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6.简述政策制定系统的基本功能。答:(1)认定政策问题;(2)确认政策目标;(3)组织政策方案的设计;(4)主持审议备选方案并最终进行政策抉择;(5)完成政策合法化程序并正式发布政策。27.简述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答:(1)决策者的变动;(2)政策环境的变化;(3)政策资源的限制;(4)政策的失效或低效;(5)政策的合法性受到置疑。28.简述政策分析职业伦理的基本内容。答:(1)道德品质要求;(2)行为规范要求;(3)价值判断要求。29.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答:(1)客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2)问题的察觉;(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4)团体或组织活动;(5)政府或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31.简述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答: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涉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公共政策。32.简述社会团体、公民社会对公共政策的作用。答:社会团体是公民社会的主体,也是公民社会利益的载体,具有非官方性、自在性、自愿性等特点。社会团体、公民社会对公共政策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1)政策信息沟通。信息原则是重要的政治资源,也是公共政策规划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2)影响并制约公共决策。社会团体是通过利益聚合、利益表达、政策传递、政策监督四大环节对公共政策发生影响。(3)稳定公共政策秩序。公共政策是对社会价值进行的权威性分配。这种权威性分配也可出现失误、不当或不公,从而引起国家与社会、公民与政府的矛盾和突。(4)角色替代。政府可以将一部分公共权力让渡给社会团体,形成社会团体自我理和自主的权力,这样,使其能够有效地动员公民社会的资源,依靠身的力量解决一部分地方性公共政策问题。33.简述导致政策无效执行的因素。答:公共政策执行偏差表现形式多样,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复杂的,具体分析起来可以佾为两大方面。(1)主观原因。执行者的素质缺陷也是造成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这种缺陷表现为:有限的专业知识水平、有限的执行能力以及缺乏战略主见和迎接挑战的心理素质。(2)客观原因。一方面难以通过多变的社会现象去发现和揭示问题本质,另一方面一种社会问题可能与其他问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与纠缠,可能涉及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甚至不同地方、不同国家,要使这些问题获得解决,又需要许多方面和部门通力合作与统一协调,而协调各个方面或部门却又要有更多的资源消耗。34.简述公共政策监控的含义及内容。答:一、政策监控是完整的政策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于主客观的原因,政策制定活动、政策执行活动、政策评估活动和政策调整活动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不足,影响政策目标的实现。为了确保政策过程各项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及时纠正各个环节中出现的偏差,提高决策目标实现的程度,保障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对政策运行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和纠偏,这就是政策监控。二、公共政策监控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政策监控的主体。2、政策监控的对象。3、政策监控的目的。4、政策监控的过程。35.简述政策分析的过程。答:作为一种创造和应用知识的过程,政策分析包含定义、预测、规定、描述、评估五个程序。(1)定义。这个步骤也就是问题构建的过程,政策分析者和决策者通过对支撑问题定义的基本假设质疑,获得了有关政策问题的相关信息,有助于发现隐含的假设、判断问题成因、勾画可能的目标、综合冲突的观点,以及设计新的选择方案。(2)预测。预测可以提供有关事件未来状态的相关知识,也就是采纳的可选方案未来可能发生的结果。预测还可以检验那些看似合理的可评估的前景,指明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未来可能出现的限制因素,并评估不同方案的可行性。(3)规定。规定也就是建议,它将对结果的收益和成本进行分析,从而产生与政策相关的知识。规定(建议)有助于评估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程度,明确外部性和溢出量,形成选择的标准并指明政策执行的责任。(4)描述。描述也就是监控,它提供了对先前采纳的政策的执行结果进行监督和控制,从而产生有关的政策知识,并在政策执行阶段提供帮助。它有助于考察政策的接受和顺从程度,发现项目所没有考虑到的结果,识别政策执行的障碍和限制,确定政策偏离的责任归属等。(5)评估。它提供了关于有关解决或缓解问题的实际结果的信息,冒在设法发现预想和实际情况之间的差异,由此提供相关的知识,从而在评估阶段提供帮助。33.简述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答:(1)执行者因素(2)资源因素(3)工具因素(4)环境因素34.简述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答:(1)决策者的变动(2)政策环境的变化(3)政策资源的限制(4)政策的失效或低效(5)政策的合法性受到置疑35.简述知识的特征。答:知识具有如下几个特征:(1)不可逆性。(2)共享性。(3)非磨损性。(4)交换的不对称性。(5)可传播性。1、简述基本政策的特征。答:基本政策具有如下四个特征:(1)层次性:一般说来,制定和发布基本政策的国家机关规格和级别很高,通常是由国家最高权威机构或其授权机关制定和发布。(2)广泛性:从范围上讲,基本政策要么覆盖全国,要么覆盖整个领域。(3)稳定性:从时间上看基本政策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特征。(4)权威性:基本政策是具体政策的制定依据,具体政策必须符合基本政策的要求。2、简述用来评估模型效用的一般性准则。答:(1)排列并简化现实(2)认定重要层面(3)符合社会现实(4)提供有意义的沟通(5)指导调查与研究(6)提出一定的解释3.简述政策执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答:在政策执行中需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要明确既定目标,执行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行为抉择,明确既定目标是对执行的最基本要求。(2)实施反馈控制;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必须重视反馈控制,保持应变能力。(3)在摸索中前进;对于复杂的、无先例可循的工作,只能在执行中摸索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并运用管理学的反馈控制原理不断地对目标进行修正,使实施方案逐步完善。(4)注意政策整合;各政策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性,政策之间整合不好,就会引发新的问题,政策本身成为问题的根源,因此加强政策整合是很重要的。3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答:(1)管制功能(2)引导功能(3)调控功能(4)分配功能4.简述政策规划中的主要思维方法。答:(1)经验思维。(2)直觉思维。(3)逻辑思维。(4)创新思维。5.简述政策法律化应具备的条件。答:(1)对全局具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可以上升为法律,使之纳入法律轨道,以更好地保障其作用的实现。(2)具有长期稳定性的法律可以上升为法律。(3)只有比较成功的政策才能上升为法律。32.简述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答:(1)地理自然环境。(2)经济环境。(3)政治法治环境。(4)社会文化环境。(5)国际环境。1.简述政策主体中的官方决策者。答:(1)立法机关。(2)行政决策机关。(3)行政执行机关。(4)法院。2、简述政策评估的事实标准。答:(1)政策的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2)政策目标实现的程度与范围。(3)政策对社会的影响程度。3.简述政策执行群体中的个体互补包括的内容。答:(1)知识互补。(2)能力互补。(3)年龄互补。(4)性别互补。(5)个性互补。4.简述政策执行的功能。答: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关键环节,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下述几方面:(1)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政策执行的首要功能就是通过将政策转换成可操作的具体活动,按照政策既定目标进行努力。(2)检验政策成效;只有通过政策执行才能对政策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正和完善政策。(3)为后续政策制定提供重要依据;制定一项新的政策往往要依据先前政策实施后由各种渠道反馈上来的信息,在分析先前政策效果的基础上,设计和制定新的政策。5.简述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答:(1)政治原则的偏离。(2)价值体系的排斥。(3)政府体系的封闭。(4)承受能力的超重。(5)表达方式失当。1、简述影响决策者行为的价值观。答:(1)政治价值观。(2)组织价值观。(3)个人价值观。(4)公众价值观。(5)意识形态价值观。2.简述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的主要途径。答:(1)以主权者身份,直接投票的方式决定某些重大的政策问题,直接行使用个人的权力;(2)通过代议形式,推选代表参与政策制定,间接行使个人的权力;(3)使用威胁手段,如请愿、示威、罢工等活动;(4)通过参加政治党派和利益集团,借助团体力量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5)通过制造社会舆论或游说等手段,影响政策导向;(6)以个人的知识活动为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或理论指导。3.简述小组意识的特征。答:(1)一致性思维。(2)有倾向性地选择信息。(3)极端化的盲目情绪。(4)对群体的过分自信。(5)很强的群体凝聚力。(6)群体成员的共同性。4.简述政策执行所需的资源条件。答:(1)经费资源。(2)人力资源。(3)信息资源。(4)权威资源。5.答:简述政策终结的对象。(1)权力与责任。(2)政策功能(服务与管制)。(3)相关组织。1.简述基本政策的特征。答:基本政策具有如下四个特征:(1)层次性:一般说来,制定和发布基本政策的国家机关规格和级别很高,通常是由国家最高权威机构或其授权机关制定和发布。(2)广泛性:从范围上讲,基本政策要么覆盖全国,要么覆盖整个领域。(3)稳定性:从时间上看基本政策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特征。(4)权威性:基本政策是具体政策的制定依据,具体政策必须符合基本政策的要求。2.简述用来评估模型效用的一般性准则。答:(1)排列并简化现实(2)认定重要层面(3)符合社会现实(4)提供有意义的沟通(5)指导调查与研究(6)提出一定的解释3.简述政策执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答:在政策执行中需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要明确既定目标,执行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行为抉择,明确既定目标是对执行的最基本要求。(2)实施反馈控制;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必须重视反馈控制,保持应变能力。(3)在摸索中前进;对于复杂的、无先例可循的工作,只能在执行中摸索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并运用管理学的反馈控制原理不断地对目标进行修正,使实施方案逐步完善。(4)注意政策整合;各政策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性,政策之间整合不好,就会引发新的问题,政策本身成为问题的根源,因此加强政策整合是很重要的。4.简述政策规划中的主要思维方法。答:(1)经验思维。(2)直觉思维。(3)逻辑思维。(4)创新思维。5.简述政策法律化应具备的条件。答:(1)对全局具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可以上升为法律,使之纳入法律轨道,以更好地保障其作用的实现。(2)具有长期稳定性的法律可以上升为法律。(3)只有比较成功的政策才能上升为法律。1.简述政策议程的基本类型。答:(1)外在创始型。(2)政治动员型。(3)内在创始型。2.简述决策过程中心理压力的主要表现形式。答:(1)趋避冲突,是指既想达到某个目标又不想付出代价,而两者又不能同时实现,因而内心产生矛盾的情况。(2)双趋冲突,指两个好处都想要,因不可同时兼得而产生的矛盾心理。(3)双避冲突,是指因对两种同样不利的结果必须进行选择时所产生的心理矛盾。3.简述有限理性在决策过程中的表现。答:(1)在情报活动阶段,人的决策行为往往受到知觉选择性的支配,不同经验和背景的决策者,对决策环境的认识会有不同的解释。(2)在设计活动阶段,人们并不试图找出所有可行性方案。而是通过力所能及的问题求解活动,寻找能够满意的决策方案。(3)在抉择活动阶段,决策者在遇到满意方案时便会终止其搜索行为。4.简述政策终结针对的主要情况。答:(1)已经实现了政策的既定目标。(2)发现政策背离了既定目标。(3)发现政策完全是多余的或无效的。(4)发现政策的实施引发了更为严重的问题。5.简述政策终结的对象。答:(1)权力与责任;政策终结预示着相应权力的丧失和相关责任的放弃。(2)政策功能;政策终结意味着相应服务的停止或相关管制的撤销。(3)相关组织;政策终结通常伴随着相关组织的缩减或撤销。1.简述政策主体中的官方决策者。
本文标题:简答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448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