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中的集约化发展
2006-10-101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中的集约化发展报告人:周恒22006-10-10一、集约化二、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与集约化三、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中集约化重点四、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中体系的集约化主要内容32006-10-10一、集约化1、集约化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使效益最大化2、集约化的主要特性质量特征“外延扩大”转向“强化内涵”、“练内功”规模特征“各行其是,各自为战”转向要素相对集中效益特征以提高效益为目标,提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信息化特征以信息传递作为纽带贯穿始终人才特征培养、使用优秀人才参与市场竞争42006-10-10二、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与集约化1、集约化发展的意义满足需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气象事业发展、向气象强国跨越气象业务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国际气象综合实力竞争发展高水平、高效率、高效益气象服务,有限资源条件下战略决策52006-10-10二、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与集约化2、目标9整合资源,满足多轨道业务需求9涵盖从观测到服务的全程9相互合作,保证系统的无缝隙、无重叠、优化、连续和有效9明晰界面,在系统间建立联系,统一的格式,共享的数据,兼容的产品62006-10-10二、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与集约化3、基本原则¾需求驱动八条轨道、六大体系之间相互需求明确¾明确分工、归口运行各级、各部门原则上保留其原有的职责,通过调整业务流程,承担在集约化的系统中的任务¾统筹兼顾、统一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制定规范、标准。以数据、产品为纽带的上下左右关系,以规范相连接的各功能间的界面¾优势互补、相互支持发挥各级、各部门的资源、地域、知识等优势¾合作联动,协作共赢发挥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72006-10-10二、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与集约化4、重点从顶层设计入手、抓好规划根据多轨道业务需求,健全完善六大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国家、区域、省三级分级规划区域中心要因地制宜组织发展规划的编制。各级资金按照规划统筹使用从产品入手、抓好流程调整各业务轨道按各级、各单位职责和归口建设和运行,逐步实现一岗多责、一专多能82006-10-10三、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中集约化重点规划集约项目集约资金集约92006-10-10三、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中集约化重点1.规划集约在发展规划上,国家、行业、地方气象事业的统一在重大项目设计上,多轨道业务和体系建设的统一在资金的渠道上,多渠道投入在资源配置上,中央与地方、部门与行业的统筹各省在地方争取的建设项目要上报中国气象局审批认可,形成合力,才能保障重点、彰显特色、减少重复,实现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以“十一五”规划为基础,进一步理顺国家级、区域级、省级的布局和分工。发布国家级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审查或审批区域、省级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强化区域业务发展专项规划的功能,解决区域内共性问题,加强区域中心的统筹协调作用,全面落实体改确定的项目102006-10-10三、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中集约化重点2、项目集约中国气象局通过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加强引导,带动整合区域和地方气象建设项目,加快应急项目立项和建设的步伐,加大与地方政府配套建设的力度,把地方安排的相应项目及建设内容纳入体改的整体布局,避免重复投资与重复建设,加大对“三站四网”项目建设的投入力度,实现工程建设的集约化。在推进过程中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重大工程与一般工程新兴轨道与成熟轨道平台建设与各轨道项目112006-10-10三、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中集约化重点3、资金集约积极推进综合预算,统筹各类资金设立面向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专项经费,包括研究型业务专项资金加强项目库建设,规范经费使用,树立绩效管理理念,推进绩效预算方法积极开展绩效考评工作,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调整业务维持经费定额标准,确保新的业务建立后有稳定的经费支持122006-10-10四、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中体系的集约化1、综合探测2、信息与技术保障3、预报预测与公共气象服务4、气象科技创新132006-10-10四、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中体系的集约化1、综合探测“三站四网”集约原则①加强顶层设计②地、空、天基相结合的综合探测和一站多用、一站多能③建立健全规范,统一标准、资料共享④观测与预测预报服务紧密结合、相互协调⑤气候观测软、硬件同步建设⑥突出重点,统筹兼顾142006-10-10多圈层观测系统海-陆-气三维立体综合探测系统地球系统模拟器模式群系统152006-10-10四、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中体系的集约化1、综合探测观象台设计原则1.利用现有资源和业务发展并举的原则2.突出重点的原则,在气候关键区开展目标观测3.地基、空基、天基相结合的综合探测方法和一站多用途、一站多功能原则4.统一标准、资料共享原则5.观测与预报预测业务服务紧密结合、相互协调的原则6.软、硬件同步建设的方针162006-10-10四、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中体系的集约化1、综合探测观象台业务内容:①承担地面基准气候观测业务,按要求承担气候探空、大气成分观测、生态与农业气象观测、通量观测、极地和冰雪圈观测、海洋气象观测、水文气象观测和国家级卫星接收站等任务②根据需求尽量多地承担雷电观测、风廓线观测、中高层大气和电离层探测、激光雷达观测、GPS/MET以及天气雷达观测等业务,逐步发展成为高度集约化的地球系统综合观测大平台。同时具备国家气象观测站的主要观测功能,为天气预报和服务提供观测资料和产品172006-10-10四、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中体系的集约化1、综合探测“四网”①国家专业气象观测网:1)国家天气雷达观测网;2)大气成分观测网;3)生态与农业气象观测网;4)雷电探测网;5)空间天气监测网;6)水文气象观测网;7)海洋气象观测网;8)交通气象观测网;9)城市环境气象观测网;10)气候资源观测网;11)沙尘暴监测网;12)酸雨观测网;13)干旱监测网;14)风廓线雷达观测网;15)GPS/MET观测网等等。②气象卫星星座网络,根据观测需求,结合、空基观测仪器对特定对象开展一体化协同观测③飞机观测网,船舶观测网……182006-10-10四、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中体系的集约化1、综合探测“四网”工作重点:①加快国家气候观象台试点工作;加快对四网建设的指导①国家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拟定国家气候观象台、国家气象观测站一级站以及国家气候监测网、国家天气观测网、国家专业气象观测网的设计、布局和站点及任务调整。区域气象中心对相关实施工作进行评估,提出建议意见。①国家气象观测站二级站、区域气象观测站和区域气象观测网,由区域中心按要求规划,各省建设。192006-10-10四、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中体系的集约化2、信息与技术保障集约原则①自上而下,统一设计、分类指导、分级实施、分步推进②突出重点、相互支撑③归口建设与运行管理信息与技术保障平台逐步向归口建设运行管理发展④资源共享在数据格式、数据库模型、用户界面等方面实行全国统一规范202006-10-10四、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中体系的集约化2、信息与技术保障工作重点①加强国家级信息中心和骨干网络建设②高性能计算机资源主要实行国家、区域两级布局③加强功能接口设计,总体设计中为各用户应用创造条件④同级单位平台建设和运行相对集中212006-10-10“三站四网”数据快速收集、海量存缩数据共享平台222006-10-10四、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中体系的集约化3、预报预测与公共气象服务集约原则面向需求,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明晰分工,资源共享,完善机制,着力科技创新,强化科学管理232006-10-10四、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中体系的集约化3、预报预测与公共气象服务工作重点①尽快完善预报预测与公共气象服务体系集约化框架,细化预报预测与公共服务业务布局,调整业务岗位设置,落实各级机构、人员和任务分工②不断完善各级各类业务流程,强化集约化业务功能体系建设,优化队伍结构,提高人员素质③各级业务部门严格按照职责分工和业务流程,执行所承担的预报预测和公共气象服务业务任务,加强不同业务科研单位之间的密切合作与积极配合242006-10-10四、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中体系的集约化3、预报预测与公共气象服务工作重点④各级业务科研单位按照集约化原则,组织规划和实施各类建设项目;通过建立现代化气象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和开放式业务技术体制,实现气象预报预测与公共气象服务信息和技术的充分共享,并发挥最大效益⑤着力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加强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业务和服务科技含量与效率。252006-10-104、气象科技创新①科研经费和科研计划组织整合现有资源,做好顶层设计,按重点分期分批支持,逐步推进。重点应统筹加强各类专项之间的有机联系与合作、共享信息资源,避免重复和漏掉重点②科技研发力量组织考虑建立集约化的国家、区域、省科技研发力量的分工与合作,整合各种研发力量。在研发过程中与注重与国内外资源(包括企业)的有效合作③科学仪器和基础科技条件设施的共享优化配置科学仪器与基础设施,对这些资源的购置与使用做到共享、共用,达到集约化的目的四、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中体系的集约化262006-10-104、气象科技创新④科研和基建项目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通过科技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将各类项目(包括所有立项、验收、鉴定的项目)信息公开化,方便各单位、专家的查询,避免重复立项。⑤科技成果共享机制的建立重点强调成果在业务中的应用转化能力,科技成果的信息要互通。建立科技成果向业务转化的准入措施,鼓励业务单位将已完成的科技成果投入业务发展和服务中。四、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中体系的集约化272006-10-10谢谢!
本文标题: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中的集约化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369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