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乡“乡村文明行动”典型材料
乡“乡村文明行动”典型材料乡交通便利,北依济董公路,南靠鄄巨公路和京九铁路,引闫公路纵贯南北,金堤公路横穿东西,德商高速公路自北向南贯穿全境。村级公路150余公里,实现了自然村“村村通”,形成了“五横四纵”的交通格局。2011年以来,引马乡按照省、市、县“乡村文明行动”统一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塑造新环境、培育新农民、形成新风尚、拓展新阵地、建设新文化等重点环节,坚持把“乡村文明行动”作为推进全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推进行动顺利开展,取得显著成效。一、加强领导,明确思路,打牢“乡村文明行动”创建基础一是领导高度重视。“乡村文明行动”开展以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传达贯彻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把“乡村文明行动”作为全乡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活动开展情况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成立“乡村文明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在乡文明办设立专门行动办公室,制定《关于在全乡农村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意见》,对全乡乡村文明行动进行安排部署,明确工作要求,层层分解任务,将各项任务落实到全乡各部门,形成了乡、村二级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行动顺利开展夯实了基础。二是全面摸底排查。对全乡18个行政村进行全范围摸底排查,根据村庄现有基础设施状况和环境整治难度进行科学分析、合理分类,并按照一定比例将行政村列入“十二五”期间各年度创建目标。三是明确创建思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开展“乡村文明行动”的总体思路,二、突出重点,实施三大工程,确保“乡村文明行动”取得实效一是深入实施环境整治工程,农村面貌显著改善。将卫生集中整治作为乡村常创常新的一项工作,扎实开展以“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乡驻地和各行政村均成立专门保洁队伍,定期对街道、街巷进行卫生集中扫除,落实农户门前卫生“三包”措施,动员农户及时清除门前、院落垃圾。行动启动以来,在全乡农村共动用铲车60台次,清理整治农村街道50条,搬迁柴草堆120余个,清除沿街粪堆、垃圾堆150余个,共清理垃圾10余吨。同时,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乡投资1000多万元新修公路85公里,安装农村街道路灯100余盏,修护路灯160余盏。去年以来,对大黄庄、邵垓等2个村的室内外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重新配置,安装健身器材10件(套),购置电脑4台,购置图书2000册、光盘20盘,报刊杂志10种。二是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农村文化更加繁荣。依托各村文大院、户外健身广场等基层阵地,加强对现有文化设施资源的整合利用,组织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重点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五大工程”和“全民健身设施完善”工程,依托村级文化大院,建立面向农民开放、富有特色、“一室多用”的综合活动室。深入开展“文化下乡”和实施百姓科技户户通工程,鼓励各级文艺团体深入农村开展流动文化服务。充分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重要民族传统节日,以“过好民俗节日,发扬民族传统”为主题,组织各村群众广泛开展节日民俗庆祝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的民族情感和自豪感。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坚持不懈地抓好扫黄打非,确保用健康有益的主流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三是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工程,农村风气焕然一新。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文明集市、文明村镇等创评活动,截至目前,全乡农村共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60余户,评选出“好媳妇”、“好婆婆”30余人。广泛开展创建文明集市活动,推动形成良好市场环境,建立诚实守信市场秩序,结合文化大集、科普大集等活动,让农村集市在传播先进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引领文明风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依托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力量,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教育,倡树良好道德风尚,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引导农民倡树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消费观,用舆论的力量推动良好风尚的形成。扎实推进农村志愿服务活动。紧紧依托乡村工、青、妇及农村社区巾帼服务队组织力量,探索组建卫生保洁、环境保护、农技推广、文明礼仪、文化活动等领域的基层志愿服务队伍,深入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扶贫帮困、便民服务、法律援助、创业培训、就业转移等志愿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受到群众普遍欢迎。三、坚持乡村联动,整合多方资源,凝聚“乡村文明行动”强大合力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健全乡直部门、单位包村帮扶机制,充分调动全乡各行政村及有关单位的创建积极性,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参与乡村文明行动。各有关部门、单位相互支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整体联动,以帮扶活动解决创建村在村容村貌、村风民俗、文化建设、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力推动“乡村文明行动”扎实有效开展。不断深化文明单位牵手共建活动,充分发挥各级类文明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帮助创建村协调资金和物资扶持,并将其帮扶情况作为文明单位每年年终复查的重要依据。同时,广泛动员和吸引社会资金,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家、农村致富带头人积极参与、捐资捐物,积极构筑起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强大工作合力,力争圆满完成“乡村文明行动”的任务目标,推动全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县黄安林业专业合作社,位于XX市XX县孔氏乡郝家村黄安自然村,成立于2010年1月8日,于2010年3月19日在XX县工商局登记注册。成立之初社员为46户,现已登记注册52户,涉及户人口占到自然村总人口的81%,是以自然村组的主体成分结成的经济合作体,社员出资总额67、8万元。合作社主要经营核桃、板栗种植;灌木林抚育管理;荒山造林及技术信息服务等。社员种植干果林面积0、2万亩,抚育管理灌木林面积0、4万亩,带动农户种植面积2万亩。合作社产品在2012年5月注册登记“红庄树果”商标,产品销售到山西太原、河北石家庄等市场。合作社成立以来,首先制定出“高山远山灌木林、低山近山板栗林、沟地凹地核桃林”的发展规划。结合林权制度改革,对全村所有的山山岭岭进行了统筹规划、勘界划分。把低山近山适宜植造干果林的面积,化为干果林区。干果林区实行分山到户,以户营林,在合作社的统一指导和服务下,发展以核桃、板栗为主的干果林;把高山远山的灌木林面积定为生态林区,流转给合作社,做为合作社的林权产业,由合作社统一经营,有效开展林木抚育、森林防火、林区道路设施建设等。从体制上明确了林地的经营主体,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其二,林权下放后,合作社利用社员入股资金的支配力,及时为社员垫资采购需要的苗木、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向社员中介技术信息。合作社为了把户型经营的干果林区,真正规范成“各自为政”的家庭林地中心,便于发挥个人的能动性,有效开展小流域治理,针对过去历史形成的家家户户大量的零星树插花在一起相互影响的不利局面,鼓励社员进行树木流转,并制定出在保证零星树原“树权”不予侵犯的前提下,一旦该树自然死亡,“地权”归林地所有者无条件收回的规定,促进零星树逐步向各自的确权林地内集中。由于这项规定权属明晰、整合有望,排除了“插花树林地”不自主的无奈之举,使社员能够统筹兼顾、支配得当,因此植树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合作社社员的带动下,全村已实现干果树6万株,人均达到200株。其三,合作社成立后,积极探索科技兴林战略。2010年,针对本村核桃病虫害严重的问题,通过向县科技局申报“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计划项目”,争取资金补助1万元,开展综合性技术防治措施,有效控制了核桃病虫害的蔓延。2011年,又向县扶贫办申报,引进“通丰”植物营养液,全面推行施肥技术革新,促进果实饱满、早熟、高产。在自我发展的同时,还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与XX县汇川核桃协会开展技术合作,对全村7000多株核桃树杂乱品种进行二次改良,向社员手把手传授嫁接改良技术。在实践中,看到村民的科学思想整体落后,严重影响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合作社接收县科协的建议,于2011年,由合作社注资,又成立了“黄安核桃协会”,建起了合作社+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创建科教活动室60平米,购置图书1000多册、电脑、投影仪各1台。制作墙体版面12平米,张贴在街头饭场,让社员常温常学、融会贯通。2011年、2012年先后6次聘请省农科院、市县林业局、扶贫办等专业技术人员到实地举办培训班,受教育面达1000多人次。2010年合作社生产的“辽一”改良核桃,参加第十七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展团,获得“优秀产品奖”。2011年生产的绵核桃和板栗,参加XX市第二届干果产品赛果会,分别获得“优质产品铜奖”、“优质产品银奖”和“示范园优秀奖”。2012年度,黄安林业专业合作社被评选为山西省省级示范合作社,辐射和带动全乡26个村、2500户农民。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黄安村连续四年核桃喜获丰收,全村干果收入年均达60万元,其中,合作社社员林业单项收入人均实现3000元。下一步,合作社将实施老树种改良换优、干果品加工升级、林产品统购统销、灌木林抚育开发、林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等。2012年秋季开始实施核桃烘干和储藏设施建设,准备2013年上线青核桃机械脱皮—清洗--烘干--精选--包装销售的生产系列,今后将以更高的目标,凝聚一切合作力量,努力带动和辐射广大群众,向科技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领域迈进。乡交通便利,北依济董公路,南靠鄄巨公路和京九铁路,引闫公路纵贯南北,金堤公路横穿东西,德商高速公路自北向南贯穿全境。村级公路150余公里,实现了自然村“村村通”,形成了“五横四纵”的交通格局。2011年以来,引马乡按照省、市、县“乡村文明行动”统一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塑造新环境、培育新农民、形成新风尚、拓展新阵地、建设新文化等重点环节,坚持把“乡村文明行动”作为推进全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推进行动顺利开展,取得显著成效。一、加强领导,明确思路,打牢“乡村文明行动”创建基础一是领导高度重视。“乡村文明行动”开展以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传达贯彻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把“乡村文明行动”作为全乡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活动开展情况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成立“乡村文明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在乡文明办设立专门行动办公室,制定《关于在全乡农村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意见》,对全乡乡村文明行动进行安排部署,明确工作要求,层层分解任务,将各项任务落实到全乡各部门,形成了乡、村二级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行动顺利开展夯实了基础。二是全面摸底排查。对全乡18个行政村进行全范围摸底排查,根据村庄现有基础设施状况和环境整治难度进行科学分析、合理分类,并按照一定比例将行政村列入“十二五”期间各年度创建目标。三是明确创建思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开展“乡村文明行动”的总体思路,二、突出重点,实施三大工程,确保“乡村文明行动”取得实效一是深入实施环境整治工程,农村面貌显著改善。将卫生集中整治作为乡村常创常新的一项工作,扎实开展以“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乡驻地和各行政村均成立专门保洁队伍,定期对街道、街巷进行卫生集中扫除,落实农户门前卫生“三包”措施,动员农户及时清除门前、院落垃圾。行动启动以来,在全乡农村共动用铲车60台次,清理整治农村街道50条,搬迁柴草堆120余个,清除沿街粪堆、垃圾堆150余个,共清理垃圾10余吨。同时,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乡投资1000多万元新修公路85公里,安装农村街道路灯100余盏,修护路灯160余盏。去年以来,对大黄庄、邵垓等2个村的室内外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重新配置,安装健身器材10件(套),购置电脑4台,购置图书2000册、光盘20盘,报刊杂志10种。二是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农村文化更加繁荣。依托各村文大院、户外健身广场等基层阵地,加强对现有文化设施资源的整
本文标题:乡“乡村文明行动”典型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786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