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8、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153—95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①11.1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物化探工程测量基本要求、技术设计、控制测量、规则与非规则测网点布设、观1.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地勘行业内开展大、中、小比例尺地面物化探工程测量工作。2名词术语2.1的三维定位问题,统称为物化探工程测量,又称物化探测地。2.2例尺所规定的测点点距、线距构成的矩形或方形测网称之为规则测网。2.3非规则测网按照物化探工作比例尺所规定的测点密度,在一定范围内构成具有一定自由度的面积型测网称2.4测内业解求三维坐标的方法,称之为航空象片定位测量。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1995-09-14批准1996-03-01实施2.5物化探GPSGPS是GlobalPositioningSystem的缩写,即全球定位系统。用其三维定位技术来确定物化探控制加密点或测点平面位置与高程的方法,称之为物化探GPS定位测量。2.6为精测剖面。2.7典型剖面为了了解异常特征,以定性解释为主或作概略定量推断解释时所布设的剖面,称之为典型剖面。33.1坐标与高程系统3.1.1坐标系统暂时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基准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3.1.2平面控制采用高斯正形投影,当物化探工作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10000时采用3°带,小于1∶10000时采用6°3.1.3在国家控制点稀少地区大比例尺物化探工作中的小面积测区,当无条件进行连测时,允许采用其它平面和高程系统或假定坐标系统。假定坐标系统可以在已出版的地形图上量取概略坐标和高程值,作为工区起算点,并埋设固定标志,以便必要时与国家控制连测。3.1.4物化探GPS定位测量应将WGS-84坐标与椭球面大地高程转换成所需坐标与高程系统。3.2控制测量3.2.1物化探工程测量应以工区已有的等级控制点,5s、10s级小三角点(一、二级导线点)、水准点为基础,根据工区面积和工作比例尺,可以上述任一等级作为首级控制,采用经纬仪交会、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GPS定位测量等方法,进行物化探控制加密测量。3.3物化探测网(点)三维定位精度3.3.1物化探测点的点位、相邻点距及其高程精度要求见表1。表中各项精度均以中误差衡量,并以二倍中误差为限差。表1中未涉及的重力详查工作,可根据其总精度要求拟定相应的三维定位精度指标。当测网(点)三维定位精度指标高于或低于表1规定的指标时,应报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3.3.2物化探测网(点)必须与物化探控制加密点进行连测,有条件而未按本规范要求连测,不能作为正式成果予以验收。需连测的物化探特殊点(如磁法总基点、重力基点等),按各种物化探规范或技术规定的要求执行。3.3.3用于作业的各类仪器设备,应按规定的时间进行检验,其各项性能及精度指标必须满足要求。检验项目及要求见附录A及其他有关标准。检验记录应认真填写,并作为原始资料与测量成果一3.4物化探测网(点)的布设,可采用以下方法:a.全仪器法布设测网;b.航测法布设测网;c.地形图布设测网;d.航空象片定位测量;e.地形图定点;f.物化探GPS3.5当用其他方法布设测网(点)时,须在设计中规定方法及技术要求,并应满足本标准表1中的各项精度指标。3.6测量工作开始前应进行测区踏勘,收集有关资料,编写技术设计书;工作进行中应加强内外业的质量检查;工作结束后应进行资料整理和成果报告编写,并对测量成果资料进行验收和评价。表144.1技术设计是物化探工程测量施工的依据,为保证测量工作符合技术标准,满足物化探工作需要,必须在施工前依据物化探工作要求,单独或作为物化探工作设计的章节编写测量技术工作设计,设计4.24.2.1技术设计方案要从工区实际情况出发,按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选择最佳方案,并应积极采纳实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4.2.2广泛收集、认真分析和充分利用工区已有的测绘成果资料。4.2.3属于跨年度任务的大工区,应编写项目总体设计书,并按年度编写实施计划。4.2.4技术设计应严格遵守本标准或有关标准的技术规定。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按标准实施时,应在设计中阐明原因,并作出新的规定,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执行。4.2.5审批后的技术设计书,在实施时发现与实际情况不符时,应及时修改,并及时报原审批部门批准后执行。4.3编写技术设计书,内容要明确,文字要简练。对作业中容易混淆和忽视的有关规定,应重点4.4技术设计前,应派富有工作经验的测量专业技术人员,充分收集与工区有关的测绘成图成果等资料,认真分析,确保资料齐全正确可靠,必要时应赴工区实地踏勘。需要收集的资料包含以下内容:a.各类控制点成果及其分布略图、施测时间、单位、精度及技术报告等。b.采用航测法布网或航空象片定位时,应收集航摄资料与航测成图成果。其中包括航空象片索引图、航摄成果鉴定表、象片控制点成果、解析空中三角成果、图历簿及工区航测成果与技术总结等。c.测区有关比例尺地形图。4.54.5.1勘查工区山脉走向、水系、交通、地形坡度、比高、植被、气象等自然地理概况。并对一些严重影响测量工作开展的自然条件进行详细了解。4.5.2查找与本工区有关的控制点及水准点的位置,以及其标志标石保存情况。如工区已做过物化探工作,尚需查明有关的测网及异常固定标志保存情况。4.5.3会同物化探人员初步确定工区边界位置。根据收集的资料及踏勘具体情况,初步选定控制加密点及测网(点)布设方案4.64.6.1测量工作任务概述:说明任务来源、工区范围、地理位置、行政隶属、项目内容、工作比例尺、技术依据、预期主要精度指标、质量要求、任务量、完成期限。4.6.2工区自然地理概况:扼要说明地理地形特征、居民地、交通、植被、气象条件和作业困难类别。4.6.3已有资料分析利用和评价:详细说明工区已有首级控制点、地形图或航摄等测绘成果资料的作业单位、年代、坐标和高程系统、精度和标志保存情况,以及这些资料可被利用的价值。4.6.4设计方案a.物化探控制各级加密点布设方案包括:点号、位置、图形、点的密度、已知点的利用与连测方案、作业方法及技术要求等。b测网(点)布设方案采用的方法及各类限差要求。c.室内作业方案:包括航测方法布设测网及解析空三加密重力点及地形改正点高程测量等方法技术要求;对外业成果的分析、评价、选用的计算公式、计算与检校的方法及精度要求等,以及对使用程序的要求,计算成果打印及各类资料的整理要求等。d.保证质量的主要措施与要求。4.6.5规定质量监控与成果资料检查验收程序,确定质量检查比例与数量。a.工作量统计:按设计方案,分别计算各工序的工作量。b.进度计划:根据工作量统计和计划投入的人员、仪器及设备,参照生产定额,分别制定跨年度或年度计划与各工序衔接计划。c.经费预算:根据计划工作量,参照有关生产成本定额及现行物化探标准,编制年度经费或总经费计划,并作必要的说明。4.6.65控制加密测量为控制物化探测网(点)取得其坐标与高程,须在首级控制点的基础上进行控制加密测量。根据物化探工作的需要,可在首级控制点上发展两级,即为物控一级及物控二级控制加密测量。控制加密测量点可根据测区的面积、物化探工作比例尺、发展远景、地形条件等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快速经济有效的布设方案。若采用经纬仪量距或视差导线测量及等外水准测量等方法,可参照《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3.1~4.35.15.1.1经纬仪交会法测量包括前方、侧方、后方、双点、独立三角形与测边交会等形式。a.交会角一般应在30°~150°之间,特殊情况不得小于20°及大于160°。bα、β与对角c之和不得在170°~190°之间。双点交会,两待定点间的距离不应短于两已知点距离的1/5,由两已知点所ε不应小于10°,应尽可能地将两待定点间的方向与两已知点间的方向平行或垂5.1.2交会点的高程应以三个已知高程点单向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测定,或两个已知高程点的一个双5.1.3水平角、垂直角观测水平角与垂直角通常在同一个测站上观测,应在呈像清晰、大气稳定的情况下进行。5.1.3.1水平角观测a.水平角观测一般采用方向观测法;观测方向多于三个方向时,采用全圆观测法。b.水平角观测的测回数及限差要求按表2和表3表25.1.3.2垂直角观测a.垂直角观测采用中丝法观测。交会边可采用单向或双向观测。仪器高及觇标高均量记至厘米。b.垂直角观测测回数及限差按表4执行。5.1.4交会边长一般不应超过表5的规定。5.1.5M/5000Δε″应满足(1)式要求:M——S——检查方向边长,以m5.1.6交付点三角点高程测量各项有关要求按表6表4注:S为边长公里数,小于1km的边按1km计算。M为米。5.2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测量5.2.1电磁波测距导线点可在首级点间布设成附合导线、结点或导线网。导线尽可能布成直伸状;导线相邻边长尽量接近。视线最好选在地面覆盖物相同的地段,且应离开地面或障碍物1.0m以上。5.2.2电磁波测距平面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按表7表7注:n为转折角个数。5.2.3结点至已知点之间的路线长度,应不大于附合路线长度的0.7倍。结点与结点之间的路线长度允许为附合路线长度的0.5倍。5.2.4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一般与其平面测距导线同时施测,也可以单独施测,以代替水准测量。5.2.5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测量精度及规格应按表85.2.6作业前应根据电磁波测距仪的实际情况及需要,按照有关规定对仪器及其主要附件进行检验。5.2.7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的作业要求a.电磁波测距中误差应不大于10mm/1km;b.测距工作要求在大气稳定和成象清晰的条件下进行;c.在测距过程中,如遇到大气湍流影响严重时,应停止观测;d.斜距测回数应不少于两测回,一测回至少两次读数,读数较差小于1cm时,取其平均值;e.斜距单程测回较差一般不大于15mm;f.一般用三联脚架法施测;g.垂直角观测必须直返觇;h.测站对中误差不应大于5mm表85.3物化探GPS5.3.15.3.1.1物化探GPS定位测量是指在首级点的基础上,采用全球定位系统载波相位定位原理,以单频或双频GPS接收机进行控制加密测量。采用时间统一为协调世界时(UTC),坐标系统为WGS—84坐标系及椭球面高程系,换算为1954北京坐标系与1985国家高程基准。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表9的规定。表9注:表内为静态观测基本技术规定。5.3.1.2GPS点布设,主要根据用途、测区地形与交通条件、预期精度要求、成果可靠程度及效率等综合考虑,一般可采用附合导线或支导线方式布点。5.3.1.3选布GPS点时,应充分了解与分析测区已有资料、地形、交通、供电、通讯、气象及首级点分布等情况,将点位选布在视野开阔的地方,周围障碍高度角不得大于12°,距大功率电视台或微波站不小于300m距高压线不小于100m,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点位选定要注意交通方便,且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扩展及便于保存。点位选定后,用木桩标定。5.3.1.4作业前对GPS仪器按要求进行全面检验,合格后方可作业。5.3.1.5采用最新星历预报,周期为一个月,确定每天观测有效时段,编制GPS卫星可见性预报表及5.3.2测站作业5.3.2.1设置天线a.在点位上利用三脚架安置天线,对中误差小于5mm,用水准器整平,定向标志向北,定向误差小于±5°。b.天线高由三个方向量测至毫米,较差小于5mm时,取其平均值。c.雷雨季节设置天线注意防止雷击,雷雨过境前应卸下天线。5.3.2.2观测要求a.观测人员必须严格按观测计划进行,同步观测同组卫星。b.检查接收机与天线、电源连结,无误后方可开机作业。c.作业中及时逐项填写测量手簿。d.开机后观测员应随时察看测站信息(卫星个数、星号、各通道信噪比,PDOP及其变化情况)。e.每个测站观测前后要量取天线高各一次。f.观测员要细心操作,静态观测时注意防止接收机震动,不得移动;不得碰动天线或阻挡信号。5.3.3数据处理5.3.3.1数据检核a.野外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传送至微机,观测任务结束时,及时进行数据质量分析。b.每个时段同步边观测数据检核,剔除质量不符合要
本文标题:8、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28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