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科学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剖析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吉林市教育学院王辉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教学目标的设计方法和表述技巧是目标设计的关键因素。教学目标的含义♪所谓教学目标:就是指在教学活动进行之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学习结果的预期或估计。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为学生,而非教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是引导者、促进者,起着主导的作用。♪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体现的是学生在具体行为上发生的变化,体现教学活动主体的要求;即描述的不应是“教师做了什么”,而应该是“学生能做什么了”。例:♪《蚯蚓的选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自然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教参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教学目标的内容主体为学习结果,而非学习过程♪在教学目标中,教师设计的应该是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时,学会了什么或学会了做什么,而不应该是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要做些什么。《运动与摩擦力》一课的部分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状况、物体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实验;例:♪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含义理解有偏差。用教学参考书中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代替教学目标,所陈述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而不是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师对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完全不了解。她把在教案中写“教学目标”栏当作走过场,实际教学并不考虑教学目标。甚至对写教学目标的必要性提出质疑。♪教师写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之所以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因为教学目标在陈述上是含糊不清的,因而不可观察、不可测量,难于操作。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真正理解教学目标的含义。♪加强对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克服教学目标陈述上的含糊性,使教学目标明确化。♪在陈述教学目标时,要经常考虑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的多种类型与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有机结合。教学目标的三个领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把人类学习分为三个主要的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分类,也主要是根据布卢姆的分类方法来分类的。♪各学科教学目标都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也称“三维目标”。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联系♪教学目的体现了在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育教学总任务,它们根据该学科的特点规定了各章节的教学范围和教学任务,是教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通过教学所能达到的学习结果的预测和估计,它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起引导作用,对教学的评价起依据作用。♪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同时前者具有稳定性,后者具有灵活性。♪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基础,只有在对教学目的具体化后,即提出达到目的的手段、时间以及检验目的是否达到的工具、步骤后,目的才会变成目标。教学目标的功能(一)导向功能一是指导着教师的教学方向;二是指导着学生的学习方向;三是指导着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的方向。教学目标的功能(二)激励功能目标是引发个体行为的一个外部诱因,它能给个体带来为实现某个目标全神贯注、克服困难、抵制诱惑的力量,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精神动力。教学目标的功能(三)评测功能♪教学目标一旦确定,它的达成与否就成了评测教学效果的重要尺度。♪科学正确地评价一堂课的成败优劣,应从学生在教师预先设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是否真正达到了目标或达标的程度来做判断。当代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新课程三维目标分类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教学目标可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每个领域又可分为由低级到高级的若干个不同的层次和水平。层次一般目标特殊学习结果、行动动词知道知道名词;知道特殊事实;知道规则;知道倾向和顺序;知道分类和项目;知道标准;知道方法和顺序;知道原则或通则;知道理论和结构界定、命名、说出、指出、描述、区别、辨别领会转换信息的形式解释关系从已有资料插入解释、倒置、预测、整合、推断(知)应用运用原则使用、解决、建立、准备、示范分析分析组织和关系区别、描绘、绘图、分辨、推断、解释综合产生新的安排设计、组织、重组、组合、修改、创造评价依据外在标准判断依据证据判断评估、比较、对比、区别、批评、检查初级认知高级认知认知领域可观察的行为动词♪背诵、复述、回忆、默写、听写、画出、写出、列举、描述、指明、解答、罗列…♪区分、区别、划分、解释、归纳、说明、总结、阐明、证明、简述、比较、判断、概括、质疑、审出、选择、筛选、找出、计算、运用、使用、拟定、评价、撰写、试论、创造、整合…♪符号表示、合理命名、分层描述、规范说出、规范写清、用术语表述、用学科理论表述…使用行为动词是实现目标的关键一、小学科学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研究——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素质的具体化)♪•自主发展:身心健康、自我管理、问题解决和创新♪•社会参与:公民道德、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文化修养:语言与沟通、科技与实践、人文与审美(人文底蕴与审美情趣)学科核心素养•指本学科对核心素养的贡献(终身烙印)•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标准:♪•课程标准♪•质量标准中小学科学的核心素养♪•实证思想♪•科学概念♪•探究能力♪•科学思维♪•科学态度怎样理解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科学课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二是小学科学课程的定位是科学启蒙。怎样理解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什么是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包括科学价值观、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知识和科学实践能力等几方面的内容♪科学素养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需要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二、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与教学目标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思想?♪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与有效的指导,意味着必须提高每个人对科学进步与社会发展做贡献的能力。“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思想?♪科学课程要考虑到每个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与有效的指导,意味着必须提高每个人对科学进步与社会发展做贡献的能力。怎样理解与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是指在科学学习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让他们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自己动手搜集各种资料,开展调查与实验,自己整理信息,做出解释或结论,自己写成研究报告,并进行表达与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到科学知识的同时,习得开展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并培养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什么是科学课程的“开放性”?♪科学课程的开放性是指科学教育不是一个完全可以预设的过程,尤其对科学探究的教学来说,更是无法预测将会出现什么结果,即使是过程,也很难完全预设与控制。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整个过程将随着教师、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与具体情况而展开。因此,科学教育从目标、内容、过程到结果都应该是开放的,既要有一定的目标与要求,又不能死扣这些目标与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适当的灵活性,使教学过程跟随学生的学习过程,紧贴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成效。三、小学科学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为什么科学课程既有总目标又有分目标?♪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主要维度或基本要素有——对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的了解和实践,对与科学相关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课程目标就是以这三大维度或三大要素为脉络来进行表述的。总目标对小学生经由科学课程的学习而在科学素养主要维度上的预期发展水平做了高度概括,分目标则对小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而在科学素养主要维度上的具体发展水平做了明确界定。总目标和分目标一起,勾画了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大致轮廓。虽然总目标分解为3个分目标,但绝不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各分目标的达成是单独进行的。好的教学活动,往往同时能兼顾或达到多个分目标。总目标中提到的“亲近自然、欣赏自然”包含哪些含义?是否也包含“认识自然、利用和改造自然”?♪鉴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不可能要求他们“认识自然”、“利用和改造自然”;鉴于现代化、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关系,更应该鼓励孩子从小乐于投身自然、探究自然,用他们敏锐的感官去拥抱自然,去发现自然中的变化和奥秘,去欣赏自然的景色美、生态美、沧桑美和协调美,从而发展爱自然、爱家乡、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感。教学中怎样把握各分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把各分目标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加以把握,可以而且常常需要在某一堂课、某一个教学环节上对某一个分目标比较侧重,但在另一堂课、另一个教学环节上又会体现另一个分目标。从总体上来说,3个分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什么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进行探索、质疑和研究。♪现代教育科学使用的“科学探究”一词往往具有两个层面上的含义:一是科学探究活动,二是科学探究技能。♪科学探究活动又可以区分为科学家(泛指一切科学工作者)的科学探究活动和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两者在对象、方法和结果上存在差异。♪科学探究技能是指使人能够顺利完成科学探究活动的动作方式或操作顺序。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目标的双重性。科学探究活动的目标,一是指向具体的、未知的某个问题或某类问题;二是指向科学的本质,通过对具体问题的研究探索科学的奥秘。♪(2)活动的过程性。任何一个科学探究活动必定由若干个基本步骤所组成,每个科学探究活动的具体目标是有差异的,但各个科学活动的基本步骤却是大致相同的。♪(3)方法的针对性。对于不同的问题必须采用不同的探究方法。♪(4)工具的有效性。科学探究活动中往往需要恰当地使用工具来帮助我们了解感官所不及的事物或现象。♪(5)证据的重要性。科学尊重事实、注重证据、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6)结果的可重复性。科学探究结果必须通过一定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一方面接受他人的重复验证,证明或证伪;另一方面可以在他人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构思和探究结果。♪(7)结论的开放性。科学探究活动的结论来自对探究结果的归纳整理和逻辑推理,代表了特定的人在特定时段的研究水平,对它的合理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对它的进一步研究可以带来科学发展的新成就。什么是“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意味着教师不要硬性规定学生表达探究结果的方式,而是要鼓励他们百花齐放,用他们自己熟悉的、力所能及的、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否就是科学课的德育目标?为什么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而不用“德育目标”?♪我们应该培养学生从小爱自然、爱家乡、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品德。科学课也担负德育重任。而德育方面的目标,主要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关联,但在“科学探究”和“科学知识”中也有所体现。所以思想品德教育已渗透在各目标之中。科学教育如何体现思想品德教育?♪一是明确总目标和分目标提出的具体任务。二是教师身体力行。领会课标精神,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之中。三是资源合理配置。教材、教具、教学辅助手段、学校管理
本文标题:小学科学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剖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609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