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武汉市个人消费信贷的营销环境与营销对策分析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市个人消费信贷的营销环境与营销对策分析姓名:范雅政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唐文伟20080401武汉市个人消费信贷的营销环境与营销对策分析作者:范雅政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王风峰我国的消费信贷制度还存在哪些误区和瓶颈-商业研究2002,(9)鉴于政府一再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收效甚微和各种经济杠杆运用的作用不明显,信贷消费作为一种新的消费模式被提上了日程.但是,由于种种条件限制,我国信贷消费的启动都难上加难,我国消费信贷面对着种种障碍.因此,必须规范消费信贷操作,避免和防范消费信贷风险,转变不合理的消费信贷的内容和方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消费信贷的完善的信贷制度,走出消费信贷的误区.2.学位论文廖娟中国居民消费行为变迁研究2006本文主要对新中国建立后居民消费行为的变迁进行分析。首先回顾了西方经济学中的几种消费理论,本文认为并不能简单的将这些消费理论中的一种或几种套用在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上,因我国的经济体制与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存在差别,文化背景也完全不同于西方,所以应针对我国居民所面临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由于我国具有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因此在对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研究的时候不能将全体居民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而应将其分为城镇和农村居民进行分别研究。同时,由于改革前和改革后的经济体制是不相同的,还应将研究分阶段进行。本文将居民消费行为的变迁分为三个阶段,并对产生变迁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一阶段为改革开放前,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居民的消费支出取决于现期收入,呈现出与绝对收入假说中的消费者行为相同的特征;第二阶段为改革开放后至1992年,在这一时期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并存,制度的变迁改变了居民消费的外部环境,使其逐步向新古典消费者过渡,此阶段居民的消费行为既带有传统经济体制的特征,又逐步显露出市场经济的特点;第三阶段是从1992年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后到现在,这一阶段改革深化,中国经济发生巨大变化,买方市场形成,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分割,进而导致消费者行为的差异,但同时转移到城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又成为连接农村和城市的桥梁,使得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逐步向城市居民的消费模式靠拢,城乡居民之间消费行为的影响使得居民消费行为发生了演变。最后阐述了启动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意义。消费结构的升级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根据前文的分析,提出了提高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几点政策建议: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消费信贷的发展,增加居民收入,增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大力发展教育,消除造成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的不合理制度。3.学位论文罗乐中外个人消费信贷比较研究2001与外国发达的消费信贷体系相比,中国的消费信贷刚刚起步.消费观念的差异成为个人消费信贷在中国发展的最大障碍.大多数人由于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通常先储蓄后消费形成了量入为出的消费习惯.在日常的家庭理财中没有负债管理的概念.真正启动个人消费信贷,必需制定超常规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和完善个人资信制度;规范担保市场,完善信用制度;解决办理消费信贷中出现的费用高等问题;调整中长期消费政策,调整消费结构,扩大消费领域.同时由于居民家庭经济承受能力较低,消费信贷资金来源有较大局限性,国家在制定消费政策时要有针对性,明确消费政策的指向性,建立规范的消费信贷制度.支持商业银行和流通企业结合消费信贷进行营销方式创新,进一步完善消费品二级市场,转变银行经营者的观念,开放消费信贷的利率管制,加快金融工具创新.4.期刊论文刘艳玲关于我国消费信贷问题的若干思考-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消费信贷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措施,对推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贷体制的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为银行业务的拓展和创新带来新的机遇.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社会背景下,世界各国已进入住与行消费升级阶段,居民消费模式也同步发生变化.我国的消费信贷业务起步较晚,整体规模也比较小,因而,必须从转变观念、调整策略、完善机制、创新品种等方面,全方位、分层次地寻求加快发展消费信贷的对策.5.学位论文富宏伟国内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2003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经济制度的改革的深化,使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大幅提高,有能力按照一生预期收入消费十万元级甚至百万元级的商品.但在提前消费这样高价值商品时,往往不得不借助于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由于国内消费信贷处于发展的初期,许多风险尚未被识别,各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粗放式经营,风险管理上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本文在对国内外消费信贷的状况进行比较基础上,着重研究国内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策略.本文在第一章对消费信贷的理论进行一定的归纳和探索,按照摩迪里安尼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理论,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模式进行分析,并用实证的方法验证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服从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模型,从而确定消费信贷的理论基础,并从居民的资产选择行为推导消费信贷预测模型;第二章对美国的消费信贷体制和风险管理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用于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消费信贷借鉴的建议;第三章分析了当前国内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现状和潜在的风险;第四章论述了消费信贷外部市场风险控制策略和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策略,以尽量消除由宏观经济环境引起的系统性风险、由客户因素造成的违约风险以及银行自身造成的决策和操作风险,达到保障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健康发展的目的.第五章对建设和完善消费信贷的外部环境提出了政策建议,使得商业银行能够依靠完善的外部环境,节约社会成本,增强资产流动性,进一步降低经营风险.6.期刊论文彭晓红.傅新红浅析启动农村消费信贷-农村经济2001,(4)一、我国农村消费信贷的现状消费信贷,指金融机构满足消费者购买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而向其提供的信用贷款,它是个人金融服务的一种形式.通过开展消费信贷,使部分有稳定偿还能力的消费者的提前消费与部分消费者积极储蓄而推迟消费的状况并存,可以使银行资金主要供给者(储户)与资金使用者相匹配.在发达国家或地区,以消费信贷为主的个人金融服务业务不但已成为个人经济生活的帮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个人的消费行为,大大刺激了超前的信用消费,形成了全新的消费模式.7.学位论文赵伟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升级研究2007居民家庭是内需中构成消费需求的主要单位,其中城镇居民家庭的消费又占到消费总量的绝大多数。因此对城镇居民家庭的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及其规律,特别是对其消费结构变化中体现出来的升级行为特征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等问题进行研究,对于引导居民合理消费,促进消费结构的合理化和国家进行宏观经济决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是构建对消费结构升级行为研究的整体框架。分析框架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对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升级的各个具体的时间段进行判断,具体而言就是以结构分析方法作出较为直观的判断。第二个步骤是针对前面做出的直观判断构建QUAIDS模型(二次型几乎理想需求系统模型)并纳入除收入以外的各种影响因素,通过模型的稳定性Chow检验从计量模型的角度证明前面的直观判断对历史消费支出数据是否存在显著的拟和度。第三步,根据对消费结构升级时间段的划分结论,对历史时段消费结构的具体特征进行总结归纳性分析,进而展开对当前消费升级内在趋势的预测性分析,并就各具体消费升级的主要内容、典型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本文的具体组织结构是这样安排的:第1章是本文的引言部分,阐述文章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的选择、相关文献的评述以及本文的研究路线。系统整理了研究消费结构升级问题的主要研究方法和计量模型。包括经典的恩格尔系数分析法、在国内被广泛使用的线性支出系统及其扩展、几乎理想需求系统模型及其扩展、微观计量分析运用到的离散选择模型、面板数据模型方法及判断结构变化的主要方法(Schwarz信息准则和Chow检验)等等。主要阐述对各种方法模型的优缺点和主要适用范围的比较分析,以及对后续将要用到的几乎理想需求系统模型的最新扩展(QUAIDS)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展(使其能够纳入更多的解释变量),从而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做技术上的铺垫。第2章以结构变化分析的角度从总体演变、恩格尔系数、结构变动程度、结构变动贡献度和货币投向系数等五个方面详细论述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变化的整个演变过程。在分析的基础上,就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发展变化的阶段划分得出直观性的判断,并建立以QLJAIDS消费结构系统模型的扩展形式为核心的消费结构转变点的模型框架来验证这一判断。通过对验证模型的稳定状态作Chow检验,从定量模型的角度证明前面的直观判断对历史数据的具有较好的拟和程度。进一步地,深入探讨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在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主要指标和主要消费类别的变化,并附上了当时典型的消费事件以间接印证对阶段特征的归纳整理。在详细分析各阶段特征的基础上,本章最后简单列举了当前消费结构升级的主要趋势,为后续具体展开分析作准备。第3章主要讨论服务性消费升级的特点和有关问题。居民消费是由商品性消费和服务性消费两部分组成的。本章首先详细介绍了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服务性消费的总体情况和服务性消费对发展经济的重要影响,并结合统计聚类分析方法和AIDS模型,整体性地量化分析居民家庭服务性消费的特征和主要因素,通过模型将城镇居民家庭分为五类消费群,分别是高收入高均龄高知家庭、中低收入低龄高知家庭、中低收入中龄低知家庭、中高收入高龄告高知家庭、低收入中龄中知家庭,并发现各类家庭在服务性消费的偏好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第4章在前面一章的基础上对由信息技术推动成长的新兴的知识密集型服务性消费(如:综合物流、电子商务、互联网等)即信息消费的升级趋势、影响因素、消费偏好及行为特征、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建立实证模型,站在量化的角度研究居民家庭信息消费的行为本质,特别是研究结论发现信息化水平对居民信息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引导家庭树立正确的信息消费意识,规范信息消费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制定。第5章论证家庭的人口年龄结构对于消费结构的影响。从研究城镇居民家庭结构当前的生命周期性变化趋势出发,在详细探讨当前家庭生命周期阶段的主要特征(小型化、老龄化以及适婚置业年龄段人口稳定性增长)的基础上,以抚养比分析的角度研究家庭生命周期特征对消费结构升级趋势造成的影响,进而对主要的消费趋势:老龄化消费和适婚置业年龄段人口住房消费具体展开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第6章关注的不再是居民家庭在消费结构内容上的升级而是消费的内在理念上的升级,即由传统的即期消费模式向信贷消费模式的发展延伸。这部分将首先回顾过去信贷消费走过的发展历程,分析现存的制约或推动信贷消费发展的各种因素,然后通过严谨的定量分析,对未来信贷消费的趋势进行预测分析,并对促进信贷消费的发展、更进一步拉动消费增长提出相关建议。第7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基于前面各章的分析,总结对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升级的主要认识结论,提出消费结构合理化的标准,并将分散在各章的相关建议汇集起来。本文的主要发现包括:(1)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消费结构升级的演变过程可以定义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1984年,主要是简单温饱型消费升级,这一时期居民消费总体特征的核心是追求温饱为主。第二阶段从1985-1991年。这一阶段的消费结构升级为高级生活型消费升级,主要以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为主,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主要家电产品需求迅速增加,在多数城镇居民家庭中成为主要耐用消费品。第三阶段是从1992-2000年,主要特点是优化生活品质型消费升级,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主要方向是改善住、行条件,提升生活品质,进入以追求消费质量、档次为中心内容的质量充实阶段。第四阶段从2001-2005年,为生活享受型消费型升级,经过多年的资金积累期,这一阶段我国部分城镇居民已具备了从万元级消费向十万元级或几十万元级消费过渡的能力,汽车、住房等高档消费品开始成为这一时期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主力军。(2)当前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消费趋势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服务性消费升级
本文标题:武汉市个人消费信贷的营销环境与营销对策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083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