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富强-民主-文明的素材
富强:素材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曾几何时,年仅12岁的周恩来做出了令全班师生震撼的发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题记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学习知识;学习知识又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自己的未来抑或是同周恩来一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目光短浅者,看重的乃是个人利益,这些人为的是书中的黄金屋,颜如玉而奋斗,单为自己人着想。目光远大之人,则担负着兴复国家的重任。古今往来,此类人物不胜枚举。以《离骚》闻名的屈原,自出生以来,便被赋予重任。为此,他饱读诗书,无论政治方面抑或是军事方面,他都不肯放过,均把它们当作醇酒,细细品味。然而,他醉心于书中,都不忘国家之兴衰。自他有能力执事后,便倾心竭力,将毕生所学投入到国家社稷的建设中。但因时事所限,屈原的壮志未能实现,这也未免有些遗憾。不过,由此看出,读书人的目的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国家,为了自己的祖国而奋斗。读书充实了我们的知识,提高了我们的能力,但当我们拥有这些能力之后,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答案是肯定的,投身于国家建设中去。建设祖国的重任已被先人承担,当今世界留给我们这一代人民的重任,可是将自己的国家送上富强的道路。在今天这个科技异常发达的时代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就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不至于处在竞争中的劣势。发展科技的前提,是要有不断更新的知识供应,才能将科技创新,进而提高科技水平,占据市场中的有力地位。然而,读书是完成这一愿望的最优措施。读书,一方面可以从书中得到前人的知识,进而扩充自己的知识,使之不断的积累发酵,进而产生新的知识。另一方面,我们还能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避免走发展的弯路。这样才能更快更好的发展,使自己的国家处于不败之地。所以请记住:为国家之富强而读书素材二:富强之后大国的崛起由无穷的细节构成。它也潜移默化地进入国民的内心。“十年前,他们看不起我们,现在他们怕我们,等着吧,看看再过十年,他们会怎么对我们。”在北京的友谊宾馆咖啡厅里,临桌的一位老兄正对着一群朋友高谈阔论。重新装修过的友谊宾馆,灯光明亮、地毯柔软,扔掉了昔日的刻板印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是特权与隔离的双重象征。在眼花缭乱的表面之下,中国的变化比人们想象的慢得多。清政府把洋人挡在广州城外,只让他们住在水边划出的空地。而毛泽东的新中国则划出了使馆区、友谊商店,外国人只能通过这个小小的窗口来接触中国。这一切似乎早已过去。外来者有很多不同的场所可去,而中国人不再需要护照、外汇券也能在这里消费。一种新情绪四处弥漫,中国不仅要扬眉吐气,还要领导世界。但我们为什么、又靠什么领导世界?临桌所坐的几个人是中国新精英阶层的缩影,他们喝最贵的茶,叫最大号的果盘。通过零星捕捉到的谈话,我得知他们主要来自鄂尔多斯,一座因为能源而暴发的北方城市。他们留着平头,脸庞臃肿,面色暗淡,像是深受过度烟酒与夜生活的影响。而谈话的那位则年纪更长些,脸颊更丰润,头发也更稀疏,当然也更自信,像是北京长大的,拥有皇城脚下天然的自得。某家国有电信公司的董事长的夫人、国有电力公司的总裁的外甥女,还有金宝街一个要出手的楼盘,一笔七亿的股票交易,与一家日本大公司的合作,他的谈话充满了震慑人心的效果,它是高层的人际网络、巨额的金钱、地产项目与国有垄断的结合体,像是一张金光闪闪、无所不包的大网络,似乎随着他的谈话逐渐延展,它不仅把中国包裹起来,还要包裹进整个世界。二将财富转化成权力,是人类历史永不停演的剧目。权力扩张既是一个国家的本能——强大者总是倾向于弱小者,也是实际的需要,它四处延展的利益需要现实力量来保护。有时,它还是对不安全感与屈辱感的反应,要通过强大来获取从前丢失的尊严。除去政治制度与领导人,公众情绪与文化取向也在这个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友谊宾馆中高谈阔论者的情绪,是自大与自卑的混合体。而这种情绪则贯穿于一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中,“寻求富强”是它的主轴。在九十年代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王启明把钞票撒在白人妓女的身上,让她说出“我爱你”。倘若你嫌这片段过分粗鄙,你也可以阅读郁达夫写于八十年前的《沉沦》,中国留学生偷看日本女人的肉感身体时,大声喊出“祖国,你为什么还不强大起来”。或是一个被托福、签证弄得愤愤不平的青年的玩笑之语:有一天中国强大起来,也让你们来中国考托福,在餐馆刷盘子。一个多世纪以来,从军事强人、知识分子到普通百姓,中国人着迷于“国家富强”。在它的名义下,种种言论与行动,不管它们多么荒诞不经、罪恶累累,都获得了天然的合法性,它变成了不可质疑的神话。中国曾经深陷屈辱与绝望,政治家们看到自己在国际舞台上节节败退,军人们在战场上屡屡失利,知识分子发现自己成为西方思想的小学生,而普通人则看到洋烟、洋酒、洋布、洋大人无处不在的威力……似乎一切都是令人屈辱的,政治、商业、文化、消费,还有性,中国与中国人,都成为被征服的对象。人们把所有的屈辱,都归结于中国还不够强大。于是,个人挫败与国家的挫败纠缠在一起,让人无法分清。但是,国家富强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为了洗刷这些屈辱,重新获得尊敬吗?只要获得国家富强,就可以达到这一切吗?中国已经获得富强,很多中国人已经沉浸在“中国世纪”、“当中国统治世界”的乐观中。但你又感觉中国远未获得富强,因为王启明、郁达夫和一个青年学生的感慨,仍顽固地存在着。即使奥运会与世博会充斥着对中国成就的自得,你也感觉到北京与上海的主办方都有一颗急于取悦外来者的心。即使他们已经财大气粗、挥金如土,却又仍渴望来自别人的认可。我们生活在一种通过集体来拯救个人的虚妄幻觉中,也让我们把世界视作一个粗鄙的丛林——认定权力和金钱决定一切。原本是一种手段的“国家富强”,变成了目的本身。于是,当我们逐渐抵达这一目标时,发现它内核空洞,毫无意义。正是因为寻找不到“国家富强”的内心意义,它变成了一次又一次奢侈而空洞的形式表演。此刻的中国不正生活在这样的迷惘时刻吗?——它不知道如何运用自己新获得的影响力,它也不知道自己该在世界上扮演何种角色。支配它的仍是延续了上百年的情绪——物质上的追赶、对屈辱的报复。而模仿与反对本身,却无法提供意义与目的。(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作者新书《一个游荡者的世界》,即将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民主素材一:关于民主的名言民主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它是我们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最好的一种制度。——英国丘吉尔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制度的伟大兵工厂。对我们来讲,这是同战争本身一样严重的紧急状况。我们必须以同样的决心,同样的紧迫感,同样的爱国主义和牺牲精神来致力于我们的任务,就好象我们处在战争中表现的那样。——美国罗斯福素材二:民主与自由在21世纪的今天,“民主”与“自由”不仅是最常用词之一,而且它两老是粘在一起,似乎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复合词,完整地说明一件事。我在网上看到,有些网友作了进一步阐释——民主是手段;自由是目的。有的说:民主是过程;自由是目的。有的说:只有真正的民主才能导致个人的真正自由。弄反了!不是这样的,自由和民主是两个很不相同的东西。独裁者不仅不反对民主,而且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所有的大独裁者几乎都是通过民主方式,登上独裁宝座的。在他登上独裁宝座后,几乎无一例外,又都通过群众运动,用大民主造势,把他的敌对势力置于少数、极少数地位。于是,这些人顷刻之间丧失了个人自由、名誉、地位、财产甚至生命。希特勒在德国的上台和他导演的排犹;毛泽东在中国的上台和他导演的从反右到文革一系列运动,就是很好的例证。民主,离不开“群体”这个概念。在思想体系上,它是与集体主义紧密相连的。民主,离不开“多数”和“少数”这个范畴。迄今为止,民主的对决,均以“少数服从多数”为通则,不能倒过来。倒过来“多数服从少数”,还能叫“民主”吗?它是在民主有了领袖以后的事。只要你承认“少数服从多数”是民主通则。那么,你就不得不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是符合民主原则的,是民主的一种表现形式。推而广之,一切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都是符合民主原则的,都是民主的表现形式。希特勒在德国毛泽东在中国都是这样充分发扬民主,并且一直到他俩死前都是得到广大民众衷心拥护的。请问:在各种旗帜的专政下,哪里还谈得到个人自由呢?自由就没有这样的弊病。它完全不需要“群体”这个概念。在思想体系上,它是与个人主义紧密相连的,因而也无需计算“多数”和“少数”。恰恰相反,它常常是“少数”的保护伞。人类从历史经验知道:真理常常在少数人一边。少数人发现的真理,是造福于全民的。而那些在领袖指挥下由多数人迫害少数人的制度,一个接着一个,险些弄到亡国灭种!他们的“元首”“领袖”“导师”被永远地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关于集体主义,还得多说几句。大家想想,集体怎么思考?怎么决策?怎么说话?“人多嘴杂”,集体越大意见越杂,最终必然是由最有能力、智慧、手腕、奸诈的少数人垄断了思考、决策和发言权,建立起寡头统治。集体中的芸芸众生,成为他们的粉丝,只能读寡头的书,听寡头的话、照寡头的指示办事。一句话:一边说些骗人骗己的谎话,一边紧跟着寡头跑。鲁迅用文学语言把这些人称为“炮灰资格的诸公”,说得非常深刻。冷静想想,落到这种地步的人(包括在认清这些道理前的自己)除了做炮灰外,还能干什么?!德国人罗伯特·米歇尔斯(RobertMichels)100年前写出了《寡头统治铁律——现代民主政治中的政党社会学》(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出版),对此作了深刻的揭露。希望网友们能拿些时间,对照百年来的实践,去研读它,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争论,使自己对民主有更全面的认识。由此可知:只讲民主,排斥自由的政权,一定是个邪恶的政权,它所说的“民主”不过是忽悠老百姓跟着它跑罢了。只有既讲民主又讲自由,且将自由置于民主之上的政权,那块自由乐土上,才是真正人民的政权。那里少数人(人中俊杰)不被多数人所压制,能够在法律范围内自由地施展自己的本事。自由是创造的源泉,于是创造发明层出不穷,大小发明家多得很,数不过来。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带来全民的幸福生活。“衣食足而后知礼仪”,那里民众的行为举止,都是互相关照遵纪守法,值得我们效法的。如果说民主的通则是“少数服从多数”,那么,自由的诉求就是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提出的“四大自由”。即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和不虞匮乏的自由。已经被现代社会普遍接受,成为《人权宣言》和《联合国宪章》的核心。这中间最重要、最容易做到也是其他自由的基础的是“言论自由”。别人说什么,有什么要紧?让他说去,这就是言论自由。任何人不能限制别人发表意见的权利,这就是言论自由。俗话说:“说话风吹过;打的铁石货”,你说你是百万富翁,你就成了百万富翁了吗?哪有那回事!说了等于白说。不管他,让他白说,就是言论自由。那么,我为什么认为言论自由是最重要的自由,而且是其他几种自由的基础呢?简单说,言论自由就是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每个人都可以用他能采取的各种形式,高呼“救命!”的自由。如果连“救命”都不准喊,还谈得到其他自由吗?!“四大自由”得到了各国民众和政府的公认。有位世界著名的平民教育家华裔美国人、1943年与相对论发明人爱因斯坦、哲学家杜威、汽车大王福特、飞机发明人莱特、物理学家诺奖获得者劳伦斯、米老鼠唐老鸭之父迪斯尼等同时荣膺“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十大名人”的晏阳初先生却觉得尚有欠缺,他觉得还应该补充一条:“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70年后,我们目睹那么多人被“大救星”蛊惑,跟着他起来造反,斗黑帮、破四旧、唱红歌……直到全国全面内战。过去只是恍惚听说过曾经有过一个从事平民教育的晏阳初先生。可没有想到他是如此的高瞻远瞩,如此的伟大。我将撰文对他做更详细的介绍。一个世纪前,五四先贤提出从西方迎进德先生和赛先生。我对五四先贤充满了崇敬。请想想:这些大师们从幼及长,哪一个不是从四书五经、诗词歌赋里摸爬滚打出来的?像蔡元培先生,已经通过重重考试,进入翰林院,当了编修,做了官。扬名显亲,足够风光了。可是,目睹清政府的腐败,被认真学习西方的日本打败,割地赔款,不堪回首。毅然抛下自己娴熟的传统文化,改弦易张,从头学西方文化。这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那时不仅中国人,即使西方人,对民主和自由的关系还没有太清。以至他们提出了德先生而没有提出自由女神。使得中国社
本文标题:富强-民主-文明的素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472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