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PPT课件解析-人教课标版
1.了解: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2.理解: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说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4.理解:系统优化的方法。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考点1](了解)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1)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联系、矛盾、发展(2)唯物辩证法总特征:联系、发展(3)唯物辩证法实质和核心:矛盾——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自觉的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不是相互决定)。[区分]具体联系与哲学联系唯物辩证法的联系是对具体联系的抽象和概括。二者的关系是个别与一般、个性与共性的关系。[考点2](理解)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的普遍性:①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②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1)原理:[考点2](理解)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的普遍性:(2)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3)正确理解联系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并不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联系是事物固有的,不是主观臆造的。[考点2](理解)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些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掠夺式地开采资源。这种错误的做法,破坏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们的生存环境。从辩证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②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人创造的④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D)[06广东]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会导致其身边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引起四周其他系统的相应变化,可能两周后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表明A.事物的联系具有必然性B.事物的联系具有直接性C.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D.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C)3、联系的客观性:(1)原理:[考点2](理解)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联系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性,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观上贯彻了唯物论思想。3、联系的客观性:(1)原理:[考点2](理解)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联系就与实践关系,可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它们都是客观的。自在事物联系:人类产生前就存在;人为事物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性活动才能形成,一旦形成就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一些大学生应聘时遭遇“姓氏歧视”。一“裴”姓同学,就因为这“倒霉”姓氏失去了即将到手的会计职位,老板说,“裴”和“赔”同音,不吉利。姓“裴”不吉利的认识A.夸大了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B.割裂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C.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D.否认了联系的普遍性(C)“对着流星许愿你的愿望就会实现”、“乌鸦叫丧”、“喜鹊叫喜”、“88大发”、“吃发菜就发财”、“早跳祸,晚跳福,中午跳的鱼和肉”的观点A.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B.看到事物间的联系C.说明联系是普遍的D.承认联系的多样性(A)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将会继续加强地区经济之间的联系,推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段材料说明A.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B.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D.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事物的联系“既然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那么人不能重新建立事物间新的联系,否则这种联系就是主观臆造的。”(A)3、联系的客观性:(2)方法论:①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考点2](理解)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007广东)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A.联系的多样性B.联系的客观性C.联系的主观性D.联系的普遍性(A)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时势造英雄。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唇亡则齿寒。守株待兔。“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直接联系间接联系偶然联系整体与部分联系因果联系因果联系外(内)部联系偶然联系主(次)要联系4、联系的多样性:[考点2](理解)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含义: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2)表现:直接(间接)联系;内部(外部)联系;横向(纵向)联系;本质(非本质)联系;必然(偶然)联系等。(3)方法论: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一个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在于文化,在于品牌。苏东坡的故乡四川省眉山市,实施以“文化为灵魂、生态为特色、长寿为品牌”的旅游产业发展,注重旅游开发通俗化、生活化、人性化,把“虚”的文化变成“实”的商品,新开发文化旅游商品达300多种。原来的经济基础薄弱市实现了GDP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外贸出口和工业产销率四项指标的全省第一名。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眉山市怎样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1)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眉山的发展,就是从横向重视文化、生态、长寿之间的联系,从纵向把悠久历史的文化资源开发为旅游商品,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眉山地区开拓思路,把当地资源与发展旅游紧密结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考点3](说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②地位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考点3](说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2)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的:①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②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考点3](说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2、指导意义(方法论要求)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③反对分裂和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形而上学思想。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说明如何处理和谐社会与改善民生的关系?(1)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2)整体处于主导地位,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党和政府要把改善民生置于社会建设的全局中,统筹兼顾,合理安排。(3)部分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关键部分还会对整体功能有决定作用,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用部分推动整体。改善民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对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关键作用;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必将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起重要的推动作用。[考点4](理解)系统优化的方法(1)系统的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2)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3)方法论要求:①认识方面: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认识。[考点4](理解)系统优化的方法(3)方法论要求:②实践方面:A、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系统作为整体具有每个要素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B、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C、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整体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1、价格变动对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2、如何兼顾公平与效率?3、宏观调控的原因、目标、主要手段?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5、为什么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价格变动对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2、如何兼顾公平与效率?3、宏观调控的原因、目标、主要手段?4、消费对生产有哪些反作用?5、“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6、为什么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社会看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1)循环经济把“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看成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并积极加以利用,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2)“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体现了联系具有多样性。(3)循环经济的流程还体现出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4)循环经济实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对点训练]•“十三五”规划纲要描绘了我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某校高三(6)班同学以“十三五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甲说:“‘十三五’规划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完善基层民主制度,畅通民主渠道,要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积极推进基层民主自治进程,落实这一要求对我们共创幸福美好家园具有重要意义。”•同学乙说:“近年来,国家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创造条件让‘民众说话’,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1)结合同学甲的观点,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怎样推进基层民主自治进程。•(2)结合同学乙的观点,运用公民政治参与的知识,说明国家让“民众说话”的理由。•解析:第(1)问,设问的关键词为“怎样推进基层民主自治进程”,可以从民主选举村委会或居委会成员、村民会议或居民会议、制定自治章程和办事公开制度等方面围绕主题组织答案。第(2)问,分析国家让“民众说话”的理由,可以从我国国家性质角度分析原因,从国家与公民两个方面分析其意义。•答案:(1)①通过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或居委会成员,积极参与民主管理,推进基层民主自治进程。②通过村民会议或居民会议等形式,发表意见,积极参与本村或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③通过制定自治章程等形式,规范自己和基层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日常事务。④通过办事公开制度、民主评议基层干部等形式,监督基层干部的行为和村委会、居委会的工作,使基层民主自治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本文标题: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PPT课件解析-人教课标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200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