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年级学生刚刚步入小学一、教材分析《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段观察角度、观察的对象各不相同。第一自然段以天气转凉、黄叶飘飞写出秋天的特征。第二自然段取仰视角度,写出天空的蓝和高以及雁阵的飞行方向和队形变化。第三自然段用感叹句充分表达作者面对面秋天到来的喜悦之情。秋季景色优美,作者所选的景象都很具有代表性。课文有两幅插图,其中“落叶、雁群”与课文描述情景对应。“成熟的庄稼””捧着松果的小松鼠”提示了秋天更多样的特点,留给读者对于秋天美好的遐想。二、学情分析校门,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能一直跟着老师的节奏、老师的思维进行下去真的很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方法去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设计赛读、找朋友等游戏,采用朗读星、纪律星、勇敢星等不同的奖励机制,以及小组合作交流等措施都可以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踊跃展示自己,在积累知识、培养习惯的同时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学习语文的热情!三、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不同语境中“一”的发音。2.引导学生尝试用“一会儿……一会儿……”和“秋天来了,熟了!”说句子。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大胆想象的习惯,体会作者热爱秋天,热爱自然的情感。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读准不同语境中“一”的发音。(2)引导学生尝试用“一会儿……一会儿……”和“秋天来了,熟了!”说句子。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尝试用“一会儿……一会儿……”和“秋天来了,熟了!”说句子。五、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留心观察秋天的变化。2.问家长:小动物是怎样准备过冬的?(能够说出一种动物准备过冬的方式)六、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直观感受秋天1.师:大家一起告诉老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们喜欢秋天吗?2.课件出示配乐图片,师:老师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秋天,所以今天我把秋天带进了我们的课堂,同学们请看!(配课件朗诵美文)师:看,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是多彩的季节,这金黄的银杏树叶,火红的枫叶,给人们送上了一幅幅美丽的秋景图,马儿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欣赏看蓝天白云,连小松鼠也赶来摘松果吃呢!秋天是五彩的,让人向往,令人陶醉!3.导入课题,板书。师过渡:孩子们,其实秋天的美我们除了可以这样直观欣赏以外,还可以通过文字去感受,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秋天》这篇课文,用不同方式去感受秋天的魅力!(板书:秋天)师:跟老师一起读课题。(二)熟读读文,体会“一”字的音变1.师过渡:课题我们读得这么美,课文大家又读得怎么样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语文书打开到《秋天》一课,先听老师朗读一遍课文,边听边认真的看看上节课我们圈画的生字宝宝你都记住了吗?(师范读课文)(低年级孩子向师性很强,他们大部分的学习几乎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老师的说话、声音……,甚至一颦一笑。所以,在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上,老师动情地、美美地范读,给孩子一个很好的读书的范例,孩子们听完后就知道这样读书就是有感情的朗读。)2.生自由练习感情朗读课文: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自己美美地读一遍课文吧。读之前老师还要给大家一个温馨提示:遇到读不通的句子可以请教你的同桌或者问老师哦!生自由练读课文,师巡视指导3.再读课文,学习“一”字的不同音调。指名读文,边听边仔细看:这篇课文当中出现最多的一个字是什么?⑴师:看看谁是火眼金睛的孙悟空,最先发现了课文中出现最多的那个字是什么?⑵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把它们连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都找出来了(课件),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指名轮读带有“一”字句子)⑶师:他们读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就知道了。(出示拼音,再齐读一遍)⑷师总结:这就是中国汉字的神奇之处,接下来的学习,你如果用心读书,还会有更多新的发现。(设计意图: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也很神奇。尤其是有些特殊汉字的音变,不如“一、七、八、不”在不用句子中发音变化是有规律的。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却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还要让孩子有所了解。所以设计中采取了“找一找有几个‘一’字”—“读一读带有‘一’字的词语—标一标有‘一’字读音—再齐读体会声调变化”的方法,在读中找,读中体会声调的变化。其实就是把知识的学习融汇到反复的、不同形式的读书中。这就体现了语文学习读是根本的理念。)(三)学习课文第一段,感受秋天的变化,尝试说出秋天更多的变化1.指名读文,感受变化。(1)师:现在我请一名同学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一个问题:第一自然段写了秋天的哪些变化?(这样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孩子能够声音洪亮、准确地读书。)(2)师:同学们,谁还记得还记得刚刚的问题吗?老师先做个小提示:变化就是指由什么样变成什么样了,比如水由多变少了,气球由大变小了。课文中写的秋天是怎么变化的呢?(设计意图:此处是对于学生能够说一句完整的话的训练。因为刚入学两个来月的孩子,能够做到清楚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想法,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所以教师的提醒等于降低了说话的难度,就是顺应了学情,由学情来预设问题。)(3)师:你们不但找得准确,说得也很完整,如果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能再把这些字读得稍重一点,大家就能更明显感受到秋天的变化了,谁愿意试着再读一读这个自然段?(指名朗读)(设计意图: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孩子而言,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比咬文嚼字、声情并茂得地读书,更能够使孩子直接生动的感受到文字的美好了。而且在这个环节,老师渗透了把主要的文字重读,就能读出感情的读书方法。其实就是感情朗读的一种重要方法—读音有轻重缓急的变化。)2.“秋天来了,苹果了。”说话训练。(1)师:孩子们,其实秋天的变化还有很多很多,你们看,老师把看到的这些变化用相机拍了下来。这是什么变得怎么样了呢?(课件出示,引导孩子们说—秋天来了,苹果了。)(2)师:这是老师发现的秋天的变化,我听说你们课下也做细心人,发现了秋天还有许多的变化,谁愿意把你观察到秋天的变化跟大家说说?师总结:你们知道的太多了,一看同学们在生活中就是细心观察的好孩子!(四)学习第二自然段,想象画面,尝试运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1.师过渡:是啊,秋天不仅有金黄的落叶,红红的苹果,还有蓝蓝的天空。不信你们看!(课件出示秋天的天空)2.读第一句话,感受秋天天空的美。(1)师:谁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朗读)(课件显示“高、蓝”变红字)(指名读)(2)师:谁来再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让我们闭上眼随着他的朗读去想象一下秋天的天空吧!3.学习大雁南飞语句,尝试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1)师:嗯,我仿佛看到一群大雁正排着队从蓝蓝的天空中飞过呢。大家赶快睁开眼睛!(课件出示大雁南飞变换队形视频)你看到大雁怎么飞了吗?(2)师:这名同学观察得最仔细了,我们来把画面定格,看,一群大雁往南飞,它们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你能读一读这句话吗?(指名朗读)师:谁能够带着动作读一读这句话呢?(指名带动作朗读)(3)师:课文大家读得这么好,再看看“一会儿……一会儿……”这个词语大家明白了吗?①出示图片,师讲解:像图中大雁这样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由人字变化成一字的画面,我们就可以用“一会儿……一会儿……”来表达。②给情境,尝试说话:比如课间活动的时候,你会一儿(),一会儿();放学回到家里,你会一会儿(),一会儿()。(3人回答)(4)师过渡:接下来我要再出点儿更难的题目来考考大家,看看你的课外知识有多少?有没有谁知道大雁为什么一到秋天就要往南飞?(生自由说)师总结过渡:看见没,课下爱读书的孩子就是能表达出你不知道的知识,所以老师希望同学们课下都能做爱读书的小学生。对呀,因为一到冬天,北方到处一片冰天雪地,昆虫啊,植物的种子啊这些都没有了,大雁要飞到南方温暖的地方找食物吃。它们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是因为它们要飞行很长时间,有经验的大雁领头,带动气流,减少空气阻力,后面跟随的雁群就能轻松一些,让小雁不掉队。所以动物也有它们团队的力量,它们也给秋天的天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了解了这些之后,你再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能不能读出大雁的灵气儿,读出秋天的美!4.尝试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文,(2-3人)5.过渡:听着你们读课文,老师忽然有个问题想请同学们来帮帮忙,课文里告诉我们大雁飞到南方去过冬,那其他小动物在秋天,又是怎么为过冬做准备的?比如:小熊,小松鼠……(课件随机出示其他动物)生分组自由交流,师巡视参与讨论—全班交流(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由课本关注到生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激发孩子关注大自然,关爱小动物。而且渗透一种这样的意识:关爱动物和大自然先从了解大自然、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开始。也就是关爱动物不仅仅停留在口头,而且要真真切切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多多的了解动物,更多地观察大自然的事物……这是一种意识的渗透,更是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体现。)(五)学习第三自然段,总结全文,尝试背诵1.师过渡:看着这些忙碌的小动物,和它们一起感受着秋天收获的幸福,欣赏着天高云淡的秋景,我们不禁会发自内心地想呼喊(PPT出示,师动情范读):“啊!秋天来了!”2.师:你也想像老师这样发自内心地呼喊吗?(指名读)3.尝试背诵课文(1)师:看来同学们真的是非常喜爱秋天,让我们带着自己对秋天的热爱再来完整地读一读这篇课文吧!(1)PPT出示部分课文,生尝试填空。(一起说)(2)出示课文插图,尝试背诵课文。(指名说)(3)尝试指名默背。(在反复读文读句子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把文字由眼入脑,由嘴入耳,由耳入心,把文字读成画面,又从画面想到文字,所以课文内容已经烂熟于心,熟读成诵,一口气背下来是很容易的事。但是在尝试背诵时候还是设计的有梯度的反馈:先填空背,再看插图背,最后是默背。(六)拓展阅读,布置观察秋天实践活动1.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多彩的季节,秋景怡人,秋色如画。古往今来,有许多的作家都在描写秋天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篇《秋天的颜色》(PPT出示,师感情朗读)。秋天的颜色高粱说是红色的,谷子说是黄色的,豆荚说是褐色的,从山上来的孩子说:你们都错了,秋天是五颜六色的,不信你瞧我的篮子。2.师:听老师读完,你们能不能说一说: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师:好,那我们就在周末走进这五颜六色、多姿多彩的秋天,仔细地观察秋天,下节课我们来一起来“七嘴八舌说秋天”。(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征,工具性就是学习有用的语文,就是课内得法,课外运用,而拓展阅读就是由课内向课外的一种延伸。在这个环节安排了孩子阅读《秋天的颜色》这篇小文,文章浅显易懂,很适合一年级孩子阅读,但受识字量的限制,孩子们还不能够独立阅读,所以由老师感情范读之后,让孩子想一想:秋天是什么颜色的?最后引导孩子们走进大自然亲自实地去观察,观察之后的交流话题就是—七嘴八舌说秋天。)《秋天》课例点评“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一、教学设计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针对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培养阅读习惯是重中之重,即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学习习惯。这也是讲授《秋天》一课的教学重点。众所周知,学语文,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拓学生的事业,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整体优化语文教学起着重要作用。课外阅读包括课前阅读、课中阅读和课后阅读,课前阅读主要是搜集资料,为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起到铺垫作用。课内外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从而达到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效果。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措施之一。在《秋天》一课的教学中,由于本课设计语用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我做了课前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景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周围的人在衣着方面有哪些变化,课中学生交流调查结果,课后拓展阅读《秋天的颜色》,通过这样的形式,帮助学生养成阅读
本文标题:秋天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169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