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八上语文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课后练习题
.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8八上语文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课后练习题27短两篇答谢中书书一、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1.山川之美,古共谈()()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3.……四时俱备()()()4.晓物将歇()()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6.实是欲界之仙都()()()7.未复能有与其奇者()()()()二、译句1.山川之美,古共谈。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5.实是欲界之仙都。6.自康乐(谢灵运)以,未复能有与其奇者。三、理解性填空1.山川之美,在陶弘景的笔下的情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陶弘景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整体感知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所在山川的的秀美景色?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写的?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4.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记承天寺夜游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月色入户()2.解衣欲睡,欣然起行()()3.念无与为乐者()()4.怀民亦未寝()5.相与步于中庭()6.盖竹柏影也()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8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三、按原填空。1.,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2.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者耳。(《记承天寺夜游》)四、整体感知。1.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月色?写月语句:描写方法:2.你认为中的“闲人”有哪些含义?3..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4.填空:①《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两都紧扣景物特征去写,也都运用了堪称点睛之笔的、______和的表达方式。②从思想感情看,两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8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人(均填摘自中的一个字)五、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下列问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东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本是一篇不足百字的抒情小品,作者,___朝______家、书画家,被喻为“”之一。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语语在中的含义。(1)念无与为乐者()(2)相与步于中庭()(3)庭下如积水空明()(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4、贯穿全线索的是,运用比喻手法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本结尾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8这种心情?(如何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句的含义?)参考答案答谢中书书一、1.用在主谓之间,无意义共同谈论的话题(动作名)2.交相辉映3.四季全、都具备4早晨消散5.坠落潜鱼跳跃6.确实、的确人间美丽的地方7.不再欣赏那些(这些)奇异的山水(形作名)二、1.山川江河美丽的风景,从古至今(就是雅人士)共同谈论的话题。2.江河两岸的岩石峭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3.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子,一年四季都具备着(这样的美景)。4.早晨,雾气将要散开的时候,猿猴、鸟儿就发出杂乱的啼叫。5.(这)确实是人间最美丽的地方啊!6.从(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以,不再有欣赏那些奇异山水(的美景)的人了。三、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自康乐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四、1.从形态、色彩、声音三个方面描摹其美景的。2.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6/8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3.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4.猿鸟的呜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意思对即可)。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记承天寺夜游一、1.窗户2.脱高兴(兴奋)的样子3.想、考虑4.睡觉5.同时、一起6原7.时间多余有闲情逸趣的人二、1.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就同他)一起在庭院里散步。2.庭院地面的积水像天空一样清澈透明,积水中似乎有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是竹子和柏树(在月光照耀下)投下的影子啊!3.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有闲情逸趣的人罢了。三、1.庭下如积水空明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四、1.(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⑵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7/8亮。句中没有写“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蔬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2.闲”字是本的眼,闲人是本的点睛之笔。“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于写景记游之中)作者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闲适、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语句中3.表现出作者面对挫折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闲适、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语句中。4.①描写议论抒情②闲仙五、1.苏轼宋学唐宋八大家2.(1)想、考虑(2)庭院里(3)像天空一样清澈透明(4)时间多余有闲情逸趣的人3.(1)(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走出户外。(2)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有闲情逸趣的人啊!4.月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相影也5.结尾一句既表达作者的欣喜愉悦性情,又呈现出作者.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8落寞孤寂的心情。苏轼在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纵情山水,在月夜中找到了美景寄托自己的苦闷;另一方面大自然给了作者无穷的闲情逸趣,令作者陶醉,将远离人世凡尘杂事的拖累,表现出作者和张怀民超凡脱俗,摒弃一切,淡泊宁静的旷达情怀。
本文标题:八上语文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课后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246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