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完整版)301页
1第一单元大自然是个奇妙无比的世界,有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奥秘。为什么小蝌蚪和它们的妈妈长得不一样?能变成汽、云、雨、冰雹和雪的“我”究竟是什么?植物妈妈又是怎么传播种子的呢?本组教材以“自然科普”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本组课文,学生们走进大自然,了解自然知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语文园地一”和“快乐读书吧”。课题内容简说小蝌蚪找妈妈本文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我是什么这是篇拟人的科学短文,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植物妈妈有办法作者以诗歌的形式介绍了植物中的“蒲公英”“苍耳”“豌豆”等传播种子的方法,揭示了大自然的奇妙。1.会认5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学习25个生词;掌握多音字“教、没、为、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奇妙并从中理解大自然所蕴含的道理。4.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和独立阅读的能力,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21.会认5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教、没、为、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1.《小蝌蚪找妈妈》…………………………………………………………2~3课时2.《我是什么》………………………………………………………………2~3课时3.《植物妈妈有办法》………………………………………………………2~3课时语文园地一……………………………………………………………………3~4课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交流中理解课文内容,养成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习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主动积累词汇的习惯,激发学习兴趣。1.小蝌蚪找妈妈课题小蝌蚪找妈妈课型新授课3设计说明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讲述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的故事。课文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教材插图根据课文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小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将通过看图学文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和独立阅读能力得以培养,学习需求得以满足,学习能力得以提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正确分辩: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借助手指玩具,分角色演一演,使学生在朗读表演中,进一步理解词句的意思;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质疑、解疑,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争做环保小卫士。教学重难点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教”。(重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难点)。3.了解青蛙的生长特点,懂得要保护青蛙和小蝌蚪的道理(难点)。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青蛙的知识。(师生)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教”。4目标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3.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体型变化学习重难点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前准备1.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2.搜集有关青蛙的资料。(学生)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1.导入: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板书:小蝌蚪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板书:青蛙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板书:找1.学生对比观察图片,认识蝌蚪和青蛙。2.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题,读准字音。重读“找”,“妈妈”要读得亲切一些。3.学生齐读课题。5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题。重读“找”,“妈妈”要读得亲切一些。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用时:10分钟)1.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方法。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2)开火车认读生字。(3)用生字组词。4.指导学生书写。5.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2.小组交流识字方法。3.仔细观察“我会认”中的生字,找出这些字的特点,并组词。4.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5.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描红、临写。6.小组成员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整体感知,理清层1.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标出课文自然段,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思考问题:(1)这篇课文一共有1.朗读课文。2.标出自然段序号,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课文共6个自然段。6次。(用时:20分钟)几个自然段?(2)小蝌蚪们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而它自己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3)最后小蝌蚪们在哪里找到了它们的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的?2.指导学生归纳每段内容,理清课文层次:(1)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2)第一段是讲小蝌蚪找妈妈之前的事,那么课文的第二段与第三段讲的是什么呢?(3)最后三段写的什么?(2)遇见了鲤鱼妈妈和乌龟。它们先是长出了两条后腿,再长出了两条前腿,然后尾巴变短了,最后变成了一只青蛙。(3)小蝌蚪们在荷花旁边找到了它们的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3.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理清课文内容和层次:(1)第一段写池塘有一群小蝌蚪,介绍了小蝌蚪的外貌特征。(2)第二、三段写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鲤鱼妈妈和乌龟。(3)最后三段写小蝌蚪找到了它们的妈妈,并和妈妈一起去捉害虫。四、总结,拓展。(用时:5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2.布置作业。1.学生畅谈本课学习所得。2.继续描红、临写、抄写词语,进一步巩固生字新词。7分钟)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学习重难点通过看图学文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争做环保小卫士。学前准备制作教学课件。(教师)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一、复习巩固,导入课文。(用时:5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生字。2.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3.导入新课。1.学生读生字、新词。2.学生回忆课文内容。8分钟)二、精读课文,读中感悟。(用时:27分钟)1.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时的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2.学习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1)学习第2自然段,思考:①小蝌蚪的样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②小蝌蚪在看见鲤鱼妈妈时用了个什么动词?说明了什么?③我们从鲤鱼妈妈那里知道了小蝌蚪的妈妈长什么样?(2)学习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讨论: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后回答问题。小蝌蚪有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2.全班交流回答,互相补充。(1)①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②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时是“迎”上去的。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小蝌蚪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③小蝌蚪的妈妈长着四条腿,宽嘴巴。(2)①告别鲤鱼妈妈后,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前腿。他们把乌龟错认成他们的妈妈。②说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乌龟在前,小蝌蚪在后,表现出小蝌蚪急于找到自己妈妈的心情。9①告别鲤鱼妈妈后,小蝌蚪在找妈妈的途中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把谁错认成他们的妈妈?②小蝌蚪看见乌龟后“追上去”说明了什么?③为什么乌龟不是小蝌蚪的妈妈?从乌龟的回答中,我们又知道了蝌蚪妈妈的什么特点?3.学习第三部分,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并请同学用课文中的语句说说青蛙的样子以及小蝌蚪长成青蛙后发生的变化。③小蝌蚪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但不等于只要是四条腿、宽嘴巴的动物就是他们的妈妈。蝌蚪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3.“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小蝌蚪长成青蛙后他们的尾巴不见了。三、总结课堂,生活感知。(用时:31.总结全文。2.想一想:小青蛙可以帮助人类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小青蛙?学生借助课外资料体会: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青蛙。10教学反思-----------------------------------------------------------------------------------------------------------------------------------------------------------------------------------------------------------------------2.我是什么分钟)作业设计(PPT)板书设计课题我是什么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我是什么》是一篇常识性课文,课文内容生动有趣,语言朴素而生动。本导学案设计以孩子普遍喜欢的谜语导入,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体验、感悟。我力求做到少讲多读,让学生用不同的语速、语气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感悟生活。11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没”。(重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重点)3.知道云、雨、雹、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变化形成的。(难点)教学准备1.制作生字词卡片,搜集水的相关资料。(师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没”。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重难点识字、写字。学前准备1.制作生字词卡片。(师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12一、谜语激趣,简洁导入(用时:2分钟)1.教师说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2.引导学生猜出谜底,导入新课。3.教师范读课文。1.听谜语,思考谜底。2.猜出谜底,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20分钟)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2)出示再读要求: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圈出生字,与同桌互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组织学生认读。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文,标出自然段序号。2.圈出生字,互认生字,交流自己记住生字的好方法。3.认读生字卡。4.分自然段读课文,做到读准确、通顺。5.互动交流,感知课文内容,交流。三、巩固汉字,指导书1.1.随机点名认读“我会认”中的生字。2.引导学生小组赛读、同桌赛读、班内开火车读,1.认真读“我会认”中的生字。2.巩固“我会认”中的
本文标题: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完整版)301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519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