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计划、总结等(模版)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1、本院各科室临床医生,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讨论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及《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等,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及时解决。2、各科室临床医生每季度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3、院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保健科疾、控科相关人员要参加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了解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协调。彰武第四人民医院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1、院成立死因监测管理领导小组,专人负责辖区死亡信息的收集、整理、核查、登记及网络报告等工作。2、明确死因登记报告工作流程,防保医生将收集到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在30天内向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出。3、对收集的死亡信息进行台帐登记,建立死亡登记册。4、每月10日前将上月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上交到县疾控中心.5、负责死亡报告工作的医生,一定要是已取得职业医师资格的医生。彰武第四人民医院死亡信息核实制度1、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对死因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准确性。2、安排专门人员及时收集院内死亡的信息,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彰武第四人民医院档案管理制度1、安排专人妥善保存死因登记信息原始资料(包括原始记录、死亡登记册、各种报表和个案数据),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按档案管理要求长期保存。2、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死亡统计、信息分析的资料统一管理,不得擅自公布。3、对于其他需要使用死亡信息的,应由申请人按有关行政审批程序进行审批,申请书应明确信息的用途、范围、时段和类别。彰武第四人民医院培训工作制度1、保健科每半年组织对临床医生进行培训一次,培训内容应侧重于《死亡医学证明证书》的正确填写及根本死因的确定。2、每年派出死因监测管理工作人员以及死因编码人员参加上级培训班。彰武第四人民医院死亡信息补充报告制度1、死因监测管理工作人员定期与院内各科室核对死亡资料,发现漏报及时补报。2、各科室负责人要定期了解本科室死亡病例情况,发现漏报及时补报。彰武第四人民医院定期考核评比通报制度1、将该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每年至少两次组织对全院各科室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督导检查,并进行考核评分。2、实行奖惩制度,对有漏报、迟报的科室进行通报批评,对开展工作好的科室进行奖励。彰武第四人民医院彰武四院院关于成立死因报告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根据《辽宁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和《彰武县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死因报告)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为加强我院死因监测工作的开展,了解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死因顺位、死因的变化趋势及规律等,为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根据我院实际,成立彰武四院院死因报告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组长:孙伟副组长:赵晓玲成员:张立臣魏晓红死因报告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院保健科,主要负责死因报告工作的计划制定,信息收集整理,组织培训学习、上报报表,日常督查,年度总结等工作。2016年8月31日彰武第四人民医院2016年度死因报告工作计划为加强我院死因监测工作,了解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死因顺位、死因的变化趋势及规律等,为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结合我院实际,制定2016年度死因监测工作计划。一、目的通过收集、利用居民死亡的相关基本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居民与慢性病相关的死亡水平、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及规律。及时发现诊断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及早采取措施控制疫情,为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二、监测对象卫生院门(急)诊及入住院的死亡病例。三、主要指标1.《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填写的准确率大于95%。《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的填写无缺、漏项(身份证号码除外)、逻辑错误,字迹清楚,不明原因死亡病例有调查记录。2.《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根本死亡原因确定及ICD-10编码正确率大于98%。由专职技术人员依据《死亡医学证明书》确定根本死亡原因并进行ICD-10编码。3.死亡病例漏报情况。全镇医疗机构门(急)诊及住院的死亡病例常规登记中没有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并进行网络直报的比例应小于5%。4.报告及时率(100%)。医疗机构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并将填写完整的《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送交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县疾控机构完成录入、上报。5.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制定并严格实施相关工作制度,确保死亡病例监测工作的质量。(1)例会及人员培训制度:每月举行一次工作例会,分析、评价、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同时开展相关人员的常规业务及岗前培训。积极参加上级组织开展的业务培训活动。(2)资料及档案管理制度:确定专人负责原始资料和卡片等的管理工作。(3)资料审核、编码制度:确定专(兼)人员负责《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和孕产妇死亡副卡的错、缺、逻辑关系的审核,完成根本死因的确定和ICD-10编码。(4)资料的录入上报制度:按规定的时限完成《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和孕产妇死亡副卡的录入、上报工作。(5)死亡信息的分析利用制度:常规按月、年进行动态分析,特殊情况下采用周或日分析,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四、明确职责、实施措施1、对死亡病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2、指定专门的科室或人员对死亡原因按照ICD-10进行编码,并将《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按规定时限送交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的保存与管理。4、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彰武第四人民医院2016年8月31日
本文标题: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计划、总结等(模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523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