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2017年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袁国齐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第1课)1、要知道我与去年比较,身体发生了变化,就应该测量我的(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臂长)等数据。3、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身体变化比较明显的是(身高)和(体重)。3、从统计结果看,我班女生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比男生(高)和(重)。4、观察课本第3页中间图,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婴儿期〈又叫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5、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6、(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7、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现象,是一种(变异)现象。二、问答题动物、植物有遗传现象吗?请举例说明。(有。如小猫、小狗、小鸡都分别与它们的爸爸、妈妈形态相似;小麦、稻谷、油菜等植物小的与大的也相似)第二单元(2——5课)第2课1、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人)。2、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3、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4、地球上的七大洲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5、地球上的四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6、人类认识地球经历:(站在地面观察、航海环球观察、到太空中观察)。7、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8、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象一个蓝色为主的彩色“月亮”)。第3课1、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成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2、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与赤道平行的圆周线叫纬线。3、地轴与地面相交的两点,是(南极和北极)。4、在地球仪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虚线)的纬线,分别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5、在地球仪上,纬线指示东西方向。6、在地球仪上,有许多链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弧线,这些弧线叫(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7、地球仪的作用是:(它能便于人们的认识和研究地球)。8、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支架)、(球体)、(地轴)四部分组成。第4课1、地球最北端的一点叫(北极),地球最南端的一点叫(南极)。2、地图上的颜色表示地形的高低,颜色越深的表示地形、地势越(高)、颜色越浅的表示地形、地势越(低)。3、“0-360千米”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地球上的实际距离为(360千米)。4、看地图的三要素:要知道比例尺、要判定方向、有图例。5、地图是用各种符号来表示与地理有关的各种信息,正确地反映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线、疆界等的分布状况,如实地表达地理特征的图。6、地图形式分为(地形图)、(行政区划图)、(世界地图)等。7、我国的首都是(北京)我省的首府是(武汉),我市的市府是(鄂州)。8、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它所表示的(实际距离)的比。9、从地图上看,我国的地形(总的趋势是西高东低)的特点。10、我国的地形(象一只雄鸡)形状。11、长江、黄河的源头在(青藏高原)。第五课1、地球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2、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它的半径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3、1990年(4)月(22)日,联合国将(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4、1970年4月22日为世界的首次“地球日”活动。5、地球陆地上是山多还是平原面积多?(山多)二、问题1、制作“地球档案”主要内容有哪些?答、制作地球档案的内容有:基本情况、地球上的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地球的邻居等。2、哪些变化是地球自身运动引起的?哪些是人类活动引起的?答、地球自身运动引起的冰川地貌、丹霞地貌等;人类活动引起山体污染河流污染等。第三单元(6-9课)第6课1、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引起。2、地球绕(太阳)转动。3、“太阳中心”学说是(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于1543年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来的。4、地球自转产生(昼夜)现象。5、地球自转(自西向东)方向,自传一周要(24)小时,公转一周有(365)天。6、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二、简答:1、不同的植物开花为什么时间不同?答、因为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密切关系。2、昼夜变化对植物有什么影响?答、昼夜变化控制植物开花、闭花的时间、香味等。第7课1、我国大陆最早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绥芬河市),最晚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是(新疆的喀什市)。2、我国发射的神舟6号载人飞船一天绕地球168圈,那么,飞船上的人一天可以看到多少次太阳升起和落下?(168次)3、下午6点钟从北京乘飞机到新疆乌鲁木齐需2.5小时,天还未黑,这是为什么?(因为有2.5小时的时差)4、我国大陆,当地球自西向东转动时看到太阳的先后顺序是:杭州——北京——武汉——呼和浩特——银川——成都——拉萨——喀什第8课1、一天之中温度最高时候是(14时)左右,温度最低时候是早晨(6时)左右。2、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趋势是早晨6点-下午12点(由低到高),下午12点-早晨6点(由高到低)。3、太阳照射地面的情况与温度的变化关系是(太阳直射地面,气温高;太阳斜射地面,气温低)。4、引起一天中气温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太阳的照射)二、简答:1、昼夜温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答:早晚凉正午气温高。(早晚冷中午热)。第9课1、人类一般是白天(工作),夜晚(休息),猫头鹰则是白天(休息),夜晚(工作)。2、大多数植物是白天(生长)夜晚(休眠)。3、养鸡场为什么要用电灯给蛋鸡照明?(用电灯给蛋鸡照明,使鸡以为是白天,它们就不停的生蛋,可以提高蛋鸡的产蛋率)。4、为什么要在黑暗处养蚯蚓?(因为蚯蚓是喜欢黑暗的动物)。5、经常睡懒觉的人为什么会发胖?(睡觉人就生长)。6、有什么办法让肉鸡长得又肥又大。(圈养、暗处,让肉鸡多吃多睡)。7、小学生为什么不能经常熬夜?(经常熬夜破坏了人的生活规律,对小学生生长发育不利)。二、简答1、植物开花时间与什么有关?答:植物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密切关系。2、动物的昼夜行为受到了昼夜变化影响吗?为什么?答:受到了①动物都有生物钟,它们的生理节律同样受约于它们的生物钟。②动物生活规律会随地球上昼夜变化而变化第三单元(6-9课)补充题1、地球绕太阳公转和绕地轴自转时,地轴的北极始终对着(北极星)2、太阳是不是宇宙的中心?(不是,它只是太阳系的中心)3、一天中气温变化与海洋或沙漠有没有关系?(有关系,海洋散热慢,一天气温变化不大,沙漠散热快,一天中气温变化很大)4、我国冬天北方比南方冷的原因。(北方太阳大都是斜射的接受的光照少,所以就冷一些)二、单项选择题1.当我们看地图的时候,下列那一项不属于地图的三要素(C)A.方向B.比例尺C.地图大小D.图例2.(D)提出了“太阳中心说”。A.哥伦布B.麦哲伦C.魏格纳D.哥白尼3.我国位于亚洲,属于(A)。A.东半球B.北半球C.南半球D.西半球4.下列哪个城市最晚看到日出(C)A.武汉B.上海C.拉萨D.北京第四单元(10-16课)10、卵石的形成1、我们经常在(沙堆里)、(公路上)、(河床中)等地方见到卵石。2、我发现卵石大都集中在河床的(下)游。3、河滩上的卵石是(通过流水的冲击从河的上游搬运下来的)4、河流上游的岩石是怎样变成下游的卵石的?(通过石块、河床[河岸]、流水等摩擦、冲击和流水的搬运而形成的)5、温度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二、简答1、什么是卵石?答:表面光滑圆溜的石头,人们就把这种石头叫卵石。2、什么叫风化作用?答:温度的变化、水结成冰、植物的根长大等原因长期对岩石产生破坏作用叫风化作用。3、什么叫搬运作用?答:河水像搬运工一样,把岩石从上游搬到中、下游,河水这种作用叫搬运作用。4、河流上游、中游、下游的岩石有什么不同的特点?答:上游的石头很大,棱角分明;中游的石头比上游的小一些;下游的石头光滑圆溜。第11课一、填空。1、溶洞是奇特的(自然)景观,是地下(洞穴)。溶洞内有(石笋、石柱、石花、钟乳石)等2、悬垂在溶洞顶部是(钟乳石),从地下往上“生长”是(石笋),有钟乳石和石笋连接起来是(石柱),还有由池水沉淀而成是(石花)。3、溶洞大多形成在(石灰岩)山中。溶洞的形成与带有(盐酸性的水)的长期浸蚀有关。往石灰岩上滴几滴稀盐酸,石头就会(冒气泡)。4、带有酸性的雨水会对石灰岩产生(溶解)作用。5、溶洞的形成应具备(1、石灰岩地貌,2、有含酸性的水流过)6、我在语文上学过,我知道浙江金华有个著名的溶洞是(双龙洞)。7、溶洞里的钟乳石是(吊在洞顶上的)、石笋是(从地下往上“长”的)。二、简答:1、溶洞是怎样形成的?答: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2、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答:在溶洞中含有溶解了石灰岩物质的水从洞顶上往下滴时,由于温度的变化,生成的水份蒸发,二氧化碳逸出,而使水中的物质又沉淀出来,并且自上而下逐渐增大形成钟乳石。3、石笋是怎样形成的?答:含有溶解了石灰岩物质的水从洞顶或钟乳石上滴落到洞底时,因为水分的蒸发和二氧化碳的逸出,使水中的石灰岩物质沉淀出来,并自下而上逐渐增长形成石笋或者石柱。第12课升高的河床一、填空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第二)长河。2、(水、土、植物)等自然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3、水土大量流失,严重破坏(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4、黄河流到河南省郑州市以后,河床就逐渐高出两岸达(10)米以上,是因为(大量泥沙沉积),使河床不断(抬高)。5、(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6、黄河上游每立方含沙量为(3千克)左右。到了黄河的中下游,河中的泥沙含量达到每立方米(30)多千克。7、黄河的称号是因为(河水浑黄),(含沙量大)。8、黄河下游河床中沉积的泥沙主要是从(黄土高原)和黄河流向下游的(途中)带来的。9、黄河两岸的大量泥沙流失沉积到黄河中,是(过度放牧、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造成的。10、二、问答题1、黄河下游河床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答:黄河下游河床会发生升高的变化。因为黄河向下游流的途中,带走了大量泥沙,长期淤积,所以会升高。2、为什么黄河的水是浑黄的?答:黄河上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那里植被很少,土地光秃,土质疏松,河水雨水很容易使土壤流失,所以黄河的水是浑黄的。第十三课沙尘暴一、填空。1、沙尘天气分为:(浮沉)、(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四类。2、沙尘暴的形成三要素是:(强风)(沙源)(不稳定的空气)。3、沙尘暴一直是威胁着人类生存的敌人之一。4、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5、沙尘暴多发于(沙漠)(沙地)(干燥)的沙质裸露的地表。6、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空中沙尘飞扬)(空气浑浊),(能见度差)7、沙尘暴天气是大风扬起沙尘,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m)的恶劣天气。8、在形成沙尘暴的天气的基本条件中,(人为破坏植被),(开垦作耕地)等人类活动与沙尘暴天气的发生有关。9、产生沙尘暴的原因是(过度放牧)、(植被破坏)、(土地沙化)。10、我国沙尘暴发生的次数随着工业的发展在逐年(增加)。二、问答1、如何防止沙尘暴的发生?答:大量植树造林,建立良好的生态屏障。造防护林,组织土壤沙尘的运动。科学放牧,保护草场。在城市中种植花草树木,增大绿化面积等等。第14课唐山地震一、填空1、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发生时给人们带来灾害。2、唐山地震发生于(1976年7月28日),震级(7.8)级。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时间为(2008年5月12日),地震强度为(8.0)级。3、唐山地震发生时出现(建筑物倒塌),地面出现大量(裂缝带),以及(喷水冒沙)、(井喷)、(滚石)、(崩塌)、(地基沉陷)等现象,造成严重灾害。4、地震可以(预测),不能(预防)。5、地震发生时,从而产生巨大的(地震波)。6、地震前的征兆有:(地下水突然升降、变色、变味)、(动物惊恐不安)、(气候反
本文标题:2017年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袁国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537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