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商业银行业务管理第六章资产管理与贷款经营
第六章资产管理与贷款经营第一节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目标第二节商业银行的贷款政策和贷款管理制度第三节贷款管理程序第四节商业银行各类贷款的管理第一节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目标一、资产的概念二、商业银行的资产构成三、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目标一、资产的概念会计学:经济实体所拥有的各种财产、债权和权利的总称。财产、债权都表现为资金运用和运用的结果,因此会计学又把资产视同资金运用,资产业务便是资金运用业务或反映资金运用的业务。资产的定义包含:归属一定的所有者;所有者付出代价而占有的;能给所有者带来权益。银行资产:能为银行带来权益的资金运用。二、商业银行资产的构成根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1、现金资产:一般占总资产比率的10-12%。2、贷款: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一般占银行总资产的50-70%;我国商业银行该比重较高。3、投资:买卖证券业务的经营活动。4、拆借与回购:资产负债表中独立列出的一种资产,特殊的贷款。5、其他资产:指商业银行自己拥有的房地产、设备、在子公司的投资、预付费用,以及其他相对不重要的资产项目。银行资产不同于工商企业的最大特点是:现金存量较高;资产的绝大部分是金融债权;房地产及设备的投资相对较少。决定了商业银行在资产经营管理上不同于其他各行各业的基本特征。三、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目标1、规模适度:在保证有较强的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争取有更多的盈利性是衡量贷款规模是否适度的标准;影响规模适度的因素一是贷款的需求量,二是超额准备金数量2、贷款结构的均衡:三个层次贷款余额在一定时间内各个时点上增减幅度基本上没有大起大落;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增加或减少,在时间和幅度上大体吻合(贷款的增减基本同步);贷款到期日及其金额均匀地分布在一定时期内的各个时点上(贷款的期限结构较为合理)。3、防御风险4、盘活存量资产存量:指银行贷款在行业、企业之间的分布状态和组合方式;盘活存量有利于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解决信贷资金的供求矛盾。第二节商业银行的贷款政策和贷款管理制度一、商业银行的贷款政策二、贷款管理制度一、商业银行的贷款政策贷款政策:银行为实现各自的经营目标而制定的指导贷款业务的各项方针、规则的总称。(一)贷款政策的内容:1、经营方针及经营目标2、贷款工作规程及权限划分贷款程序:贷前推销、贷时的评估、审查及贷款的发放,贷后监督检查及收回贷款本息。权限:包括审贷分离制度和审批权限。审贷分离:贷前、贷中、贷后由不同的部门和人员负责。审批权限:按照贷款金额、类别、管理人员的职务、经验和能力划分。3、贷款的规模、比率及限额规模:贷款总量;在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贷款需求。贷款的适度规模:以巴塞尔协议所规定的资本充足比率作为确定银行贷款适度规模的基本比率。贷款限额:贷款最高限额、承担额、循环贷款的额度及循环期限等;每年核定一次。4、贷款种类及地域限制:一般以本行或各分支机构所在地及周边地区为主5、贷款的抵押与担保:担保法6、贷款定价:制定利率、确定补偿余额、对某些贷款收取费用;主要考虑资金成本、贷款风险程度、贷款的期限、管理费用、存款余额、还款方式、银行与借款人的关系、资产的目标收益率等因素。7、贷款的质量评估标准8、有问题贷款的处理程序及方法。贷款政策中一般都明确规定有问题贷款处理程序和基本的处理方式,责任到部门、到人1、有关法律、条例以及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2、银行的资本状况及负债结构:资本影响到银行承担风险的能力;负债结构及负债的稳定性。3、经济发展状况或经济周期:应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产业结构变动状况,对贷款的结构、投向等及时调整4、银行工作人员的能力与经验。(二)制定贷款政策应考虑的因素二、贷款管理制度(一)审贷岗位设置将贷款管理的各个环节划分为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的管理岗位,建立权力制衡机制。贷款调查岗位:贷前调查;信用分析、核实企业贷款申请书、借款人贷款的资格和条件、申请贷款的用途、原因、偿还贷款的可能性;提出初步审查意见。贷款审查岗位:贷款决策前的审查;对贷款调查报告进一步审核;本行资金头寸是否充足;就贷款额度、期限、方式、利率、条件等签署自己的意见。贷款决策岗位:最终决策;贷款过程的关键环节。审阅贷款调查报告、听取贷款调查、审查岗位意见,做出最终决策;安排所需资金。最终决策人一般为主管信贷业务的行长,或成立贷款审批委员会;分级负责、集体审定、1人审批。贷款检查岗位:跟踪检查,掌握去向,监督企业按规定用途用款;定期分析贷款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贷款风险,采取措施予以补救。贷款稽核监督岗位:对贷款管理全过程进行合法合规性检查、监督。(二)贷款责任制度在“审贷分离”的基础上,按照“权责对应”原则,建立贷款责任制度。主要内容:建立以行长负责制为中心内容的贷款管理责任制将贷款管理的权限与相应的责任分级落实到部门、岗位和个人;明确奖惩条件和标准;建立信贷人员离职审计制度。(三)贷款质量的监测与考核通过会计账户和指标体系,对贷款的质量动态监测,据此考核银行、信贷部门及信贷人员经营管理水平和工作业绩的贷款管理制度。主要内容:明确贷款质量分类标准、认定程序和办法;建立贷款质量监测考核指标体系;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安全性是重点;建立不良贷款跟踪管理制度。第三节贷款管理程序一、贷款审批二、贷款合同三、贷款质量评估和有问题贷款的处理一、贷款审批(一)审批前借款人应向银行提供的文件借款申请书;用款还款计划;董事会借款决议或有相等效力的借款授权文件;企业的营业执照、公司章程、历史背景;财务状况、其他往来银行授信资料等;项目立项文件及可行性分析报告;有关还款保证文件;有关抵押品的所有权、产权证明;其他所需要的文件和证明一、贷款审批(二)审批步骤信贷员搜集信息、分析资料、初步评估、商谈贷款条件、提出初审意见上报;根据项目规模和特性确定是否需要再次评估;结合信贷政策及资金头寸在各自的权力范围内审批,签署审批意见并报上级管理部门备案;(二)审批步骤特殊类别的贷款由主管行长、贷款委员会或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共同审核批准并报上级行备案;超出分行可决定限额的贷款上报上级行审批;将审批结果通知贷款申请人;贷款条件有修改的,应将修改意见通知申请人,若对方无异议,双方可签约;办理抵押品登记、投保等手续;签订有关法律契约;建立贷款档案;发放贷款。(三)贷款审批的主要内容1、借款人的资格审核:贷款是否合法和符合有关政策;所需各项手续和有关证明文件是否齐备;借款人的资信;借款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三)贷款审批的主要内容2、贷款用途、效益及配套条件的审批:项目的经济效益;产品的市场情况;有无积压,能否在贷款期限内还清本息;水、电、煤、气等配套条件是否落实;供产销能否平衡,原材料来源和市场销售情况;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是否先进;产品或项目是否重复建设,各项指标在同类产品中是否领先。3、还本付息安排及还款保障的审查:债务负担,债务结构;抵押品;银行对抵押品的处置权;担保人的资格与实力;还本付息期间的现金流量。如发现还本付息期间借款人无足够的现金流入量偿还贷款本息,应更注重抵押品的价值及处理的难易程度,或根据具体情况减少贷款,或要求提供具有资格和经济实力的担保人。4、应注意的其他问题:借款人的生产经营情况;私人或小型公司贷款要谨慎;贷款分散化;贷款本身的效益、可能派生的业务、社会效益;急用大额贷款不仓促审批二、贷款合同标准合同;在该合同基础上根据情况增加有关特殊条款;先批准后签约。1、基本内容:金额,币种,用途、利率、期限、提取方式、还款来源及方式,抵押及担保,保证条款、违约责任及当事人双方商定的其他条款,约束借款人某些行为的限制性条款等2、附加条件:为维护资金的安全性;可以是禁止性、限制性、义务性。禁止性的、限制性的:规定融资限额,各种禁止或限制事项。义务性的:规定借款人必须遵守的特别条款,防止因借款者经营状况的重大变化给银行造成损失。一般附加条款对借款人作出如下规定:目标财务比率出售资产的限额最低补偿余额和管理质量对存款人的国际结算交单、结售汇等做出某些限制性规定。三、贷款质量评估和有问题贷款的处理(一)贷款质量评估(二)有问题贷款的发现和处理(一)贷款质量评估1、五级分类法的主要内容五级分类:根据贷款的风险程度,将贷款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正常:借款者能够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还本付息。关注:目前有能力偿还,但存在一些对偿还不利的因素:净现金流量减少销售收入、经营利润下降;关键财务指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有较大下降;不与银行积极合作;抵押品、质押品价值下降;银行对抵押品失去控制对贷款缺乏有效的管理等1、五级分类法的主要内容次级:还款能力有明显问题,依靠正常经营收入不能保证足额偿还本息:出现支付困难;难以按市场条件获得资金;不能偿还对其他债权人的债务;内部管理有问题,并妨碍债务的偿还;隐瞒事实用不正当手段套取贷款等。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有抵押或担保也肯定会造成一部分损失:停产、半停产;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停缓;贷款人资不抵债;银行已提起诉讼;贷款经过重组还款状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损失: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后,本息仍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借款人无力还款,抵押品价值低于贷款额或价值不确定;借款人已彻底停止经营活动;固定资产贷款项目长时间停产,复工无望。五级分类是根据贷款偿还的可能性(风险)确认的2、五级分类的操作流程(1)阅读贷款档案:可了解借款人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抵押担保文件、贷款分析报告等信息。(2)审查贷款基本情况:目的、还款来源、资产转换周期、还款记录等。重点:借款目的与真实用途、贷款合同约定的还款来源与真实还款来源是否一致(3)确定还款的可能性:信用分析;能解释借款人的真实偿债能力、过去的经营业绩、现有的和潜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经营前景。(4)确定分类结果3、评价贷款质量的指标(1)不良贷款余额/全部贷款余额(从次级算起)(2)(正常贷款余额+次级贷款余额)/全部贷款余额。反映贷款的总体安全程度(3)加权不良贷款余额/(核心资本+准备金)参考权重:正常1%,关注3-5%,可疑50-75%,损失100%。指标反映银行资本可能遭受侵蚀的程度和银行消化这些损失的能力。(4)其它:逾期贷款余额/全部贷款余额;重组贷款余额/全部贷款余额;停止计息贷款余额/全部贷款余额(二)有问题贷款的发现和处理1、有问题贷款的产生主要有三个因素:借款人自身因素:不适当的财务结构、对市场和行业变化缺乏适应、管理有问题、欺诈;借款人外界因素:经济环境的变化、政府约束、自然灾害、工艺过时;银行自身的错误(操作):放贷时错误的判断;拖延协议或对协议执行不严格。有效管理取决于两方面:早发现:从早期信号,特别是一些财务信息中及早发现;早处理。2、有问题贷款的发现早期财务信号:杠杆作用:负债权益比率是最好指标;这一比率超过行业平均值时,应引起注意;获利能力:资产收益率是相对较好的指标。当借款人没有足够的获利能力时,银行应对借款人的生存能力产生怀疑。流动性: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必须综合使用。如不能得到财务信息,就要靠非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的早期信号:企业管理风格的改变:影响企业的管理能力。注意有无充分的计划、管理发展的能力、重要的人事变动等;行业、市场或产品的变化:借款人的管理层清楚的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变化;信息获取的变化:财务数据拖延、不充分或银行只能勉强地获得这些信息3、有问题贷款的处理(1)分析原因,确定类型(2)采取相应措施:督促企业整改;积极催收;处理有问题贷款。有问题贷款的处理方式:借贷双方共同签订贷款处理协议(贷款重组):展期;继续注入资金:追加,借新还旧;减债程序和时间限制;增加抵押品、担保人、第二抵押;确保抵押权益;限制借款者的经营活动及其它对偿债有影响的活动;参与借款企业的管理。清偿抵押品
本文标题:商业银行业务管理第六章资产管理与贷款经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393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