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 高等教育心理学-2018答案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单选253,多选85•01《一颗找回自我的心》的出版大大推动了西方心理卫生运动的发展,此书的作者是(A)。A.比尔斯B.比奈儿C.弗洛伊德D.克雷丕林•02对成就动机具有积极影响且能更好地预测成就的目标是(C)。A.掌握接近目标B.掌握回避目标C.表现接近目标D.表现回避目标•03按照德韦克的成就目标理论,具有表现目标的个体往往持(B)。A.能力增长观B.能力实体观C.能力表现观D.能力掌握观•04某生在学习过程中非常注意如何避免不能理解或不能掌握任务的情况发生,按照成就目标理论,该生的成就目标属于(D)。A.表现接近目标B.表现回避目标C.掌握接近目标D.掌握回避目标•05某大学生相信能力是不稳定的、通过努力是可以改变的。他持有的能力观是(B)。A.实体观B.增长观C.表现观D.掌握观•06提升成就目标的TARGET模式中的“G”是指(A)。A.小组安排B.目标设定C.群体访谈D.指导发现•07根据成就目标的3乘2模型,“个体追求比以前干得更好”属于的成就目标是(C)。A.任务-接近B.任务-接近C.自我-接近D.自我-回避•08采用表现目标的学生倾向于将学业的成败归因于(A)。A.能力B.努力C.任务难度D.运气•09阿特金森研究发现,更容易选择非常容易任务的是(A)。A.避免失败者B.追求成功者C.矛盾者D.所有人•10下列不属于成就目标形成过程中个体因素的是(d)。A.个体能力B.年龄因素C.性别D.社会文化•11艾利奥特认为对“胜任”的评价标准应该有三个:任务参照目标、自我参照目标和(b)。A.班级参照目标B.他人参照目标C.回避参照目标D.接近参照目标•12个体从一个思维起点出发,沿着不同方向,顺应多个角度,提出多种设想,寻找多种途径,解决具体问题。这种创造性思维方法是(a)。A.发散思维法B.头脑风暴法C.集体研究法D.培养恒心法•13头脑风暴小组成员的理想人数是(B)。A.3人左右B.6人左右C.10人左右D.20人左右•14以下对创造性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D)。A.创造是人类特有的活动B.创造的目的是产生有价值的产品C.创造的成果有大有小D.创造是极少数人的天赋•15对于头脑风暴的基本原则,描述不正确的是(d)。A.延迟评判B.自由畅想C.求异创新D.鼓励批评•16关于创造性与智力发展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智商就会有高创造性B.低智商也可能有高创造性C.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D.创造性与智商呈线性关系•17一段时间内对问题解决所能给出的解决方案的多少,能够反映出创造性的(B)。A.敏感性B.流畅性C.灵活性D.独特性•18对所给定的问题产生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的种类多少,这一创造性的特征是(B)。A.流畅性B.变通性C.新颖性D.独特性•19下面有关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B)。A.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B.高智商一定有高创造性C.高创造性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D.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任意•20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D)。A.集中思维B.辐合思维C.求同思维D.发散思维•21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理解与推论,进而通过这种因果关系来调节随后的行为。持这种观点的理论是(B)。A.动机理论B.归因理论C.期望理论D.认知理论•22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归因时,如果把失败归因于不努力,这时产生的情感体验是(B)。A.激动B.羞愧C.气愤D.惊讶•23李明期末考试没有考好,认为是自己没有努力的结果,从归因的3维度分析,该归因属于(C)。A.内部——稳定——可控B.内部——稳定——不可控C.内部——不稳定——可控D.内部——不稳定——不可控•24学生产生不胜任感、习得性无助感,是由于常将失败归因于(C)。A.难度B.运气C.能力D.努力•25人们会力图寻找导致他们行为结果的原因,这种现象被称为(C)。A.推论B.推理C.归因D.归纳•26在维纳的三维的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A)。A.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B.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C.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D.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27下面说法代表归因的内控特征是(D)。A.“老师出的怪题把我难住了”B.“我不管老师如何评分”C.“我不知道老师会问什么问题”D.“我准备好了,我能对付考试”•28将学业成败归因于个人外部的稳定因素,指的是下列因素中的是(C)。A.能力B.努力C.任务难度D.运气•29以合理、完善方式组成的一系列外部操作活动的方式是(A)。A.动作技能B.心智技能C.练习技能D.思维技能•30下列不属于心智技能的是(B)。A.阅读B.吹拉弹唱C.运算D.记忆•31有关技能,下列表述错误的是(D)。A.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称为技巧B.骑车、打字等属于操作技能C.阅读、解题等心智活动也是一种技能表现D.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无法相互转化•32我国学者冯忠良提出了心智技能形成包括的三个阶段,不属于这三个阶段的是(A)。A.原型启发阶段B.原型内化阶段C.原型操作阶段D.原型定向阶段•33经常运用于操作技能学习的初期和后期的教师操作示范是(B)。A.对比示范B.整体示范C.分解示范D.错误示范•34在大学生操作技能的教学指导中,不正确的做法是(C)。A.明确操作技能学习的目的和任务B.给学生以正确的操作示范C.促进学生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D.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35下列不属于熟练操作技能的特征的是(A)。A.操作的意识控制程度增强B.利用线索的减少C.动觉控制的加强D.运动图式的形成•36打字、骑自行车、开车等,当这些动作以完善的方式组织起来时,称为(A)。A.操作技能B.认知技能C.智力技能D.外部能力•37复杂技能的形成一般经历的阶段为(D)。A.编码阶段--识记阶段--保持阶段--再认阶段B.理解阶段--再认阶段--回忆阶段--运用阶段C.认知阶段--操作分解阶段--再认回忆阶段--自动化阶段D.认知阶段--操作分解阶段--操作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38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被称作(A)。A.操作技能B.技巧C.操作能力D.能力•39某教师坚信自己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是正确的,情感上是热爱的,并将其看作自己的行动指南,这说明该教师所处于的角色形成阶段是(C)。A.角色认知B.角色认同C.角色信念D.角色实践•40“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体现了对教师哪方面的职业角色期待(D)。A.崇高的职业道德B.先进的教育理念C.终身学习的意识D.渊博的专业知识•41“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主要凸显的是社会对教师哪一方面的职业角色期待(D)。A.崇高的职业道德B.先进的教育理念C.渊博的专业知识D.独特的人格魅力•42它是社会对处在某一社会位置上的角色的要求,是对角色要求的行为规范,但又有高于一般行为规范的预期。它指的是(A)。A.角色期待B.角色认同C.角色信念D.角色认知•43在现代教育中,随着“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确立,以下哪一种教师角色越来越弱化?(D)A.学生道德发展的向导B.知识学习的促进者C.教学的组织者,学习的参与者D.学生问题的解决者•44高校教师角色形成的影响因素中,不包括(C)A.职业认同B.榜样示范C.生涯规划D.投身实践•45具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以及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是教师威信形成的(A)。A.主观因素B.客观因素C.认识因素D.政策因素•46在“犯错误效应”实验中,最有吸引力的人是(B)。A.能力非凡而未犯错误的人B.能力非凡而犯错误的人C.能力平庸而未犯错误的人D.能力平庸而犯错误的人•47由教师的卓越能力和人格魅力带来的影响力叫(A)。A.人格威信B.权力威信C.职业威信D.知识威信•48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观条件有(D)。A.教师的社会地位B.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导向C.家长、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和态度D.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49教师在履行社会交给自己的教育责任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称为(D)。A.责任感B.教育信念C.教学效能感D.教师威信•50由于刺激过多、过强且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的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为(C)。A.犯错误效应B.南风效应C.超限效应D.分化效应•51下列选项,不属于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观条件的是(B)。A.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B.教师的社会地位C.端庄的仪表、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习惯D.高尚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52教师改变、控制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力,叫做(C)。A.教师角色B.教师角色期望C.教师威信D.教师人格•53教师的威信包括职业威信和(A)两个方面。A.人格威信B.社会威信C.专业能力D.管理威信•54融入校园文化,促进自我成长,属于(B)。A.心理健康教育内容B.心理健康教育途径C.心理健康教育任务D.心理健康教育原则•55人际吸引的最强烈和最高形式是(D)。A.激情B.亲情C.友情D.爱情•56按照斯滕伯格的爱情理论,只有承诺,没有激情和亲密的爱称为(B)。A.完美之爱B.空洞之爱C.浪漫之爱D.伴侣之爱•57研究发现,男女大学生择偶的标准中,排在最前面的是(C)。A.经济条件B.身材容貌C.性格爱好D.社会地位•58恋爱最为积极的目的和结果是(B)。A.性B.爱情C.情感交流D.婚姻•59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爱情是性爱和情爱组成的一种特殊感情系统,其中情爱具有的特点是(C)。A.冲动性B.排他性C.互补性D.直觉性•60“我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自己爱的人受苦”,这是一种(B)爱情。A.游戏式B.利他式C.激情式D.逻辑式•61(A)是恋爱最为积极的目的和结果。A.爱情B.性C.情感交流D.婚姻•62表征性奖励的理论根据是(A)。A.强化原理B.认知原理C.观察学习原理D.人本原理•63在品德形成过程中,个体在头脑中形成有关“应当——不应当”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这属于(B)。A.态度定势B.道德认识C.道德信念D.道德行为•64人们在具有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的条件下,是否会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主要取决于其(C)。A.道德信念B.道德动机C.道德意志D.道德知识•65道德意志的过程不包括(A)。A.形成道德观念B.生成道德动机C.选择道德方式D.执行道德决定•66它是个体确信的、根深蒂固的东西,一旦形成会使个体的道德行为表现出坚定性和一贯性。这种品德心理要素是(B)。A.道德观念B.道德信念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67在道德意志的锻炼中,针对依赖性强、易受他人暗示的学生,应着重锻炼其意志的(D)。A.果断性B.坚持性C.自制性D.独立性•68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当前事物产生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倾向,如赞成与反对、喜爱与厌恶、趋向与回避等心理准备状态称为(C)。A.思维定势B.心理定势C.态度定势D.行为定势•69做了错事之后产生愧疚或者羞耻感,这是(D)。A.道德认识B.道德判断C.道德行为D.道德情感•70根据皮亚杰的理论,7-12岁儿童的道德发展处于()。A.自律道德阶段B.前道德阶段C.他律道德阶段D.后习俗阶段•71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行为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这种品德心理要素是(B)。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72某学生判断道德问题时,不仅能依据规则,而且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根据皮亚杰的理论,该同学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的阶段是(D)。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阶段D.公正阶段•73柯尔伯格对儿童的道德发展进行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C)。A.观察法B.对偶故事法C.两难故事法D.实验室实验法•74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是(D)。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75儿童只是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对错,而不考虑行为的动机。按照皮亚杰的理论,该儿童处于的道德发展阶段是(B)。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76关于道德与品德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品德主要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道德主要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个体品德的发展受社会道德
本文标题:高等教育心理学-2018答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500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