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题】八年级第七章第一节题目:日本(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日本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人口的认识,知道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国家。(2)了解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3)了解日本文化特色及与中国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日本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学会分析自然现象的成因。(2)对所用资料进行探索、对比和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3)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国家地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日本地狭人稠的自然环境的学习,正确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2)在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学会与人分享成果,并用合适的方式表述自己的看法。【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本章是在前两章“认识大洲”、“认识地区”的基础上,认识区域的继续——“认识国家”。从结构上讲,本章内容是前两章内容的延续,同时,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揭开了课本后面的其他国家学习的序幕。日本是从中国的邻近国家和地区中选取的,为后面介绍远离中国的国家的内容起到过渡的作用。本节内容以日本为案例,学习我国邻近的国家,通过描述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自然环境特征、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从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地理问题,来了解国家地理的基本规律。2.课标要求:本节有“地狭人稠”、“岛国经济”、“文化交流”三部分组成。在“地狭人稠”这部分中,课标要求学生能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原因;在“岛国经济”这部分中,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的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在“文化交流”这部分中,要求学生举例说出日本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由于本节内容较多,在教学时,“地狭人稠”、“文化交流”为第一课时,“岛国经济”和评讲习题为第二课时。【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教学难点:1、如何从日常所见所闻分析出国家的自然环境特征。2、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教学建议】建议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旅游的方式,运用丰富的图片将日本的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串联成一节生动的地理课。【探索活动设计】讲探索活动放在“文化交流”小节中使用。由古都长安和古都平城京“惊人相似性”引入对日本文化特色的讲解(这一部分设计将放在第二课时中)。【教学案例设计】案例:日本的气候特点设计背景:通过前面对日本自然环境中位置、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的了解,以及原有的地理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分析地理环境成因的方法,因此运用展示多张樱花景观图片图片,通过对比,联想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日本气候特点。设计方式:首先展示多张樱花图片,对比日本的樱花和我们武汉大学的樱花,引出气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从而引出对日本气候的特点分析。然后展示亚洲气候图,让学生找出日本的气候类型。最后引入比较活动,让学生对照表格比较北京和东京两地的气候特点有何差异,最后通过学生的分析归纳得出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这一结论。城市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气温年较差年降水量东京3.7℃25.1℃21.4℃1610毫米北京-4.7℃26.1℃30.8℃636毫米提问:1、冬季,东京比北京冷还是暖?夏季呢?2、降水量哪一个城市更多?3、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现象?4、这说明日本的气候具有什么特点?归纳总结:东京与北京大致处于同一纬度。但是,冬季东京比北京温暖,夏季比北京凉爽,且降水量比北京更丰沛,这说明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点。【教学过程设计】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谈一谈多媒体播放日本景观图片点评:今天将带大家去旅行,我们要去的地方有山有水,自然风光秀丽,城市也很繁华,大家猜一下我们将去哪里?(板书:日本)引出思考活动:你眼中的日本是个怎样的国家?生看景观图片猜测本次旅行的目的地生答:日本生思考回答:略利用直观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充分调动课堂气氛。以探讨讲述的方式引入对日本的学习,既有利于了解学生对日本的了解又方便直接导入新课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讲授新课情景设置旅行前了解日本展示课件:我的日本之旅(旅行前:了解日本)提问:旅行前,我们要做一些什么准备工作呢?生思考回答:了解日本的一些基本概况,旅游特色学生简介日本以新颖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国家地理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展示日本地理位置图片总结和板书:日本位于东亚,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展示日本四大岛图(介绍日本的领土组成)总结:日本是由四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边海域所组成的一个岛国板书:(领土组成)学生看图归纳日本的地理位置特点,填出周边海域的名称学生回答:略学生对照图分别说出日本这四个大岛的名称和位置特点突出重点,落实知识点。引导学生看图把知识点落实到图上。旅行中情景设置感受日本自然环境日本初印象:播放日本人潮汹涌的街道和繁华的都市景观图片。提问:你对日本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呢?展示活动:算一算(通过计算,比较中日两国的人口密度)学生抢着说出自己对日本的第一印象:人口密集,城市繁华通过计算,学生得出结论: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国家真实的旅游情境,直观的图片展示,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丰富了学生对日本的感性认识通过计算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播放课件:行程第一项(游山玩水,看日本自然环境)教师过渡:这样一个地狭人稠的国家,却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我们今天行程的第一站,就是日本著名的风景区——富士山。(播放富士山景观图片)提问:你对富士山有多了解?学生欣赏富士山美景图片学生在已有资料或课本中找寻富士山的信息并举手回答学生简介富士山:日本第一高峰,海拔3776米,是一座活火山(引出日本多火山地震的状况)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查找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的参与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从学生对富士山的简介中引出对日本多火山地震的介绍。(播放图片,日本的火山和地震现状)转承:多火山地震的地方往往少不了温泉,日本也是一个温泉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播放温泉图片)提问:为什么日本多火山地震和温泉呢?播放资料:比较活动提问:从资料表格中比较两次地震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你从中得出了什么结论?播放资料和图片:看日本如何应对地震灾害学生阅读火山,地震资料,了解日本多火山地震这一现状学生欣赏游客和猕猴泡温泉的图片并思考老师提出是问题通过思考,学生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学生看图表讨论、比较学生站起来阐述自己从比较中得出的结论(日本应对地震灾害的措施)突出重点,落实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联系旧知,巩固新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知识的能力充分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色旅游情景感受日本自然环境转承:看过美丽的富士山,其实沿途的风景也很吸引我们的眼球。播放图片:日本的自然风光,引出对地形的讲解。提问:看到这些景观你有何感想呢?播放图片:日本地形图总结并板书:日本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海岸线曲折,利于建港。学生欣赏图片并思考学生回答学生读日本地形图,分析日本的地形特征和海岸线特征学生回答:略利用直观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充分调动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播放樱花图,感受日本宜人的气候提问:1、樱花的盛开与哪一个自然要素有关?2、日本的气候有何特点?(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和日本气候类型图)展示表格:比较东京和北京的气候特点有何差异学生欣赏美丽的樱花景观,比较我国的樱花和日本的樱花,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略学生找出日本的两种气候类型看图表,讨论分析两地的气候特点差异回答并得出结论: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日本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指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感受日本人文东京转承:游览了美丽的山水,下一站将要带大家去感受一下古老又繁华的都市——东京播放PPT:游东京品日本文化播放图片:东京街头掠影(和服、美食、茶道、花道、建筑等)探索活动:1、看到这些图片,你感受到了日本文化有何特点2、思考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联3、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特色鲜明的文化?学生欣赏日本图片,感受日本独特的文化通过观赏图片思考探索活动用丰富的图片直观的展示日本的文化特色,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探索活动,讲对文化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更高层面,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结束留下疑问为下一节课的开展埋下伏笔。小结回味日本播放PPT:回味这两天的行程(作为新颖的小结形式)播放PPT:下一站沿海行(结束)学生思考并总结(这一段旅程中看到的美景,了解到的日本自然环境特点)以新颖的形式进行本课的小结,既有利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也符合本节课以旅游为主线的设计理念。【板书设计】位置:东亚岛国地领土:四大岛+数千个岛屿及周边海域狭多火山、地震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稠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气候海洋性季风气候【课堂评价】本节课的设计结合八年级学生特点,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改变以往枯燥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运用旅游形式,带领学生游览日本,更直观,更形象,在游中学习,寓教于乐。把抽象的知识变为学生形象的认识。教师引导,配合多媒体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多种感官并用,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和实事,主动参与探究、讨论,获得知识。最后,小结采用回味旅程的形式,引导学生归纳拓展。但力图在一节课内就完成“自然环境”和“文化”两部分的内容,时间很紧。因此在最后文化交流部分,展示多张图片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丰富学生对日本文化的感性认识,而理论归纳方面则以探索活动的形式留待学生课后思考,为下一课时的开展埋下伏笔。
本文标题:日本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574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