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第3章需求的决定:消费者行为理论
微观经济学第3章需求的决定: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假定:•消费者的信息完全性。•消费者的收入既定。•消费者的偏好既定。每个消费者都有一个偏好类型,消费者要用既定的收入,通过购买商品和劳务求得最大满足。•商品的价格既定。消费者行为,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利用物品的效用的一种经济行为,即人们在市场上作出的购买决策和购买活动。消费者满足最大化产品消费量个人偏好个人收入要素提供量产品价格要素价格消费者行为模型第3章需求的决定:消费者行为理论第1节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法第2节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法第3节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第1节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法一、效用的内涵二、总效用与边际效用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四、消费者剩余与价格悖论五、消费者均衡萨缪尔森一、效用的内涵马歇尔(1842-1924),现代微观经济学奠基人。1890年出版《经济学原理》,提出系统的微观经济理论,提倡运用数学方法,从供求角度分析市场价格,以解决资源配置、资源报酬等问题,主张市场自发调节。他的理论及其追随者被称为新古典理论和新古典学派。由于他及其学生,长期在剑桥大学任教,因此也被称为剑桥学派。凯恩斯(1883-1946),现代宏观经济学创始人。1930年代大危机使传统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受到挑战,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西方经济学直接来源于马歇尔创立的微观理论和凯恩斯创立的宏观理论。理论总是要随着现实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二战后,以美国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经济学者,把微观理论和宏观理论综合在一起,构成了现代流行的西方经济学主流的思想体系。1.欲望对某种物品,既有缺乏的感觉,又有满足的愿望,二者相结合产生的一种心理感觉欲望是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原动力。人的欲望又分成五个层次: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这五个层次的欲望,由低到高,依次产生。欲望的种类又是无限的,一种欲望一经满足,又会产生新的欲望2.效用1.定义:指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2.对效用的理解效用完全是一种主观心理感受满足程度高,效用大满足程度低,效用小使幸福增加的有效方法欲望不变而提高效用清心寡欲案例:对效用的理解——《最好吃的东西》免子和猫争论,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免子说,“世界上萝卜最好吃。萝卜又甜又脆又解渴,我一想起萝卜就要流口水。”猫不同意,说,“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老鼠。老鼠的肉非常嫩,嚼起来又酥又松,味道美极了!”免子和猫争论不休、相持不下,跑去请猴子评理。猴子听了,不由得大笑起来:“瞧你们这两个傻瓜蛋,连这点儿常识都不懂!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是桃子!桃子不但美味可口,而且长得漂亮。我每天做梦都梦见吃桃子。”免子和猫听了,全都直摇头。那么,世界上到底什么东西最好吃?说明效用完全是个人的心理感觉。不同的偏好决定了对同一种商品效用大小的不同评价3.两种效用理论【1】基数效用(cardinalutility)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2】序数效用(ordinalutility)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二、总效用与边际效用【1】总效用TU:从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2】边际效用MU: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所增加的满足程度)(QfTUQQTUMU)(dQQdTUQQTUMUQ)()(lim0QTUMU0001303025020360104600550-10【3】TU与MU之间的关系TUQTUMUQMU当MU0,TU↑当MU0,TU↓当MU=0,TU最大MU为TU曲线的斜率QMUP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2】原因解释心理、生理原因:人性、兴奋度递减经济合理性: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1】边际效用递减: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消费的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戈森第一定律,1854)生活中的经济学:为什么恋爱一开始是甜蜜的,后来争吵越来越多?那你的父母现在还吵架么?交朋友应该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3】货币的边际效用货币如同商品一样,也具有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货币也适用随着货币的不断增加,货币边际效用递减富人的钱不值钱穷人的时间不值钱消费者用货币购买商品,就是用货币的效用去交换商品的效用。【假定】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通常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原因】一般情况下,单位商品的价格只占消费者总货币收入量中的很小部分,支出的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变化非常小,可以略去不计四、边际效用分析的运用【原因解说】边际效用递减,所以,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逐步下降,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是按照实际市场价格支付的。于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和实际市场价格之间就存在一个差额,便构成消费者剩余的基础。1.消费者剩余(CS)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所获得的总效用与为此花费的货币总效用的差额。消费者在市场上所面临的同种商品的价格一般是相同的,这样,消费者为一定量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和他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就可能出现差额,这一差额就是所谓的消费者剩余。假如消费者愿意为自己消费的第一瓶、第二瓶和第三瓶果汁付出的价格分别是15元、10元、5元,即愿意为消费3瓶果汁共付出30元。但是当消费者消费3瓶果汁时,依照第三瓶果汁的价格共支出15元,在前两瓶果汁的消费中该消费者得到了效用剩余。思考:消费者剩余是正还是负,为什么?理解:(1)消费者剩余是一种主观心理感受,并不实际存在。(2)消费者剩余根源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由于消费者按照最后一单位的价格支付全部的消费单位,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他们从前面的每一单位中享受了效用剩余。(3)消费者剩余主要用于衡量社会福利的变化。【2】消费者剩余的求解令反需求函数Pd=f(Q),价格为P0时的消费者的需求量为Q0消费者剩余=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线之上的面积CS=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总数量-消费者实际支付的总数量Q消费者剩余Q0ABP0OPPQA10Q0B011108假设需求函数为Q=15-1/2P,当价格从10元降到8元时,消费者剩余增加了多少?⒉价值悖论又称价值之谜,指有些东西效用很大,但价格很低(如水);有些东西效用不大,但价格却很高(如钻石)。解释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区分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水带来的总效用是巨大的,但我们用的水是很多的,因此最后一单位水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就微不足道了。(人们可以自由决定买不买这最后一杯水。如果水的价格高于它的边际价值,那么,最后一杯水就卖不掉。因此,水的价格必然下降,直到它恰好等于最后一杯水的价值时为止。)相反,相对于水而言,钻石的总效用并不大,但由于钻石数量很少,所以它的边际效用就大了。人们愿为边际效用高的钻石支付高价格,为边际效用低的水支付低价格。“物以稀为贵”的道理正在于“稀”的物品边际效用高。乌鸦与狐狸•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高兴地站在树上。一只饥饿的狐狸跑过来奉承他,说:“乌鸦先生,你好!你长得太美了,如果你再有一付好嗓子的话,那就连孔雀也比不上你”。乌鸦听了大喜,立刻张开大嘴,“哇哇”地大叫起来。狐狸叼起掉在地上的肉,一溜烟地跑走了。•分析:乌鸦并不饿,对他来说,从狐狸那里得到赞美远远要比一块肉给他带来的效用要大。而狐狸很饿,此时,肉对他来说效用最大。乌鸦实现了被人赞美的美梦,而狐狸得到了他想要吃的肉。真可谓各取所需呀。五、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即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均衡状态】消费者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如何避免“戈森第一定律”,也就是享受或效用递减定律,从而获得最大的生活享受呢?戈森提出了另外一个重要的规律:“在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下,一个人如果要从一定量的财货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就必须使每一种用途的财货边际效用相等。”这就是后来的“戈森第二定律”。《论人类交换规律的发展及人类行为的规范》德国,1854•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水平是固定的,各种商品的价格是已知的,那么,他应使自己所购买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或者说,他应当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的边际效用相等。nnPMUPMUPMU2211【背景】如果只有10元钱可以用于食物和衣物两种开销【观点1】我会各支出5元,因吃和穿都不可缺【观点2】不应该平分花钱,应该按食物和衣物效用大小的比例分配那10元钱,即效用大的多花钱,效用少的少花钱。一个简化实例【方案1】总效用=80+40=120。【方案2】总效用≈108+10=118。【方案3】总效用≈104+19=123。【最优方案:?】金额12345678910食物效用20385468809098104108110衣服效用10192734404549525455衣服和实物的购买方案1方案2方案3最大总效用的开支:7元于食物,3元用于衣服。总效用=98+27=125金额12345678910食物效用食物MU202038185416681480129010988104610841102衣服效用衣服MU1010199278347406455494523542551效用最大的开支最后一块钱带来的边际效用相当MU食物=MU衣服=8最后(边际)1元钱的效用1元钱购买的商品数量1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即:×物品i的边际效用物品i的价格1元=最后1元增加的效用1元钱可以增加的效用物品1的边际效用物品1价格物品2的边际效用物品2价格=nnPMUPMUPMU2211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花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带来的变价效用相等货币的边际效用=说明:对于消费者,同样的一元钱购买商品1的边际效用小于商品2的边际效用。这样:理性消费者会调整这两种商品购买量:减少商品1增加商品2意味者:总效用会增加。直到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时,便获得最大效用4.对商品均衡条件的解释说明:对于消费者,同样的一元钱购买商品1的边际效用大于商品2的边际效用。这样:理性消费者会调整这两种商品购买量:增加商品1减少商品2意味者:总效用会增加。直到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时,便获得最大效用2211PMUPMU只以最后1元钱增加的效用进行比较。如果最后1元钱增加的效用相等,则达到总开支最优;反之则不是。金额12345678910食物效用食物MU202038185416681480129010988104610841102衣服效用衣服MU1010199278347406455494523542551最优开支判别方法问题:如果有16元钱,应该怎样开支?2.消费者均衡的基本情况【1】把全部收入用完【2】每1元钱都化在刀口上,每一元钱用在不同商品上的边际效用相等。1.假设前提消费者的偏好(嗜好)既定消费者的收入既定商品的价格既定3.两种商品均衡条件M:消费者的收入P1:1商品的价格P2:2商品的价格Q1:1商品的数量Q1:2商品的数量MU1:1商品的边际效用MU2:2商品的边际效用MUm:每元钱的边际效用或者: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消费者应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效用最大化原则商品数量(Q)12345678商品1的边际效用(MU1)1110987654商品2的边际效用(MU2)19171513121086已知P1=2,P2=3,某消费者的收入为40。求消费者均衡。某消费者的边际效用表价值悖论:必需品(水)的市场价
本文标题:第3章需求的决定:消费者行为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247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