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中盈盛达业务管理体系作业指导书
第-1-页共159页广东中盈盛达投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业务管理体系作业指导书(第1版)受控状态: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发布日期:年月日生效日期:年月日发布部门:第-2-页共159页标题:修改页文件编号:编制审核批准日期版本修订页次101/1修改页序号作业指导书文件修改状态修改人审批人生效日期修改内容简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第-3-页共159页标题:目录文件编号:编制审核批准日期版本修订页次101/1目录序号作业指导书名称文件编号版本/修改状态页码范围1保后监管作业指导书JS-D1-03-011/04-162不良资产认定作业指导书JS-D1-03-021/017-223风险项目管理作业指导书JS-D1-03-031/023-284核销作业指导书JS-D1-03-041/029-365评审会作业指导书JS-D1-03-051/037-466融资担保业务作业指导书JS-D1-03-061/047-787统计报表作业指导书JS-D1-03-071/079-858信用等级评定作业指导书JS-D1-03-081/086-929转按揭担保业务作业指导书JS-D1-03-091/093-10110贸易履约担保业务作业指导书JS-D1-03-101/0102-10711贸易履约担保业务评审作业指导书JS-D1-03-111/0108-11212财产保全担保业务作业指导书JS-D1-03-121/0113-12113项目投资管理作业指导书JS-D1-03-131/0122-12814股权投资作业指导书JS-D1-03-141/0129-13315其他业务作业指导书JS-D1-03-151/0134-13616资金融通管理业务操作作业指导书JS-D1-03-161/0137-14917资金融通管理业务评审作业指导书JS-D1-03-171/0150-159第-4-页共159页标题:保后监管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JS-D1-03-01编制审核批准日期版本修订页次101/13保后监管作业指导书1目的为保障公司融资担保业务稳健发展,贯彻全程风险管理原则,建立完善可行的保后监管工作机制,真实、全面、动态反映项目风险程度,以防范与控制保后风险,在项目承保后的固定时间区间内做好风险监管工作,使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构筑一道可靠的融资担保业务风险防范墙。2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尚有在保余额且未解除担保责任的项目所覆盖的所有部门工作,但不包含移交风险管理部追收的风险项目。3职责3.1总经理3.1.1批准保后监管制度。3.1.2审核风险项目监管报告。3.1.3定期听取风险分管领导和业务分管领导关于保后监管工作的汇报。3.2风险分管领导3.2.1确立保后监管目标,建立保后管理和风险预警体系。3.2.2审批保后监管计划。3.2.3审核风险项目保后监管报告。3.2.4审批监管级别调整申请报告。3.2.5指导和检查风险管理部工作。3.3.6定期抽查回访重点被保客户。3.3.7定期向总经理汇报保后监管工作情况。3.3业务分管领导第-5-页共159页标题:保后监管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JS-D1-03-01编制审核批准日期版本修订页次102/133.3.1检查各业务部门按时完成保后监管工作。3.3.2审查保后监管报告。3.3.3定期抽查回访重点被保客户。3.3.4定期向总经理汇报业务部门保后监管工作情况。3.4担保部/分公司/三水办事处总经理3.4.1为本部保后监管总责任人,负责本部门监管工作计划的分解下达。3.4.2督促本部人员按时完成保后监管工作。3.4.3整合本部门资源,按需调整监管人。3.4.4审查保后监管报告,着重质量审查和风险评审。3.4.5定期抽查回访被保客户。3.4.6负责对本部逾期项目的督促催收,并提出防范及化解方案。3.4.7定期向分管领导汇报本部门保后监管工作情况。3.5风险管理部总经理3.5.1制定保后监管具体措施。3.5.2审查保后监管计划。3.5.3审核保后监管报告,着重风险评审。3.5.4定期抽查回访重点被保客户。3.5.5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风险化解方案。3.5.6定期向分管领导汇报本部门保后监管工作情况。3.5.6不定期与业务分管领导、各部门负责人沟通保后监管情况。3.6监管人3.6.1按公司保后监管计划对被保客户实地监察。3.6.2对项目进行风险分类。3.6.3建立监管项目台账。3.6.4落实评审决议的反担保措施。3.6.5及时汇报被保客户的异常情况,并初步提出风险防范方案。3.6.6监管人一般由项目主调查人兼任,如遇特殊情况需要调整,经所属部门负责人批准后第-6-页共159页标题:保后监管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JS-D1-03-01编制审核批准日期版本修订页次103/13可将工作移交。3.7保后监管组3.7.1具体组织保后监管工作。3.7.2编制、报审、下达保后监管计划。3.7.3审查监管报告并逐级送审。3.7.4统计各部门保后监管工作完成情况和质量。3.7.5负责保管未解除担保责任项目的保后监管报告。3.7.6编制逾期项目明细表。3.7.7重点督查逾期和关注类项目。3.7.8定期向部门负责人汇报保后监管工作情况及存在问题。3.7.9指导兼职保后监管员的工作。3.7.10定期抽查回访被保客户。3.8兼职保后监管员3.8.1经部门经理分解保后监管计划后,将计划送达监管人。3.8.2负责本部门保后监管报告的收集、整理和汇总上报。3.8.3编制本部门保后监管工作完成情况表。3.8.4负责本部门逾期还款项目统计上报。4作业流程4.1术语4.1.1风险分类指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方法评估项目质量,即把项目分为正常、关注、次级、损失四类,其中后三类合称为风险项目。4.2流程图第-7-页共159页标题:保后监管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JS-D1-03-01编制审核批准日期版本修订页次104/13交接建立保后监管计划(保后监管岗)保中管理审核监管计划(部门经理)下发监管计划(保后监管岗)保后监管(业务部门)审查监管报告(保后监管岗)审核监管报告(部门经理)审核监管报告(业务分管领导)正常非正常审核监管报告(风险分管领导)审核监管报告(总经理)建立风险项目台账(保后监管岗)编制统计报表(保后监管岗)召开风险项目工作例会(风险分管领导)解除担保责任(项目终止)保后管理开始风险项目管理4.3工作原则4.3.1保后监管全面覆盖、实地监管、预警报告、及时处理。4.3.2风险分类统一标准、实事求是、及时认定、规范运作。4.4监管级别4.4.1级别分类融资担保项目保后监管级别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4.4.2划分原则第-8-页共159页标题:保后监管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JS-D1-03-01编制审核批准日期版本修订页次105/134.4.2.1以存货质押且由非仓储公司监管的项目、企业经营状况不稳定且出现逾期未还款的项目、企业出现诉讼纠纷或其他被我司认定为高风险状态的项目均可划为特级监管。4.4.2.2我司首次担保的项目原则上划为一级监管。企业反担保措施过硬、实力雄厚或发展趋势良好的项目,可经项目评审会讨论决定划为二级监管,以评审决议通知书为准。4.4.2.2续保项目原则上维持上期担保的监管级别,以评审决议通知书为准。4.5监管频率以项目风险监管为要则,按还款方式作区别。详见下表:融资担保项目保后监管频率表还款方式监管级别项目出款初期(出款后1个月内)项目运作期还款预约期(距还款日1个月)一次性还款项目特级监管1次每间隔1-2周监管1次监管1次一级监管1次每间隔2个月监管1次监管1次二级监管1次每间隔3个月监管1次监管1次三级监管1次每间隔5个月监管1次监管1次四级监管1次每间隔6个月监管1次监管1次分次不定期差额还款项目特级监管1次每间隔2周监管1次监管1次一级监管1次每间隔2个月监管1次监管1次二级监管1次每间隔4个月监管1次监管1次三级监管1次每间隔6个月监管1次监管1次四级监管1次每间隔9个月监管1次监管1次分次定期等额还款项目特级监管1次每间隔2周监管1次监管1次一级监管1次每间隔3个月监管1次二级监管1次每间隔6个月监管1次三级监管1次每间隔9个月监管1次四级监管1次每间隔12个月监管1次4.6风险分类第-9-页共159页标题:保后监管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JS-D1-03-01编制审核批准日期版本修订页次106/134.6.1项目风险分类融资担保项目不论其监管级别为何级,风险分类标准均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损失四类。风险类别是适时调整项目监管级别的重要依据之一。4.6.2风险分类标准类别风险分类标准正常类企业能够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归还本金和利息,不会发生担保代偿;企业的资产状况、财务状况和资信情况良好,经营绩效较显著,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成长性;反担保措施充足、安全、可靠。项目特征:1、企业能够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足额还本付息。2、企业还款记录良好,无任何拖欠担保公司、金融机构本息的行为。3、企业虽有短暂的贷款逾期或欠息,但在银行允许的宽限期内如数清偿且信用支持手续完备,有充分把握最终无需代偿。4、企业因季节性因素出现短暂的资金周转不畅、经营困难等现象,但设置的反担保措施价值充足、状况完好且变现性很强。关注类企业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债不利的因素,这些因素发展下去可能出现不能按期偿还本息或者需要部分代偿;企业的资产、资信和财务状况出现了可能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问题,企业的成长性一般,实际资产质量不良并有恶化趋势,或经营亏损连续3个月以上;不能提供真实的财务报表和相关资料;反担保措施出现价值下降、反担保控制力减弱等。此类项目可能发生代偿,但最终损失较小。项目特征:1、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到企业还本付息和完成经营计划的能力。2、企业所处的行业呈下降趋势,属夕阳产业。3、企业所处的行业属新兴行业,虽取得产品专利、技术认定,但未批量生产或产品尚未完全进入市场。4、企业在担保期间改制可能对担保项目产生不利影响。5、企业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发生了重大的不利变化。6、企业法人代表或经营者有出现道德风险的隐患。7、企业出现经营困难、资金周转不畅现象,出现了逾期不能偿还其他贷款和他人债务的情况,关键的财务指标出现低于同业平均水平或下降趋势。8、企业的反担保物价值下降,我方对部分反担保物失控或控制力减弱。9、企业涉及重大经济纠纷。10、反担保人的经营、财务和健康状况出现问题。第-10-页共159页次级类企业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的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无法保持足额偿还贷款本息,不得不通过重新融资或拆东补西的办法还贷;企业的资信、财务状况和成长性差,其经营和资产状况短期内无好转的可能,债权人和保证人的权益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反担保措施价值不足,变现性差;已经实施代偿,尽管可能收回部分代偿资金,但最终可能造成20-50%的损失。项目特征:1、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或者已资不抵债。2、企业借改制之机逃避债务,改制后可能使担保债权落空。3、企业因改制或其他原因导致财务状况趋于恶化,净现金流量持续减少或为负值,关键财务指标持续下降或出现亏损。4、企业经营困难,内部管理问题严重,投资决策出现重大失误。5、企业资金周转不畅、偿债能力明显下降或丧失,且项目设置的反担保措施价值不足、变现性较差。6、经营者失踪或死亡,或涉及重大经济和刑事案件,导致担保债权难以落实或追索。7、已代偿的被担保企业虽然经营正常、反担保措施有效,但在约定的期限内没有偿还代偿资金。损失类企业无法偿还代偿资金的全部或部分,即使执行抵押和反担保也肯定会造成损失,在采取所有措施和法律程序后代偿资金仍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被担保企业已严重资不抵债,经营活动基本停止,已造成实际损失。项目特征:1、发生代偿后,已确定被担保企业和反担保人目前和今后都无力还款,且无抵押、质押物品。2、发生代偿后,已确定被担保企业和反担保人目前和今后都无力还款,且作为反担保措施的抵押、质押物品价值不
本文标题:中盈盛达业务管理体系作业指导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378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