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需求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
1、需求: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2、供给: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3、价格机制:指价格调节社会生活的方式与规律,又称市场机制。4、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5、消费可能线:又称家庭预算线,或等支出线,它是一条表明在消费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6、生产函数:正是表明一定技术水平之下,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某种组合和它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间依存关系的函数。7、适度规模:就是使用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即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用收益递增达到最大。8、等产量线:是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9、等成本线:又称企业预算线,它是一条表明在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组合的线。10、产品差别:是同一种产品在质量、牌号、形式、包装等方面的差别。11、劳伦斯曲线是用来衡量社会收入(或财产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12、基尼系数:根据劳伦斯曲线可以计算出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这一指标称为基尼系数。把实际收入线与绝对平均线之间的面积用A来表示,把实际收入线与绝对不平均线之间的面积用B来表示基尼系数=A/A+B,当A=0时,基尼系数等于0,这时收入绝对平均;当B=0时,基尼系数等于1,这时收入绝对不平均实际基尼系数总是大于0而小于1,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13、市场失灵:指在有些情况下仅仅依靠价格调节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14、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15、总需求:指一个经济中对物品与劳务的需求总量,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与国外的需求。16、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17、乘数:是指自发总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倍数,或者说是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自发总支出增加量之间的比率。18、周期性失业:又称总需求不足的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19、奥肯定理:失业率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之间的经济关系。这就是经济学说中的奥肯定理。20、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1.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解释需求定理。答:需求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1)替代效应是指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这也就是说,如果某种商品价格上涨了,而其他商品的价格没变,那么,其他商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了,消费者就会用其他商品来代替这种商品,从而对这种商品的需求就减少了。替代效应使价格上升的商品需求量减少;(2)收入效应是指货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这也就是说,如果某种商品价格上涨了,而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并没有改变,那么,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就减少了,从而对这种商品的需求也就减少了。收入效应使价格上升的商品需求量减少;(3)需求定理所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正是这两种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2.对价格干预的市场结果(价格上限与价格下限)答:(1)价格上限:又称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限制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而规定的这种商品的最高价格。价格上限一定低于均衡价格的。后果①供给不足。政府解决供给不足主要有两种方法:配给制和排队。②实行价格上限引起资源浪费③出现黑市交易,即违法的市场交易。(2)价格下限:又称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扶植某种商品的生产而规定的某种商品的最低价格。价格下限一定是高于均衡价格的。后果是供给过剩,对过剩的农产品由政府收购,这就增加了财政负担。3.需求弹性不同的商品,价格与总收益的关系。答:根据富有弹性的商品涨价与降价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化可以得出:如果某种商品是富有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根据缺乏弹性的商品涨价与降价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化可以得出:如果某种商品是缺乏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价格下降,总收益减少。(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薄利”就是降价,降价能“多销”,“多销”则会增加总收益。“薄利多销”是指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小幅度降价使需求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从而引起总收益的增加。(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谷即是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其弹性系数很小,在粮食丰收、粮价下跌时,需求增加的并不多,这样就会使总收益的减少,且农民受到损失。4.用图分析消费者均衡。答: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可以看图来说明这一点。如图,I1,I2,I3为三条无差异曲线,它的效用大小的顺序为I1I2I3.AB线与I2相切于E点,这时实现了消费者均衡。这就是说,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购买OM的X商品,ON的Y商品,就能获得最大的效用。而I3所代表的效用大于I2,但I3与AB线既不相交又不相切,说明达到I3效用水平的X商品与Y商品的数量组合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AB线与I1相交于C和D,在C和D点上所购买的X商品与Y商品的数量也是收入与价格既定条件下最大的组合,但I1I2,C和D时X商品与Y商品的组合不能达到最大效用。此外,I2除E之外的其他各点也在AB线之外,即所要求的X商品与Y商品数量的组合也是收入与价格既定条件下无法实现的。由此看来,只有在E点时才能实现消费者均衡。5.用图分析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生产者均衡)答:如果把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等成本线必定与无数条等产量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生产要素最适组合。可以用图来说明这一点。如图,Q1,Q2,Q3为三条等产量线,其产量的大小顺序为Q1Q2Q3。AB线与Q3相切于E,这时实现了生产要素最适组合。这就是说,在生产者的货币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OM的劳动与ON的资本结合,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即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或既定成本下产量最大。为什么只有在E点时才能实现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呢?从图上看,C,E,D点都是相同的成本,这时C和D点在Q1上,而E点在Q2上,Q2Q1,所以E点时的产量是既定成本时最大产量。在Q2上产量是相同的,除E点外,其他两种生产要素组合的点都在AB线之外,成本大于E点,所以E点时的成本是既定产量时的最小成本。6.劳动的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答:(1)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指起先随工资上升,劳动供给增加,当工资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随工资上升,劳动供给减少的劳动供给曲线。(2)劳动供给取决于工资变动所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随着工资增加,由于替代效应的作用,家庭用工作代替闲暇,从而劳动者供给增加。同时,随着工资增加,由于收入效应的作用,家庭需要更多闲暇,从而劳动供给减少。当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劳动供给随工资增加而增加;当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劳动供给随工资增加而减少。一般规律是,当工资较低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当工资达到某种较高水平时,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因此,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7.利息收入的合理性。答:(1)为什么对资本应该支付利息呢?因为人们具有一种时间偏好,即在未来消费与现期消费中,人们偏好现期消费的。之所以有这种情况,是因为未来是难以预期的,人们对物品未来效用的评价总要小于现在的效用。人们总是喜爱现期消费,因此,放弃现期消费把货币作为资本就应该得到利息作为报酬。(2)为什么资本能带来利息呢?经济学家用迂回生产理论来解释这一点。迂回生产就是先生产生产资料,然后用这些生产资料去生产消费品。迂回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迂回生产的过程越长,生产效率越高。现代生产的特点就在于迂回生产,但迂回生产的实现就必须有资本。所以说,资本使迂回生产成为可能,从而就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种由于资本而提高的生产效率就是资本的净生产力。资本具有净生产力是资本能带来利息的根源。8.决定各经济增长的因素。答:经济增长是GDP或人均GDP的增加,决定经济增长因素主要有:(1)制度。它是一种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行为的行为规则,决定人们的经济与其他行为,也决定一国的经济增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经济增长的前提。(2)资源。经济增长产量的增加,产量是用各种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各种生产要素是资源,因此,增长的源泉是资源的增加。资源包括劳动与资本。劳动指劳动力的增加,劳动力的增加又可以分为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与劳动力质量的提高。资本分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又称有形资本,是指设备、厂房、存货等的存量。人力资本又称无形资本,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投资,如劳动者的文化水平,健康状况等。经济增长中必然有资本的增加。(3)技术。技术进步在增长中的作用,体现在生产率的提高上,即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量能提供更多的产品。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技术进步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的进展。9.总需求决定原理及其运用答:总需求决定原理:(1)总需求决定原理是总供给是不变的,只分析总需求如何决定国内生产总值,因此成为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2)用45%线和总支出曲线来说明国内生产总值的决定。(3)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由总支出决定的,因此总支出的变动必然引起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总支出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大小。所以,总支出的变动会引起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方向变动,即总支出增加,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总支出减少,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10.IS-LM模型及其运用。答:(1)模型:IS-LM模型是说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利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决定的模型。运用:①分析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来调节经济的政策。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支出与税收。财政政策就是运用政府开支和税收来调节经济。具体来说,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就要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实现充分就业。扩张性财政政策是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的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则需要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压抑总需求,以实现物价稳定。紧缩性财政政策是通过减少政府支出与增加税收来抑制经济政策。自发总支出变动会引起IS曲线移动,从而就会使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变动。这就是,在LM曲线不变得情况下,自发总支出增加,IS曲线向左上方平行移动,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上升;反之,自发总支出减少,IS曲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利率下降。②货币政策在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为了刺激总需求,就要运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即赠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刺激总需求的货币政策。在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为了仰制总需求,就是运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即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仰制总需求的货币政策。11.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增长的影响。答:(1)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2)可以预期的通货膨胀是人们正确预见到的通货膨胀。如果通货膨胀率相当稳定,或者人们可以完全预期,那么,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并不大。因为在这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各种名义变量都可以根据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从而使实际变量不变。这时,通货膨胀的主要影响是人们将减少他们所持有的现金量。(3)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是人们无法正确预期的通货膨胀,此时通货膨胀将影响收入分配及经济活动。因为这时无法准确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各种名义变量,以及相应的经济行为。首先,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债务
本文标题:需求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264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