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玉米品种产量比较试验规范刘旭海徽县种子管理站742300农作物田间试验目前国内尚无规范性文件,为了规范玉米品种产量比较的试验行为,减少试验误差,获取可靠数据,科学分析数据,得出可靠结论,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田间试验的工作经验特提出本规范,以便于和广大同仁交流。1.适应范围本规范适合于以玉米品种产量性状比较为目的的品种比较试验。2.试验地选择地形地貌宜选川平地或水平梯田,山坡地要求坡度≤5°,无遮阴、无积水、远离村庄。土壤肥力试验地选择应在试验所在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中等肥力地块,在前茬作物生长中后期进行预选。通过对前茬作物的生长势来判断土壤肥力是否均匀一致,是否适合做试验用地。备用的试验用地在以后的耕作、施肥等作业要尽可能做到均匀一致,符合当地多数生产者的作业习惯。3.编制田间试验方案依据试验的目的、试验因素、结合试验地实况,编制试验方案。试验方案应当包括:试验的目的、参试品种、对照品种、小区面积、播种密度、小区排列方式、试验设计的种类(如:顺序排列、随机排列、正交设计等)、记载标准等。3.1.试验设计参数参试品种数(含对照)≤15,行距h,小区间距h,每小区的行2数≥4,区组间距80cm,株距根据播种密度计算,小区长度y必须是株距的整数倍,小区宽度k必须是行距的整数倍,15m2≤小区面积≤25m2,小区计产面积S=(y+h)(k+h),即在小区基础上每边的两端各延长半行距长计算计产面积,使之尽可能接近营养面积,使测产结果更接近大田真实产量。不应用小区面积代替计产面积。重复次数≥2.选择的对照品种应当是试验区域内的主栽品种。参试品种要求无包衣、原种。3.2.种植图根据试验方案和试验地的地理实况画种植图,种植图应标示清楚各小区和各区组的排列顺序,以及试验地的地理方位,便于田间记载和作业查照。3.3.试验地的规划割方:指把不规则的试验地通过几何方法割去多余部分,变成矩形田的过程称为割方。3.3.1.利用勾股弦定理割方分别在两条相邻的边上挂线,固定两线交叉处点O,任取一组勾股弦数,比如:取(3,4,5),则在一边3m处标记A,另一边在4m处标记B,当AB=5m时,即090AOB.然后量取一边需要的长度,以该边为一边在另一端再取一组勾股弦数,作直角,量取其余各边长度,对边等长,即成矩形。注:原理①勾股定理;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③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④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33.3.2.利用点到直线间距离割方与试验地较长的两对边大致平行标尺挂线,让a、b两线间的距离大致接近试验地要求的宽度,两线与地面距离相等,然后将卷尺启点端A点紧贴一条线a,标记位点固定A,卷尺另一端卡在设计宽度B处,沿着另一条线b左右摆动,直到B点刚好在线b上,这时AB垂直于线a,否则B点就落不在线b上;如法再在线a的另一端作A1B1=AB且垂直于线a。这样试验地就成了矩形方块。(作者推荐使用此法。)注:○1原理从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引线段,如果这条线段最短,那么这条线段就和已知直线垂直。○2此法至少从理论上比“勾股弦法”具有更小的误差。规划区组和小区在确定区组规划时,尽可能选择区组间土壤差异最大,而同一区组内小区间土壤差异最小,这样有利于控制试验误差。然后在完成割方的地块内,根据试验方案的要求再分别准确划出各区组、各小区的边界、小区间距和区组间距。复核为了保证试验地的长和宽符合方案要求,规划完毕应对试验地、区组、小区、区组间距和小区间距进行复核纠正。注:小区面积是指边行长与宽的积。4.播种播种期播种期应符合当地多数生产者的播种习惯。播种密度按照方案要求的播种密度确定单株营养面积,再计算株行距。播种的作业要求为了减小试验误差,播种作业应在1d内完成。4参试品种的放置播种前应先将各参试品种分别摆放在对应的小区的一角,由试验主持人核对纠正,确认无误后开始播种,播种完毕统一将各个品种的包装物放置在小区的另一角。开沟播种按照确定的行距开沟,播种沟深7±2cm。开沟时应当保持挂线标杆与水平面垂直。所开的播种沟应保持平直上线,深浅一致。每穴按2-3粒播种,将种子播在线下、沟底,株行距应尽可能与方案要求一致。试验地如果是山坡地,则播种沟应与等高线平行。复核播种完毕,应由试验主持人按照遗留在小区另一角的参试品种包装物和籽粒性状进行核对,对播种质量进行检查纠正。覆土镇压复核无误后回土覆沟、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在土壤墒情差或天气干旱时,镇压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人行道与保护行在区组四周外围预留人行道,人行道之外种植保护行。人行道应与区组间距等宽,宽度80cm;保护行作物必须与参试作物类别一致,最好用对照品种种植四周的保护行,行数≥4.5.试验的田间管理田间管理的基本原则是:○1尽可能消除人为误差;○2符合多数生产者作业习惯;○3至少某一区组的一种作业应由1人1d内完成。5.1间苗和定苗间苗、定苗时要尽可能与试验方案规定的株行距一致,一般在出苗后15-20d进行。间苗是指把同一穴多余的苗拔除毁灭,定苗是指把符合要求的苗留下。间苗和定苗时要尽可能保留具有该参试品种特征的苗。5.2施肥、灌溉施肥和灌溉要尽可能均匀一致、连续作业、1d内完5成。如果估计1d内不能完成,那么至少必须完成一个区组的全部。施肥要求安小区分行等量分施,试验地的整体施肥量要与当地平均施肥量相当。灌溉的进水量和灌溉次数要求符合当地灌溉一般习惯,当地无灌溉习惯则试验地不应灌溉。5.3中耕培土一般中耕在三叶一心——四叶一心期(出苗后20-25d)作业,培土在六叶一心——七叶一心期(出苗后40-50d)作业,在培土过程可以结合追肥。5.4病虫害防治玉米试验一般不设病虫害防治,但是当邻近的其它作物病虫害比较严重,有可能危及试验田时,可在保护行范围内进行防治。比如:试验地比邻的小麦收获时,粘虫数量较大,此时就要对保护行进行防治隔离,防止粘虫入侵试验区对试验结果造成影响。6.试验的收获当某一参试品种的各小区成熟后,该参试品种就可以收获。成熟的标志是:从外表看,玉米棒子外包叶发黄变枯面积达30%以上;从内部看,籽粒变硬具有本品种的籽粒的典型特征。试验收获要以小区为单位独立全部收获,分别标记。收获时记载双穗率,记录缺株数量,缺株按该小区株平均产量的80%计产,计入小区产量;若出现缺区,按缺区所在的行与列的平均数和总体平均数的关系进行估计。7.试验的记载试验记载应由专人负责,记载的项目必须包括但不限于:○1物候期:播种期、出苗期、吐丝期、抽雄期、成熟期、生育期;○2株6型:穗位高、株高、叶相、及对应指标的整齐度;○3穗特征:穗型、穗长、秃顶长、粒型、行数、行粒数、双穗率;○4产量性状:穗粒数、千粒重、收获株数、小区产量;○5田间管理:施肥的类别、数量和日期;作业日期和类别。○6生育期气象数据:≥10℃的有效积温、极端气温、日照时数、降雨量;○7病害虫害:对当地可能造成影响的病害虫害发生发展情况;○8抗逆性:抗旱性、抗穗粒腐。8.试验结果的分析8.1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r个品种m次重复产量数据表品种小区产量平均值A1A2…Ary11,y12,…,y1my21,y22,…,y2m…yr1,yr2,…,yrmT1T2…Tr1y2y…ry离均差平方和用S表示,则总离均差平方和211()rmTijijSyy2211rmijijTny区组间离均差平方和222111()irrijAiijTyynSmym221iriTTmn区组内(误差)离均差平方和211()irmeijijSyy三个离均差平方和的关系:TAeSSS三个自由度的关系:TAefff,其中,TAfn1mr1,fr1,eTAfffrm17均方:离均差平方和与对应自由度之比,即/MSSf,亦即方差.F比:/AeFMSMS。当1(,)AeFFff时,认为品种间产量性状差异在显著水平上不显著,否则称显著。其中1(,)AeFff是自由度为(fA,fe)的F分布的分位数。产量结果的方差分析表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比品种A误差eSASefA=r-1fe=n-r/AAAMSSf/eeeMSSf/AeFMSMS总计TSTfT=n-18.2试验结果的多重比较当1(,)AeFFff时,品种间差异在水平上不显著,不必进行多重比较,否则要进行多重比较。8.2.1最小显著极差法最小显著极差法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新复极差测验和Q测验两种。新复极差测验(LSR法)新复极差测验所作的无效假设为0-0ABH:,即总体任何两个平均数的极差为0.计算平均数标准误2eSnSE。在2eS的自由度下查SSR表,查得=2,3,...,rp时的SSR值,依LSR=SE×SSR计算最小显著极差。将平均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依次用各个p的LSR值测验平均数两极差的显著性:极差<LSR者,接受0H;极差>LSR者,8否定0H,即两极差在水平上显著。q测验q测验计算LSR时,要通过q表查q,依SEqLSR计算最小显著差,其余同上。8.2.2最小显著差数法(LSD法)在生产上,当品种更换任务紧迫的情况下,宜采用LSD法测验。平均数差数的标准误12-2xxeSnS,在2eS的自由度下查t表,得到两尾概率为的临界t值t,依12-xxLSDSt计算最小显著差数,其余同上。
本文标题:玉米田间试验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167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