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包含答案详解)
(点对点检测)2013届高三历史三轮专题训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十二月二十五号你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对,是圣诞节!那十二月二十二号你知道是什么节日吗?不知道了吧!告诉你吧!是我们传统的节日—冬至!又为你普及了一下知识吧!还捎带我的祝福:冬至快乐!2.上联:过了昨天还有今天,过了今天还有明天。下联:过了冬至还有圣诞,过了圣诞还有元旦。正联:过过更快乐。“三节”将至,祝你快乐过“三节”。3.冬日里,冬日寒,不知不觉冬至来;吃饺子,吃汤圆,短信预祝圣诞欢;唱歌来,跳舞来,欢欢喜喜盼新年;好朋友,多惦记,愿你冬日笑得甜。4.接收冬的尽头,转发春的开头;遥望暖的盼头,思念你在心头;冬至大有来头,祝福送你手头;愿你生活有乐头,事业有奔头!5.冬至节临心欢畅,翘首可将春遥望,饮食注意要多样,少食多餐胃不伤,琐事劳神莫要想,心态平和精力旺,祝你幸福伴吉祥,快乐冬至更健康!6.冬至这天,北半球昼短夜长,这天正是阳气初萌而冬尽春回的日子,所以称之为”冬至”。愿朋友们在这寒尽暖溢的日子里,永远洋溢春意,心底驻满暖意。7.冬至冷春天暖,过完腊月是新年;冬至日头出,一年工作好收入;冬至阳光足科技成就【典例1】(2011·江苏单科·T3)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精讲精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北宋活字印刷术的发展。材料中的“活版”指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昇(升)发明,故A有误。在活字印刷之前,就有雕版印刷,故B有误。活字印刷最早使用的是泥活字,故C不符合题意。而活字印刷术是在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之后发明的。故答案为D。【命题人揭秘】本题采用原始史料引入活字印刷术,既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史料的能力,也考查学生对活字印刷术的再现能力。要准确解答本题,就必须熟练再现我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本题给我们一轮复习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要对我国古代重要科技成就的发展史实熟练掌握,并且要掌握到细微之处。【考情新动向】1.从考查频率和内容来看:本考点命题频率不高,在历年命题中仅偶尔出现。考查的内容主要表现为古代四大发明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以及对中西方产生的重大影响。2.从考查角度和能力看:命题的角度一是科技成就出现的时代,二是四大发明的外传以及对世界发展产生的影响。从能力来看,一是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再现能力,二是考查对科技成就影响的灵活理解能力。3.复习备考时,根据近几年命题的特点来看,在备考时一要重点识记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主要内容以及发展历程,二要灵活理解古代科技成就对人类历史的影响。1.(2012·全国文综·T12)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A.工作器具B.工作内容C.工作职责D.工作性质【解题指南】刻文写字、秘书归档之类的文职人员,叫做“刀笔吏”,尊称刀笔先生。【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秦汉时期书写工具主要是竹、木简,到了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才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而古人用简牍时,如有错讹,即以刀削之,故古时的读书人及政客常常随身带着刀和笔,以便随时修改错误,因此他们当时被称为“刀笔吏”,由此判断A项正确;B、C、D三项涉及他们的具体工作职能,与题干要求不符。2.(2009·浙江文综·T13)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解析】选C。中国的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明清时期从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开始,到1912年清朝灭亡结束,C项说法在时间上与史实不符合。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典例2】(2011·安徽文综·T13)图4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风格的是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精讲精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成就。(1)名画欣赏:画中石头既怪又丑,显出顽强的生存力;枯木盘曲弯折,气势雄强,绘画强调神韵,不拘形似,意在抒发胸中意趣,这是文人画(或写意画)的特点。(2)选项分析:A项“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符合材料中绘画的特点,由此判断A项正确;B项是传统人物画特点;C项是山水派,如王维画的特点;D项是风景画的特点。【阅卷人点评】通过阅卷后的数据分析,该题主要错选B项或D项,其主要原因是:(1)欣赏古代绘画作品的能力以及审读题干材料的能力较差。对于古代绘画作品,单从画面本身来看,审读难度较大。对于本题的解答,要从两者的结合中读出作品属于文人写意画这一有效信息来。(2)对古代绘画流派了解不到位,不能正确辨别古代主要的绘画流派。解答本题,应当从四个选项的表述中,辨别出分别属于文人画派、人物画派、山水画派和风景画派来,然后结合对作品的欣赏判断出正确选项。【考情新动向】1.从考查频率和内容来看:本考点命题频率相对较高,平均每年会出现两道左右的选择题。考查的内容一是汉字和书法的发展演变,二是绘画艺术的发展成就。2.从考查角度和能力看:一是表现为对书法特点、书法流派及人物的考查,二是表现为对绘画特点、流派的考查。从能力方面来看,主要考查学生对书画艺术的欣赏能力和辨别能力。3.复习备考时,一要细致梳理书画艺术成就的发展历程,包括历代书画作品、人物、特色。二要提升对书画艺术的欣赏能力,要在对比中辨别各流派的相似性和不同之处。1.(2012·安徽文综·T12)2010年发行的首套宣纸材质邮票《中国古代书法——行书》,被称为国家名片与国宝艺术的完美集合,彰显了宣纸“纸寿千年,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图3中属于该套邮票的是()【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中国书法艺术,关键是掌握行书的特点,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而行楷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解析】选C。具体解析如下: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项隶书排除B项楷书排除C项行书正确D项草书排除2.(2012·福建文综·T13)《说文解字》释读为:“大册也。”今人认为似手捧册置于架上。该释读与下列记录文字信息材料相关的是()A.甲骨B.丝帛C.竹木简D.石碑【解题指南】本题材料信息有两个层面,一是古汉字的解读,二是记录古汉字的材料或介质。本题考查重点在后者,即记录古汉字的物质材料。【解析】选C。具体分析如下:从对的古今释读可以判断该字为象形字,“册”字本有竹简、木简成书之意,加上《说文解字》成书于造纸术问世的汉代,此前中国的文字记录材料以竹简和木简为多。3.(2012·四川文综·T13)图5是成都地区出土的东汉说唱俑。作为历史材料,它()①展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②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文化生活③证明了汉代娱乐方式的多样性④增加了我们对说唱人的直观感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两点:(1)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东汉说唱俑及说唱俑图片。(2)明确历史材料和历史结论的关系,由单一的东汉说唱俑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解析】选B。说唱俑栩栩如生,说明汉代的雕塑艺术水平高超,①正确;东汉说唱俑是我国古代的俳优造型,反映了当时的艺术形式,②正确;单一的说唱俑不能说明汉代娱乐方式的多样性,③错误;东汉说唱俑手舞足蹈,表情丰富,动作传神,沉醉于说书表演中,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④正确。4.(2010·福建文综·T13)表2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A.王羲之B.颜真卿C.柳公权D.怀素【解析】选D。仔细观察表2中的文字,可以发现其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这与中国草书的特点相符,据此可判断出日本的平假名仿自中国的草书。在选项中所列四位书法家中,王羲之是魏晋时期人,不符合题干中“唐代”的要求,可以排除。颜真卿和柳公权都是楷书家,故可排除。只有怀素和尚是唐代著名的草书家。故D项符合题意。5.(2010·海南单科·T8)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右图是明清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A.个人的情感B.真实的景象C.多彩的生活D.繁盛的社会【解析】选A。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以此分析正确选项为A项。6.(2010·北京文综·T14)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2010年初,两岸均有意联合展出该作品。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A.顾恺之《洛神赋图》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C.王祯《农书》D.李贽《焚书》【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是对历史时间的掌握。顾恺之是东晋时期的大画家;吴道子是唐朝的大画家;李贽是明朝末年的思想家;王祯是元朝时期的农学家。故正确答案为C项。7.(2009·浙江文综·T12)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解析】选A。题干关键词是“隶书”。从中国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金文,经过小篆,发展出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最后形成了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故选A。秦朝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他写的《秦始皇廿六年诏铭》用的是小篆体,B项错误。C项指的是草书。正书是指楷书,D项不符合题意。(2009·安徽文综·T14)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A.顾恺之B.吴道子C.张择端D.郑板桥【解析】选B。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绘画艺术。解题关键是对古代中国历史发展分期及其绘画发展成就的掌握。图中第一个高峰应为唐朝时期,A项顾恺之是魏晋时期,B项吴道子是唐朝时期,C项张择端是北宋时期,D项郑板桥是清朝时期,故B项正确。文学成就【典例3】(2010·安徽文综·T13)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精讲精析】选B。“《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只能说明描写茶的文学作品起源于西晋,而不能说明茶一定起源于西晋,因为西晋以前没有描写茶的文学作品并不代表没有茶。故B项的说法比较科学。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判断出C项说法明显不合理;文学作品不能作为信史,但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故A项表述错误;传说更不能作为信史,故D项说法错误。【命题人揭秘】本题以文学作品为切入点,体现能力立意,主要考查文学作品与历史科学之间的关系,即文学作品对历史研究的价值问题。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能反映生活,但又不是完全真实地反映生活。因此在史学研究中,不能把文学作品作为信史使用,但可以作为参考。近年来的高考中经常出现类似考查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的题目,希望能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考情新动向】1.从考查频率和内容来看:本考点命题频率较低,从全国各地试卷来看,每年基本上会出现一道选择题,甚至不出现。从考查内容看,主要考查历史上的各类文学作品。2.从考查角度和能力看:主要考查文学作品的类别、风格、内容、地位等。从考查能力来看,一是考查学生对文学成
本文标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包含答案详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238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