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预算绩效管理相关政策解读(精)
一、预算绩效管理相关政策解读二、绩效自评操作流程及相关要求三、2009年绩效自评工作问题四、2010年绩效自评工作要求五、如何写好绩效评价报告第一部分:预算绩效管理相关政策解读1、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及其附件—《浙江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浙政办发[2005]91号)建立和完善绩效评价运行体系: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和检查工作;各有关部门共同配合做好绩效评价的组织和实施工作。逐步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财政部门要将评价结果作为下年度安排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评价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建立支出绩效激励与约束机制。《浙江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对绩效评价的范围、内容、方法、指标与标准、组织实施、工作程序、结果应用等内容予以明确。第一部分:预算绩效管理相关政策解读2、省财政厅《浙江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办法》(浙财绩效字[2009]5号)基本概念:评价类型:预算申报(事前)评价、实施过程(事中)评价和完成结果(事后)评价评价组织:部门(单位)绩效自评、财政部门组织评价绩效目标:评价指标与标准:在操作流程中详述评价结论:在操作流程中详述评价报告:在操作流程中详述评价结果应用:在操作流程中详述(其他制度)基本概念:绩效评价是指部门(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设置、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对财政支出全过程及其实施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判。要素:主体、客体、内容、依据、方法、指标、标准,核心要素是评价的指标和标准。①主体:绩效评价的主体是部门和单位,而不仅仅是财政部门。部门和单位是使用财政资金的主体,因而也是绩效评价的主体。②客体:各项财政资金,即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包括预算内、预算外及其他资金。③内容:财政支出全过程及其实施效果。④依据:绩效目标等。⑤方法、指标、标准:将在后面详述。⑥评价结果:评价报告是评价结果的集中体现。第一部分:预算绩效管理相关政策解读第一部分:预算绩效管理相关政策解读评价类型:绩效评价按实施阶段的不同,可分为预算申报(事前)评价、实施过程(事中)评价和完成结果(事后)评价三种类型。预算申报(事前)评价是指对项目资金申报情况的评价;实施过程(事中)评价是指对项目支出实施过程执行情况的评价;完成结果(事后)评价是指项目支出完成后的总体评价。第一部分:预算绩效管理相关政策解读评价组织方式:1、部门(单位)绩效自评2、财政部门组织评价原《实施意见》规定的3种评价组织方式:1、项目单位自评2、主管部门组织评价3、财政部门组织评价变化:将项目单位自评和主管部门评价统一为部门(单位)绩效自评第一部分:预算绩效管理相关政策解读绩效目标:绩效目标是部门(单位)使用财政资金计划在一定期限内达到的产出和效果,是预算编制和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一般以量化的数值或比率表示。部门(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应明确项目绩效目标,并尽量予以细化。2010年我厅选择现代农业园区和计生二免项目开展绩效目标细化论证工作。绩效目标的主要内容:1、预期提供的公共产品及服务2、项目支出预期效果绩效目标应符合下列要求:1、方向明确2、细化量化3、科学合理(返回)第一部分:预算绩效管理相关政策解读3、省财政厅《浙江省中介机构参与绩效评价工作暂行办法》(浙财绩效字〔2005〕6号)4、省财政厅《浙江省中介机构参与绩效评价工作规程(试行)》(浙财绩效字〔2008〕9号)5、省财政厅《浙江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专家管理暂行办法》(浙财绩效字〔2006〕4号)6、省财政厅《关于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意见》(浙财预字〔2008〕12号)第一部分:预算绩效管理相关政策解读2010年,省财政厅拟制订省级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从绩效目标申报、绩效评价实施、项目实际绩效、评价结果应用、配套制度制订等方面进行考核,以推动省级部门主动开展绩效管理工作。第二部分:绩效评价具体操作流程(一)前期准备阶段1.确定评价对象2.成立评价工作组3.确定评价机构4.制订评价方案5.下达评价通知(二)实施评价阶段6.资料收集与审核7.现场和非现场评价8.综合评价(三)撰写报告阶段9.撰写报告10.提交报告(四)结果应用阶段11.结果反馈12.预算应用注:根据《浙江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办法》(返回)一、确定评价对象评价对象:部门(单位)财政支出由项目支出和基本支出组成,目前,主要侧重于项目(专项)支出的绩效评价,并积极探索对部门(单位)整体财政支出开展评价。2010年省级项目绩效自评范围及对象:根据《浙江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办法》规定,对300万元以上项目组织自评,2010年,根据部门自评项目申报和省级预算安排情况,确定自评项目129个,涉及49个部门。除明确的自评项目外,各部门还可结合实际选择有关项目组织实施绩效自评。二、成立评价工作组成立评价工作组:确定评价对象后,应成立评价工作组。评价工作组成员应紧紧围绕评价项目选取。评价工作组职责:负责整个评价工作的组织指导:确定评价机构、制订或审定评价方案、审核评价报告等。绩效自评工作按照“谁使用,谁评价”的原则实施。项目单位负责项目支出的绩效自评;主管部门负责做好本部门绩效自评的组织实施,同时做好部门本级项目的绩效自评工作;省财政厅负责指导、检查各部门绩效自评工作,并在自评基础上,委托中介机构进行抽查与评价。(返回)三、确定评价机构评价机构三种形式:1.中介机构:在全省绩效评价中介机构库中选择,可直接确定或通过招投标选择中介机构,中介机构也可组织专家组开展评价。2.部门(单位)评价组:由部门、单位内部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评价组。3.财政评价组:由财政部门内部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评价组。实施自评时,各部门可委托中介机构实施具体评价,也可由部门内部人员组成评价组实施评价。(返回)四、制订评价方案(总)前提:了解评价项目有关情况,做好方案设计准备工作:1、收集查阅与项目有关的政策,如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听取项目单位情况介绍3、深入项目单位实地了解项目实施具体情况评价方案主要内容:(一)评价依据(六)组织实施:(二)评价方法(七)时间安排*(三)评价指标(八)相关附表:资金使用情况表目标完成情况表*(四)评价标准(五)权重设置(返回流程图)制订评价方案-评价依据评价依据:1.与评价项目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以及项目立项申报有关资料,如项目预算申报书、可研报告、验收报告等。2.绩效目标:是部门(单位)使用财政资金计划在一定期限内达到的产出和效果,是预算编制和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一般以量化的数值或比率表示。(返回)制订评价方案-评价方法(1)评价方法:在具体实施财政支出评价过程中应该采用的具体工具和方法,实施评价的过程是各种方法的交叉、综合使用的过程。1.目标比较法:指通过对财政支出产生的实际效果与预定目标的比较,分析完成目标或未完成目标的原因,从而评价绩效的方法。是我们目前采用的最主要方法之一。2.历史比较法:指将相同或类似的财政支出在不同时期的支出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绩效的评价方法。通过将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既可以看出其发展趋势,也可以了解各种因素在不同时期的影响,进而分析其效益差异的成因及改进方向。制订评价方案-评价方法(2)3.横向比较法:指通过对相同或类似的财政支出在不同地区或不同部门、单位间的支出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绩效的评价方法。4.问卷调查法:又称公众评判法,指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调查问卷,在一定范围内发放,收集、分析调查问卷,进行评价和判断的方法。具有民主性、公开性的特点,在一些公共服务、公共投资项目上可设置目标群体满意度或公众满意度指标来评价绩效。(返回)*制订评价方案-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内容的直接反映,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载体,是衡量、监测和评价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量化手段。设置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评价指标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至关重要。本节主要内容:1.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2.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返回)制订评价方案-评价指标-内容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实施办法规定):1.绩效目标的设定与完成程度;2.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水平;3.项目实施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等;4.项目支出合法合规性,包括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财务管理状况、资产配置与使用情况等;绩效评价指标是评价内容的具体体现,评价内容是指标设置的基本依据。(返回)制订评价方案-评价指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各类项目评价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一方面,针对项目支出的共同点,对绩效评价基本内容中的共性指标进行了细化和分设,形成了“浙江省项目支出评价指标一览表”;另一方面,针对项目支出的不同点,各类支出项目的实施绩效存在较大差异,将基本内容中的项目实施效益指标作为个性指标。在具体评价项目时,可对共性指标进一步细化或选择,与个性指标相结合,共同构成某一项目评价的具体指标。(返回)制订评价方案-评价标准(1)评价标准: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对每项评价指标如何进行评分的标准,是评价工作的基本准绳和标尺,是最后进行评价计分的依据,它决定了评价目标能否实现以及评价结果是否公平准确。评价标准的基本类型:目前财政支出的评价标准一般有行业标准、计划标准、历史标准、经验标准四种。在利用这些标准时,有的是定量标准,有的是定性标准。实际评价中具体选用哪种标准,主要根据评价的目的、对象的特点、评价的环境、信息采集、技术标准的适应范围等条件来确定。制订评价方案-评价标准(2)定量标准与定性标准:1.定量标准:通常是建立在数据资料及有关统计信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标准值进行测定。目前使用中更多的定量标准是计划数。2.定性标准:是定性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的客观参照,在绩效评价中,许多指标,尤其是许多效果指标都难以量化,所以定性指标和标准在绩效评价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3.没有标准怎么办?要根据具体项目实际情况确定。在目前实践中,标准的主要来源有:一是有关政策规定和预定绩效目标;二是将标准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档,由评价人员直接判断;三是对相关数据汇总后计算平均值,均值以上为优秀或良好;均值以下为合格或不合格。(返回)制订评价方案-指标权重和标准分值设置一、指标权重设置:自上而下按指标层次分步确定权重,即先明确一级指标的权重,再明确二级指标的权重,后明确三级指标的权重。指标权重设置依据:1、评价指标对项目评价的重要程度2、项目管理(资金管理)需要3、业务和财务指标可各分设100分,一般业务指标占60%以上。二、标准分值设置:对每个指标不同标准分值的确定,一般可分为四档或五档,分值逐级递减,对应于优秀、良好、合格与不合格,并明确相应的分值。返回五、下达评价通知评价通知:是评价工作组(委托人)出具的行政文书,也是评价对象接受评价的依据。评价通知主要内容有:评价项目、评价实施、评价内容、评价指标和标准、评价时间安排和有关要求等事项。评价通知是评价方案的集中体现。评价通知是前期准备工作的一个总结,也是实施评价的一个基本依据,后面的评价工作要按照评价通知来实施。评价通知除下达评价指标、标准外,还要下发相关的统计表,包括目标完成情况表和资金使用情况表,以及绩效满意度调查表等。省级部门项目自评时可以不发评价通知,但须制订正式评价方案,核心就是评价指标和标准。(返回)六、资料收集与审核收集基础资料:评价机构根据评价工作要求,到项目现场采取勘查、问询、复核等多种方式收集基础资料,包括项目实施基本情况、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等各项数据资料。关键在于要始终围绕评价指标来收集资料,以利于评价打分。具体收集资料方式有:1.听取介绍:听取被评价单位对评价项目的目标设定及完成程度、组织管理情况、资金落实及使用、财务管理状况、资产配置与使用、产生的效益(
本文标题:预算绩效管理相关政策解读(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678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