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的问题与对策近年来,中小学校园网建设已在全国各地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数字校园建设的时机已经到来。但是,透过这种繁荣景象,我们仍然能看到校园网建设中存在的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重硬轻软、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忽视应用等诸多方面。在全国范围内,中小学校在资金、技术、人才、地域等方面差异性很大,创设出一个可满足各地区绝大多数学校需求的数字校园建设方案,是摆在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中小学校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数字校园是指以网络为基础,从环境(校内、校外、设备、教室等)、资源(人力、设备、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全部实现信息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成熟和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工具,对传统校园各项活动进行重新整合,将中小学教学、管理等功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应该具有更加明确的界定。第一,校园网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如提供网上学习的环境,是一种学习的工具;第二,校园网是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服务的,如提供资源交流、辅助教师备课等,是一种教学的工具;第三,校园网是为学校教育管理服务的,如辅助学校的学籍管理、人事管理、财产管理等,是一种管理的工具;第四,校园网是学校与外界沟通的窗口,利用它既可以从校外获取各种信息,也可以向外发布各种信息,是一种交流的工具。这些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可勾勒出数字校园的整体轮廓。一、数字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目前,在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认识和应用上的问题。1.盲目照抄研究不够中小学校校园网的建设发展相对较晚,加上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限制,在应用研究方面就更显滞后。一些中小学校并没有认真研究自身现状,盲目引进,建设方案经常是聘请一些高校的专家拟订,甚至将一些大学的应用软件移植到中小学校,如远程教学系统、大型图书馆系统等,这些应用一进学校便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如操作复杂、脱离实际业务等。还有一些中小学从国外引进的网络学习系统,但师生的反映却是不实用、不好用、不会用。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该系统完全脱离了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与现行模式造成了思想、时间、空间上的冲突。2.重硬轻软重复建设据有关调查显示,学校在软件方面的资金投入远远低于硬件,对师生培训的资金投入则更少,能够在方案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的更是微乎其微。不少学校在网络硬件设施上不惜花费上百万、上千万,在应用软件的建设上却不肯投入,最后造成培训和技术支持跟不上,校园网设备闲置,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于IT设备的更新不断加快,一些设备还没有来得及使用就已过时。一些学校为了面子上好看,往往是不断更新、重复建设。2007年,一所学校举办数字化校园落成典礼时,学校领导在介绍相当高的资金投入时,立即招来了一些专家和学者的议论。可见,中小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着非常严重的脱离实际的问题。3.应用分散操作复杂学校在多年的应用过程中,通过不同途径获得了许多与教育教学应用相关的软件产品,如学籍管理系统、考试系统、校园管理系统等。由于这些产品来源不一,有些产品设计较早,势必造成这些产品之间存在着数据分散、无法共享、多重管理、操作复杂、维护困难等弊端。此外,由于技术保密等因素,各系统提供开放式的数据接口也是不现实的。因此,这些分散应用势必会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在进行综合性的统计分析时,往往大打折扣,体现不出信息化带来的优势。4.缺少指导举步维艰一些学校的领导认识到信息化对未来教育教学产生的影响,也在积极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但由于信息化建设本身涉及到行业、技术等多方面的因素,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显然是无法做到的。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上级主管部门也存在着“管业务的不懂技术、管技术的不懂业务”的现状,因此也很难对学校的应用做出具体指导。涉足教育行业的软件公司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他们在学校应用层面上很难做出具体的指导。自身力量不足,加之缺少相应的指导与帮助,中小学校在信息化应用方面开展得十分缓慢,用举步维艰来形容也不为过。二、数字校园建设的指导原则各中小学校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坚持“整体部署、分步实施,强调应用、注重实用,专家引领、校企联合”的指导原则,不仅要考虑到近期目标,还要为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充留有余地。1.整体部署分步实施数字校园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是网络、设备、人员、业务的有机融合。学校应尽可能地将教育应用系统集中在学校的网络信息中心,以减少维护的难度和费用。这种“系统部署集中、数据存储集中、维护管理集中、用户认证集中、业务处理集中”的模式更加符合我国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是传统业务模式向信息管理模式转换的最佳方案。整个数字校园应该有统一的用户认证体系,用户在多个系统中共用一套用户账户,降低管理和维护的难度。系统之间的切换要容易,以减轻用户使用的难度。对于已有的系统,也可采用单点登录的方式整合到统一用户认证体系中。对于各应用系统所需的运行环境和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如用户数据、学校基础管理数据等采用集中部署、集中管理的方式。各子系统可采用数据共享的方式获得数据,数据集中在服务器,可充分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在集中式部署的模式下,系统的维护难度大大降低,学校网络维护人员可将服务的重点放在服务器端的应用软件上,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具体设计方案可参照下图。强调整体部署并不是让学校的各种应用一哄而上,而应根据自己的业务规划,有步骤、按顺序开展各项业务,让师生有一个适应和熟悉的过程。2.强调应用注重实用由于技术更新的速度非常快,因此,在建设校园网的过程中,最先考虑的不是要采用什么技术、什么产品,而是要考虑学校希望通过校园网获得什么应用。对于资金相对紧张的中小学校,在硬件建设方面,要本着“好用、够用、适用、实用”的原则,快速搭建起能够满足业务信息化需求的网络硬件环境,如互联网接入、网络机房、多媒体教室等,再把工作重点放在业务应用建设方面。业务应用建设应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适应,突出体现学校作为教育主体的特征和校园活动的各个环节。在整体部署的原则下,学校的应用可描述为:一是建立学校网站和校园博客,加强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二是建立教学平台,逐步引导师生开展数字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三是建立校园管理系统,将学校的管理单元逐步过渡到信息化管理方式中,如教务管理、人员管理、学籍管理、资料管理等;四是建立以校园网为核心的个人网上办公、学习环境,将学校常态的业务工作信息化。通过这些系统(模块)的建立,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将会有一个突破性的提高。从我们辅助的一些学校(如北京市朝阳区回民小学)的数字校园建设的结果来看,应用效果良好、可操作性强、推广价值极高。3.专家引领校企合作由于大多数学校的技术力量都不强,在数字校园建设方面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直接借鉴。为了减少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学校在方案制定阶段就应该聘请专家作为指导顾问,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些人员应该具备以下条件:一是了解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能够提出符合中小学校实际的指导意见;二是了解信息技术与学校业务的结合点、结合方式、结合过程;三是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动态,包括教育行业应用产品的功能、实用性、性价比等,能为学校提出最佳的方案、最实用的产品。同时,学校还应该选择深入了解中小学信息化和学校业务的产品供应商作为技术合作方,将应用培训、技术支持、系统改造纳入常态化管理,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校也可以和应用比较好的其他学校合作,引进他们的建设经验。这些经验的引进并非只是一个方案或是建设模式的引进,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其他学校建设过程中的软性内容,如建设、管理经验、业务开展的过程和方法等,不但让他们“领进门”,还要做到“扶上马,送一程”,保证各项应用落到实处。(作者单位:北京灵泰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山西临汾市教育局)
本文标题: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216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