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今天的课题叫做《儒家的智慧与现代价值》。中国文化的内容架构非常丰富,包括儒家、道家、佛家、中医、书法、绘画等,儒家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习近平总书记对儒家思想的评价自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很多场合都提到了对儒家思想的重视,我们来了解一下习总书记在哪几个场合提到过儒家文化。2013年10月,习总书记到山东曲阜考察并参观了孔子研究院,他翻开了两本书,其中一本叫《孔子家语通解》,还有一本叫《论语全解》。大家知道,《论语》是孔子和他学生的对话集,应该说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一个很好的文本。习总书记看了以后说了,我要好好看看,还要带回去看。同时,他对当时在座的研究中国文化的专家学者提出,我们对这些好的文化要好好地研究,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深化研究,还要因势利导。什么是因势利导呢?我们的时代跟孔子的时代已经相隔了两千多年,要在新时代、新要求下,用古代思想的智慧和精华来哺育当代的中国社会。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总书记到了北京大学跟学生座谈,其中他还专门了解了北京大学编撰《儒藏》的情况。把相关典籍收集在一起为“藏”,此处“藏”为“宝藏”之义,把儒家典籍收集在一起,编成一大文库,即为《儒藏》,是儒家著作的总汇,与道家之《道藏》、诸子之《子藏》,佛教之《中华大藏经·初编》《中华大藏经·续编》相应。《儒藏》是聚集古代儒家的大百科全书,载有哲学、政治、军事、经济、教育、文学、历史、艺术、医学、化学、天文、地理、数学、技术各方面的丰富的内容。把古往今来儒学研究的大家的思想结集起来,这便于儒学的传承、研究和发展。习总书记对这些编撰《儒藏》的人,对他们的工作表示赞赏。尤其需要提到的是,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的时候,也就是2014年9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习总书记去了。大家查看建国以后的历史,作为一个国家主席、国家元首,去参加纪念孔子诞辰的会议,这是第一次。不仅去了,习总书记还发表了非常重要的讲话,对儒家的思想做了非常多的概括和表述,我们来了解一下。习总书记说:“今年(2014年)是孔子诞辰2565周年。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又讲,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文化,将会是“中国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他说,我们这个民族走到今天有很多条件,其中一个就是我们历经磨难能够自强不息,其中一个文化营养就是儒家的影响。习总书记还指出,“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什么意思?孔子诞生在两千多年以前,距今两千多年过去了,他的思想我们怎么看?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很多西方的学者都在反思人类社会到底怎么了。文艺复兴以来,为什么发生两次世界大战,造成那么多的杀戮和血腥?今天环境的恶化也好,民族冲突也好,那么多问题,到底怎么了?实际上,很多西方的学者都认识到,包括儒家在内的中国文化所提供的智慧、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对于处理人类社会的困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就是我们习总书记讲的,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对解决人类当前的一些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习总书记还具体说了一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这里习总书记指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文化内容,就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那些非常好的部分,包括有利于道德建设、治国理政、人文教化的,把它抽离出来,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并赋予其新的含涵义,这就是文化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而且,习总书记还指出:“希望中国和各国学者相互交流、相互切磋,把这个课题研究好。”什么课题?就是怎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那些智慧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让它传承下来,发扬下去,并对推进中国文化建设,乃至人类文化建设繁荣和发展作出贡献,把这么一个课题做好,“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同造福人类”。我举了这几个例子之后,大家就会体会到,习总书记几次都对儒家思想作出指示,或者对它的价值都作出比较高的评价。二、儒家的起源与思想主旨下面的时间里,跟大家分享什么是儒家,儒家思想究竟包含了哪些智慧,儒家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有哪些脉络,我们怎么在今天这个时代条件下来传承、弘扬儒家思想。我们先看一下儒家的起源和思想主旨。“儒”这个字在最初指的是什么呢?在古代,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教育的。春秋战国之前,学在官府,民间是不能办学的,很多人没有读书的机会,社会上很多重大事情,比如婚丧嫁娶,需要读书人来指导这个礼节是怎么样的,程序应该怎么做。这些人,用我们今天的话就叫司仪。儒,最初就是指这个,是指当时受过教育的,对社会的规范、重大事情的礼节作出规范和指导的人。春秋时期,孔子出现以后,儒的含义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它并不指泛泛地讲,我一个读书人,我懂一些礼节,别人遇到事儿了,我告诉别人怎么做。孔子的出现,使儒升华成一种精神,甚至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内在精神的代表。它成了社会的大道,仁义或者道义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儒在孔子之后升华了,不仅是读书人,而且集中体现和凝聚了中国民族内在生生不息的一种弘扬和坚守道义的精神,代表了一个民族的脊梁。所以,孔子是一个跨时代的人物。“儒”这个字,一个人一个理解。儒的思想怎么理解?儒家的思想就从这个字的造字结构可以看出:人之所需。我们讲怎么做人,怎么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儒家思想是必读的,它给了我们很多启发。这里我可以稍微引申一下。近代有个佛学的大师,叫太虚大师,在近代佛学历史上,有几个大师,包括虚云大师、印光大师、弘一大师、太虚大师。太虚大师对学佛的人有一个要求,叫“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儒,是人之所需,就连一个研究佛学的大德都说,人成即佛成,就是说一个人的人格上没有建立的时候,其他的这些,包括道家和佛家,如果想往上走,应该说是不具备条件的,就像大楼一样,无论盖得有多高,它的地基应该是非常扎实、非常厚重的,这个地基怎么来建构呢?就是依靠儒家的思想。1(一)儒家创始人——孔子我们要了解儒家思想,首先要先了解其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如果不了解孔子,我们是很难对儒家思想进行把握的。孔子的祖上是殷商王室的后裔、宋国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到了孔子六世祖的时候,在宋国,因为仇杀、内乱,开始出逃了,到了鲁国并定居于此。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纥与颜徵在生下孔子。孔子出生的时间,史学家考据,是公元前的551年的9月28日。今天很多人讨论教师节要不要改在这一天。应该说,孔子在中国教育界的地位是不能撼动的,他不仅是大思想家,也是大教育家。孔子出生之后,三岁左右,他爸爸就去世了,他妈妈就带他长大,作为一个落败的士大夫的家庭,很清贫。孔子曾经说过,我这一生“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一个人在苦难环境里,为自己的成长努力,饭都忘了吃,乐而忘忧,不觉得苦,连时光匆匆流过,都不觉得。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孔子付出的努力,以及他生命中秉持的那份乐观和进取的精神。孔子自强不息,很快成长为在当地甚至在鲁国,很有名望的人,后来入世了。中国有一句话叫“学而优则仕”,怎么理解?一个人变得很优秀之后,就要给社会做点事儿。一个优秀的人,自己优秀了,不要自傲,还要把我的能力用到社会公共管理的岗位上去,给大家做事,为老百姓服务。孔子这样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自己学到了一定程度,愿意把自己的学识供养给社会,或者奉献给社会,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孔子最初做了一个乘田,管理畜牧。后来,孔子做的是中都宰,就是中都这个地方的领导人。中都今在山东省汶上县,就相当于县委书记或者县长这么一个位置。孔子入世后发展得很快,后来做了鲁国大司寇,是司法的最高长官。孔子做官做得怎么样?《史记》里有记载,他几乎做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个评价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礼记·礼运》里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大同社会,那是一个理想,孔子在鲁国治理的两三年时间里,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孔子是一个了不起的政治家,他的社会管理非常出色。所以,你不要以为知识分子,像孔子这样是迂远而阔于事情,实际上他在社会管理上非常有才能,而且效果也在《史记》中有记录。后来鲁国发展得非常好,鲁国东边的齐国就忧虑了,忧虑什么呢?鲁国发展强大之后,齐国觉得有危险。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这个问题,说邻国发展起来,会不会打我,会不会侵略我?一忧虑就开始搞破坏,给鲁国统治者送了很多金银财宝就不说了,还送一些美女,实际上就是诱惑他,离间励精图治的孔子和统治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是什么?结果就是孔子被疏远了,统治者本身就不太喜欢他了,为什么呢?因为有孔子这样一个励精图治的政治家、思想家,当统治者想吃喝玩乐、骄奢淫逸的时候,身边有这么一个正派的人,他就觉得不舒服。现实中也会有这样的问题,有一个人特别正派的存在,其他不那么正派的人心里就会不舒服。因此,在这个时候,孔子的政治理想就很难得以实施了。那怎么办?大概55岁左右,孔子开始周游列国,前后有14年左右的时间,68岁回到鲁国。这个过程我先不说那么详细,我先给大家解读一个点。大家想,孔子做到大司寇,后来代理国相,这么高的位置,生活过得很好,他为什么还要周游列国?这非常值得我们反思。我们普通人,当一个科长,赚一点钱,就已经放不下了。有的年轻人,一个班长选不上就难过好多天。可是孔子作为大司寇,代理国相,说放下就放下,他为什么放下?当自己为百姓服务的的政治理想,治理一个伟大国家的这个抱负,不能实施的时候,他不会贪恋个人安逸的生活,所以,这就了不起。一个人,可以把小我的利益和得失放下,为了心中那份道义,14年颠沛流离,这就很了不起。所以,我不是高推圣境,非得把圣人说得那么伟大,我们将心比心,我们可能一个职称评不上都不知道难过多少天,可是孔子是大司寇,代理国相,说放下就放下,为了自己的理想和心中那份对道义的坚守,吃了多少苦?14年,有几次甚至连命差点丢了,连饭都吃不上,可是他为什么坚守?这就是了不起的。所以,我觉得,一个国家,一定有一些东西是需要坚守的。一个国家的道义或者一个国家的精神、骨气,如果不能坚守的话,人人都势利,人人都崇拜金钱和权利,这个国家一定不会有未来。68岁的时候,孔子回到家乡,因为年龄大了,他主要做的事,就是做文化的整理和传承。大家知道《诗经》,《诗经》是早期经典民间的诗集,有几千首,可是有一些诗集重复了,有的内容不是很健康,孔子把它整理完之后,剩下305篇,就是《诗经》。还有《易经》,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如果五十岁的时候让我学《易经》,我可以少犯很多过失。据说他是对《易经》做了研究的,这在学术上并没有定论。《易经》的解读叫《易传》,《易经》什么意思,怎么读《易经》,其论文集就叫《易传》,据说有一些是孔子写的。包括孔子还整理修订《春秋》,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经、史、子、集。什么是经?经: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包含那些大智慧的书,儒家的四书五经、道家《老子》《庄子》、释迦摩尼佛的《佛经》,这都是经典。为什么经要放在前面?一个经里载的是什么?是道,经里面有大智慧,当我们读经的时候,我们有了大智慧,有了看待事物圆融中道的智慧和态度,再读历史,在品评历史的时候,成败、得失、原因、教训、前因、后果才不至于偏颇。如果没有经,你对人伦大道体会得不够,那么你读历史的时候,就会有一些偏激、不中道的看法。所以孔子编写《春秋》微言大义,孔子晚年甚至说:“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什么意思?在编撰《春秋》这本史书里,寄托了孔子心中
本文标题:儒家文化与现代价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590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