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职业教育学》课件(第三章)
职业教育学(第三章)主讲教师:程琳(2012-2013第二学期)第三章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第一节: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及其依据第二节: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素质结构第三节: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第一节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及其依据一、职业教育目的及培养目标二、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三、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依据四、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第一节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及其依据一、职业教育的目的及培养目标1、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是职业教育最为基本的理论问题之一,人们通常把教育目的看做各级各类教育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建立学校制度、确定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依据。按照《教育大辞典》的解释,所谓教育目的,指的是“培养人的总目标,”一般是以国家法令形式颁布的要求各级各类教育必须遵守的统一规范。“关系到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和具有什么样素质的根本性质问题。根据一定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的需要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的概念是与教育的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受教育者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格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种活动过程之中。狭义的教育是指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的影响,在职业教育领域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教育。教育的目的的具体化就是培养目标。前者是高度概括和抽象的,后者则是由不同学校、学科或专业的目标构成的一个体系,具有系统性。知识链接—培养目标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的具体化。它是由特定社会领域和特定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的,也随着受教育对象所处的学校类型、级别而变化。为了满足各行各业、各个社会层次的人才需求和不同年龄层次受教育者的学习需求,才有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建立。各级各类学校要完成各自的任务,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就要制定各自的培养目标。教材第90页的概念比较。第一节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及其依据2、我国对职业教育目的的规定: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从这里可以折射出我国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大批有一定科学文化基础和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在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等一线工作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第一节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及其依据第一节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及其依据二、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系统的科学,对我们各方面的工作都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在这门科学中,与教育联系最紧密的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认为:(1)社会发展是个体发展的基础。人向什么方向发展,怎么发展,发展的程度如何取决于社会条件。教育的作用就是促使人去适应社会条件以获得他所能够获得的那种发展。A、工场手工业的分工使工人片面发展;B、现代大工业要求人全面发展;C、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里人将得到全面发展。(2)教育是发展人的一种重要手段。马克思认为教育离不开人的发展,如果抛开人自身的发展,教育就无从反映和促进社会的发展,教育的社会功能就实现不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指导方针,因此也必然是制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理论基础。第一节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及其依据二、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2:终身教育理论“终身教育”(lifelongeducation)一词由法国成人教育家保尔·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理论主张将教育贯穿人的一生,强烈要求冲破传统教育不合理的僵化体制,利用社会中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满足一切学习需求。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这一教育思想被称为“学习的四大支柱”。由于职业技术、工艺等的不断更新,迫使从业人员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情况,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因此,职业教育在人的职业生涯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终身教育理论、观点和方法指导职业教育目标不仅是现实的,更是必要的。第一节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及其依据二、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3:社会人才结构模型职业教育总是以客观的人才结构为依据,通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而发挥其教育功能从而服务于社会的。对于社会人才类别与层次的不同看法,就构成了各种不同的人才结构模型。人才结构模型从“金字塔”型理论模式发展到“职业带”人才结构理论模式,到现在最为广泛认可的“阶梯状”理论模式。“阶梯状”人才结构模型”也成了现代人才分类及分层的主要理论。技术员技术工人工程师职业带金字塔技术工人技术员工程师第一节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及其依据高低高级技师技师高级技术工人中级技术工人初级技术工人高级工艺师工艺师技术员助理技术员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术工人系列技术员系列工程师系列图示:人才结构“阶梯状”理论模式结构模型为我们设定各层各类人才规格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根据这个理论,我们把社会人才按其生产或工作活动的过程和目标来分,就可以分为这样四类: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对职业教育而言,它通常是指向工程型、技术型及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的。职业教育机构可以根据这样的人才结构模型,考虑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并在全局上对受教育者的终身学习及可持续发展设计可能的通道。相互融合相互交叉相互衔接相互融合相互交叉相互衔接第一节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及其依据理论基础4:职业分析职业分析是对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分析过程,即对某一特定职业的特质和内容所作的多层次分析。它将各项工作内容、任务、完成的难度、工作质量标准以及对工作者的要求等加以分析,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标准。职业分析的基点是职业岗位,它一方面确定了特定工作在整个社会职业结构中的位置,另一方面确定了该工作的职能性质、劳动的具体内容和条件。这就可以帮助克服职业教育的模糊性和随意性,为培养目标及整个教学设计提供准确的依据。职业分析的方法日趋成熟,如任务分析表、艾莫门技术、工作要素法、PAQ职业分析问卷、TTA入门素质分析等等。1999年3月,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6565-1999职业分类与代码》,为新世纪我国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确定培养目标提供了定位框架。职业分析不仅是确立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更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及首要工作!后面讲职业教育课程时会讲到!第一节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及其依据三、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依据依据1:党和国家的法律和教育政策法律和政策是影响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因素,其内容包括教育的指导思想、人才的培养规格及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等。教育政策是一个国家依据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任务、基本方针制定的,同时,教育政策又是教育法规规定的依据。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较快,国家出台和颁布了一系列职业教育政策及法规。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建设”等一系列工作方针和政策,均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有着千丝万缕的经联系。第一节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及其依据依据2:社会经济形态及产业结构发展的需要社会经济形态及产业结构是确定职业教育目标的客观依据。职业教育的经济作用决定着其受制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促进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形态的拓展要求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竞争意识。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需要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培养大量“本土化”、“外向型”的中、高级技术应用人才。“服务地方及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第一节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及其依据依据3:学制、学历及国家职业分类与职业技术等级标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需要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专业技术人才。按人才类型:管理类、技术类、技能类等;按人才层次:初级、中级、高级等;按人才规格:知识型、心智型、动作型等。各类各层次人才的培养应该各有其特点。因此,学制与学历要求是培养目标的具体表现,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技术等级标准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内涵的得要依据。依据4:受教育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受教育者个体发展的需要是职业教育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依据。个体的生存及职业选择的需要是其接受相关教育的内在动力,因此,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制定必须考虑如何满足受教育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包括:终身学习的需要、就业与创业的需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第一节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及其依据明确了我国职业教育的理论基础及依据,明确了职业教育的目的,以这一教育目的为指导和依据,国家对不同层次的职业学校都规定了符合各自特点的培养目标。四、我国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1、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中等职业教育目前仍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1999年下发《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的意见》(教职成[1999]3号),指出要”优化资源配置”,“淡化中专、职高、技工学校的界限”。统一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第一节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及其依据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培养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级专门人才。——《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教职成[2000]1号[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一节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及其依据2、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不长,至今不过20年。高等职业教育起初大都为专科层次的高等教育(本科的压缩),近十年来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深化教学改革,以示范型高职院校的建设带动高职的发展,成效显著。至今,高职已发展成为包括职工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及专科学校等,它的培养目标基本上就是高级应用型和工艺型人才。第一节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及其依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专门地提出了职业价值观的教育。知识、技能与职业价值观教育一个都不能少!!第一节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及其依据3、时代发展与职业教育目的反思:从1996年颁布《中国职业教育法》至今已经过去10多年,这些年中,国际国内形势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全球化造就了“地球村”;知识经济带来了知识工人;知识的快速更新造就了学习化社会及全民自主学习的氛围;高等教育大众化圆了更多人的“大学梦”;所有这些现象都正在深刻影响着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使我们必须反思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第一节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及其依据我们对职业教育目的反思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目的表述存在着“狭窄化”和“陈旧化”的弊病,为了能够与时俱进,培养出立足于新时代的新型劳动者,职业教育的目的应该更加充实:应注重加强培养跨地区、跨国界的劳动者,使他们具备任何岗位都要求的能力,如解决问题能力、自控能力、判断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应适应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工作性质转变,培养灵活的、主动的、弹性的知识型或智能型劳动者;应满足学习化社会中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特别关注学生的生涯发展,包括就业和升学等各方面需要;不仅应关注学生能否找到工作,能否上岗,更
本文标题:《职业教育学》课件(第三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26027 .html