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杜威的教育思想保山第八中学汉眉君主要内容一、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二、杜威生平和著作三、杜威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四、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五、杜威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一、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约翰·杜威(JohnDewey,1859—1952),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实用主义哲学家,进步主义教育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杜威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一位教育家。美国著名思想家克伯屈曾说:“就杜威在哲学史上的相应地位来说,我把他放在仅次于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位置上。至于他在教育思想上的地位,依我看,他是世界上还未曾有过的最伟大人物。”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新大英百科全书》(1979年版):“20世纪上半期美国教育改革中所谓进步运动的卓越思想家”。巴黎大学(1930年):“美国精神的最深刻、最完全的表现”,“杜威的教育学说,不仅塑造了现代的美国教育,且影响了全世界”。杜威对于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影响遍及世界各国。杜威曾应邀以教育顾问的名义,访问过旧中国、日本、土耳其、墨西哥和前苏联,同时在这些地方讲学并进行教育调查。他的著作和讲演被广泛地翻译出版,据统计,至少被译成了35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广为传播。来自世界各国的数以千计的留学生在美国直接师从杜威,或者在教授杜威的学说的美国大学读书,他们学成归国,不少人成了杜威学说的积极宣传者。事实上,近二三十年来“关于杜威及其著作的研究项目不只在数量上增加,在质量和范围方面也不断地提高和扩大”。美国很多大学建立了杜威研究中心。种种情况表明,杜威教育思想的现实影响仍在继续扩大,杜威学说仍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中国的胡适、陶行知、陈鹤琴、蒋梦麟等师从杜威。杜威于1920-1921来中国讲学,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外国教育家。蔡元培称杜威为“西方的孔子”。五四运动以后,杜威的学说在旧中国也曾兴盛一时,给予中国教育界以极大的影响。解放后,我们曾经从多方面对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进行严厉的批判和清算。进入二十世纪末,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铺开,杜威的教育思想再次在我国得到重视。二、杜威生平和著作:1859年10月20日生于美国佛蒙特州的一个村庄,父亲是个零售商人。1875年,入佛蒙特大学读书。1879年,大学毕业后曾在中学任教。1882年,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兼教该校哲学史课。1884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历任密执安大学哲学讲师和助理教授(1884—1888)、明尼苏达大学哲学教授(1888—1889)、密执安大学哲学系主任(1889—1894)等。1894年,到芝加哥大学担任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系主任。1896年,创设了芝加哥实验学校(通常称“杜威学校”,维持8年后关闭)1904年,哥伦比亚大学任哲学教授,退休后又任该校荣誉(退休)教授。(据杜威自己回忆,芝加哥的十年对于他的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关键的时期。芝加哥实验学校的经验成为杜威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哥伦比亚大学时期,杜威写下了大量的著作,并以他的著作和活动推动了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此外,他还广泛地参加了学校以外的学术和社会活动。1952年6月1日,杜威在纽约去世。他一生著述甚多,涉及政治、哲学、心理、教育、伦理学、逻辑、宗教、社会学等领域,一共有30多部著作和近千篇论文。主要教育著作《我的教育信条》MyPedagogicCreed(1897)《学校与社会》TheSchoolandSociety(1899)《儿童与课程》TheChildandtheCurriculum(1902)《民主主义与教育》DemocracyandEducation(1916)《经验与教育》ExperienceandEducation(1938)等。其中《民主主义与教育》一般被认为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作。英美学者把它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以及卢梭的《爱弥儿》并列为世界影响最大的三部教育著作。1937年版封面三、杜威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发展教育领域社会背景十九世纪末,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结束,北方的工业资产阶级战胜了南方的黑奴,美国的资本主义在南北战争后迅速发展起来。伴随着科学技术在19世纪末的迅猛发展,美国的社会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所有这些都呼唤着教育的变革。思考:当时迈入现代社会的美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发展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美国教育仍沿袭欧洲的传统教育。欧洲素有古典主义的教育传统,强调书本知识,强调教育为培养社会的上层服务,长期以来教育没有转向为经济建设服务,没有转向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强调严格训练,注重记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赫尔巴特的班级授课制及“三中心”论影响很深。旧的教学模式培养的人才很难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型人才。杜威提出教育要来一个“革命”。他反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新的教学模式。从原来的“旧三中心”转向“新三中心”。他反对传统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提出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反对“以书本知识为中心”提出“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反对“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提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传统教育的核心是“教师中心”现代教育的核心是“学生为中心”。他认为这种转变是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传统教育学:代表人物:赫尔巴特(德)主张:“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现代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美)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凤凰卫视:文明启示录:约翰杜威的儿童中心教育理论四、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一)实用主义哲学(二)社会学基础(社会方面)(三)心理学基础(儿童方面)(一)实用主义哲学“经验”是有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的连续体。在这个统一的连续体里,经验和自然、人和环境、认识的主体和被认识的客体,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侧面,它们相互作用着,相互连续起来,以至合而为一。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要通过行动,从活动中求得相应的经验,所以杜威主张“在做中学”。世界的本质是不可知的,只有“我”的经验存在。“一切学习来自经验”。(二)社会改良主义他认为社会是个有机体,强调“社会合作、强调社会稳定才有进步。期望“以合作的智慧的方法,去逐步代替暴力冲突的方法”。通过教育来改变社会,儿童通过参与社会生活,从中学会如何融入主流社会。“坚持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最基本的和最有效的工具”。______(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2页)民主主义社会最需要教育,且为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和要求,要求教育使人获得有效地参与共同生活的经验,“使每个人都有对于社会关系和社会控制的个人兴趣,都有能促进社会的变化而不致引起社会混乱的心理习惯”。_____(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第163页)。(三)机能主义心理学主张从研究心理的共同规律问题转向个别差异问题,它着重对个体的智力和能力进行研究。从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转向主张心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把机能主义芝加哥学派提出的个体适应环境的一些原理加以具体化,使之应用于生活实际。杜威反对把教育变成一种外来的压力,而忽视儿童内部机能的倾向。认为儿童是和他们的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积极而能动的机体。儿童学会适应环境并与社会成功合作的基本途径就是直接参与社会生活的各种活动,这就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儿童生来就潜存着四种本能,分别表现为四种活动:–语言和社会的本能及其活动;–制作的本能及其活动;–研究和探索的本能及其活动;–艺术的本能及其活动。“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五、杜威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一)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二)关于教学方面的观点(一)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重组和改造“教育并不是强制儿童静坐听讲和闭门读书,教育就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在他看来,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观点一:教育就是生长EducationasGrowth“生长”是教育的目标。“生长”包含儿童的身体发育、心理与情感的成长、思维与理智能力的发展,也包含着对社会进步所需知识、文化遗产的继承、传播和创造,更含有民主态度、方法和科学精神层面的素养。他提出“生长”是生物的根本特征,既然人是一种生物,也应具有生长的特性,而且不仅常态的儿童在生长,就是成人也在不断生长(终身教育)。“生长”是人生的目的,因而也是教育的目的。(教育无目的论)思考题:“教育即生长”给我们的教育教学什么启示?启示1.教育就是要促使每个人的天性和身体的健康成长,而不是简单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或青年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这个论点由卢梭提出,而后杜威发展成熟。)2.“教育就是不问年龄大小,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的事业”。教育的任务就是造就环境以适合于儿童天赋能力的自然生长。教育者的作用是什么?老师和家长在旁边关注、期盼和守望,及时清除小树旁边的杂草和害虫,在狂风暴雨把小树吹歪了的时候,第一时间去扶正他,而不是拔苗助长。教育者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孩子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孩子的自主学习。3.在教育中要考虑儿童的本能和先天的能力,不要阻碍儿童生长所依靠的器官的发育或使它们畸形发展;要发展儿童应付新情境的首创精神,不要过分强调训练以免牺牲个人的理解能力,导致机械的技能;人的智力、情感、道德等等,都是天赋能力,是潜在素质。教育是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优秀者”就是天赋能力发展得好的人。4.“要尊重儿童时期,尊重生长的需要和时机,不要忽视生长的过程以致偃苗助长。”生长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教育要尊重每一阶段不同的生长特点(不给婴儿吃牛肉块,并不是否定牛肉块的营养价值)。案例:伤仲永的故事;广州某小孩学语言)5.教育本身的目的是生长,是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就是丰富和润泽生命,而非升学、就业、成名成家,这就更要求我们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教会孩子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6.生长的能力需要别人的帮助,也有赖于自己的可塑性。说明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有可塑性,都有生长的可能性。教育即生长或成熟,应当是一种永远现实的过程。(终身学习)。7.教育即生长强调不应该在教育过程之外强加一个目的(教育无目的论)。这样重大的意义就是,一个人离开学校之后,教育不会停止。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组织保证继续生长的各种力量,以保证教育得以继续进行,从而使人们乐于从生活本身学习,并乐于把生活条件造成一种境界,使人人在生活过程中学习。8.不能把儿童当做成人看,儿童有其内在的价值。不仅学习(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是儿童成长所需要的,游戏和娱乐(别样的学习)同样也是儿童成长所需要的。千万不要只看结果,而忽视生长的过程。我们的教育不能只关心分数。“学校教育的价值,它的标准,就看它创造继续生长的愿望到什么程度;看它实现这种愿望提供方法到什么程度。”就是说,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就在于促进儿童的生长,一切都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促进儿童的生长为重心。变“被动教”为孩子的“主动学”,是当前教育走出困境的唯一通途9.生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孩子需要有自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摸索、碰撞,在这个过程中知道问题的边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任何粗糙的插手,都会让孩子在自己找寻坐标的过程中感到被监视,甚至感到羞辱。教育者的一个善行是:最好少一只手。教育者要保护孩子的主动性,关键是放下自我。教育者的目的是让孩子成长,而不是显示自己的聪明才华。“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之上。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些问题的答案,对于老师来说,就是一句话的事,但对于学生而言,却需要一段时间的思与悟。教师倘若满怀“好心”说出来,恰恰坏了学生学习的事
本文标题:杜威的教育思想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458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