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财政总预算会计业务介绍北京用友政务软件有限公司2011年4月吴开兵基础会计简介及记账方法预算会计的概念财政总预算会计概述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核算总预算会计业务介绍总预算会计常见业务举例主要内容1、基础会计简介及记账方法基础会计简介会计会计核算方法工作程序和工作过程记账方法记账符号账户的基本结构记账规则会计分录试算平衡会计凭证基础会计简介★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核算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主要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内容。★工作程序和工作过程在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就工作程序和工作过程其来说,主要是三个环节: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记账方法★记账方法是根据单位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采用特定的记账符号并运用一定的记账原理(程序和方法),在账簿中进行登记的方法。我国预算会计曾经长期采用收付记账法,从1998年起,预算会计全部改为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的“借”、“贷”两字最初是以其本来含义记账的,反映的是“债权”、“债务”关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贷记账法也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借”、“贷”两字逐渐失去其本来含义,变为纯粹的记账符号。记账方法(1)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两字作为记账符号,不仅反映债权、债务关系,还反映多种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化。“借”、“贷”两字作为借贷记账法的专用记账符号,其含义视各账户的性质而异。这就是说,在不同的账户,借贷的增减含义不同。(2)账户的基本结构在借贷记账法下,任何账户都分为借方和贷方两个基本部分,用来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化。账户的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在记录经济业务时,账户的借贷双方必须做相反方向的记录。究竟哪一方记增加,哪一方记减少,则要根据账户的性质和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而定。不同性质的账户,其结构也不相同。记账方法1)资产类账户的基本结构资产类账户的基本结构是:资产的增加额记入账户的借方,资产的减少记入账户的贷方。若有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期末资产的实有数额。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2)负债和净资产类账户的基本结构由于借贷记账法所依据的平衡公式是“资产=负债+净资产”。因此,负债及净资产类账户的基本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正好相反,即借方登记负债及净资产的减少额,贷方登记负债及净资产的增加额。若有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负债及净资产的实有数额。负债和净资产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期末余额=期初余额+贷方发生额-借方发生额记账方法3)支出和收入类账户的基本结构支出类账户与资产类账户性质相似,其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基本相同,只是期末结转后,一般没有余额。收入类账户与净资产类账户性质相似,其结构与净资产类账户基本相同,只是期末结转后,一般没有余额。记账方法在借贷记账法下,可以通过账户余额的借贷方向判断账户的性质:余额在借方的账户属于资产类;余额在贷方的账户属于负债及净资产类。兹将账户的借方和贷方所记录的经济内容进行归纳,如下表所示:总账户借方贷方资产的增加资产的减少负债的减少负债的增加净资产的减少净资产的增加支出的增加支出的减少收入的减少收入的增加记账方法(3)记账规则★记账规则是指记账过程中应遵循的规范和要求,即在什么情况下应记入账户的哪一方。若会计记录严格遵循上述记账规则,其结果必然符合“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律。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会计工作的规范。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以借贷双方相等的金额记入:(1)一个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个账户的贷方,即一借一贷;(2)一个账户的借方和几个账户的贷方,即一借多贷;(3)一个账户的贷方和几个账户的借方,即一贷多借;(4)特别复杂的经济业务,必要时也可以多借多贷。记账方法(4)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是在会计凭证中,确定每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及金额的一种记录方式。会计分录应包括三个要素,即记账方向、对应借贷账户的名称及金额。编制会计分录,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为依据,以保证会计分录的客观和真实。会计分录有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复杂)会计分录之分:(1)简单会计分录是指只涉及两个账户的会计分录。(2)复合会计分录是指涉及两个以上账户的会计分录。复合会计分录实际上是由几个简单会计分录合并而成。(3)除一借一贷的简单会计分录和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复合会计分录外,在实际工作中,还可能碰到多借多贷的经济业务,也可以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记账方法(5)试算平衡★试算平衡是根据会计等式的平衡原理来检查账簿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是采用编制试算平衡表的方法进行试算平衡。试算平衡表的格式,如下表所示:本期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年月日会计科目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借方贷方借方贷方借方贷方合计试算平衡方法一般有两种方法,即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其平衡公式如下: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会计凭证★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会计账簿得依据。为了保证经济信息的真实可靠,各级财政部门对发生的每项财政资金的收支业务都必须取得或者填制会计凭证,做到收有凭、支有据,登记账簿也必须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会计凭证在会计核算中是登记账簿的依据,是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检查、监督经济业务合法性的依据,也是进行会计分析和会计检查的原始资料。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的依据和用途,可以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大类。会计凭证(1)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发生时所取得或填制的会计凭证。它不仅是处理会计事项的合法的书面证明,也是进行会计核算的起点。原始凭证虽然种类繁多,其格式也不尽相同,但一般都应具备以下基本内容:1)凭证的名称、填制日期及编号;2)填制凭证的单位、填制人及其签章;3)接受单位的名称;4)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品名、数量、单价和金额;5)本单位经办人员签章。如果原始凭证是外文,则应译成中文;若是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同时使用本民族文字。会计凭证(2)记账凭证记账凭证(又称记账凭单)是由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其经济内容整理归类,根据记账方法填制的(会计分录)、并据以登记账簿的会计凭证。记账凭证年月日账套:XXX账附件数:35凭证号:通用-1摘要会计科目借方金额贷方金额合计会计主管:记账人:审核人:制单人:会计凭证(2)记账凭证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一般应包括:记账凭证的名称;填制记账凭证的日期;会计科目(包括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的名称;会计分录的方向及金额;记账凭证的编号;所附原始凭证张数和其他有关资料;填制单位和填制人员、交接人员、记账人员、会计主管人员签章。凭证的整理、稽核、记账是财政部门会计核算的主要业务内容,是会计核算部门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业务,总称凭证处理。其中,会计凭证录入人员整理手工凭证、或者接收机制凭证,会计凭证稽核人员审核记账凭证,会计凭证记账人员审核记账凭证并记账。基础会计简介及记账方法预算会计的概念财政总预算会计概述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核算总预算会计业务介绍总预算会计常见业务举例主要内容2、预算会计的概念预算会计的概念预算会计的概念预算会计的特点预算会计要素与平衡等式预算会计要素预算会计的平衡等式预算会计体系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预算会计的概念★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是核算、反映和监督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预算,以及行政事业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是我国两大会计体系之一。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1)预算会计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及各类事业、行政单位。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主体是各级政府;事业单位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的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事业、行政单位。2)预算会计的客体或者对象,是财政性资金运动、单位预算资金的运动,以及有关经营收支的过程和结果。具体来说,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核算对象主要是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等多项财政性资金活动。行政单位会计的对象主要是预算资金的领拨、使用及其结果。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对象主要是单位预算资金及经营收支过程和结果。预算会计的概念3)从学术上来说,预算会计是会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与企业会计并存,专门用于政府、行政事业单位的一门专业会计,同企业会计一样都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进行连续、系统、完整的反映和监督的经济管理活动。4)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预算会计的任务和作用是随着经济、事业发展和财政职能的转变而变化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预算会计既是掌握预算执行情况、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信息系统,又是强化预算约束、维护财经秩序的监督手段。预算会计的特点1)适用范围不同。预算会计适用于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各级行政单位和各类事业单位,适用对象具有明显的非盈利性,所以又称为非盈利性组织会计。而企业会计适用于以赢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类企业。2)会计核算的基础不同。预算会计中,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事业单位会计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企业会计均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3)会计要素构成不同。预算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即使相同名称的会计要素,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在内容上也存在较大差异。预算会计的特点4)会计等式不同。预算会计的恒等式为: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企业会计的恒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5)会计核算原则、内容及方法有其特殊性。在预算会计中,执行专款专用的原则,专款专用原则是指对国家预算拨款和其它指定用途的资金,应按规定得用途使用,不得擅自改变用途,挪作他用。预算会计在核算内容和方法上不仅与企业会计有很大差异,而且政府预算会计,行政单位预算会计、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之间也有很大区别。预算会计要素预算会计的会计要素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个要素。★资产,是会计主体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负债,是指一个会计主体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是属于一级政府、一个单位所有的资产净值。★收入,是指国家或单位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支出,是指一级政府或单位按照批准的预算所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预算会计的平衡等式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资产负债表正是依据该等式编制的。即左边的“资产部类”包括资产和支出两项,右边的“负债部类”包括负债、收入和净资产三项。预算会计体系预算会计是为预算管理服务的,预算管理的组成体系决定了预算会计的组成体系。我国国家预算组成体系,与国家政权结构和行政区划相一致,一级政府相应设置一级预算。国家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中央预算,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中央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它由中央各部门(含直属单位)的预算组成。★地方预算,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的统称。国家预算按预算收支管理范围,又分为总预算和单位预算两类。各级总预算由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负责组织执行,各级单位预算则由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负责执行。根据国家预算组成体系,我国预算会计也相应分为财政部门的总预算会计和单位预算会计。单位预算会计按单位业务活动的特点分为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总预算预算会计★财政总预算会计是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核算和监督政府预算执行的专业会计。我国政权划分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乡五级,总预算会计也相应分为五级,也就是一级政府要建立起一级总预算,每一级政府的总预算都在财政部门设立财政总预算会计。财政总预算会计具有
本文标题:总预算会计业务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406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