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教学详案
《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详案教学目标:1.考察当地空气污染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2.认识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会造成空气污染,向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使学生关心自己赖以生存的空气环境,并能提出净化空气、保护空气的建议。3.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空气污染、净化空气的方法,知道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教师准备:空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等音像资料。学生准备:调查活动教学过程描述: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两张图片资料,想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师出示资料,一张内容为鸟语花香的郊区,另一张为车水马龙,声音嘈杂市中心)图片看完了,同学们,如果让你选择一个地方居住,你会选择哪儿?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同学们都选择了环境优美、鸟语花香的郊区,如果让老师选择,老师也会选择郊区,因为郊区的空气好,环境优美,而且还有利于身体健康。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探究有关空气的内容——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师板书课题——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二、探究交流—我们周围空气的污染情况1.交流调查结果。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农作物生长。课前大家都对我们周围的环境做了调查,下面请各组把你们的调查结果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并把你们的调查结果整理后,填写在老师发给你的调查记录表中。(生组内进行交流,填写调查记录表,师巡回指导)调查记录表调查地点调查内容我们还发现了:我们的研究结论是:调查人:调查时间:2.小组汇报交流结果。刚才大家在交流的时候,老师发现同学们课前调查的内容非常多,也非常仔细,有的同学还调查了很多具体的实例。通过对你们调查资料的分析交流,你们有什么发现?下面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下你们的调查结果,其它小组要认真倾听哦!学生汇报生1:附近的工厂冒出滚滚浓烟,有刺鼻的气味。生2:公路两边绿化带的植物叶子上有厚厚的灰尘。生3:公路上,汽车、拖拉机奔驰而过,尾气排放,卷起灰尘。生4:农田里、菜园里使用的杀虫剂发出刺鼻的气味。生5:刚刚装修过的楼房内,感觉刺眼和刺鼻。生6:大街上有一堆堆的垃圾。生7:家里用的炉灶排放的烟尘、废气。……师:听了同学们的调查情况,老师感触颇深。清洁的空气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面对我们周围的空气状况,你有什么感想?生:空气污染了,我们人类就没法生活了。生:呼吸了被污染的空气,人会生病的。生:我从书上看到,污染的空气还会危害植物的生长呢。再说,人要是吃了被污染的植物,也会生病的。生:动物也要呼吸空气,污染的空气也会让动物们生病。……师:同学们,你们说的很精彩!那哪个小组表现的最好?小组互评师:是啊,空气受到污染对我们人类造成了极大地危害,我们能为净化空气做些什么?三、自由活动——我们能为净化空气做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生1:经常开窗通气,能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生2:植树造林,能净化空气。生3: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不乱倒垃圾。生4:废旧物品回收。师:对,有些废旧物品也有可能成为可利用的资源,就看怎么样去合理的运用。在我们生活当中也有很多废旧物品,你们是怎么样把它们变废为宝的呢?(学生谈自己的想法,教师予以肯定。)师总结:同学们说的不错。开窗通风、室内种植绿色植物、不乱丢垃圾等都是值得提倡的做法,我们还要提倡种植树木,让我们周围花香鸟语,让空气更清新。为了防治空气污染,国家颁布了《环境保护法》,其中规定:工厂必须注意消烟除尘,废气要经过处理才能排放到空气中去;城市要适当控制汽车的数量,改进汽车发动机,减少废气的排放;冬季要实行集体供暖,代替千家万户的炉灶,以减少烟尘和有害气体的排放等等。四、拓展延伸做一份有关保护空气的宣传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清洁的空气是人赖以生存的条件。因此,每个人都有保护空气不受污染的责任,每个人都要关心周围的空气是否受到了污染。课下请同学们做一份有关保护空气的宣传报,让每个人都来“保护空气、爱护家园”。板书设计:22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空气污染的原因空气污染的危害我们能为净化空气做些什么教学反思:本课首先出示一组清新空气的大自然风景图,让学生感受清新空气让我们生活舒适舒心,接着出示一组被污染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生存环境里的空气并不是那么清新,我们的人类活动正污染着我们周围的空气。探究活动让学生用亲自的调查来证明我们周围的空气受到了污染。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在老师的点拨下,同学们意识到空气污染危害到了我们的生活、健康。水到渠成学生意识到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我们要为清新的空气做些什么?拓展活动会提高学生保护环境意识。
本文标题: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教学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709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