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白灵菇产销现状和发展前景
白灵菇产销现状和发展前景白灵菇产销现状和发展前景白灵菇(Pleurotusnebrodensis)又称白灵侧耳、白阿魏蘑、白阿魏菇、白阿魏侧耳,是近年来大面积进行商业性栽培的一种食用菌新品种。其菇体肥大、颜色洁白、菌肉细腻、质地脆嫩、久炖不绵、清爽滑润、味美可口、营养丰富,投入市场后深受人们的青睐。曹玉清、牟川静等1983年在研究驯化分布于新疆托里地区的野生阿魏侧耳(Pleurotusferulae)时,观察到分离的野生菌株K001、K002与K005在培养特征上不同[1]。1986年他们又在新疆木垒采集到K111标本,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K005、K111在外部形态与菌丝培养特征上与阿魏侧耳显著不同,经鉴定定名为阿魏侧耳托里变种[Pleurotuseryngii(DC.ex.Fr.)Quèl.var.tuoliensisMou.n.var.][2]。此后阿魏侧耳及其托里变种在新疆推广栽培[3]、[4]、[5]、[6]、[7]。白灵菇这个名称是1997年北京金信食用菌有限公司孔传广经理从新疆木垒赵炳处引进(白)阿魏蘑菌袋在北京大面积出菇成功后,在北京召开的专家论证会上,卯晓岚先生推荐使用的商品名,现已被市场接受,广泛使用[8]。在此前后,经黄年来、卯晓岚研究,称为白阿魏蘑(1997、1998)[9]、[10]和白灵侧耳(2000)[11]。黄年来同时指出,与白阿魏蘑相近的还有阿魏侧耳托里变种[10]。经研究,阿魏侧耳托里变种和白阿魏蘑(白灵侧耳)可能是同物异名,学名应是Pleurotusnebrodensis(Inzengae)Quél。我国大面积栽培白灵菇,开始于北京,现在新疆、河南、天津、山东、河北、甘肃、内蒙、青海、云南、湖北等亦大面积推广,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02年全国总产鲜品已达34325吨[12]。白灵菇的生产方式有三种:季节性设施栽培,冷房或山洞错季栽培,工厂化周年生产。1市场价格波动大,投资生产风险高1.1市场价格波动大1.1.11997年——1998年市场开拓阶段白灵菇市场开拓是由北京金信食用菌有限公司完成的。该公司1997年秋栽培40万袋,1998年秋栽培70万袋,开拓市场任务艰巨,这两年鲜菇销售量很小,价格每公斤鲜菇40元以上。大部分鲜菇切片晒干后常年销售。他们在北京推广受挫后转向广州市场。当时由广州市广东香江经贸发展有限公司王穗兵总经理、广州石井江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深圳鲜美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朱少文总经理联手推广,于1999年春初步打开了广州市场,销路看好,价高货紧。1.1.21999年——2002年市场价格相对稳定1999年冬全国仅有2-3家向广州市场供货,价格稳定且高,合同交货价38-40元/kg。广州市场每天销售鲜白灵菇约1吨左右,由于鲜销消化不了当时的产品,香江经贸发展有限公司王穗兵总经理、北京金信食用菌有限公司孔传广总经理先后开始加工白灵菇罐头,850克铁听装罐头售价25元(固形物400g)左右,价格十分诱人。2000年夏鲜菇最高价飙升至90-140元/kg,冬季40元/kg以上。2001年春基本稳定在20元/kg左右,4月份后狂升至45元/kg,货紧,夏季达100元-200元/kg,冬季趋稳30-40元/kg。2002年夏季80元-90元/kg,冬季下降到20元-30元/kg。1.1.32003年价格下降2003年春受非典影响,白灵菇价格下跌,冬季价格也不高,大多数种植户亏损,但也有赚钱的典型,如河南省修武县王自成制越夏菌袋10余万个,11-12月出菇,此时广州货缺,卖了好价格,最高每件(5kg)260元。1.1.42004年春价格回升纵观几年来白灵菇之行情,其价格波动之大,售价之高,是人工栽培食用菌前所未有过的。既诱人,风险也大,现价大约20元/kg。1.2投资生产风险高几年来投资白灵菇生产,亏本者有之,持平者有之,赚钱者有之,获高利润者有之。2002年新疆罗文信,栽培20多万袋,净利润120多万元。一直坚持大规模栽培白灵菇的企业,当属北京金信食用菌有限公司和北京天吉龙有限公司。前者从1997年在北京首家栽培白灵菇成功。8年来一直大规模栽培、经营,管理较好,企业稳定发展。后者是国内从2000年首家工厂化生产白灵菇的企业,常年供应市场,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地获有较高的信誉。以上两家可称为我国白灵菇生产的佼佼者。1.3缺乏技术和市场信息不灵是亏本的主要因素白灵菇价位高十分诱人,因此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许多地方在缺乏技术、缺少菌种的情况下,从一些一知半解的“技术员”的鼓动,或从树政绩出发,盲目投资、仓促上马,结果到处抢购菌种,造成菌袋成功率低,出菇率低,或者赶不上市场好价格的时机,或者收购者菇多时压价,如此种种造成很多种植者亏本。笔者曾遇到一个白灵菇生产基地,生产菌袋11万个,成品只有3万多个,成功率不到40%,怎么不亏本呢?市场是无情的,白灵菇价格一天一个样,不停变化,如果赶到出菇收获时价低,只有亏本卖了,丰产不丰收,得不到丰厚的效益。这种情况,都是不规范生产、分散生产、市场信息不灵与大市场不对接造成的。白灵菇标准化生产、常年有货供应和市场的成熟与规范,是白灵菇生产规模和价格稳定的重要前提。万千菇农和经销者企盼着这一天的到来。2白灵菇生产环节几个关键技术2.1菌种1983年,中国科学院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曹玉清、牟川静等对新疆野生阿魏侧耳进行考察,在塔城、托里、阿尔泰、木垒的山地和山前平原、冲积扇的阿魏滩上均采到了标本,做了组织分离和驯化栽培试验,得到K001、K002、K005三个菌株。经栽培试验,于1983年9月在罐头瓶内三个菌株先后出菇[1]。据牟川静、曹玉清等研究,1983年5月9日采自托里的K005及1986年5月23日采自木垒县的K111,经鉴定为阿魏侧耳托里变种[2]。继之,陈忠纯、吴政声(1991、1993、1994)又以K002为出发菌株,经栽培后选择菇形好、色白、菌盖厚的子实体,收集孢子,分离单孢后配对,从71个配对中,于1989年11月选育出了KH2菌株[14]、[15]、[16]。陈忠纯1996年报道,又从KH2菌株栽培的子听实体中分离到几株性状较好的菌株,编号为K2、K3、K5和K190,并在福建、新疆等地推广[17]。北京金信食用菌有限公司栽培白灵菇使用的菌种是赵炳自木垒带来,原名阿魏侧耳。栽培后经卯晓岚先生鉴定,认为是白灵侧耳。该菌种的特性,经申进文、闫永先等试验观察(2000),在18毫米×180毫米的试管内的PDA培养基上,10天可长满斜面,菌丝匍匐生长,气生菌丝少[18]。和牟川静报道的阿魏侧耳托里变种培养特征一致。该菌种在玉米粒、麦粒培养基中,每天长速为4.08毫米和4.58毫米。经栽培试验观察(2001),用棉籽壳作主料,35天菌丝可长满袋内培养基(袋折径17cm、全长34cm,袋装干料500克左右),接种后60天可出菇,生物学效率50%—80%[19]。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的50869和50914两株白灵菇菌种,均来自新疆木垒。近几年北京、天津、河南、内蒙、河北栽培白灵菇,主要品种多是这两个和其经栽培后组织分离的菌种。目前白灵菇菌种编号较多,有些是从野生分离的,有些是人工栽培后分离的,但很少有选育过程文章的发表,因此不能一一介绍。2.2培养料选择与处理2.2.1三大主料配方很多白灵菇栽培其培养料配方有三大主料,即棉籽壳主料、木屑主料、玉米芯主料。大面积栽培实践证明,以棉籽壳主料为最理想,生产的白灵菇产量高、质量好。最优的棉籽壳主料配方是:棉籽壳1000kg,麸皮100kg,玉米粉50kg,饼粉20kg,石灰30-50kg。2.2.2培养料的三种处理方法按配方比例配制好的培养料,有三种灭菌方法:第一种是发酵—装袋—灭菌;第二种是直接装袋—灭菌;第三种方法是:在配制培养料时加入防霉剂,装袋后减少灭菌时间,这是从推广的香菇半生料栽培灭菌方法移植推广到对白灵菇培养料灭菌时使用的。这三种灭菌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但从详细的经济核算和效果观察对比上还缺少有力的数据,因此三种方法同时存在也是正常的规律。经过实践和比较,将会选择出成本低、经济、效果好的方法。2.3菌丝后熟培养问题白灵菇菌丝长满袋内培养料后,不会马上出菇,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继续培养一段时间,让菌丝分解吸收料内营养,充分发育,大量繁殖,占领整个培养料,积累大量的营养物质后,才能出菇。此时肉眼观察菌袋内菌丝浓密、浓白、粗壮,手触菌袋有顶手感。后熟培养的时间,大约需30-40天,温度20℃-22℃,充足的氧气、蔽光、空气湿度在70%以下为最适环境条件。苟永平等(2003)对白灵菇菌丝后熟培养期长短对出菇及产量质量影响试验研究后发现,后熟培养时间愈长,其长出的白灵菇个体愈重,质量也有提高[20]。菌丝后熟这个概念和生理成熟是一个意义。不过目前还未有生理生化和物理性状的特征和数的指标,不能量化,因此只能从经验判断。培养时间和温度是主要的衡量标准,有人依有效积温来确定菌丝后熟的判断指标,认为有效积温为2300-2700℃。关于有效积温在食用菌领域特别是在白灵菇菌丝培养期中判断菌丝成熟的指标,研究的还不深入,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找出规律来。2.4催蕾方法与现蕾适温催蕾可使现蕾整齐,利于管理和调节市场供应。催蕾的方法是补水、搔菌、育绒、低温剌激后,给以合适的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实践证明,菌袋温度在15℃以上很难现蕾,只有当14℃以下时,才有利于菇蕾的形成。2.5疏蕾与育菇适温当一个菌袋上同时出现2个以上菇蕾时,要进行疏蕾。当菇蕾长至蚕头大小时,将多余的菇蕾用小刀割去,留下一个健壮、菇形好的继续进行育菇管理。育菇的适温是12℃-13℃,在此温度下,白灵菇组织紧密,盖厚,质量好。育菇的下限温度,最好不要低于8℃。2.6出菇时的菌袋摆放方式出菇时菌袋的摆放堆垛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将菌袋一层一层顺码堆积,高4-6层,一般1平方米面积可堆50个菌袋。第二种是泥墙式堆垛,将菌袋中间环剥,单排或双排一层袋一层泥堆放,可垒10层高,堆上有泥水槽,便于补水。第三种是覆土栽培,覆土又有两种方式,一是将菌袋塑料筒脱掉,直立摆放在畦内,上面覆2-3厘米厚的土;另一种是不脱袋,将袋一端朝上立放在出菇场所,在料面上分袋覆2-3厘米厚的土层。以上三种方法的堆垛方式,各有利弊,各地根据自己的条件和习惯,灵活选用不同的堆垛摆放方式。3白灵菇的营养保健价值及发展前景3.1白灵菇的营养价值曹玉清、牟川静等(1985)最先研究了阿魏侧耳及其托里变种(即白灵菇)的氨基酸含量,K005含17种氨基酸,总量为14.46%(栽培菇)和22.95%(野生菇)[1]。陈文良(1999)报导了白灵菇的营养成份[21],随后北京玉雪阿魏菇技术开发公司也研究了白灵菇的营养价值[8]。肖淑霞等不仅研究了白灵菇的营养价值,而且又对白灵菇中的蛋白质作了营养评价,研究结果指出:白灵菇子实体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比真姬菇、秀珍菇和FA0/WH0标准高4.08%、7.96%和24.00%,是鸡蛋的87.32%。在对白灵菇子实体蛋白质营养评价中,其化学评分为62.5,氨基酸评分为87.5,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6.1,生物价82.1,营养指数为15.8,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为68.1[22]。肖淑霞等不仅研究了白灵菇的营养价值及蛋白质评价,而且在研究白灵菇子实体中旷物质元素时,还对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其中砷、汞、铅、镉的含量在菇蕾期、发育期、成熟期均低于GB7096食用菌卫生标准中规定的限量指标,也低于NY5096无公害食品平菇农业行业标准中规定的限量指标[23]。他们的研究材料,采自福建,这个研究表明,福建产的白灵菇应是无公害食品,但要称为无公害食品,必须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才能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称为无公害食品。总的来讲,白灵菇中蛋白质含量为13.74—22.95%,其中有7种必需氨基酸,含有维生素C、E和丰富的钾、钙、锌、硒等13种以上的矿物质元素,是营养丰富的食品。3.2白灵菇的保健作用3.2.
本文标题:白灵菇产销现状和发展前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090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