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新准则实施对沪市上市公司07年业绩影响doc-新准则实施
新准则实施对沪市上市公司07年业绩影响上海证券报2007年,我国正式实施了新的会计准则。新准则在公允价值、资产减值准备、债务重组等方面都做出了较大的变动。2007年是新准则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全面实施的第一年,目前,上市公司也已按新准则编制和披露了2007年年度报告。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的业绩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能否达到新准则所预期的目标?上海证券交易所结合2007年年度报告,对上述问题做一简要分析。分析发现,债务重组客观上成为上市公司税前利润来源之一;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不大……为了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我国在2006年2月15日正式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目前,上市公司已按新准则编制和披露了2007年年度报告。新准则在公允价值、资产减值准备、债务重组等方面都做出了较大的变动,因而其必然会对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会计业绩等产生直接的影响。由于2007年是新准则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全面实施的第一年,因此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的业绩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能否达到新准则所预期的目标?本文拟结合2007年年度报告,从损益及股东权益两个方面对上述问题做一简要分析。一、新会计准则对沪市上市公司2007年度税前利润的影响较之旧会计准则而言,新会计准则对于利润产生影响的变化项目主要包括:债务重组、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资产减值准备、开发费用资本化、报表合并范围等项目。但是,其中的部分项目,如报表合并范围等,由于披露的原因很难直接从报表中找到相应的数据。因此,本文的分析主要集中于债务重组、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资产减值准备、开发费用资本化等四个数额较大或核算方法变化较大、可能对年度财务报告产生重大影响的会计科目。1、债务重组新会计准则规定债务重组收益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2007年年报显示,沪市共有15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债务重组的数据,其中108家上市公司存在债务重组收益,42家上市公司存在债务重组损失。债务重组收益的平均值为64640947.78元,占税前利润的平均比例达到170.68%;债务重组损失的平均值为1738481.34元,占税前利润的平均比例仅为1.85%。20家公司在扣除债务重组收益后,税前利润由正数变为负数,占存在债务重组收益公司总数的18.52%,其中SST磁卡和*ST万杰的债务重组收益竟高达其税前利润的35.9和39.5倍。从绝对数额来看,排在第一位的ST金化的债务重组收益达到19.87亿元,而排在前10位的公司其债务重组收益均超过了1亿元(如表1所示)。值得注意的是,新的债务重组准则对于ST及*ST公司的影响最为明显。债务重组收益绝对数前30位的公司中,有24家为ST及*ST公司;而前十位全部为ST及*ST公司,这十家公司中,扣除债务重组收益后仍盈利的公司仅有1家。而从债务重组收益占其税前利润的比例来看,前十位的公司也均为ST及*ST公司。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债务重组收益对于上市公司税前利润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债务重组损失对税前利润的影响;债务重组收益直接计入利润报表之后,客观上成为上市公司,特别是ST及*ST类公司主要的税前利润来源之一,特别是对于那些原本可能亏损的ST及*ST公司而言,债务重组收益使他们实现了会计数字上的扭亏为盈。表1沪市上市公司债务重组收益前十大公司单位:元股票代码股票简称债务重组收益占税前利润的比例600722ST金化1986540423.46206.70%600705S*ST北亚1454728821.1477.19%600757*ST源发727944070.65738.68%600800SST磁卡464308735.523595.29%600223*ST万杰415588821.143953.71%600462*ST石岘335033385.61352.52%600137ST浪莎285368260.7693.34%600515ST一投157143977.13103.60%600706*ST长信131865207.99494.73%600579*ST黄海109497765.94491.57%2、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允价值的引入,是新会计准则的最大亮点之一,它对于提高会计报表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会计准则下,利润表中所设置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综合地反映了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对于上市公司当期损益的影响程度。从沪市上市公司2007年年度报告的披露来看,共有256家公司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本期发生额不为零,其中169家沪市上市公司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87家公司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综合来看,沪市上市公司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主要来源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两个项目。在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公司中,绝对数额最大的是中国银行的168.35亿,从占税前利润的角度而言,相对数额最大的是钱江生化的70.28%(如表2所示),169家公司平均影响比例为4.78%,其中影响超过20%的有8家公司;在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的公司中,绝对数额最大的是中国人寿的63.88亿,从占税前利润的角度而言,相对数额最大的是信雅达的-52.86%,87家公司平均影响比例为-1.84%,其中影响超过-20%的仅有4家公司。综合上述分析,不难发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设置对于沪市上市公司2007年税前利润的影响程度要小于此前的市场预期,且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影响程度要显著大于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的影响程度,这可能和2007年我国金融资产的普遍增值密切相关。此外,在171家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沪市上市公司中,如果将其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在其税前利润中扣除,没有一家公司发生税前利润的符号反转,因此我们初步判断上市公司存在利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来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不大,其披露的相关数据也应该是相对真实和公允的。表2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占税前利润比例最大的十家公司单位:万元股票代码股票简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税前利润的比例600796钱江生化281.8170.28%601318中国平安1748300.0039.38%600380健康元32622.38928.00%600156华升股份579.3724.54%600839四川长虹12380.5924.47%600696多伦股份234.8324.05%601898中煤能源169837.2023.76%600685广船国际28254.0021.04%600276恒瑞医药10199.5719.94%600039四川路桥678.5918.88%3、资产减值准备新会计准则中规定的资产减值准备较之旧准则所规定的“八项计提”在核算的具体科目、减值的测试方法、后续的转回方法等方面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于无法获得在旧会计准则下2007年各上市公司减值的具体情况,因而无法直接分析新旧准则之间的变化。基于此,我们将直接分析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对于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情况,特别是新会计准则新增的列报科目。在沪市上市公司中,2007年资产减值准备对年度税前利润产生正向影响的约占20%左右(即资产减值准备为负值);对年度税前利润产生负向影响的约占80%左右(即资产减值准备为正值)。从具体数额来看,对年度税前利润产生负向影响公司的平均资产减值准备数额为3514万元左右,绝对数额最大的公司为中国联通的18.9亿;对年度税前利润产生正向影响的平均资产减值准备数额为-617万元左右,绝对数额最大的公司为上海汽车的-4288万。有12家公司因提取资产减值准备的原因,税前利润由正数变为负数。从占税前利润的比例来看,85%以上的公司影响相对数额在40%以下。因此,总体来看,新会计准则对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新规定对上市公司税前利润的影响较为平稳。从新会计准则新增的列报项目来看,一共只有4家公司披露了本期计提的“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本期减值准备;没有一家公司披露“持有至到期投资”本期减值准备;4家公司披露了“投资性房地产”本期减值准备;2家公司披露了“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1家公司披露了“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本期减值准备;1家公司披露了“油气资产”本期减值准备;24家公司披露了“商誉”本期减值准备,数额最大的为“光明乳业”的4001万,24家披露公司的平均值为642万左右。综上,不难发现,新会计准则对于资产减值准备的新规对于2007年沪市上市公司业绩产生的影响不大,绝大多数公司对于新增的列报项目的使用非常谨慎,因此该项目上会计报表的信息增量不大。其中影响最大的项目可能是“商誉”的减值准备,由于新会计准则不再规定“商誉”在一定期限内进行摊销,而是只需进行减值测试,因此该规定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司的税前利润。4、开发费用资本化新会计准则将研究与开发费用分开,允许开发费用资本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鼓励上市公司加大研发投入的作用。从沪市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披露的情况来看,共有74家公司披露了其资本化的开发费用金额。从披露的绝对数来看,74家上市公司披露的资本化的开发费用的平均值约为2979万元,其中绝对数额最高的为“上海汽车”的6.05亿;从披露的相对数来看,74家上市公司披露的资本化的开发费用占其税前利润比例的平均值为10%左右,其中比例数额最高的为“天士力”的64.65%。此外,我们发现,如果简单地将这74家公司的税前利润减去其资本化的开发费用,没有一家公司的税前利润会因此产生符号变化,结合前段分析,我们认为新准则的该项规定未对2007年度沪市上市公司的税前利润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其过渡较为平稳。二、新会计准则对沪市上市公司2007年度资产及股东权益的影响新会计准则的亮点之一便是从“利润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的转变。“资产负债表观”理念的实质是,在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考核业绩时,关键是看净资产是否增加,即股东财富是否增加。在资产负债表观下,利润代表净资产的增加,亏损代表净资产的减少。“资产负债表观”从理念角度要求不追求虚假利润,而是将企业的发展落在实处,即企业净资产的增加。因此,在分析新会计准则对2007年沪市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时,必须对资产负债表的变化作比较深入的探讨。1、新会计准则对股东权益的影响—基于所有者权益调节表的分析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中国证监会《关于做好与新会计准则相关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规定,上市公司应披露新旧准则交替时期的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并以此作为以后按新准则编制财务报的年初数据。通过股东差异调节表,可以使投资者了解准则变动对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造成的主要影响。具体就2007年年度报告而言,这种调节针对的是2007年的期初数,由于期末数无法反映出新旧准则的变化过程,因此我们对于新会计准则之于股东权益影响的分析使用2007年度的期初数。具体的项目及影响金额如表3所示:表3沪市上市公司2007年度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单位:万元所有者权益差异26833343.83差异率(算术平均值)27.93%长期股权投资差额-762826.48投资性房地产1167.92资产弃置费用203700.00辞退补偿-833483.15股份支付-9596.19重组义务-265.46企业合并1478926.38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4462661.14交易性金融负债2131.2金融工具分拆增加权益98660.47衍生金融工具-4315.51所得税55457.26少数股东权益18790760.26其他482510.11注:1.本表是沪市上市公司的股东权益差异统计,未包含B股公司2.除差异率为算术平均值外,其他指标均是沪市上市公司的总和从表3中我们不难发现,新准则使沪市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股东权益期初数增加了约2683亿,平均每家公司增加27.93%。显然,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显著地增加了股东权益的数额。这种增加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即少数股东权益、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及企业合并。其中,少数股东权益科目的调整对于股东权益增加的贡献率在2/3左右;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股东权益增加贡献了446亿左右;而企业合
本文标题:新准则实施对沪市上市公司07年业绩影响doc-新准则实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274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