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学期我担任一(1)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1)班有29人。由于刚刚跨入小学校门,孩子们对很多事情还没有概念。由于年纪小,课堂上很难坐住,喜欢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等。但通过几天的相处,我发现他们对数学有着浓厚兴趣,相信经过我们大家地努力孩子们肯定会有很大进步的。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七个单元:上学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分一分、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退位减法;总复习。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三、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发展空间观念。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2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习较大数的认识与计算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难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五、教学措施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5.每月进行单元测试二次,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3六、教学进度表周次时间教学内容课时数一周8.28-9.3准备课2课时二周9.4-9.101-5的认识、0的认识5课时三周9.11-9.175以内的加减4课时四周9.18-9.246-10的认识6-7的加减法5课时五周9.25-9.308-9的加减法10的加减法5课时六周10.1-10.8十一长假七周10.9-10.15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八周10.16-10.22整理与复习5课时九周10.23-10.29分一分、认识图形5课时十周10.30-11.511—20各数认识5课时十一周11.6-11.12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整理与复习5课时十二周11.13-11.19期中考试十三周11.20-11.26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加几)3课时十四周1127-12.320以内的进位加法(8加几)3课时十五周12.4-12.1020以内的退位加法(7加几)4课时十六周12.11-12.17整理与复习3课时十七周12.18-12.2420以内的退位减法(11减几)3课时十八周12.25-12.3112.13减几4课时十九周1.1-1.714.15减几16.17减几3课时二十周1.8-1.14整理与复习3课时二十一周1.15-1.21总复习3课时二十二周1.22-1.28期末复习二十三周1.29-2.4期末总结45准备课上学了一、教材分析“上学了”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2~6页的内容,包括两个小节:第1节是“看一看,数一数”,这是儿童数学学习的起点,是小学与幼儿园数学学习的衔接,也为系统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做准备。第二小节是“比一比”。教科书安排了比长短、比大小、比多少、比轻重的活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例,调动生活经验,经历比的活动过程,体验比的方法,认识比的结果,在“比多少”的过程中渗透对应的思想。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2.通过比一比,感受长短、大小、多少、轻重。数学思考在具体情景中,思考比较两个物体长短、大小、多少、轻重的方法。问题解决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校园环境,在相互交流中尽快适应学校生活,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情感态度在数一数和比一比的过程中进行相互交流,感受同学之间的友情。体验校园生活的乐趣。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经历分类过程,能按一种标准进行分类整理;能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难点:体会分类整理的意义和作用,为以后学习“统计”做好铺垫;在活动中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有序参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6五、课时安排本单元4课时第一课时看一看,数一数一、教学内容西南师大版一上P2~4。二、教学目标1.通过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的活动了解学习环境。2.在数1~10各数的过程中,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初步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最初步的学习热情。三、教学重点能完整地说一句含有数的话。四、教学难点培养观察能力。五、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数卡片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小朋友们从幼儿园来到了小学,成为了一名小学生,你高兴吗?2.揭示课题:今天不只是你们上学了,小明也上学了,他请我们去参观他的学校,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二)师生互动1.了解学校环境,激发观察兴趣(1)(投影仪出示“上学了”图)要求: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校园图,可以从近往远,从远往近,从左往右,或者从右往左开始观察。说说你在校园里图上都看到了些什么?(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有一幢大楼;有一面红旗;有2个小朋友在浇花,有6个小朋友在踢足球,有3个小朋友在玩飞机......)7老师要反复提问,还有什么?小结:是啊,明亮的教室是我们学校的乐园,宽阔的操场是我们活动的天地,校园就是我们学习和活动的场所,小朋友喜欢自己的校园吗?2.数图中的数量刚才有位聪明的孩子说的是“有2个小朋友在浇花”,他带着一个数——“2”来说这件事,真棒!请仔细看一看图,认真数一数,你能像他那样带着一个数来说一说校园里有些什么吗?(1)观察好以后,先说给同桌听。(2)谁来说给大家听?(全班交流)根据回答,贴出相应的图片,并板书数1-10,引导全班小朋友带着数齐说一遍。(3)要求: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图,完整地说一句含有数的话,说给同桌的小伙伴听一听。(生相互交流)小结:小朋友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数得也非常认真。在校园里,我们找到了哪些数呀?(引导学生说出1~10)3.指导学生看P4图再来数一遍,并用手势来表示1~10。4.你能用带有数的一句话来说说我们身边的事吗?可以是家里的东西,商店里的,街上的......都行,先跟同桌说一说。(学生交流,教师参与讨论)谁第1个来给全班同学说?小结:小朋友们说得好!家里有2台电视,操场上有5棵树......原来呀,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到处都有数学。(三)实践活动1.要求:请小朋友用带数的话来作自我介绍,老师先作一个示范,“我今年XX岁,家里边有4个人,爸爸,妈妈,姐姐和我,有1台电冰箱,2个电视机……”懂了吗?现在就说给你的同伴听听。(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2.介绍一下我们的书包,文具盒里都有哪些学习用品?要求:数一数他一共说了多少个数。(及时鼓励说得好的学生)3.全班一起游戏,找一找你的好朋友,把自己介绍给他(要求用带数的话来作自我介绍)师生齐唱找朋友歌。(四)课堂小结1.刚才老师带大家参观了小明的学校,你们喜欢吗?小朋友们这堂课表现8得很棒,说了许多带数的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到处都有数学,你们知道这节是什么课吗?你们喜欢上数学课吗?2.数学中有许多奥秘等着小朋友们去探索,有许多好玩的东西等着大家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数一数1、2、3、4、5、6、7、8、9、109第二课时比一比一、教学内容西南师大版一上P5~6。二、教学目标1.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能大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三、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四、教学难点在操作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五、教学准备视频展示台、铅笔等各种文具。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1.知识回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数一数,谁能把这些数数给大家听?2.引入新知教师请两名身高相同的学生上台,一人站在讲台上,一人站在讲台下。哪位同学高些?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和平时接触的情况自由说。看来,要进行比较还要讲一定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一比”。板书课题:比一比。(二)探索新知1.比长短(1)谈话引入:每个小朋友桌上有长短不同的2支铅笔(或小棒),你知道哪只长,哪只短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可以比一比)10(2)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思考:同桌2个想想办法,怎么比出哪个物体长些,哪个物体短些?(同桌合作探究比长短的方法。)全班交流汇报:(生可能说出:看出来的;把它们平放在桌子上,一头对齐,比物体的长短……)小结:在比较长短时,不管是竖着比,还是横着比,都应该把这2件物品一端对齐,比另一端,看谁长谁短。举例说说身边的物体谁比谁长,谁比谁短。(3)应用出示图片:2支粗细、长短不一的毛笔。说说谁比谁长,谁比谁短?2.比大小(1)出示皮球和乒乓球图片。小朋友们比较这2个球,你能说说比较的结果吗?(引导学生用“大”、“小”来表达比的结果。)(2)你是怎么知道的?(看出来的)(3)小结:看就是观察,观察是我们比较时常见的方法。3.比多少(1)感知多少出示课本图片:一筐苹果和一篮苹果,引导学生观察。比一比,筐里和篮子里谁的苹果多,谁的少?怎么比的?(2)认识“多”与“少”出示小树和土坑图:一个树坑栽一棵树。教师示范,边说边在小树和土坑之间用虚线一个一个地连接起来,就像把小树栽在土坑里。学生在书上作虚线。是土坑多还是小树多?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结:一个土坑栽一棵树,这样一个对一个,土坑栽完了,还剩一棵树,我们就说:小树多,土坑少。出示课堂活动第4题红花图:比多少。11哪排的红花多?你是怎么比的?指导学生在多的()里画勾。4.比轻重(1)出示大象与小兔坐跷跷板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大象与小兔坐跷跷板)大象和小兔谁重?谁轻?你是怎么知道的?(大象坐的一头沉下去了,小兔坐的一头跷起来了)引导学生说:大象比小兔重,小兔比大象轻。(2)出示天平上的苹果和西瓜图: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西瓜和苹果哪个轻,哪个重?你是怎么知道的?(放西瓜的一端往下沉,放苹果的一端往上跷)小结:在跷跷板和天平上的物体,重的会下沉,轻的会往上跷。轻重、长短、大小、多少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现象,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三)课堂活动投影仪出示比一比,说一说。1.认真观察,说出图意,然后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重点说说比较的方法。(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七、板书设计:比一比高矮、长短、大小、多少八、教学反思12第三课时一、教学内容:比长短、高矮二、教学目标: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三、教学重、难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
本文标题:西师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185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