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五章:血液
第五章血液(Blood)本章内容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三节生理止血和血液凝固第四节*血型与输血原则第二节*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问题一:血液有哪些成份,用何种方法区分?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其血量应有多少?(第一节第一点)问题二:为什么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会导致机体水肿?为什么输液时总输等渗溶液,如0.9%的NaCl溶液?(第一节第二点)问题三:正常人体的血细胞能够流过各种大小不等的血管而在其中进行循环,为什么它们能够通过直径比自身更小的血管?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可为什么总是流经肺的红细胞与氧给合,而流过组织处的红细胞与氧分离?(第二节第一点)问题四:白细胞的种类与功能?机体受细菌感染时,何种白细胞会增多,为什么?(第二节第二点)问题五:血型是什么,以往将O型血的人称为“万能供血者”及AB血型的人称为“万能受血者”科学吗?为什么?(第四节)细胞外液(内环境)组织液血液脑脊液淋巴液细胞内液第一节:概述(血液与内环境、血液的成分)1、体液与血液:内环境: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稳态)2、血液的成分与功能:◆循环血量:大部分在心血管中迅速流动。◆贮备血量“滞留”肝、肺、腹腔静脉及皮下动脉,流动较慢。血量:人体内血浆和血细胞的总和。成人血量:70-80ml/Kg。或:约占体重的7~8%。血量恒定→血压恒定,是维持全身器官血供的必要条件失血10%机体调节机制可进行代偿→恢复失血≥20%代偿不能维持动脉血压,可导致功能障碍→临床症状失血≥30%出现生命危险临床问题一:血液有哪些成份,用何种方法区分?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其血量应有多少?(第一节第一点)问题二:为什么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会导致机体水肿?为什么输液时总输等渗溶液,如0.9%的NaCl溶液?(第一节第二点)问题三:正常人体的血细胞能够流过各种大小不等的血管而在其中进行循环,为什么它们能够通过直径比自身更小的血管?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可为什么总是流经肺的红细胞与氧给合,而流过组织处的红细胞与氧分离?(第二节第一点)问题四:白细胞的种类与功能?机体受细菌感染时,何种白细胞会增多,为什么?(第二节第二点)问题五:血型是什么,以往将O型血的人称为“万能供血者”及AB血型的人称为“万能受血者”科学吗?(第四节)3、血浆的化学成分与理化性质(1)化学成分: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血浆与组织液的区别:主要是蛋白质含量不同血浆蛋白白蛋白:分子量最小,而含量最多。球蛋白:α1、α2、β、γ四种球蛋白。(γ几乎全部是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分子量最大,而含量最少。正常值:正常成人血浆蛋白总量约为60-80g/L白蛋白(A):约40~50g/L球蛋白(G):约20~30g/L纤维蛋白原:约2~4g/LA/G比值:1.5~2.5/L血浆蛋白的功能:A.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B.运输功能C.参与生理止血功能D.防御功能E.营养功能(2)血液的理化特性全血血浆红细胞颜色红色淡黄色红色比重1.050~1.0601.025~1.0301.090粘滞性4~51.6~2.4渗透压300mmol/LpH7.35~7.45血浆渗透压:溶液中的溶质颗粒通过半透膜吸取膜外水分子的一种力量。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渗透压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称为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中所含蛋白质产生的渗透压。很小,不超过1.5mOsm/KgH2O。晶体物质不易透过细胞膜,对于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很重要血浆蛋白一般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对于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很重要。注意等渗溶液(如0.9%NaCl):渗透压与血浆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等张溶液: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状的盐溶液。血浆酸碱度(pH值):1.正常值:pH为7.35~7.45pH7.35=酸中毒;pH7.45=碱中毒;pH6.9或7.8,将危及生命。2.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1)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主:NaHCO3/H2CO3缓冲系(比值为20∶1);次:Na2HPO4/NaH2PO4和血浆蛋白钠/血浆蛋白等。(2)通过肺和肾的调节:①可使血浆pH值保持相对稳定;②可使血液中缓冲系统各物质的比例恢复正常。问题一:血液有哪些成份,用何种方法区分?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其血量应有多少?(第一节第一点)问题二:为什么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会导致机体水肿?为什么输液时总输等渗溶液,如0.9%的NaCl溶液?(第一节第二点)问题三:正常人体的血细胞能够流过各种大小不等的血管而在其中进行循环,为什么它们能够通过直径比自身更小的血管?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可为什么总是流经肺的红细胞与氧给合,而流过组织处的红细胞与氧分离?(第二节第一点)问题四:白细胞的种类与功能?机体受细菌感染时,何种白细胞会增多,为什么?(第二节第二点)问题五:血型是什么,以往将O型血的人称为“万能供血者”及AB血型的人称为“万能受血者”科学吗?(第四节)第二节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红细胞生理白细胞生理血小板生理血细胞血细胞产生:卵黄囊→肝、脾→骨髓→不规则骨胚胎早期第2个月第个4月18岁以后造血干细胞HSC(血细胞的起源细胞)特点: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又称复制);多向分化潜能。定向祖细胞CFU:造血干细胞进一步分化成为各个系列的祖细胞(较HSC成熟的前体细胞)特点:自我更新能力已大为降低;对各系列造血生长因子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粒-单核系祖细胞:CFU-GM红系祖细胞:CFU-E巨核系祖细胞:CFU-MKTB淋巴系祖细胞:CFU-TB脾集落形成单位粒红巨核巨噬系淋巴系集落形成单位BT嗜碱系嗜酸系巨噬系粒系粒单系巨核系红系*红细胞生理①*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和生理功能数量:中国成人:男性:5.0×1012/L(4.0~5.5×1012/L)女性:4.2×1012/L(3.5~5.0×1012/L)初生婴儿:可超过6.0×1012/L,以后随着体重↑超过RBC的生成,血浆相对增多,RBC比容下降。儿童期RBC量保持低水平,青春期接近成人,性别差异明显。形态:成熟RBC无核,双凹圆盘状,周边稍厚。红细胞的功能*:功能物质: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1)运送O2和CO2,RBC内O2浓度血浆70倍(2)缓冲pH,由Hb实现KHb/Hb,KHbO2/HbO2Hb(珠蛋白+Fe2+)+o2氧合Hb②RBC生成的调节:RBC寿命120天左右a,RBC的生成生成原料上:3个重要物质VitB12:是DNA合成的辅酶(每天消耗2~5μg),体内贮存2.5mg。机体对VitB12吸收需内因子的参与。叶酸是RBC成熟因子,合成DNA所必需。叶酸直接参与DNA合成(每天消耗50μg),动植物食物中广泛存在。铁:合成Hb的必需原料Fe来源:食物1mg+衰老RBC的破坏(21mg/d)之后:Fe++----小肠→转铁蛋白→骨髓→幼红细胞(合成血红素)血红素+珠蛋白→Hbb,红细胞的破坏:破坏场所:主要在血管外(脾、肝)+血管内占10%破坏的过程:衰老RBC→变形力↓→阻留→缺氧、缺葡萄糖、pH↓→脆性↑→破裂临床上可用切脾治疗以减轻贫血。EPO(Erythropoietin):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主由肾脏来产生!PO2↓RBC↓Hb↓肝细胞(次)雄激素T3生长素③红细胞的生理特征(4个)红细胞膜的通透性可塑变形性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通常用血沉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血沉:RBC在静置血试管中单位时间(1h)内的沉降速率。血沉(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以第1小时末RBC在沉降管中沉降距离来表示。数值:男子为:0-15mm/h,女:0-20mm/h意义:①血沉愈慢,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大;血沉愈快,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小。②测定血沉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也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妇女在月经期或妊娠期,血沉一般较快。患某些疾病时(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病等),血沉可明显加快。特征:血沉快慢与红细胞无关,与血浆的成分变化有关。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概念: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或RBC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常以RBC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作为脆性指标。抗低渗液的能力大=脆性小=不易破;抗低渗液的能力小=脆性大=容易破。正常值:0.45~0.35%正常值=抗低渗液的能力大=脆性小=不易破正常值=抗低渗液的能力小=脆性大=容易破临床意义:如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患者其脆性特别大;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其脆性显著减小。(正常RBC内渗透压=血浆渗透压)0.42%NaCl:开始溶血;0.35%NaCl:完全溶血衰老RBC刚成熟RBC;遗传性球形红细胞正常RBC通过糖酵解和磷酸戊糖旁路提供能量血浆葡萄糖→RBC内→酵解旁路→ATP:a.保持Fe2+二价;b.为Na+-K+泵供能;c.保持RBC双凹圆盘状。④代谢特点(了解)低温库存较久的血液`→代谢几乎停止→Na+-K+泵活动↓→血浆K+浓度↑因此,临床输血应引起注意,防止高血钾。临床(2)白细胞生理①*白细胞的数量、形态分类;②白细胞功能(分别来讲)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3)血小板(platelet,thrombocyte,PLT)生理血小板(PLT)㈠数值:正常成人为100~300×109/L(10~30万/mm3)。㈡变异:可有6%~10%的变化:通常午后较清晨高;冬季较春季高;静脉血较毛细血管高;剧烈运动及妊娠中、晚期高。㈢功能特性:☆粘附:血管内皮损伤→暴露出胶原纤维→血小板粘着在胶原纤维上→☆吸附凝血因子→促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松软血栓。☆聚集:血小板彼此粘连聚集成聚合体。☆释放:释放血小板因子→促纤维蛋白形成→网络血细胞→扩大血栓。☆收缩:在Ca2+作用下其内含蛋白收缩,使血凝块回缩→坚实血栓。血小板生理功能:①维持毛细血管完整性(填塞及分泌PDECGF)②凝血和止血作用:损伤: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暴露出胶原纤维↓粘附:血小板粘着在胶原纤维上→吸附凝血因子↓→促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松软血栓聚集:彼此粘连聚集成聚合体↓释放:释放血小板因子→促纤维蛋白形成↓→网络血细胞→扩大血栓收缩:在Ca2+作用下其内含蛋白收缩→血凝块回缩→坚实血栓(3)纤溶作用:血小板解体释放出的纤溶酶以及纤溶酶激活物,可以激活纤溶系统,有利于血凝块的液化,保持血管中血流的畅通。检查止血功能常用测血小板数量、出血时间等。临床概念:*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第三节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生理性止血血管受损血管收缩胶原、微纤维ⅫⅢ⊕血小板粘附血小板分泌凝血酶(ADP、TXA2、PAF、IP3)限制血流血小板聚集成止血栓纤维蛋白形成生理性止血过程血管期细胞期血浆期初步止血加固止血生理性止血分为三个时相:①②血小板止血栓形成:血管内膜损伤,内膜下组织暴露,血小板粘附并聚集成团,形成松软的止血栓,以填塞伤口。③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与维持:血浆中可溶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不溶的纤维蛋白(fibrin)→局部形成血凝块→回缩、加固止血同时,血浆中出现抗凝和纤溶活性物,防止血凝范围扩大。损伤、刺激引起缩血管反应神经反射血小板释放TXA2、5-HT按国际命名法编号的凝血因子────────────────────────────编号同义名编号同义名────────────────────────────因子Ⅰ纤维蛋白原因子Ⅷ抗血友病因子(AHF),因子Ⅱ凝血酶原抗血友病球蛋白因子Ⅲ组织凝血致活素因子Ⅸ血浆凝血致活素成分(PTC)因子ⅣCa2+因子ⅩStuart-Prower因子因子Ⅴ前加速素,加速球蛋白,因子Ⅺ血浆凝血致活素前质(PTA)易变因子因子Ⅻ接触因子,Hageman因子因子Ⅶ前转变素,血清凝血酶因子ⅩⅢ纤维蛋白稳定因子原转变加速素(SPCA)─────────────────────────────血液凝固:血液
本文标题: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五章:血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229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