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财务管理之第六讲 销售成本与存货doc
第六章销售成本与存货一、概述(一)存货类别与范围1、存货概念与性质·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存的各种资产(商品或货物)。·存货属于流动资产。2、存货类别·商品存货:(商业)企业从外部采购来供转手销售的库存商品。其基本特点是:〈1〉非本企业生产,而是外购所获;〈2〉经营过程中基本不改变其实物形态;〈3〉持有目的是为“销售”作准备。·原材料存货:指(工业)企业直接用于制造产品,并构成产品实体的库存物品。说明:〈1〉原材料一般是外购的“基本”原料或材料,但有时也包括自制或外购的零件或部件;〈2〉原材料是直接构成产品实体“内容”的,而非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见下述)或“工具”。·在产(制)品存货:即已经进入加工制造过程但尚未完工(即离开生产线)的货物。说明:〈1〉强调“正”在加工;〈2〉在产品存货的成本既包含已投入的“物化劳动”价值,也包括已投入的“活劳动”价值。·半成品存货:指多步骤生产企业的“中间产品”存货。特征:〈1〉业已经过了一个或几个步骤的加工,但尚未最终完工;〈2〉办理了“车间”与“仓库”之间的“入库”手续且存放于“仓库”而非“车间”。·产成品存货:指已经全部完工且已验收入库备供销售的产品。·制造用品存货:指有助于产品形成,但不构成产品实体内容的辅助性材料和物品,如燃料、辅助材料(润滑油、清洁材料等)、小型工具用具、包装物品等。说明:〈1〉燃料较多时,可单设账户;〈2〉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通常也单独设置账户。·杂项存货:指由管理部门在短期内耗用的物品(办公用品)。说明:〈1〉单价较低;〈2〉有时在购入时直接记作“管理费用”,而不作“存货”。3、存货范围企业的“存货”未必正存放于“本”企业仓库;“本”企业仓库中的存货也未必是“本”企业的存货。注意下列情形:·寄放仓储公司或其他单位仓库的存货;(是)·其他单位寄放本企业仓库的存货;(否)·委托其他单位代销/加工的商品/产品/材料;(是)·其他单位委托企业代销/加工的商品/产品/材料;(否)·购入(已付款)但尚未验收入库或尚在运输途中的商品/材料等物资,即“在途物资”(或称“在途商品”或“在途材料”)。(是)(二)、存货的盘存制度1、定期盘存制:也称“实地盘存制”,即日常只记录存货的增加数量和金额(可以在“存货”账户记录,也可以另设“采购”账户记录),不记录存货的发出数量和金额,期末通过对存货进行实地盘点,确定存货结余数量和金额,并进而确定本期销货成本的存货盘存制度。其基本计算程序为:期初存货+本期购货—期末存货=销货成本在定期盘存制下,会计处理的基本程序如下(假设设置“采购”账户):·日常采购发生时,借:采购采购费用(等)贷:银行存款(等)·会计期末,将期初存货予以结转,借:销货成本贷:存货·会计期末,将“采购”及“采购费用”等予以结转,借:销货成本贷:采购采购费用·根据期末盘点确认的存货期末结余,将期末存货确认入账,借:存货贷:销货成本定期盘存制的好处:简化核算手续,减少核算工作量。定期盘存制的问题:〈1〉缺乏系统记录,不利于存货日常管理与控制;〈2〉影响成本计算的真实性(损失混于销货成本之中)。2、永续盘存制:也称“账面盘存制”,即日常系统的在账面上记录存货的增加、发出和结余的数量及金额的存货盘存制度。其基本计算程序为:期初存货+本期采购–本期发出=期末存货永续盘存制的好处:便于存货管理与控制;不进行期末盘点即可编制财务报表。(注:当然,为了保证“账实相符”,期末尤其是年末亦须盘点存货,以确保账面记录的真实性;盘点发现的账、实差异作“待处理财产损益”反映)。永续盘存制的问题:核算程序复杂(须连续记录;须详细设置明细账)。二、存货取得的成本确认与入账金额(一)、外购存货的成本确认与入账金额原则上,外购存货的成本应该是为取得该项存货所付出的一切费用。外购存货所将发生的支出通常包括:·买价;·运杂费(采购过程中发生的由买方负担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市内运费除外)·运输途中“合理”损耗(即将损耗分摊于入库存货);·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增加单位成本);·购入物资应负担的税金及其他费用。(增值税为价外税,不计入存货成本)商业性公司采购商品的成本通常只包括商品买价和按规定应计入商品成本的税金;采购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附带成本)直接计入“营业费用”。存货采购成本入账核算举例〈1〉某商业公司A从B公司购入彩电50台,单价2000元/台,运杂费3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以银行存款支付上述款项,但货尚未运达。借:在途商品1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0营业费用3000贷:银行存款120000〈2〉某工业企业H从G公司采购钢材1000吨,单价3000元/吨,运杂费100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货已运达并验收入库,但款未支付。借:原材料——钢材31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10000贷:应付账款——G公司3610000(二)、购货折扣的会计处理:总价法与净价法1、总价法:即存货与应付账款都按总额记账,那么,若在折扣期内付款而获得购货折扣时,就将购货折扣视为财务收益(冲减财务费用)。若过折扣期付款:借:应付账款(总价)贷:银行存款(总价)若在折扣期内付款:借:应付账款(总价)贷:银行存款(净价)财务费用(差)2、净价法:即存货与应付账款都按净额记账,那么,若在折扣期之后付款而丧失购货折扣时,就将丧失的购货折扣视为财务费用。若过折扣期付款:借:应付账款(净价)财务费用(差)贷:银行存款(总价)举例:A公司从B公司购买商品一批,计10000元。付款条件为:2/10,N/30。·按总价法:〈1〉购货时,借:存货10000贷:应付账款10000〈2〉若10天内付款,借:应付账款10000贷:银行存款9800财务费用200(三)、自制存货的成本确认与入账金额1、自制存货成本计算的“方法”(“口径”)(1)完全成本法:自制存货成本包括与存货制造直接和间接相关的全部成本,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等(但不包括销售费用)。此法曾在我国93年会计改革前长期采用,但国际上会计实务中已很少采用。(2)制造成本法:自制存货成本只包括制造成本,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但不包括与制造过程间接相关的管理及财务费用。此法为国际通行的成本计算方法。我国会计准则也要求采用此法。因此,管理及财务费用就不再计入自制存货成本,而是作为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比较完全成本法与制造成本法例:某年A产品制造成本10000元,产量为1000件,单位制造成本10元,管理及财务费用合计5000元。则完全成本法下:(10000+5000)÷1000=15元/件假定:A产品售价为20元/件,且产销率为60%则在完全成本法下当前利润为600×20-600×10-5000=1000元(3)直接成本法:自制存货成本只包括制造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成本,即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而不包括制造过程中发生的间接费用(即制造费用)和制造过程以外的费用。其主要考虑是:制造费用多为固定费用,即与生产期间更相关,而不是与“单个”产品更相关。(4)变动成本法:自制存货成本只包括哪些随产品产量而变动的成本,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后两种方法对自制存货成本的考虑不全面,故GAAP和税法不采纳,但企业内部管理中比较有用。2、自制存货成本核算的基本流程(1)确定成本核算对象:1产品品种(品种法):适用于生产过程简单、少品种、大批量、单步骤。2产品生产步骤(分步法):适用于多步骤生产企业。如:汽车制造厂。3产品生产批次(分批法):如:服装企业(注:以下按品种法说明)(2)基本生产部门(车间)发生的直接费用(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直接计入成本计算对象,如: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B产品贷:原材料应付工资,等(3)辅助生产部门(车间,如供电、供热等)发生的直接费用(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首先计入“辅助生产成本”,如: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G车间——H车间贷:原材料应付工资,等(4)生产过程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首先计入“制造费用”,如:借:制造费用贷:原材料应付工资累计折旧,等(5)期末,将制造费用按一定标准(如直接工时比例、直接成本等)分配结转,如: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B产品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G车间——H车间贷:制造费用(6)期末,进一步将辅助生产成本按一定标准(各车间、产品、部门接受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服务的数量比例)进行分配、结转,如: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B产品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在建工程,等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7)期末,在计算出“基本生产成本”下各明细账(即各种产品)的全部发生额(含期初余额)之后,将本期为生产该产品而发生的全部成本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未完工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其中,未完工产品成本可按“约当产量”等方法予以确定),如:基本生产成本——A1直接材料、人工2制造费用3辅助生产成本1000080002000借:产成品——A8000贷:基本生产成本——A8000(8)期末,结转完工产品成本之后“基本生产成本”各明细账户的余A应承担的全部制造成本额,即期末“在产品”成本。(9)本期已销售商品/产品的生产成本,通常在期末予以结转(平时只记库存商品数量的减少,而不记金额减少),如:借:销售成本——A产品贷:库存商品/产成品——A产品三、存货计价方法(一)、存货计价概述1、存货计价,是指在会计期末确定本期已售(发出)存货的价值(成本)和期末结余存货价值(成本)的过程(方法)。2、存货计价问题的提出(1)如果各批(次)取得的存货(含期初存货和本期采购或生产形成的存货)的单位成本(单价)一致,那么,存货计价就很简单:期初存货+本期购货—销售成本=期末存货可供销售存货例:采购矿泉水100瓶×1元+1000瓶×1元1100元卖900瓶×1元=900元剩200瓶×1元=200元(2)当各批(次)取得的存货单价不一时,如何将“期初存货+本期增加存货”的总成本在“销售成本”与“期末存货”之间分摊会就不易确定。例:采购矿泉水100瓶×1元+1000瓶×1.2元1300元卖900瓶×?元剩200瓶×?元3、存货计价的目的(1)存货计价是为了恰当的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盈利情况和期末财务状况。(2)基于上述目的,存货计价时关注的是存货“成本流动”,而非存货“实物流动”。(二)、存货计价的基本方法存货计价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以及分批实际法等。1、先进先出法(FIFO)(1)假设存货按“先收进先发出”的规律流动。(2)发出存货的成本为较早购入的存货;结余存货的成本为较(最)迟购入的存货。[举例]某公司经营的某商品在某月份的有关进、销存数据如下:存货增加发出结余数量单位成本数量数量1月1日(初存)20001020009日购货300011500013日发货4000100019日购货400011.6500025日发货3000200030日购货100012.43000·如果每次发货时逐笔结转销货成本,则13日销货的成本为:2000×10+2000×11=4200025日的销货成本为:1000×11+2000×11.6=34200期末存货价值为:2000×11.6+1000×12.4=35600·如果存货计价集中于期末进行,即日常发货销售时不立即结转销货成本,则首先确定期末存货价值,即:2000×11.6+1000×12.4=35600,那么,本期销货成本为:期初存货+本期采购–期末存货。本例中即为:2000×10+3000×11+4000×11.6+1000×12.4–35600=76200·实务中,当存货品种较多且进出频繁时,销货成本结转往往在期末进行。·优点:期末存货价值比较接近现行市价·问题:〈1〉计算工作量较大;〈2〉在物价上涨条件下,销货成本偏低,收益计量过于乐观。2、加权平均法:以各批购入(含初存)存
本文标题:财务管理之第六讲 销售成本与存货doc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301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