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西方马克思主义》讲稿第一题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三、在苏东剧变之后一批国际知名学者、思想家公开申明转向“马克思”沙夫:“我是马克思主义者,我理直气壮地向世人宣布,我不仅不追逐现在的时尚,不否认马克思主义的意义,而且完全相反,我竭力反对宣称马克思主义破产的观点。”(亚当·沙夫《需要一种新左派》,载德国《马克思主义杂志》1997年第2期)德里达:“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无论如何得有个马克思,得有他的才华,至少得有他的某种精神”。(《马克思的幽灵》)吉登斯:“虽然不再时髦,但我仍看重马克思”、“唯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最为深刻的分析。”哈贝马斯:“东欧剧变和苏联的变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失败的只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即官僚社会主义。在21世纪,社会主义仍然有着广阔的前景。”詹姆逊:“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科学。……这意味着,庆贺资本主义市场体系决定性胜利的做法是不合逻辑的。……庆贺马克思主义的死亡正像庆贺资本主义的胜利一样是不能自圆其说的。”“在这个国家(美国)创立一种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把马克思主义变为一种不可避免的存在,变为美国社会、文化和学术生活中的一个独具一格、富于创新、清楚明白的声音.一句话,为将来的斗争形成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的圈子——这在我看来似乎是当今马克思主义教师行业和激进的学术研究的最高使命。”(《论现实存在的马克思主义》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1、卡尔·科尔施,在其1930年出版的著作《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哲学”问题的现状》中强调存在一种与苏联马克思主义、正统马克思主义相对立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有时他也称之为“西欧马克思主义”、“西方共产主义”),他认为这种马克思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渊源;强调辩证法的批判性;倡导主观意识革命。2、1955年,梅洛·庞蒂在《辩证法的历险》专设一章“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并将卢卡奇、科尔施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强调主体的能动性,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的辩证法;重视意识形态问题;重视实践理论;重视偶然性,秉持一种“历史相对主义”(不承认永恒不变的真理,不存在最终状态)3、1976年,佩里·安德森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中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进行了详细的探讨;罗列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揭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理论与实践相脱离。4、1978年,本·阿格尔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扩大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应该是一中种意识形态的划分,而非地域的分野。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有别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赋有特定意识形态的特征的马克思主义,任何一个马克思主义流派,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只要有这种意识形态特征,就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他那里西方马克思主义包括“东欧修正主义”(或称“新马克思主义”)、“欧美马克思主义”、“现象学马克思主义”。接近我国学者的“新马克思主义”概念。5、80年代,美国马克思主义者戈尔曼在其《新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传记词典》等书中,完全采用“新马克思主义”概念。指那些不同与第二国际、第三国际(列宁主义)和第四国际(托洛茨基)的马克思主义,他列举了205位之多。6、1983年,南斯拉夫学者A·格尔科奇柯夫在“社会主义世界国际研讨大会”上提出,应该存在三种马克思主义形态:西方马克思主义、东方马克思主义、第三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指的是欧美发达国家的马克思主义。(二)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学与新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学”是法国学者马克西米安·吕贝尔1959年所创,其字面意思是指一门专门研究马克思的学科,他以此名创办了《马克思学研究》,其目的在于还马克思学说的本来面目,以区别于恩格斯所奠基、开创的“马克思主义”,其特点在于西方一批自由学者对马克思观点、著作所作出的不同于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极力诋毁官方、正统马克思主义。2.广义上的“新马克思主义”既包括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也包括“西方马克思学”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信仰马克思主义,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解释和“充实”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学者标榜“秉持一种中立的态度”来研究马克思的文本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史。二、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一)时代背景1、20年代前后,各西方发达国家无产阶级运动的不同命运,让部分马克思主义主义者们开始思考革命的主观条件问题十月革命取得了成功,但是同时期的德、奥、意、匈等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却都失败了,其原因何在?部分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另辟蹊径:不是客观条件不具备,而是主观条件不成熟、阶级意识没有形成,因此革命者的主要任务是意识形态革命、文化革命。2、.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引发知识界对于理性至上的启蒙精神的反思。资本主义面临深刻的文化危机古希腊:理性主义——理性把握现实、技术征服自然。近代资本主义:技术理性主义+人本主义——理性至上、技术万能、社会进步、人类解放。19世纪以来:技术理性和人本精神、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逐渐分裂导致尖锐冲突:技术成为束缚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社会成了不适合人生存的异化社会。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始超越传统的阶级分析和政治革命视野,从文化层面分析人的现代困境和未来解放。3.法西斯主义的崛起和苏联社会主义的集权主义弊端的暴露。学者们开始探索一种不同与苏联的“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可能性4.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的爆发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污染;生态平衡失调;生物多样性的破坏;自然资源的枯竭。人与人的关系不和谐:核战争威胁;人与人关系货币化;人与机器的紧密联系造成人与人的冷漠。人自身的矛盾:消费导致人的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失衡;工业发展导致人的片面发展——人被碎片化、原子化。5.六七十年代“新左派”运动的产生和发展20世纪60-70年代西方“新左派”掀起了一波“造反运动”(美国反战运动、黑人民权运动;法国的五月风暴学生运动),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用于实践,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走上前台。(二)理论依据1.内在的理论依据1930年代马克思早期手稿的发现,特别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表,引发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三大差异的表述,即:马克思本人思想早晚期的差异:《手稿》等早期作品的人道主义倾向和《资本论》等晚期作品的唯物主义倾向的矛盾。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差异:认为马克思的社会辩证法而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矛盾的。恩格斯晚年(特别是马克思逝世以后)诠释马克思的时候歪曲了马克思的理论。认为存在着“马克思主义”和“恩格斯主义”两种不同的形态(社会辩证法-自然辩证法;重视主观因素-重视客观规律;重视辩证法-重视经济决定论)。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之间的差异:重视和平方式-重视武装斗争;重视革命的客观条件-重视主观条件;重视无产阶级的自觉参与-重视先进分子的外部灌输;重视民主-重视集中制;重视本体论-重视方法论2.外在的理论依据:现当代资本主义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进入20世纪,资本主义有了新的发展,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对于19世纪资本主义特征进行分析所得出的理论不能完全解释现当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纷纷引入西方现当代的理论、方法来“补充”马克思主义。例如,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分析学、系统论、结构主义、生态学等等。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特征(一).主张“革新”、“重建”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现代化”。1.反对第二、第三国际的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它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使得马克思主义陷入“危机”。2.提出“回到马克思”,“重新发现马克思”的口号,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功能。3.强调马克思主义要重点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分析时代的热点问题,不断补充、修正、发展马克思主义。(二).在“开放”的旗帜下,主张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来“补充”马克思主义。1.到马克思以前的思想中寻找马克思主义的根源,续马克思主义家谱,利用它们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解释,构成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2.吸收当代资产阶级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潮的因素补充马克思主义。如卢卡奇——韦伯、齐美尔、狄尔泰;葛兰西——克罗奇;马尔库塞、弗洛姆——弗洛伊德。3.研究领域的开放性:哲学、政治、经济、文化,从宏观到微观,从国家政策到个人的日常生活。(三).批判性与科学性相脱离西方马克思主义割裂了二者的统一,各执一端,相互否定。1.批判性:马克思主义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而非科学的。科学研究论证现实的合理性,批判倡导变革现实。批判精神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宝贵财富:对恩格斯和教条主义的批判,对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批判。2.科学性:强调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结构和实际过程的实证科学研究。(四)学院化,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和共产主义运动相脱离。卢卡奇、葛兰西还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统一,但30年代以后越来越脱离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使得西方马克思主义越来越成为一种学术研究。(五)哲学化,哲学研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领域有影响的西马学者都是哲学家其它领域的领军人物也都由较深的哲学功底:本雅明(文艺理论家)、曼德尔(经济学家)、波洛克(政治学家)、曼海母(社会学家)哲学问题成为学术争论的焦点三、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代表人物与主要著作(一)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卢卡奇、科尔施、葛兰西理论特征:揭示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来源”;重视作为主体的人,否定“作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否定自然辩证法,强调作为主体和客体关系的历史辩证法;重新发现物化-异化理论。(二)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霍克海默尔、阿多尔诺、马尔库塞、本雅明、施密特、哈贝马斯、韦默尔、波洛克理论特征:把哲学和社会学研究结合起来;批判、否定资本主义;反对实证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实证化;重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否定科学技术。(三)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马尔库塞、弗洛姆、赖希理论特征:用弗洛伊德主义补充、改造马克思主义;把宏观社会批判与微观人的心理分析结合起来;注重个人与群体的心理分析;希望通过心理革命来达到人和社会的全面解放。(四)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德拉·沃尔佩、科莱蒂理论特征:以科学的态度研究原著;提出马克思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对立;恢复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权威。(五)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梅洛·庞帝、萨特、列斐伏尔理论特征:以主观性原则补充和改造马克思主义;强调个人的能动性;以“人学历史观”为中心;否定自然辩证法、肯定总体辩证法;要求回到青年马克思;关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异化。(六)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阿尔都塞、普兰查斯理论特征:批判把马克思主义人道化的思潮;重视马克思成熟期的作品;提出马克思理论发展“认识论的断裂”;使用结构的分析方法来解读马克思的文本;重视理论研究,轻视实践。(七)分析学的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科亨、赖特、罗默理论特征:注重抽象研究;重视原著的文本解读理论问题形式化、规范化;非教条式探讨马克思主义。(八)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本·阿格尔、莱易斯、高兹、佩柏、奥康纳、巴罗、阿什顿、博克金、拉比卡、哈维、格伦德曼理论特征:自称马克思主义者,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论;运用马克思的基本立场、观点分析资本主义生态危机;重视用马克思的方法解决环境问题,追问生态危机的制度根源和认识论根源;将生态和政治联系起来,强调人的解放与自然的解放的深度关联。(九)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米切尔、贾格尔、艾丽丝·杨、哈特曼、沃格尔、贝贝尔、詹姆斯理论特征:以马克思关于妇女解放的理论为基础;将女权主义同社会主义革命结合起来;具有明显的性别化倾向;以妇女的处境和解放为中心。主张家务劳动社会化、工资化(十)后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拉克劳、墨菲、德里达、詹姆逊、赛洛克、哈贝马斯、齐泽克、鲍德里亚、德勒兹、吉登斯理论特征:受后现代主义影响,怀疑一切、否定一切;抨击资本主义,从文化角度对其进行批判;重视符号的作用,构建话语理论;提出要革新和修正马克思主义。五、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刊物英:《历史唯物主义》创办于1997年;《新左派评论》创办于1960
本文标题: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170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