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中国城市化与城市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叶裕民2000年地级以上城市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绝对量比重(%)人口(万人)GDP(亿元)人口GDP全国12658397209.4100.0100.0城市地区108729.394092.985.996.8城市市区28583.34736222.648.7第一章导论一、城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一)基本概念(二)研究内容二、城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西方城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二)中国城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基本概念1、城市城市经济学概念:城市是区域的经济中心和社会发展中心,是富有效率的非农产业的集中地,是人们享受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地。经济学概念:城市是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各种生产要素市场交互存在的场所。地理学概念:具有一定的人口和建筑、绿化、交通等用地规模,第二及第三产业高度集聚的居民点。建筑学的概念:城市是不同种建筑物最密集的场所,是建筑文化最发达的地方。环境学:城市是一个不完全的、脆弱的环境系统。2、城市经济学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城市内部经济社会活动合理组织的科学。前者是宏观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后者是微观城市经济学研究的范畴。西方城市经济学以研究微观内容为主。关于城市经济学的结构,英国城市经济学家巴顿写到:“我们试图在微观和宏观经济理论之间取得分量上是平衡,但是,由于联合王国个主要城市问题大部分是属于微观性质,所以对这些理论有某些偏重”。(二)研究内容第一章导论上篇:中国城市化理论与实践第二章城市化的基本理论第三章世界城市化历程第四章中国城市化历程及若干重要问题研究第五章中国城市化的经济支持第六章中国城市化的制度创新下篇:城市经济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第七章城市经济增长第八章城市经济发展第九章城市土地经济第十章城市住房经济第十一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第十二章城市人居环境(环境经济)第十三章城市管理(电子政务)二、城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威尔伯·汤普森(WilburThomson)撰写的《城市经济学导论》,标志着学科的诞生。中国城市经济学的发展参考数目1、叶裕民:《中国城市化之路----经济支持裕制度创新》,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2、谢文惠:《城市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3、蔡孝箴:《城市经济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4、[美]K.J.阿罗、[美]M.D.英特里盖特总主编:《经济学手册》中的城市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第一章完谢谢!第二章城市化的基本理论一、城市的界定二、城市化的概念与内涵三、城市化规律四、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一、城市的界定(一)世界主要国家对城市的界定(二)城市化地区的界定(三)中国对城市的界定(一)世界主要国家对城市的界定1、根据人口集聚的规模来确定*联合国人居中心规定:市(City)的人口数量最低标准为20000人;镇(Town)的人口规模最低标准为2000人。2、根据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来确定(加拿大:人口密度大于390人/平方公里为城镇)3、根据人口规模和产业人员结构来确定(荷兰:男子农业从业人员比重小于20%)4、根据行政级别来确定(埃及:省和地区的首府为城镇)5、根据城镇的特征来确定(马耳他:没有农业用地的建成区为城镇)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城镇人口下限标准下限标准(人)国家和地区100乌干达200丹麦、瑞典、挪威、冰岛等400阿尔巴尼亚等500南非、巴布亚–新几内亚等1000加拿大、委内瑞拉、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400汤加等1500巴拿马、哥伦比亚、爱尔兰等2000法国、德国、荷兰、阿富汗、阿根廷、南斯拉夫、古巴、埃塞俄比亚、希腊、以色列、捷克和斯洛伐克、加蓬等2500美国、墨西哥、委内瑞拉、泰国等3000英国等5000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孟加拉国、韩国、沙特阿拉伯、土耳其、比利时、奥地利、黎巴嫩、加纳、马里等10000马来西亚、科威特、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瑞士等20000尼日利亚、毛里求斯50000日本(二)城市化地区及其界定1、城市化地区城市化地区由中心城市和它周围地区人口密度在1000人以上的密集居住区两个部分构成,合计人口在5万人以上。2、标准大都市统计区(MSA)MSA是指具备如下两个特征的地区:第一,至少包括一个5万人口以上的中心城市(城市化地区),总人口至少10万人。第二,加入大都市统计区的周围地区必须满足如下通勤条件:居住在周边地区的人口中至少有15%在中心城市工作,或者在周边地区就业的人员中至少有25%居住在中心城市。不同国家的MSA状况美国:“基本大都市统计区(PMSA)”:人口在100万以上,包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城市化地区,“综合大都市统计区(CMSA)”:包含有几个基本大都市统计区的复合体。1984年美国一共有256个MSA、73个PMSA和21个CMSA,大都市地区的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6%,大都市人口占全国的76%。日本:人口集中地区加拿大:国情调查大都市区(CMA)英国:标准大都市劳动市场区(SNLA)澳大利亚:国情调查扩展城市区(CEUD)(三)中国的城镇设置标准1、城市设置标准2、建制镇的设置标准1.城市设置标准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100100–400>400县政府驻地指标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万人)81012#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人口(万人)678自来水普及率(%)556065道路铺装率(%)505560县域指标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万人)81215非农产业人口比重(%)202530国内生产总值(亿元)6810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02020乡镇以上工业产值(亿元)81215乡镇以上工业产值占工农业产值的比重(%)607080县级财政预算内收入(万元)400050006000人均县级财政预算内收入(元/人)6080100承担一定的上解任务2.建制镇的设置标准具备下列两个条件之一的可以设立镇的建制:(1)区县级地方国家机关,均设置镇的建制。(2)总人口在二万以下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超过二千的,可以建镇;或者总人口在二万以上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占全乡人口10%以上的,也可以建镇。二、城市化的概念与内涵城市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第一,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第二,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是一个国家创造财富的能力不断提高。(中国2000年人均创造GDP第一产业3990元,第二产业2.8万元,第三产业1.5万元)第三,城市化是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是一个市场不断扩张、对投资者吸引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也是一国中产阶级形成并占主体的过程,是一个国家现代社会结构形成的过程。第四,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统一。第五,城市化是一个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是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三、城市化规律(一)城市化伴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二)城市化的阶段性规律1、城市化的三阶段论2、城市化的五阶段论(三)大城市超前增长规律1、城市化的三阶段论农业社会工业化前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30%60%80%城市化水平工业化水平2、城市化的五阶段论城镇人口增长系数K=城镇人口增长规模/总人口的增长规模1、K<0.5,前城市化社会。2、0.5≤K<1,城市化初期阶段。3、K≥1,城市化的中期阶段。4、城市化水平高于50%,初步进入城市社会。5、城市化水平高于60%,进入成熟的城市社会K=0.5、K=1和城市化水平超过50%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三大重要转折点。1977-1999年开平市中心城市主要指标的增长在全市增长中中所占的比重人口(人)工业总产值(万元)税收(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全市增长225622471617915200市区增长95219704399698815镇合计-72651276737954212市区增长所占比重(%)42243.255.619.015镇增长所占比重(%)-32256.844.481.0城镇人口增长系数为4.22(三)大城市超前增长规律表现为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大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于中小城市,并产生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带和城市群。在工业化中期阶段,也即城市化的迅速发展阶段,大城市超先增长规律表现得最为明显。四、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一)市场条件下城市化动力机制的一般分析1、农村和农业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原始推动力2、企业的规模化和集聚共同构成城市对企业的拉力3、较多的就业机会和城市文明共同构成城市对居民的拉力城市化取决于上述推力和拉力产生的综合作用力。市场机制起着基本的作用。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1)假设(2)单个企业市场区的形成(3)单一市场区网络的形成(4)多级市场区网络的形成(5)市场区的网络组织形式(2)单个企业市场区的形成目标:工厂获得最大利润,至少获得平均利润。这时:工厂的获利程度取决于市场范围,市场范围取决于运距。假定Y:居民可以买到的香肠数量(公斤);x:居民用于购买香肠的钱(60马克);t:运费率(0.5马克/人公里);d:运距;p:香肠的价格(15马克)。那么:ddptdxY1514155.02602单一市场区是形成当d=0时,Y=4kg;当d=15时,Y=3kg;当d=45时,Y=1kg;当d=60时,Y=0kg。理想销售范围:不存在;最大销售范围:获得最大利润;最小销售限界:获得平均利润,其销售额称为限界值。以最小销售范围为半径形成的圆形市场区就是单一产品的市场区dY15144206030451315理想销售范围最大销售范围最小销售限界销售数量距离单一市场区网络的形成多级市场区网络的形成(K=3)克里斯塔勒将中心地划分为几个等级,将各种商品的限界值也相应地划分为若干等级,在各等级中心地配置相应等级限界值商品,同时辅之以该等级限界值以下的商品;在最低等级中心地则只配置最低等级限界值的商品。这样,便形成了由大六边形套小六边形的多级市场区网络。多级市场区(K=4)多级市场区(K=7)(二)中国城市化的支持系统1、经济支持系统2、制度支持系统3、农业和农村发展支持系统4、科技与人才支持系统5、资源与环境支持系统6、城镇发展支持系统工业化体制与政策资源与环境农村与农业城市体系框架科技与人才城市化中国城市化支持系统第二章完谢谢!第三章世界城市化历程一、世界城市化历程及其特征二、德国的城市化进程及其政府的作用《城市经济学》公共邮箱地址:regionaleconomy@hotmail.com密码:226520。一、世界城市化历程及其特征(一)随着工业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推进,世界城市化水平呈现出不断提高的态势。(二)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很大,城市化的重点正在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三)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发展质量提高缓慢(四)在世界城市化进程中,过度城市化与城市化不足并存(五)世界城市化过程中郊区化和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世界城市化进程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180018251850187519001925195019601970198019901997(百万)05101520253035404550(%)总人口城镇人口城镇人口比重(二)城市化的重点正在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总人口城镇人口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城市化水平(百万人)(百万人)(%)(百万人)(%)(百万人)(%)1800978505.1207.3304.318251100605.4258.2354.318501262806.34011.4404.4187514201258.87517.2505.01900165022013.315026.1706.51925195040020.528539.91159.31950250172429.0449
本文标题:中国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477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