,把教材中“死”的知识,用“活”的办法呈现出来,以直观形象的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来激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只有感兴趣,才喜欢学,也才能学得好。如教学《大鸭梨》涂画练习时,我并没有让学生照着书画,而是拿出了几个梨,先让学生尝了尝,并问他们喜欢吃吗,学生都说喜欢,接着,我又拿出一个梨,放在讲桌上,“今4天我们就来画一画,你们把看到的梨画给老师,好吗?”“好”学生回答。这样良好的教学情境,就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都想把好的作品画给老师。三、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聋生由于听力、言语上的障碍,认识事物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设施往往不能完全满足聋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有的学生不能够很好的理解教师手语的意思,教法生硬,引不起学生的注意等,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开拓学生视野,提高教学效率。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适当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有效调控教学过程,变抽象说教为生动形象的演示,直观形象地展示学生面前,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学《春天来了》、《快乐的小鸟》等涂画练习时,我运用多媒体制作的动画课件,将“近大远小、近低远高”的透视规律直观的呈现出来,使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这样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理想的艺术教学境界,激活了学生创造思维。学生也学得开心快乐。又如在教学美术欣赏课《故宫》时,聋生对我国的故宫有一点了解,但不完全了解,这时我把大量有关故宫资料整理成课件,运用多媒体播放给聋生看,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效果得到更好的情感教育,这种教学方式深受聋生喜爱,不但容易提高聋生学习兴趣,还充分体现了聋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优化了教学资源,5从而提高了美术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辅助教学,给学生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教学信息,加深学生的感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四、激励性的评价激励性的评价是教学中的艺术。我记得有人这样说过:生活在宽容中,孩子学会的是耐心;生活在勉励中,孩子学会的是自信;生活在表扬中,孩子学会的是赞赏;生活在肯定中,孩子学会的是自爱。我们知道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我们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这些聋哑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从上第一堂课开始,他们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上会有一定差异,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学生的美术作品,更不能用“画得像不像”“制作的像不像”来衡量学生的作品。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对每一事物的理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一面,而美术创作的本身就是把自己对事物独特的见解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任何人都没有理由去剥夺他们的创作自由和创作权利,不能用同一个尺度去衡量每个学生的作品,所以在每次学生的作品完成时,每个学生我都要送出“你画的比以前进步了”,“你的颜色涂得好”等鼓励的手势,从而激发了学生对于美术的热爱。五、营造舒展开放的课堂教师要学会创设一个开放的美术课堂,让学生的思想自由地6飞翔,个性不受压抑,情感得以充分表达,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成长的天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要把学习局限在教室的四堵墙壁里。”如在《我的学校》美术教学中,我带着学生走出教室,来到的操场上观察我们的学校。先让学生把自己眼中的学校用语言表达一下,同时我为学生准备了不同的材料,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落坐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形式,发挥自己的创作特长。这样使学生在选择中有了兴趣,在选择中有了自信,在选择中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与冲动。从学生画出的、剪贴出的、泥捏出的学校,你就会发现学生对生活的创作热情,展示自我的激情,创作美好未来的豪情。因此,舒展开放的课堂学习给每一个学生创设了成功的机会和希望。总之,激发和培养聋生的美术兴趣,让聋生通过美术教育,既提高技能技巧,又提高审美的文化品位,关键还在于教师。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设计,不但使聋生对学习美术产生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聋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美术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健全聋生的人格,提高他们的素质,并非纯粹是技能技巧的掌握和专业化的教育,要让聋生在玩中有所学,在玩中有所得。使聋生在美得享受中接受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高尚、健康的思想感情熏陶。参考文献:[1]于涛.谈高等特殊教育美术趣化教学[J].中国特殊教育.2004.[2]石邦义.现代教育技术在聋校教学中的运用[J].特殊教育.2007.[3]夏敏.听障学生美术个性化教学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05.
本文标题:浅谈特殊教育美术课堂的兴趣教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143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