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中共德州市委党校马东才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一、新的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二、新的特征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三、新的要求积极应对社会主要矛盾提出的新挑战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报告总结了五年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以及党的建设军队、国防、外交等所取得的十个方面成就---“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5年来,中央和国家层面共推出1500多项改革举措改革涉及范围之广、出台方案之多、触及利益之深、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实行“三证合一”、取消企业年检、营改增”等税制改革和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山东启动“三十一证合一”:首批“多证合一”整合事项调整为11个部门的26项,加上原“五证合一”的五证,共计“三十一证合一”---全面依法治国成就辉煌首个国家宪法日设立;民法总则诞生;一批大案要案庭审直播、公开审理;第一次将“依法治国”列入党的党的中央全会议题……十八大以来,全国法院纠正重大冤假错案34件,涉及54名当事人。2016年12月2日,最高法改判聂树斌无罪。悬疑21年,聂树斌终于沉冤昭雪。---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四风”。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打虎440人(省部级以上);拍苍蝇34.99万人。其中大苍蝇,司局级,8900;中苍蝇,县处级,6.3万;小苍蝇科级以下,27.8万。猎狐,3453个。百个红色通缉令中有48人落网。伟大成就的取得,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新的时代,面临着新的矛盾和问题,呈现出新的特征。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在正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客观现实后得出的正确判断,是我们党制定政策的根本依据--1、社会主要矛盾随时代发展而转化--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己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八大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是根据当时国情作出的正确客观的判断,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如何让中国人民摆脱贫困---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制度的优越性。1956:GDP1028亿;财政收入280亿;外汇储备1.23亿美元;农村居民收入73元,城镇居民收入254元。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实现经济上站起来,解决温饱问题。根本途径就是发展生产力,搞经济建设。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正确的判断没有坚持下来,偏离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上去1957年下半年,随着反右斗争的扩大,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仍然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又提出要“以阶级斗争为纲”。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正因为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有误,致使党的路线发生偏差,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失去的20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转折点--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判断,强调“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二大确认了这一提法,并把它载入党章总纲。直至坚持到党的十八大。36年来,我们党紧紧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历史走到了今天,社会主要矛盾为什么会转化?经过6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已经告别贫困、跨越温饱、即将实现全面小康”。恩格尔系数降低了→肚皮问题的解决;幸福指数要求上升→心情问题的解决。执政党就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要求,正视社会需求的这种变化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主要矛盾转化的具体表现从需求方面看,表现为从单一需求到多元需求:物质文化需要转化为美好生活需要,这是人民需要从“窄”到“宽”的转变---需求的范围广了。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已经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人均GDP3900-12000美元);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分别从1978年的343元、133元提高到去年的33616元、12363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29.3%和32.2%,百姓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了:今天的人民需要呈现出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全方位的需求---美好生活需求。一是需要的层次不断提高。对原来的“硬需求”呈现出升级态势(对标准要求越来越严,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功能要求越来越多);二是需求范围不断扩大。新生的“软需求”不断地扩展。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全方位的诉求----期望获得更有效的诉求、更平等的机会、更公正司法、“更优质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从供给看,由供不应求到供求不匹配“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化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由“低”到“高”的转变。一方面,“落后的社会生产”状况已经改变。GDP总量的扩增、科技的突飞猛进,多种产品的过剩,粮食的十二连增等等。“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落后的社会生产已不再是中国的现实。另一方面,我国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这些问题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在满足人民群众对获得“更优质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方面还存在着供给的不足。根本原因: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三、积极应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提出的新挑战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一)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淡化GDP指标。报告:“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从改革创新入手,培育新动能第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结构性失衡问题。“三去一降一补”去长补短---供需平衡---从某种意义上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为解决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而量身定做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一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制造业的智能化、精细化、绿色化、服务化、品牌化,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12日,十九大后首调研,习近平强调发展实体经济在徐工集团,习近平强调,中国这么大,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不能走单一发展、脱实向虚的路子。发展实体经济,就一定要把制造业搞好,当前特别要抓好创新驱动,掌握和运用好关键技术。二是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传统产业通过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融合,实现优化升级,助力于企业提升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实现供给体系质量的提升;智能化生产制造和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差异化的需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要聚焦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等潜力大、发展滞后的薄弱领域以及医疗、养老、休闲等高端服务领域,拓展发展新空间。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五是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企业家稀缺资源;企业家精神:永不满足、追求卓越。9.25日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中央首次以专门文件明确企业家精神的地位和价值。---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营造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第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一是要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二是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三是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企业主体:围绕市场的需求来进行。深圳的四个90%:90%的研发机构在企业,90%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的研发资金来源在企业,90%的发明创造成果也产生于企业。四是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2、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高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发展的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区域不平衡;发展的不充分更多表现为区域发展的不充分。第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乡村---农业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经济、生态、文化、教育、科技、社会的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农业方面,强调产业兴旺,优先发展农业,构建“三大体系”;农村方面,实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实现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农民方面,实现生活富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农地方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人员方面,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第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一是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二是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三是推进“三大区域”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3、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第五、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金融体制、人才管理体制、科技体制、政府管理体制、垄断体制、商事制度改革、国企改革。其目的就是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
本文标题: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559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