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家居装修 > 景观设计大师介绍及作品分析
景观设计大师介绍及作品分析——俞孔坚2012.12.10目录俞孔坚生平简介设计思想探析经典作品分析大师简介——生平•1987年获得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硕士学位•1995年获得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1995-1997年任职于美国SWA集团•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设计师大师简介——主要作品•广东中山岐江公园•浙江台州黄岩永宁公园•秦皇岛汤河公园•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天津桥园•上海世博后滩公园•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设计思想探析•北林时期,俞孔坚致力于对风景、景观的量化评价以及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研究,并且翻译当时国外最新的景观生态学课本为学生上课。发表相关论文《论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1987《风景资源评价的主要学派及方法》1988《自然风景质量评价——BIB-LCJ审美评判测量法》1988等,是国内较早将生态学意义的景观概念引入大学课堂的学者之一,较为系统地归纳出景观系统的两大功能:一是景观作为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循环的载体,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二是景观作为社会精神文化系统的信源存在,人们不断从中获取各种信息,在经过人类智力的加工形成丰富的精神文化,这是风景园林学研究的主要方向。•留美期间,俞孔坚以“土地为本,顺应生态”的研究思路,继续专研景观设计学和景观生态学。师从CarlSteinitz等大师,首次接触地理信息系统,并深受IanMcHarg的影响,使俞孔坚从一般传统意义上的园林走向了大地——完整意义上的景观。期间发表论文《Infinityinbottleground:understandingthChinesegarden》1993《Culturalvariationsinlandscapepreference:comparisonsamongChinesesub-groupsandWesterndesignexperts》1995《SecuritypatternsinlandscapeplanningwithacaseinsouthChina》1995•北大/土人期间,创办北大景观设计研究院和土人景观设计公司,跨越学界、商界。俞孔坚尖锐地批判国内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运动、城市化妆运动,通过对当代中国城市化建设和精神文化缺失的反思,明确定位当代景观设计学的使命:重建“天地—人—神”和谐,是人类生存的艺术。提出“反规划策略”,构建EI保障城市生态安全,重建人与土地的精神联系。发表相关论文《谨防城市建设中的“小农意识”和“暴发户意识”》《国际城市美化运动之于中国的教训》《生存的艺术:定位当代景观设计学》等,并进行了多个项目实践。•作为学者,俞孔坚明确定义景观设计学的核心和责任:土地的设计,协调人跟土地的关系;应该放弃小农式园林的包袱,承担起整个人类生态系统设计的重任。具体包括以下领域:1.居住社区规划设计。2.城市设计。3.城乡与区域景观与生态规划。4.自然与文化保护地规划设计。5.旅游地规划。同时,俞孔坚对中国传统园林文化进行了反思:景观设计源于我们的生存艺术,但却长期被上层文化忽略,使人误以为造园就是景观设计的全部内涵,认为只有精雕细琢的园林才是古典园林的精髓,忽视了平常人的体验。于是俞孔坚提出“白话景观”和“大脚美学”的概念,让景观回归到平常,尊重平常人的生活,重新认识土地。•作为设计师,俞孔坚主持设计多个项目,他的设计理念贯穿项目始终,并且不断向同行、向主管部门等呼吁、推广他的理念。下面以两个经典案例为代表,分析俞孔坚的设计理念。•广东中山岐江公园——设计首先意味着保留历史和时间的积淀,然后才是修饰和改造,最后才是创造出新的语言和形式。•此项目2002年荣获ASLA杰出设计奖,此为中国第一个获此荣誉的项目。广东中山岐江公园•设计理念:作为一个被废弃的工业遗址,既要保留场地原有的记忆和精神,同时要符合当代人的生活习惯和审美观念。通过对场地原有元素的保留、改变、再现三种方式达到目的。以直线型的便捷步道提炼出工业化的线条和肌理;以网状结构的平面布局彰显经济与高效的原则;强调新的设计,并通过新的设计来强化场地及景观作为特定文化载体的意义。通过视觉和空间的体验传达三方面的含义:足下的文化、野草之美、人性之真。•保留设计:保留场地中的自然与人文元素,使之成为整体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最直接地唤起造访者对场地精神的体验。包括自然系统和元素、构筑物、机器的保留。•改变设计:本项目中采取两种办法进行改变设计——加法设计和减法设计。加法设计:充分表达“东西”的意义;减法设计:揭示“东西”的本质。•再现设计:用全新的设计表达设计师的理解和感悟。一是为了强调设计者关于场所精神的体验,二是为了适应现代人的使用功能。例如直线路网、红色记忆、绿房子、铺地等,都试图用新的语言来设计新的形式,目的都是在传达场所精神的同时满足现代功能的需求。•岐江公园的成功经验:水位变化滨水地带的栈桥式水际设计使得亲水性和生态学得以保持,江河防洪过水断面拓宽采用挖侧渠而留岛的设计使得原有古木得以保留,废弃元素的保留、改造和再利用。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群力湿地公园:将面临消失的湿地转化为雨洪公园,一方面解决城市雨洪的排放和滞留,同时利用城市雨洪,恢复湿地系统,营造出具有多种生态服务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该项目荣获2012ASLA杰出设计奖。•设计面临的难题:•此湿地系统处于城市中央,已被孤立,怎样才能让其可持续发展?•怎样设计才能为城市提供一个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最经济可行的办法?•设计策略:•场地上现存的植被予以保留。•通过地形改造,创造不同高程的水坑和山丘,山丘上种植白桦等乡土树种,水坑收集从四周排过来的城市雨水,通过净化、过滤等手段,把雨水储存在湿地系统中。•设置步道网连接不同的水坑和山丘,让人体验“动景”,设置亲水平台和座椅,让人体验“静景”。•设置架空栈桥、休闲亭等设施供游人从不同角度体验景观。启发•俞孔坚作为当代中国景观设计行业的领军人物,其思想理念能够给人很多启发,归纳如下:•设计是去解决问题,不是再去创造问题。创新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的创新。•景观设计行业必须与时俱进,要符合现代人的需求。•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景观设计必须承担起更加重大的责任——协调人和土地的关系。•对不同的场地要突出其特有的场所精神,尊重乡土自然。•自然本身就是美的,过多的修饰反而会弄巧成拙。•生态学将在景观设计学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参考文献•[1]俞孔坚.论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7,04:433—439.•[2]俞孔坚.自然风景质量评价研究——BIB-LCJ审美评判测量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8,02:1—11.•[3]俞孔坚.论风景美学质量评价的认知学派[J].中国园林杂志,1988,01:16—20.•[4]KongjianYu.Culturalvariationsinlandscapepreference:comparisonsamongChinesesub-groupsandWesterndesignexperts[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1995,01:1—17.•[5]庞伟.场所语境——中山岐江公园的再认识[J].建筑技术及设计,2004,05:46—51.•[6]俞孔坚,胡海波,李健宏.水位多变情况下的亲水生态护岸设计——以中山岐江公园为例[J].中国园林杂志,2002,01:37—38.•[7]俞孔坚,庞伟.理解设计:中山歧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J].建筑学报,2002,08:47—52.•[8]俞孔坚.全国首个雨洪公园亮相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J].中华民居,2011,09:38—39.•[9]莫琳,俞孔坚.构建城市绿色海绵:生态雨洪调蓄系统规划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05:130—134.Thankyou!
本文标题:景观设计大师介绍及作品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701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