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江苏省南华职业高级中学教案课题序号3授课班级06大专(2)班周期2授课课时2授课形式讲读法、讲练法授课章节名称《清塘荷韵》使用教具教学目的1、理清文章的线索,体会文中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2、品味荷之韵:张扬生命的强者,彻悟生命的智者3、通过阅读文本,从满池塘那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中获得人生的感悟,体会生命力的顽强,坚信——既然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从而鼓起生活的勇气。教学重点品味荷之韵;体会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莲荷顽强的生命力,结合自我人生体验,获得人生的感悟,增强生活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人生和生命。更新、补充、删节内容补充作者相关知识。课外作业生字词文学常识积累;搜集相关名句。教学后记2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清塘荷韵》季羡林一、板书设计盼荷对未来充满希望荷花赞荷厚积薄发(张扬)赞美生命(既然冬天到了,赏荷豁达洒脱(彻悟)春天还会远吗)情景交融塘面景色作者心情第一年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事与愿违,有点失望。第二年翘盼的水面上却仍然没有出现什么荷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第三年出了奇迹,长出了五六个水浮莲般的叶片,圆圆的绿叶,颜色极惹人喜爱,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嫌有点少,盼星星,盼月亮,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心灰。第四年出现真正的奇迹,一夜间长出了一大片绿叶,并以极快的速度迅速扩张,有一些跃出了水面,亭亭田田,荷花接踵而至。(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心中狂喜,大快人意。以后岁月夏月塘荷盛开,白昼绿盖擎天,红花映日。静静、默默、参悟、信心十足(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3课堂教学安排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导入新课(5’)(一)导入新课说一说人们为什么喜爱荷花?师提示:荷花美丽,荷花圣洁,人们在荷花身上寄托了不同的感情,周敦颐的《爱莲说》写的是莲荷高洁的品性,朱自清《荷塘月色》写的是物境之美,表达的是自己淡淡的忧伤和喜悦,而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季羡林老人在1997年86岁高龄写的《清塘荷韵》又是写荷花什么呢?他对荷花情有何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清塘荷韵”的世界。教授新知教师讲解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教师提问学生思考讨论回答(二)作者简介季羡林,1911年生于山东临清,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翌年作为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在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任教授,历任北大副校长、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对印度古代语言、印度古典文学、印度佛教史以及中印文化关系等方面有精深研究,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罗摩衍那安探》、《大唐西域记今译》等论著及《沙恭达罗》、《五卷书》、《罗摩衍那》等译著行世。(三)初读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1、作者告诉了我们一个关于莲荷的什么故事学生讨论归纳概括明确:恋荷——种荷——盼荷——护荷——赞荷——名荷——赏荷——祝荷2、找出表现作者情感起伏变化的语句引导学生体验作品中情绪的起伏“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每次看到或想到,总觉得是块心病。”“反正我总算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由命了。”“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4教师板书学生看书思考回答聆听笔记教师分析讲解学生朗读听讲“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小结:与《荷塘月色》相比虽然同为写景抒情的散文,但《清塘荷韵》并不重在写外在的景,而重在写荷花内在的韵致,文中作者情绪的起伏更值得我们去玩味,体验…...(四)、体悟荷之韵1、师提示:几颗来自洪湖的莲子带着老人的希翼和怜爱跃入了红湖,一种顽强而高洁的生命在黑暗和淤泥的包围中开始萌芽,从此老人的心为之牵绊,随之起伏,为什么呢?他对荷情有何钟?荷之韵究竟何在?生答:生命力……2、找出写荷这种生命力的语段,集体朗读师提示:我们很难想象,在寂寞的岁月里,在荒芜的湖面下,在阴暗的泥沼中,那莲子是怎样暗暗积蓄着力量,是怎样将生命的嫩芽钻出了坚硬的外壳,这芽一旦破壳而出,便以一种惊人的力量展示着生命的顽强和美丽,一千多个日夜过去了,在经历了漫长的寂寞后,第四年,荷花完成了生命的涅槃。同学们能对对寂寞沼泽中的莲子或跃出水面的盛开的荷花说上两句吗?生答:……3、这种顽强而美丽的生命,这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会让你联想到什么呢?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谈生答:临风之草迎霜之菊竭泽之鱼……师简介季羡林先生本人《牛棚杂记》4、这是生命萌发,蓬勃发展时所体现的生机盎然,顽强与美丽,那面对生命的凋零,老人又是怎样去看的呢?文章中有一段关于莲瓣凋落的描写,请一位学生朗读,思考这是一种什么境界?生讨论回答师提示:“风乍起,一片莲瓣坠入水中”,心中已是沉甸甸的厚实,微风已拂不起半点涟漪。望着坠落的莲瓣,心中反而更添一份宁静,这便是对生命的彻悟。这瓣荷花,曾饱尝孕育的艰辛,也曾感受生命的快乐,而此时它要悄然离去了,那便顺应自然吧。它走了,走得如此飘逸,如此洒脱。能以如此超然的心态面对生命的消逝,荷花实在是彻悟生命的智者。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上云卷云舒5、小结:如果说周敦颐笔下的荷花是志行高洁的隐者,朱自清笔下5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回答笔记练习本课小结布置作业的荷花是抚慰心灵的舞者,那么季老笔下的荷花应该是张扬生命的强者,是彻悟生命的智者。(五)、文化探究师提示: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文化丰富多彩。在中国的文化中,花草鸟兽都被赋予了深层含义。陶渊明咏菊,陆游悲梅,周敦颐颂莲,……,作为文人精神的一种寄托,荷花实在承载着太多美丽的向往,在中国逐渐形成独特的文学、文化题材,显示了多方面的寄寓意义,请同学们背一些关于莲荷的诗词生答……最早的载有荷花诗的诗集《诗经郑风》: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最早的咏荷乐曲汉乐府《相和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最著名的赞荷散文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爱莲说》……师提示:荷花是最有情趣的咏花诗词的对象,那荷花身上还有其他方面的寄寓意义吗?生讨论回答佛教神圣,净洁的象征;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荷花的食文化等等小结:就像国人对梅兰竹菊的特殊喜爱,荷花的身上也寄寓着许多美丽的向往(六)、结语自然界的万物生生不息,它们以风姿装点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它们以生命启示了心有灵犀的人们。季羡林老人从荷花的从无到有,从弱小到繁茂感悟到了生命的美丽和顽强,那我们也学习季老先生去观察自然,感悟自然,去发现美,去探求美的真谛吧(七)、布置作业生字词文学常识积累。课后搜集古今咏荷(莲)的诗、词、文并作赏析交流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妖——周敦颐《爱莲说》……古代的文人墨客描写荷花的诗文也是举不胜举的,仅在《全唐诗》中就有十九首写荷花的诗,仅李白一人就写了八首。6
本文标题:清塘荷韵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542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