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上海的老建筑(出处不详,可能是骑众,可能是摄影无忌,可能是蜂鸟。。。走长宁时参考过一部分,还不错)一、泰安路1、泰安路50号在泰安路,兴国路的转角,是一幢扁扁的梯形的奇怪楼房,二十年来几乎每天从它门口走过,直到有一天在街对面突然发现他是这么一幢洋气、漂亮、奇特的建筑,拍下来的照片让人感觉这是在法国街头,遗憾的是他的对面是一个公共厕所,而不是别的。2、泰安路76弄,亦村亦村4号是人民音乐家贺绿汀的故居,他1956年就在此定居,直至1999年4月27日,在这里走完了自己96年的生命历程。贺老的寓所建于1945年,是幢二层楼的现代式花园住宅,人字形屋顶,红平瓦铺盖。山墙顶开三个山字形透气孔,壁炉烟囱设置在西墙一侧,底层南房为贺绿汀客房兼琴室,侧房是女儿元元闺房,楼上是卧室、起居室和书房,庭前有一个将近200平方米的大花园。这里曾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迹:巴金先生在这里看望过贺老,梅兰芳在这里拜望过先生,傅聪在这里向贺老求教过琴艺……3、泰安路115弄,花园住宅(周谷城寓所)泰安路115弄1-8号花园住宅,隔泰安路与卫乐园相望,原为陈家巷乡村,系德国外侨于1912-1936年间建的英国古典式和西班牙式假三层住宅,由黄迈士设计,共三排九幢,占地面积1.3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40平方米。英国别墅立面部分木构架外露漆绛红色,山墙有凸窗,挑出小阳台,东面山墙凸出壁炉和烟囱,门庭高敞,半圆旋梯通向二楼。西端有和厨房相连的两层车库,住宅客厅面积较大,大客厅东侧是会客厅兼书房。西班牙住宅系缓坡屋面,盖圆筒瓦,铁制阳台栏杆,窗间有绞绳纹小柱。每幢住宅南面均有较大的花园,园内绿树成荫、绿草茵茵,环境优雅。该弄原为德士古洋行高级职员住宅,1949年解放前夕外侨均撤离回国。上海解放后多为部队、地方干部居住,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教授,毛泽东的挚友周谷城,曾较长时间居住在此弄6号。该弄1989年被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市文物保护单位。6号,周谷城寓所,周老的媳妇是我的高中物理老师,周老的胖孙子是比我高一级的学长,某期南方周末说江泽民先生经常徒步不带警卫来泰安路周老的寓所看望周老,我怎么就从来没有遇见过呢?7号,杜宣寓所,杜宣的夫人就是赵丹的前妻叶露茜4、泰安路120弄,卫乐园卫乐园即华山路1501——1527弄及泰安路120弄,此处原为后李家宅荒地,四周沿泰安路,华山路,兴国路被洛云浜所围,河上架有5座小桥.因一些街头艺人常在此搭棚卖艺,故而得名卫乐园.1924年大陆银行投资建造砖木混合结构三层花园洋房31幢,仿英,法,西班牙等国式样,整齐美观,煤卫齐备,底层还有汽车间.卫乐园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卫乐园是上海西区高档住宅区之一,整个居住小区内,环境幽静,每户都有近百平方米的小花园,在泰安路一线的住宅,每幢主入口的装饰形式都各个不同,很便于住户的记认.这些不同的门口的装饰,多见于上海的西班牙建筑,有的门头带有棚屋,盖有西班牙圆筒瓦,有的做成巴洛克风格,有流畅弯曲的弧形线条.而与泰安路一线相对,在弄北侧的住宅建筑,其风格就各个不同,有英国维多利亚,西班牙巴洛克,英国文艺复兴等不同风格.特别是这里弄口的西式大门,半圆拱券,墙顶铺红色半圆筒瓦,非常醒目并和弄内建筑风格协调.这里的房屋建成后,多数分幢租给金融界上层人士,高级职员.现居民中颇多知识分子和文艺,教育,工商界知名人士及侨眷,如著名导演,剧作家黄佐临就长时间寓居泰安路120弄卫乐园1号.还有毛泽东主席前妻,老红军贺子珍,1949年从苏联回国来上海后,由周恩来总理安排曾住卫乐园10号,当时贺子珍与侄女毛泽覃的女儿贺海峰住在一起(毛泽覃的妻子即贺子珍的妹妹贺怡,毛泽覃是毛泽东的弟弟).泰安路卫乐园被市政府定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市文物保护单位.泰安路120弄1号,黄佐临旧居,中国话剧教父黄佐临的外孙女是我小学的同班同学。泰安路120弄10号,贺子珍旧居泰安路120弄25号,骆也舟旧居,四、湖南路21、湖南路8号,赵丹旧居一幢三层楼的公寓式小洋楼。光影迷离的落地玻璃门窗,黑黝黝的椭圆形铁栏阳台,粘满爬山虎的墙面,无论是一个点或一个面仿佛都被一种浓浓的艺术气质所裹挟着。赵丹的寓所在第三层,站在他家圆弧形的阳台上,可以看到楼下草绿花红的院落。2、湖南路262号,湖南别墅(周佛海旧居)是一所沪上名宅,位于原法租界居尔典路上,是一座法式建筑。1934年春,汪伪政权财政部长周佛海买下这座花园洋房并将路名改为湖南路。现在这里院墙上竖起了一人多高的竹篱笆栅栏,门外还标有“湖南别墅”四字。后为贺子珍住宅。五、武康路1、武康路40弄1号,原唐绍仪故居(1932-1933年)现在为民居。唐绍仪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比较陌生,他曾是国名党第一任的内阁总理。他的故居是由董大酉事务所设计的,董大酉也算是上海名人了,从清华毕业后留学美国,获得硕士学位回国后,由他拟定了上海市行政区规划,设计了原上海市政府大厦和市政府各局办公楼、上海市铁路管理局大厦、上海市博物馆、上海市图书馆、上海无名英雄墓、上海市运动场(今江湾体育馆)等。董大酉所设计的这西班牙式样的小楼,为拉毛贴面,屋檐和窗口都有半圆型的装饰,而正门的装饰则是双螺旋的立柱,还有卷花和卷草的修饰花纹,正中是贝壳式样的装饰,整个门面华丽而有气派。不过由于这栋房子现在是民居,所以不能参观内部。在这栋房子里面还发生过一桩骇人听闻的惨案——唐绍仪被佯装卖古瓷瓶的人砍死在这栋楼里。2、武康路67号,住宅2、武康路99号,正广和大班住宅(1900年)3、武康路113号,巴金住宅3、武康路115号,密丹公寓(1931年)4、武康路117弄1号5、武康路117弄2号5、武康路232号,住宅(1936年)6、武康路240、242、246号,开普敦公寓3、武康路390号,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原意大利总领事官邸)义品地产公司设计并承建,1932年建造。地中海式花园住宅,平缓四坡红瓦顶,一层东、西、南三面均有敞廊,两边设弧形环抱台阶,檐顶为盔形山墙,设落地窗和阳台。”这样的建筑风格在上海仅有两幢,另一幢是高安路的励家花园。4、六、兴国路1、兴国路78号,兴国宾馆,(原太古洋行大班的住宅)曾被用作国宾馆的兴国宾馆。这座坐拥7万多平方米的园林的五星级宾馆被分成新旧两个世界。宾馆最具代表的老式建筑是建于1934年一号楼,原来属于英商太古洋行大班Swire。这座英国式的皇家古典建筑,占据了一整片街区,在老法租界的西侧边缘,包括大片修剪整齐的绿地以及围绕着其他六所房子的豪华花园。一号楼采用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宅子的外墙用的是白色斩假石,显得平整对称,简洁典雅。屋顶是用重达数十吨的紫铜板盖的,历时长久之后生成了一层厚厚的铜锈,泛着一种古朴的黄绿色。3五十四、余庆路1、余庆路190号,上海市委机关幼儿园(原土家湾孤儿院)1936年建造原为土家湾孤儿院,是一幢具有现代风格的花园住宅,该建筑分主楼和附楼,主楼三层,附楼原二层。主楼入口处通过柱子架空一角,形成入口门廊。建筑形体简洁,外立面无过多装饰,基本呈现现代建筑风格。柱身的几何装饰图案及室内楼梯铸铁几何花式栏杆则体现了装饰艺术派的影响。解放后是陈毅市长的住所,现在是机关幼儿院。最吸引人的是楼梯的彩色玻璃窗,据说是孤儿们自己绘画的,一条条鲜艳的热带鱼,快乐的在水草中游荡,据说此宅原为宋子文一处房产。原上海市长陈毅和柯庆施都曾在此居住过。现为上海市委机关幼儿园所在。我小时候经常去那儿晃,属于我儿时的天堂。五十五、康平路1、康平路205号1号楼,徐汇区老干部活动中心1923年建造原为私宅,建于1923年,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是带有巴洛克建筑风格的花园住宅。建筑面积为1530平方米,砖混结构。外墙面水泥砂浆粉刷,底层突出的敞廊由白色爱奥尼式柱支撑,上部为二层露台,白色古典式栏杆。建筑层间有水平齿形装饰带,窗上有三角形山花。三层女儿墙中部突出,饰有巴洛克图案,整幢建筑给人以古典的艺术感。建筑最漂亮的要数二楼阳台的装饰,优雅而精致。当离开这所房子的时候,意外发现他的铁门很具有风格,造型象是一张荷叶,舒展开来。现此花园住宅为徐汇区老干部局使用。也是我小时候经常经过玩的地方五十六、高安路1、高安路18弄20号,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荣德生旧居)1939年建造,现在是徐汇区少年活动中心。建筑风格属于现代派,是一幢没有传统陈式、比较实用、风格简洁、设施新颖的住宅。建筑占地面积4507平方米,绿化面积1130平方米。建筑为三层,平顶,墙面为黄色涂料直线拉毛,层间和横向窗带遮阳板有突出白色边框装饰,强调水平线条,多处采用弧形阳台和楼梯间,部分横向带窗两边亦以弧形收头,呈现出风行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流线型”时代特征。一楼门厅的两根承重柱采用古典的陶立克式柱头装饰,流露出一丝怀旧情调。荣德生是荣毅仁的父亲,开创了荣氏家族的产业,在这所房子里面还演绎过荣德生被绑票的事件,成为当时上海滩轰动一时的案件。这座房子是三层鹅黄色弧形建筑。在客厅里面还保留着荣氏家族使用过的红木靠背椅子。椅子由真皮包裹,历经七十年依然油光挺括,只是从圆钉上的锈迹和椅子得式样上才看得出这是一件老物了。我们还参观了荣氏的舞厅,荣家的沙龙一定是达官贵人经常出没的地方。在这所老房子里面,我还找到了老式的电灯开关,没有想到七十年的历史,它依然能够使用。解放后,荣家将荣家花园捐赠给政府,1956年起先由徐汇区少年之家使用,1960年改名为徐汇区少年宫,现作为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所在地。2、高安路63号,励家花园(建委机关老干部活动中心,原毛人凤小妾住宅)在上海,这种地中海风格的小洋楼仅有两座,一栋是在武康路上汽车工业总公司所在的390号,另一栋便是此处——毛人凤为他的小老婆建的私宅。沿街立面下部砖饰,上部水泥拉毛,在山墙的檐口西部有连续的双层半圆齿形装饰。整个立面上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出檐的开敞圆拱券门,颇有意思。吴兴路1、吴兴路87号,伦敦住宅八、华山路1、华山路303弄16号,蔡元培旧居是近代学界泰斗蔡元培先生的故居,也是他在上海最后一处住所。这是一幢黄色的三层花园洋房,外形采用较陡的两坡屋顶,山墙一段露出深色的木构架,深灰色卵石墙面,加上红瓦屋顶,显得亲切而高雅。整幢建筑采用不规则布局,南面有一大片草坪,左侧有一间矮小的花房,两侧屋旁种有龙柏、芭蕉、罗汉松、瓜子黄杨和盘槐。现在,宅子的楼下被辟作蔡元培故居陈列室,楼上则住着蔡元培的女儿和弟弟全家。蔡元培在中国第一个提倡“美育”,主张将美术纳入学校的教学体系之中。2、华山路371号,枕流公寓有“海上名楼”之称的枕流公寓,是当年李鸿章小儿子李经迈的产业。20世纪30年代,枕流公寓是上海滩超一流的公寓.那时公寓给人的感觉就像文艺界的高级宿舍,名人川流不息。“金嗓子”周璇,是最早入住的一批名人,她从1932年起便住在这里,一直住到1957年去世。文汇报总编辑徐铸成、越剧名演员傅全香、范瑞娟、王文娟以及文艺4理论家叶以群等都在此住过。枕流公寓的得名也很有意思。它最开始取的是英文名BrooksideApartment可直译作“河边公寓”或“溪边公寓”,但这个译名显然不够雅致,于是李经迈向社会公开征名。有一封应征信援引了南朝·宋《世说新语》中的一段典故:孙子荆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子荆机敏过人,立即解释说:“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这样“枕流漱石”就作为成语,就成了隐居山林、居静思危、潜心磨练意志的意思。“枕流”还有归隐田园之意。陆游就有诗:“聊将枕流耳,静听属思蛙。”李经迈挑来挑去,觉得“枕流”比原来的还更富有诗意,于是这个公寓就取名为“枕流公寓”。枕流公寓是一幢七层的八字型英式建筑。公寓大门朝北,与南门贯通,中间为门厅,内有电梯、信箱、服务台等。作家淳子在她《张爱玲地图》那本书里专门描写枕流公寓说:“英国式的房子,英国式的小电梯。因为伦敦是雾都,没有考虑到阳光,窗户做得小,加了百叶窗,阳台又凹在里面,冬天去那里,有隐隐的冷。给枕流公寓画下蓝图的英国商人居然懂得中国园林山水里深藏的归隐和
本文标题:上海的老建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74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